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解析:唐朝著名的反佛斗士傅奕是个怎么样的人?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所谓的“骗术”是通过非常手段,使人迷惑从而上当的伎俩。

但是,骗术虽然巧妙,终究还是会被人识破的。

其实,“识骗打假”可不是现代社会的专利,在遥远的古代,同样有一群敢于打假的斗士,而唐末精通历法的傅奕便是其中一个。

根据历载,傅奕崇尚儒学和道学,是当之无愧的反佛斗士。

他算是一个坚定的者,不信佛,更不尚佛。

在当时皇帝都信佛的情况下,傅奕依旧坚持己见,多次戳穿佞佛的骗局。

他这种以身试险的精神,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古今中外少有的打假牛人。

打假不少见,但是,傅奕这般拿命打假的人却是不多的。

公元637年,一位自称来自西域的僧人,在长安城中上演了一场能让人起死回生的大戏。

当时,这件事情还传到了一向笃信佛法的皇帝耳中,于是,这场戏越演越大,最终,不得不在长安城众多军民及老百姓的见证下进行。

皇帝并非昏庸之辈,他决定进行一场试验,参与试验的是飞骑卫士。

当时,这位僧人念了许多咒语,谁想这咒语刚念完,飞骑卫士就如被刀斧所击一般,立刻倒地身亡。

围观的百官、侍卫、宫女无不惊惧。

过了一会儿,那位僧人又念了一串咒语,飞骑卫士居然又起死回生了。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今这西域僧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了这出起死回生的戏码,即使是的帝王,恐怕都要佩服的了。

经此一事,这位西域僧人名声大噪,更有甚者,将其视为活菩萨在世。

但是,有一个人偏不信邪,他就是当时年逾九旬的太史令傅奕。

要知道,傅奕可是精通天文历法的博学之人。

但他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那种“书呆子”,而是知晓各种奇闻异事的“通才”。

他喜好研究儒学和道学,尤其反对。

如今,听到所谓西域高僧起死回生的事情,他自然是第一个不相信了。

傅奕第一反应就是:假的!他觉得这件事简直太离谱了,毕竟,生死有命,怎是如此简单的两句咒语就可以决定的。

为了表面立场,傅奕立即入宫觐见了唐太宗,并表示:“这都是骗人的妖术,自古以来,邪不胜正。

若陛下能给老臣一个机会,我愿意以身试法。

” 唐太宗听后十分着急地说道:“爱卿乃我朝肱骨之臣,怎可轻易冒此凶险?”但是,傅奕只是笑着说道:“陛下无需多虑,若这西域高僧法术有效,微臣既可死去,也可复活,又有何危险呢?”唐太宗想了想,倒也不无道理,于是,便点头允准了这件事情。

其实,太宗心中也是有些疑惑的,傅奕此举刚好也可解开他心中的谜团。

这场比试在太和殿前举行,当时,文武百官都前来见证,现场被围的水泄不通。

只见,傅奕和西域高僧面面相觑,空气仿若凝固一般。

慢慢地,高僧闭上了眼睛... ... 不一会,高僧开始默念“俺麻尼八迷牛,钵若钵若蜜,吗迷吗迷訇… …”这一连串的咒语如同攻击一般,声音虽小,其气势却丝毫不逊于包租婆的。

一些天性胆小的宫女,甚至,连看都不看了,反观老态龙钟的傅奕,依旧气定神闲,毫无胆怯之意。

一开始,这位高僧还念得有模有样,但是,到了最后,额头上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只听“啊!”的一声,僧人突然仰面倒地,如同被刀斧所伤一般。

可是,在惊呼声后,这位可怜人却再也无法起身,因为,没有人可以给他念起死回生的咒语。

于是,这场规模空前的打假试验就这样结束了。

其实,这件事疑点很多,毕竟,咒人生死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至于这位高僧为何能咒死先前的飞骑卫士,无外乎有两种可能: 一为作弊; 二为特异功能。

作弊是比较可行的方法,这位高僧只需事先买通参与测试的飞骑卫士,让他在自己念咒语后装死便可。

这种诡计与《大侦探福尔摩斯》中的布莱克伍德爵士玩弄的诡计如出一辙。

他也是事先买通执行绞刑的警察,然后,自己服用某种假死的药蒙骗了验尸的华生。

至于特异功能,就比较复杂了,这可能是僧人的一种心理暗示,也可能是一种催眠功能。

这种方法适用的情况比较特殊,受测试者必须是那种心理容易受到攻击且迷信的人。

而后来接受测试的傅奕,不仅是经历过宦海沉浮的当朝重臣,更是见多识广之辈。

并且,他向来反对迷信,更不崇尚佛教,在这样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面前,高僧的心理暗示自然不起作用。

至于僧人为何会自己倒下,恐怕也是因为压力太大,抑或是中暑晕倒。

当时的史书中只记录:“遂不复苏”,并没有交代其中的缘由。

傅奕的打假之路并没有就此结束,一天,长安城又来了一位印度高僧。

史书记载,这位高僧是僧。

在印度四大种姓中,婆罗门属于最高等级。

但是,这位僧人既没有登坛说法,也没有传教,反而在闹市中摆了地摊。

他声称自己得了佛牙,坚硬不可摧,能击碎任何东西。

那么,究竟什么是佛牙呢? 相传,这是当初涅槃时所留下来的东西,也称作“佛舍利”。

根据《释氏要览》的记载,佛牙如五色珠般光莹坚固,向来强度极高。

至于,佛牙究竟有没有到打不碎的地步,并没有人做过试验。

唐中期以后,统治者推崇佛教,所以,佛牙这种东西便也被当作神物供奉了起来。

但是,在唐朝初期,佛教还没有发展到全民狂热的地步,所以,佛牙和印度高僧才会出现在闹市的地摊上。

当时,佛牙的消息闹得满城皆知,傅奕一听坐不住了。

奈何,他当时已有八十五岁高龄,身体行动多有不便,只好派出儿子出面打假。

他对儿子叮嘱道:“我听闻印度有种叫做金刚钻的东西,质地最是坚硬,唯独羚羊角才能击碎它。

你此行只需带着羚羊角前去,便可辨明真伪。

”其子领命而去,一些好事的人听说后,纷纷前去围观。

傅奕之子找到这位印度高僧后,径自用羚羊角在上面敲了敲,只见,这“佛牙”应声而碎,地摊骗局就此揭开。

若是细细研究,这件事简直比咒人生死还要离奇。

高僧拥有的“佛牙”,其实,就是金刚钻,即:如今所说的钻石。

它是一种密度极高的碳结晶体,坚硬不可摧毁。

傅奕能从佛牙坚硬的特质中,猜出它是金刚石,确实博学多识。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虽然,羚羊角尖长锋利,但是,若要说其能击碎金刚石,确实有些不太可能。

不过,史实俱在,且傅奕又如此,他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所以,我们只能从另一个方向研究。

钻石的硬度达到了10,虽然属自然界最高,但是,它同时也很脆。

若用力在特地位置敲击,同样会使其粉碎。

傅奕很可能了解了这一特性,所以,才利用羚羊角尖长、坚硬的特性来对付钻石。

打假去伪本就是一条艰辛之路,彼时的傅奕位高权重,根本无需为此等小事烦忧。

但是,一心求实的他,依旧选择以命打假,这种舍我的打假精神确实值得后世尊崇。

并且,历史上的“墓志”还是他发明的。

据记载,傅奕生平“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其生性豪达,一次醉酒,卧倒在床,他蓦然坐起说:“吾其死矣!”遂为自己作墓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

因酒醉死,呜呼哀哉!”至此,方有“墓志”一说。

故幼学琼林中有记载:挽歌始于田横,墓志创于傅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对唐朝名大臣和史学家的朱敬则结局

朱敬则简介上提到朱敬则生于公元635年,字少连,祖籍在亳州永城即今天的河南永城。他是著名的朝廷官员,也是杰出的史学家,为人热心仗义,好学重礼节,作为史学家他也有不少代表作品,如《十代兴亡论》、《五等论》等。 朱敬则画像 朱敬则祖上都是孝子,深受世人称赞。在这样的礼义世家,朱敬则不仅重礼节还是个的才子,在其年轻时,他就以辞赋知名,和当时的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征关系特别好。公元672年,召见朱敬则并与他长谈,唐高宗觉得朱敬则很有才华,也很看重他,于是便开始任用、提拔朱敬则,不过因为李敬玄的贬低和阻碍,朱敬则只被授予了县尉的职位。 长寿年期间,朱敬则长期担任右补阙,后来称帝,朱敬则尚书武则天,跟武则天说了很多治国方略,武则天看了也是大为欣赏。 长安三年级公元703年,朱敬则被调任正谏大夫,代理宰相的职务。四年后,朱敬则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辞去宰相的职务,朝廷最后决定将他调任冬官侍郎,而且继续负责编修国史。 公元705年,朱敬则被调出朝廷,到郑州担任刺史。公元706年朱敬则因为和当时的一个御史不和,被人诬告,朱敬则被贬为卢州刺史。公元712年五月,朱敬则在家中去世,享年75岁,即位后,朱敬则被追赠为秘书监,谥号为元。 朱敬则的评价 朱敬则是唐朝著名的大臣,为人清廉,非常孝顺,深得武则天和百姓们的爱戴。朱敬则死后,被唐睿宗追赠为秘书监,还追封谥号元。那么历史上对朱敬则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朱敬则画像 《》中评价朱敬则学富五车,节行无愧天地,而且敢于上谏言。可惜的是,朱敬则生不逢时,老被朝廷贬。《旧唐书》中对朱敬则的评价确实是非常中肯的,因为朱敬则虽然两次在朝廷担任丞相,但是为期都不是很长,经常被调任。 《新唐书》中对朱敬则的谏言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朱敬则的一个谏言,是罗织的狱衰,时而后言者。 刘幽评价朱敬则说他作为谏大夫,知政事、忠义贞烈。毛泽东也曾评价过朱敬则,毛泽东认为朱敬则是个政治家和历史家。 从朱敬则的一生来看,朱敬则出生在一个知书达理的,祖上都是懂孝悌的人,这让朱敬则也成为一个注重节义的人,所以才会被唐高宗赏识,有了到朝廷做官的机会。后来武则天执政,朱敬则作为一个谏大夫,在武则天刚刚即位的时候,朱敬则就上书给武则天,帮助武则天分析国家的形势,让武则天要注重仁义礼信,这可以看出朱敬则是一个非常尽职尽责的官员。唐睿宗即位后,恢复了朱敬则的官职,因为他觉得朱敬则对他的思想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朱敬则认为虽然重夺政权,但是不能冤枉对江山有贡献的大臣。可见唐睿宗对朱敬则也是非常欣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赵云诡异的死因真相是怎么回事?赵云究竟是如何死的

下图描述的是长坂坡一役。图片中的赵云由聂远饰演,聂远眉目清秀,眼神中透漏着一种英气,所以演起赵云来也是十分得心应手。图中的赵云满脸杀气,浑身血迹,没有了翩翩风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坂坡是赵云最引以为豪的一场战役。话说当日曹纯率数千轻骑精兵,一路风驰电掣追上大军。刘备此时正在转移,慌慌张张,而且随行有不少平民百姓。所以来不及招架就被曹军铁骑冲的。慌乱之中妻子儿女也不见踪影。 这时手下来报,军中大将赵云已经叛变,投入敌军。刘备不肯相信,大发雷霆,将手下一顿臭骂。事实证明刘备是正确的。那时的赵云正如图中所示,白马银枪,铠甲已经被染红,杀得是天昏地暗,双眼发红。 曹军的精锐在赵云眼中如同草芥,他和胯下白马好似天龙下凡,在敌军阵中闪转腾托,来去自如。枪尖落下之处,皆是曹军头颅。马蹄踏过之处,皆是敌人尸首。为救刘备妻子儿女,他不顾个人安慰,在敌军中进进出出,杀来杀去,实在是英武至极! 皇天不负有心人,赵云这一番厮杀并没有白费,终于救出了刘备之子,也就是后来蜀国的国君和刘备夫人。虽然刘备女儿没有找到,但也绝对是功勋卓著。从本文图中可以看出,赵云挎着一襁褓,里面正是刘禅。 赵云怎么死的 在《演义》里面,各个武将皆是各种的,一看就是很有力气。但惟有一个人除外,那个人就是赵云。赵云生的俊美,而且也有传说他征战无数,连伤痕都没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是因为这个传说,引申出了另一个传说,那就是赵云死的很尴尬——被吓死的。 被什么吓死的呢? 答案是:绣花针。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赵云的皮肤很光滑,他的老婆就很惊奇,因为常年征战的男人是应该有伤疤的。在看到自己妻子惊奇的表情之后,赵云很自豪的说,自己就是这样,没有人能伤害自己。他的妻子就有了小聪明,偷偷拿了一根针扎了他一下。估计是他有点晕针之类的(因为晕血不太可能,毕竟南征北战的,也是杀敌无数,见惯了悲惨场面了),或者是见得了别人流血见不得自己流血,总之就这样被吓死了。 可是这毕竟是民间传说,赵云在史书的记载里面,是病逝的。至于什么病,史书并没有说明。在古代的时候,医疗什么的不发达,所以只要是稍微重一点的病,基本上都是,没法救活。在赵云的后期,就已经不为国效力了。尤其是诸葛丞相死了之后,宦官专政,并不记得当年赵叔叔救过自己的恩情,也或许是怕老臣拥兵自重,摆出长辈的样子谆谆教诲,自己难以服众。所以,赵云也可能是病死在心病上的。他死后,皇帝反应也只是淡淡的。 赵云死因真相 赵云一生武艺超强、身经百战,史书上记载着他的很多英勇成就!他两扶幼主、扫荡西川、汉水之战的英勇事迹被人们所熟知。而的死在书中仅仅以他的儿子对短短的几句报丧的话一笔带过,给人留下无限的猜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赵云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一种说法:赵云虽一生驰骋沙场领兵打仗无数,却从来没有受过伤!一天他在家里洗澡,老婆见他年纪虽大但皮肤光滑嫩白,全然没有一点年老色衰之相,老婆便问他为何,赵云骄傲的回答自己一生从未遇到过可以伤害自己的人。 于是他老婆童心泛滥,偷偷拿了一根绣花针,调皮的刺了赵云一下。这一刺可了不得了!赵云顿时流血不止,这英勇无畏一生的大将军就这样死掉了!可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他们认为这不过是野史上胡乱编造的罢了。 有人说赵云是自然而然的病死的。相传赵云是一个英勇的勇士,他在跟随刘备以前就是的得力干将了!跟了刘备之后更是参战无数,他对蜀汉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啊!然而主公得到了西川以后就没有在重用赵云,到了,赵云已经是一名老将了!他虽老矣还征战沙场,在带队归来以后于成都生病死亡,享年76岁! 赵子龙一生创下无数的丰功伟绩,为蜀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让人敬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