两个人的智慧与才能至少是旗鼓相当,甚至不少人觉得,诸葛亮尚在司马懿之上。
但是,诸葛亮却因为部下的一句话败给了司马懿,并最终怒气攻心,咯血而死。
公元234年,诸葛亮联合东吴,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伐魏战争。
他的计划是,东吴兵分三路,从三个方向进军,分散曹魏的兵力;自己率领蜀国大军,六出祁山。
诸葛亮率军来到五丈原,遇到了自己的老对手司马懿。
网络配图 当时,双方的情况是:诸葛亮足智多谋,兵多将广,士气很高;司马懿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坚守营寨,闭门不出。
诸葛亮派人在阵前百般辱骂,司马懿就是守而不战。
这样一耗就是三四个月,双方的粮草都渐渐出现了严重短缺。
特别是蜀军,由于供给线长,军队马上就要断炊。
诸葛亮想逼司马懿应战,便想出了两个损招儿。
首先,诸葛亮亲自写了一封信,又用一个盒子装了女人的头巾和衣服,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去。
其次,诸葛亮派人潜伏到曹魏那边,散布谣言,说司马懿按兵不动,这是因为司马懿想谋反。
诸葛亮这样做,一是想激怒司马懿,威逼司马懿出战,速战速决;二是想探明对方粮草情况,好做安排。
这是一封非常非常难听的信,羞辱司马懿不过是一个怕事的女人,甚至连女人也不如。
他仔细一想,诸葛亮之所以这样,一定是快支持不住了。
司马懿想到这里,马上便想出了一个将计就计的计谋。
司马懿装着关心的样子,问使者道:“诸葛丞相整日忙于军务,身体还好吧?”使者说:“丞相事必躬亲,早起晚睡,只是近来进食很少”。
而诸葛亮饮食很少,一定是为这事急出了病。
如果自己再略施小计,一定能够加重诸葛亮的病情,这样,自己就会不战而胜。
于是,司马懿便热情地邀请诸葛亮的使者到附近的田地里散心。
当时,正值秋季,五丈原的土地上到处是即将成熟的黍米,金灿灿的,很耀眼。
送走了诸葛亮的使者,司马懿的怒气已经全无了。
可是,司马懿冒着抗旨的罪名,依然坚守阵地,按兵不动。
诸葛亮听了使者的汇报,知道司马懿马上就能吃到新粮了。
可是,自己的粮草却越来越少,很快就要断炊。
这时候,军中又传来司马懿抗旨和东吴三路大军被打败的消息。
如果曹睿再率军前来助战,其后果不堪设想。
果然,诸葛亮一死,蜀军便开始撤退,司马懿以不战自胜而告终。
可是,诸葛亮临死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使者不仅无意中透露了他病情,还被司马懿当做了传话筒,活活把自己气死了。
战场是这样,商场也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
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给自己、单位或者国家带来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