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舅舅是西汉大司马大将军,表哥是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容貌绝色深受宠爱,最后为何被腰斩?如果舅舅与表哥不是死得早,结局又是不是不一样呢? (当利公主),是和的长女,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
本名、生卒、排行皆不详。

网络配图 西汉时,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姐妹才可称长公主。
卫长公主越级称长公主,其待遇远超她的其他妹妹,引起后世史家注解的混乱。
其实在两汉,地位特别崇高受到尊崇的公主可以帝女之身而封长公主,并非只有皇帝姐妹可以封长公主。
卫长公主作为武帝朝唯一为长公主的帝女,可见卫长公主的受宠。
母亲卫子夫于建元二年春(公元前139年)入宫。
而根据《汉书》记载,卫子夫入宫一年多,得到汉武帝再次宠幸,过了几年后怀孕。
因此卫长公主的生年不会早于公元前137年。
至于卫长公主的逝世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了,汉武帝死时,只剩下一位公主了。
根据司马贞在《索隐》中的注释,可知卫长公主有同母妹弟三人,是、、石邑公主。
除刘据外,诸邑公主、石邑公主的出生年份皆不详,因此无法得知四人的排行。
同时刘据十四岁时,卫长公主就已成为寡妇,所以一般推断卫长公主是刘据的姐姐。

历代史书中(不管是正史野史)关于卫长公主的记载只是关于卫长公主的两次婚嫁,一次是记载其嫁与曹襄,另一次是嫁与栾大。
自栾大死后,再无关于卫长公主的任何记载,更无关于卫长公主的姓名和其他记载,网传卫长公主发疯和腰斩之事并无任何正史野史或民间传奇小说记载,全来自电视剧和现代某些穿越小说的胡编乱造。
网络配图 《史记》和《汉书》中对卫长公主的记载,都是关于她的两次婚姻。
第一次,卫长公主下嫁第五代平阳侯曹襄。
卫长公主与曹襄生有一子,名宗,曹襄逝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
曹宗袭平阳侯,在中坐太子死(不过,《汉书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也有记载说是曹宗于其年“坐与中人奸,阑入宫掖门,入财赎,完为城旦。
”)。
第二次下嫁方士栾大,元鼎五年,武帝宠信栾大,把卫长公主嫁给他。
嫁给栾大的时候,史书上记载,汉武帝给予她10万斤黄金作为嫁妆。
婚后,武帝将公主的封地改名为当利,卫长公主又号当利公主。
当利有盐官,即是“盐邑”,是胶东半岛最富裕的地方,武帝其他公主的封地皆不如她。
卫长公主也是东西两汉唯一受封盐邑的公主。

谁都知道在封建社会中,盐和铁这两个东西是最值钱的,而卫长公主封地内这两个都有,只要是拥有盐,她就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钱财,足以让其她公主们羡慕不已。
后由于栾大做了一些欺骗汉武帝的事情,遭受腰斩之刑,但是建造了一个极大规格的墓地,其墓地长宽都有61米,高大概有13米。
能建造如此规格的墓地,肯定是看在卫长公主的面子,不然汉武帝也不会允许让其亲属建造此墓地。
网络配图 征和二年(公前91年),有人举报丞相的儿子公孙敬声与私通,并诬陷他们在驰道埋偶人,用巫术诅咒汉武帝,于是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
不久,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都因为巫蛊罪而被处死。
卫太子不得已起兵以自保,长安城血流成河,失败后,卫长公主之母卫皇后被废而自杀,过了十几天,弟弟卫太子也在藏匿之地被发现,因拒捕而自杀,卫太子家眷以反法族,但曹宗是卫太子侄子,不属于三族内。
巫蛊之祸其实是等人为了诬陷太子刘据而引起的,因为巫蛊而死的人达到数万,这也是西汉最大的一桩冤案。
事后,汉武帝察觉被人利用,族江充,焚苏文,筑思子宫,在巫蛊之祸后不到四年,武帝驾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平帝刘衎简介 西汉第十四位帝王刘衎生平资料
西汉第十四位汉平帝刘衎简介:刘衎(kàn),即汉平帝(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汉族,原名刘箕子,之孙,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兴之子,母卫姬。于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9月17日迎立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共在位6年,他不是被王莽毒死的,而是病死的。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 生平事迹 汉哀帝刘欣于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其后,王莽于九月十七日迎立年仅九岁的刘衎为帝,次年(公元1年)改元“元始”。公元6年2月4日,刘衎心脏病复发,医治无效死亡,卒年14岁。 而《·卷三六》则记载汉平帝死于王莽的毒酒,属于讹传:“时帝(刘衎)春秋益壮,以卫后故,怨不悦。冬,十二月,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莽作策,请命于泰畤,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丙午,帝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莽令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丧三年。奏尊孝成庙曰统宗;孝平庙曰元宗。敛孝平,加元服,葬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 他死后,追谥为“汉孝平皇帝”,史称汉平帝。 大事年表 公元前9年,刘衎出生,取名刘箕子。 公元前1年,刘衎即位,是为汉平帝。] 公元3年,刘衎娶王莽的长女王嬿(即后来的黄皇室主)为妻,并封她为皇后,所以,黄皇室主又被称为孝平、、孝平王后。 公元6年2月4日,刘衎病死。 使用年号 元寿(1),公元前1年即位,即位当年未改元,史家仍称为“元寿二年”。 元始(5),公元1年—公元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杜秋娘是大唐第一才女沦为侍妾却两嫁入宫为妃
古代的美人命运本已多舛,美而慧又没有良好出身庇佑的,更是飘零无依。 说起的名气,在当时的江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不仅容貌美,歌舞更是一绝。 杜秋娘是江南润州人,也就是现在的镇江人,生于贞元年间。因家境贫寒,杜秋娘从小被卖进青楼,青楼女子地位卑贱,但杜秋娘却出落得如神仙姐姐一般,飘逸、淡雅,不落凡尘,不染俗气。仿佛荷花一支,亭亭净植于水上。她十五岁时便出落得风姿绰约,亭亭玉立,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娟秀妩媚,而且能歌善舞,,更是,一时风靡了润、扬的大江两岸。 她每天,说着言不由衷的话,眼底却是哀愁。对于普通的漂亮姑娘,因为世俗,她不会考虑那么多,只考虑要么从良,要么攥点钱以防老无所依,想问题也比较实际,才女则不同,命运赐予她们敏感于常人的纤细神经和对痛苦超乎寻常的洞察力。是的,杜秋娘是痛苦的,不然她也不会唱出那首流传千古的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当时也是去青楼的常客,男人嘛,需要放松,尤其是野心勃勃的男人,更需要这种放松。而且古代的青楼,很有情趣,有美,有爱。 李琦听了这句词,眼睛都直了,看着杜秋娘,怎么看怎么明艳动人,他竟然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 于是,他替她赎身,带他回府上,因为她身份低微,只做侍妾,并未给她名分。 其实像杜秋娘这样的出身,别说入宫为妃,就是嫁入普通官宦人家,都是难于登天。她是怎么被宪宗挑上的呢?而且还是二嫁之身? 李琦并非一般官宦子弟,是地方节度使,是有资格,一争天下的。他为人非常有野心,并非寻常男人可比。他很喜欢杜秋娘的《金缕衣》,因为他经常唱,所以。 说起来,害得杜秋娘守寡的,还正是她第二个老公。 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继位为顺宗。这位常年卧病在床,无力处理朝政,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是为宪宗。李纯少年登基,年轻气盛,一登龙位就决心扭转藩镇割踞的分散局面,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力。而当时身为镇海节度使的李锜对此却大为不满,依仗手中的兵力,竟然举兵反叛,但很快这场叛乱得到平息,李锜也在战乱中被杀身亡。 李琦被杀后,杜秋娘就进宫了,被没入掖庭,成为奴婢。 譬如锥尖在囊,容貌与才华是很难长久隐藏的,很快,她就在宫女中脱颖而出,以曼妙的舞姿和清丽的歌声,让唐宪宗为之着迷了。 唐宪宗本来不是什么明君,但因为遇到秋妃,心里很安定,竟然生出进取的心思,加上秋妃也常常劝他,以政务为重,他竟然听了,将朝政打理得很妥帖,有了一段安静的小时光。 秋妃出身虽低,但深明大义,从不添乱,而且很明事理。所以即使宪宗去世,穆宗即位,对她也是很敬重的。 宪宗非常宠她,因为她在,六宫无宠,虽然她没资格当皇后,但皇后也享受不到她的宠爱。唐宪宗对她评价非常高,他说道:“朕得一秋妃足矣!” 唐宪宗晚年沉迷于仙丹,身体衰弱,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宦官,最后竟被宦官所杀。可怜的杜秋娘又成了寡妇。 元和十五年,就是公元821年,新春刚过,李纯正值盛年却突然龙驭归天,二十四岁的太子即位,是为,改元。此时杜秋年已进宫十二年,年逾三十,,被指派为穆宗之子李湊的保母,负责皇子的教养。 杜秋娘自己没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爱倾注到李湊身上。而唐穆宗李恒即位后,好色荒淫,沉迷于之中,不满二十八岁就不明不白地驾崩了。 这时年方十五的太子继位为,但他只知道打猎游玩,不理国事,即位不到两年又在宫中被刺身亡。 杜秋娘悲凉地看着朝政的更迭,唐朝再也无法回到霓裳羽衣舞时的盛世,只留一个凄楚的、惨淡的背景。 大唐帝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渐渐衰落下去。 杜秋娘回归江南,再到润州的金陵渡口,只见山水依旧,然而人事全非,不禁悲从心来,。恰好此时诗人前往江南,路过金陵渡口,见杜秋娘满头白发,一脸皱纹,不胜,便写下了一首《杜秋娘诗》。诗中写道,“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她被贬为庶人,后来穷困病愁,死在南京。自古红颜多薄命,果然如此。(原文来自静说历史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