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刘焉:汉末群雄之一,三国里被低估的霸主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焉,因为其子暗弱,家族势力遭外来人口吞并,往往不太为人所重视甚至被低估。

但翻开刘焉生平事迹,便会发现他是一位颇为雄心的人物。

刘焉其人,生年不详(但是这个应该是可以进行推测的,有记载167年诏举,而在这个察举(贤良方正)是一定要十岁才有资格去做的,那么据推测,刘焉应该是年满四十左右的时候举贤良方正,以此减去四十年,刘焉应当大约是127年左右出生,前后差距应当不会特别大,本文之后的讲述也将会按照这个时间进行大致年龄上的推算),字君郎,江夏郡竟陵人,其也是血统正宗,和我们之前所说的是同宗,均为鲁恭王刘馀的后代,虽然只是旁出支脉(支庶家焉),但怎么也算是汉室宗亲,比起来历不明、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还是要正宗许多。

所以,其年轻的时候,相较于平常人还是颇具家底的,从小到大也是走的仕族路线,在仕途上较其他人来说会容易不少,而这多半也是其宗室身份带来的好处。

(《志》中明确记载,“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其中的中郎就是因宗室身份而获得的职位)。

刘焉有一位老师,名叫祝恬。

这个祝恬是一个什么身份地位,值得我们单独拿出来说。

他是当时的司徒,位列三公,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位极具权力和名望的人物(的一个最响的名片不就是四世三公嘛)。

这样的一位老师,无疑给了刘焉非常足的政治底气,但是不久之后,祝恬老师就去世了,祝恬老师去世之后,刘焉作出了一个自己安分守己的选择,以守丧为由,果断辞官,退居二线,从政治人员转型变为知识研究型人员,这一步选择,既符合刘焉本人早年的自守战略,而且也成功地避开了6年之后的。

刘焉和刘表虽然均为宗亲,祖上同宗,但是两个人的做事风格也是截然不同,之前我们也介绍过,刘表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是少年激昂,站在风口浪尖之上,积极与宦官进行碰撞,最后结果就是刘表虽然收获了人望,却也遭受了党锢之祸,在外逃亡多年。

刘焉退而保身,而且选择教学,明为隐居,实际上也是用宣讲儒法为自己积攒名声,以求日后可以,重回朝廷。

果不其然,七年之后,也是我们上面提到的,167年刘焉在宦官和名士两方皆不得罪的情况下,成功地凭借自己的名望和德行举贤良方正,再次回到了朝廷,同时刘焉也应该是感觉到了朝中宦官和之间势如水火的局势和难以调和的矛盾,又辗转任洛阳、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简言之就是,四处避祸,效果也确实是显著,刘焉几乎避开了所有大规模的党人与宦官的纷争,虽然我们不能明确的去评判刘表和刘焉的做法谁更正确,二者的行为也都带来了不同的收益,但是刘焉的做法着实是一个官场之中的明智之举,使得他具有官场之中的有效话语权,也为他之后的“一计立诸侯”确立了优质条件。

188年的时候,刘焉看到了汉灵帝治理之下超纲混乱、王室衰微的情况,身为朝中太常的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

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出自《三国志》)。

”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现在的刺史和太守用贿赂的方式买官,而买官之后为了自己能够回本又必然会去剥削百姓,进而民不聊生,底下叛乱多发,此时如要解决这样的局面,就要挑选清廉且有名望的官员去接受他们的官职,同时将刺史升级成为州牧,加强地方权力,即可镇压的住地方叛乱的情况。

刘焉的建议第一眼看过去其实会觉得没有什么毛病,在当时的局面下,既然地方四处叛变,刺史又无实权镇压,那就加强地方权力,地方完成自我镇压不就可以减弱朝廷的压力么,但是长远地看,本身就中枢政权乏力的,的权威日益下降,此时将地方权力交于州牧,让州牧自我行政、自我征兵,必然会进一步导致朝廷威严下降,以致最后崩溃的局面,而朝廷一旦失去控制力,群候割据的时代也就即将到来。

而这,就是我前文所说的“一计立诸侯”。

与此同时,刘焉也给自己继续安排了一份稳定且安逸的工作,他自己提的建议,就一定要给自己保证足够大的权益,不是说清廉且有名望的官员嘛,不就是我喽,于是刘焉又自请任命交州牧。

交州在哪里呢?是当时的最南方,远离纷乱的中原地带,可谓是天高皇帝远,刘焉请命至此,也不难看出,他打算完成自己毕生自保的“大业”,彻彻底底的避开所有祸事,到一个安稳的地方做自己的一方老大,只不过,就在刘焉还没有行动的时候,其便找到了他,指出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即是请命为益州牧。

益州偏安一隅,进可攻,退可守,待天下局势未明之时,或有君临天下的机会。

当然,这便是后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王方是哪位?东汉末年武将王方的生平简介

王方,末年部将。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二将反攻长安,为董卓复仇。王方随同樊稠、李蒙等人陆续加入,后来事迹不详。 生平 王方为董卓部将。 初平三年(192年)五月,李傕和郭汜率军反攻长安城,誓为董卓复仇,一路联络三辅各地凉州军,樊稠、李蒙、王方等人陆续加入。 六月一日,李傕军攻入长安城,把持朝政。 九月,李傕等将领均获得封赏,提拔。但是没有王方的记载。 反攻长安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被、谋杀,随后牛辅也被杀,郭汜等人归来时无所依托,本欲解散部队逃归家乡,又怕仍得不到赦免,武威人当时在李傕军中任职,便对郭汜和李傕说: 听长安人议论说欲诛尽凉州人,各位如果弃军单行,则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了。不如率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则奉国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迟。 郭汜等人采纳贾诩的建议,到处说: 朝廷不赦免我们,我们应当拼死作战。如果攻克长安,则可以得到天下;攻不下,则抢夺三辅的妇女财物,西归故乡,还可以保命。 部下纷纷响应,于是同张济等结盟,率军几千人,日夜兼程,攻向长安。王允听说后,派董卓旧部将领胡轸、徐荣在新丰迎击李傕、郭汜。结果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李傕等沿途收集部队,到达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人。五月,李傕等人又与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会合,一起围攻长安,八日后城陷,与吕布展开巷战,吕布败走,王允等人遇害。李傕等人纵兵劫掠,百姓、官员死伤不计其数。凉州军占领长安,挟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皆为中郎将。 同年八月,诏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杖节镇抚关东。 在攻打长安期间,郭汜在城北,吕布打开着城门,和郭汜单挑决胜负,吕布以矛刺中郭汜,郭汜被左右军队所救,双方遂各自罢兵。 演义传记 董卓旧将,校尉。李傕、郭汜造反后,把持朝政,表奏李蒙、王方等,各为校尉。后与韩遂举义,二将请缨出击。王方欺年幼,跃马迎战。战不到数合,被马超一枪刺于马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末武将:张闿的生平简介

(kǎi),的手下都尉。奉命护卫之父,因见歹念,杀死曹嵩,夺去财宝逃往淮南投奔,并担任刺杀刘宠和陈国相骆俊的任务。 陶谦帐下都尉。太祖父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辎重百余辆。陶谦遣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后投奔淮南的袁术,并奉袁术之命假装路过陈国,并刺杀了当时的陈王刘宠和陈国国相骆俊 。 演义传记 陶谦帐下都尉。初为黄巾余党,勉强降顺陶谦。谦欲结纳曹操,知曹父嵩经过,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大雨骤至,投宿寺院。众军衣装,都被雨打湿,同声嗟怨。闿唤手下头目于静处商议,把曹嵩一家杀了,取了财物,放火烧寺,与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 “张闿”杀死骆俊和刘宠,之后就不知道了。但是,猜测要么死于陈国兵士之手,要么日后被曹操干掉了。而袁术,自杀掉骆俊和刘宠后,袁术也渐渐失去了人心,之后的一系列疯狂行为也将他推上了死路。 随机文章大禹治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恶魔巴尔有多少手下,统帅66地狱军团与路西法齐名已灭绝的十大巨怪图片,碳龟头比足球场还大/身子是普通汽车的2倍葫芦娃七兄弟各自有什么能力,法天象地/喷火吐水个个令人羡慕不已为什么神仙怕人间皇帝,需要靠凡间皇帝吸收香火存在(不然消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