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太优秀也有烦恼。
世人都觉得他是靠一支画笔才能位居宰相。
But,事实也不能否认?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他是被画画误会的政治能臣 他能慧眼识珠,名臣还是被他发现提拔的 只是画画实在太优秀了,蒙蔽了大家发现他其他的才能 在一次被帝王召去绘制他和百官湖岸边嬉戏的画卷时,。
在那些平日里官阶在自己之下的同僚面前,他也只能趴在地上作画,感觉备受侮辱。
回家会便立下后代不得画画的家规,他就是。
“丹青神化”阎立本。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阎立本现今保存完好的一幅作品,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步辇图》。
画面大家肯定很熟悉,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就有,画作内容讲的是(西藏)赞普(即帝王)松赞干布派使节向大唐求亲,迎娶入藏的历史事件。
其实这幅画如果深挖可是有许多故事的,阎立本虽都传言是靠画的好当上宰相,但从古至今画得好的人一堆,凭啥他就可以这么成功? 如果你仔细看这幅画,你会发现阎立本能被提拔是必须的,因为他能画出心里所想。
不光只是求亲这一事件的纪录,阎相绝对的唐太宗李世民心中的妙人儿。
我们先了解一下这次求亲的背景,你以为历史上的求亲都是你情我愿,情意浓浓的么?Too young too天真!这其实是吐蕃第三次向大唐求亲。
第一次,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到长安向太宗李世民提出和亲要求,失败而回。
第二次,公元638年,他又派使者携带大量奇珍异宝入唐求婚。
同时为了向施压,他亲自率领20万大军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藩),但是很快就被唐军打得溃不成军!他的这次求亲自然也就没有成功。
想娶我女儿还带兵打我,这不有病么?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第三次派出使者向唐朝求亲。
这次,他吸取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派了吐蕃的大相(即宰相)到长安先向太宗李世民谢罪,再提出通婚的请求。
看吧,皇帝还是看重面子吧~ 这一次太宗终于答应了,促成了举世闻名的“文成公主”入藏。
松赞干布也是非常知礼,以子婿之礼(岳父女婿)接收了大唐的和亲及封赏。
甚至为了讨好文成公主,特地为她建造宫殿,这就是著名的“布达拉宫”由来。
《长安十二时辰》易烊千玺扮演的李必 看着松赞干布花了老多钱,但是绝对不亏,文成公主可是技术入股,她的到来大大促进了西藏农业、文化的发展。
此后吐蕃国力日渐强盛,唐蕃之间也是不间断的各种争斗,直至开端,吐蕃直接控制了,切断了达百年之久。
当时的宰相李泌(《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小狐狸李必原型)只能结盟周边的回纥、、大食诸国共同对抗吐蕃才能保得平衡,这就是后话了。
如果唐太宗知道是这结果,估计肠悔青了,娶了我的女儿,学了我的技术,最后还要来抢我的地! 安史之乱后的版图 回到画作的本身,我们来细品一下,都说这画,仅仅只是深厚的功底吗?那还真小看阎立本了,这幅画有两个常人不太看得出来的地方但是值得深思的细节之处: 第一——排场小 先看微表情的唐太宗,坐在辇上,嘴微微上扬,气定神闲,霸气侧漏,有一种帝王般的自信,说白了不就是“居高临下”。
再看下周边环境,哪个皇帝和亲这样的大事不在大殿上解决,如此随意的任由宫女抬在步辇上觐见。
第二——微表情 唐太宗的左侧站着三个人,分别是典礼官负责引荐,吐蕃大相兼外交大使禄东赞,翻译。
但是每个人的面部表情都尤为精彩。
典礼官代表大唐,当然是。
吐蕃大使看上去面黄肌瘦,眉眼中却隐隐有种不安,似乎要见到天子了特别紧张。
而且从服饰上可见,他还是精心打扮过的,布满小动物的民族服饰,这是比较庄重的场合才穿的了,而唐太宗却十分随意。
而最后的翻译官表情解读也是十分精彩,一脸苦闷,这不就好像接到了领导不待见的活的你!生怕一个不小心说错了什么。
苦闷的翻译官、忐忑的大使、礼赞官 唐朝可是世界头号强国,在唐太宗眼里,这吐蕃就是一蛮荒之地。
所以,在这幅画里,无一不体现了唐太宗对这桩和亲的嫌弃。
而阎立本恰恰摸透了太宗的心。
搞不了你,咱还不能画幅千古名画记下你们的穷酸样儿,挫挫蛮夷的锐气。
可见阎立本是个能读懂帝王的人,无奈绘画真的太优秀了,要知道阎家父子在艺术方面都是颇具建树,三人都比较擅长建筑、绘画,据说也是他们设计的,直到阎立本从擢升为右相到达权力顶峰,但还是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的诗句嘲讽只会画画的阎立本,这还不是太宗老让人家画画,哪有什么时间专注于政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