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人中三姓家奴吕布,马中赤兔,为什么在五花八门的武将排名中三姓家奴吕布永远都是第一。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1
一直是大多数人公认的第一猛将。

都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连的三国武将排名,诸如“一吕二赵三,四关五马六。

”等等,后面的排名再怎么变,“一吕”一直稳如泰山。

很多人其实都很好奇,三国武将那么多,能打的那么多,关羽,张飞,典韦,两夏侯,小霸王,等等等等。

很多人不仅仅武艺高强,而且有着非凡的战绩。

什么非凡战绩?就是和同样著名的武将战场上正面硬刚过。

而这些人为什么没有一个抢下“第一”的头衔,而是在后人的评说里无休的争着“二三四五六七八”呢? 特别是像关羽、、、太史慈等人,都是武艺高强的高手,也有着非凡的战绩,但他们都没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而吕布也并没有什么一战成名的经历,更没斩杀过任何一员大将,却稳居三国第一猛将宝座,很少有人质疑,这是为何呢? 今天我们就全方位的看一下吕布为什么能常年稳坐三国第一猛将宝座。

一、出名要趁早。

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是《》还是《》,厉害的武将大多都是前半段多,越往后就越少了。

武将排名也都是三国鼎立之前的一些名将,后面的几乎没有。

从历史上我们也不难看出,某个时期名将猛将扎堆而出,就像天上灿烂的星河一样群星闪耀。

过了这一时期就会暗淡许多。

而吕布又是在这其中登场最早,出名最早的。

战乱越多,打仗越多,那就越容易出名。

所以出场早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对于吕布来说很容易脱颖而出——本事高。

二、我们再看身体,吕布高大威猛,身长一丈。

这是个什么概念?古代动辄就说什么什么七尺男儿,说英雄豪杰身长八尺,而吕布身长一丈,折合现在计量单位也得高两米多,比姚明都要高。

长得又俊朗、,骑着赤兔这种西域大马往战场上一站,谁见了不先胆怯三分,这就是气势上先声夺人。

三、看装备,那年头每件趁手的兵器都出来混,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等等,而吕布也有着他的专属兵器——方天画戟!《三国志评话》里说吕布之戟长一丈二。

虽然这是小说家言,《三国志》里吕布刺一段写的他是持矛。

但是我们想想看一个两米多高的威风将军,手里拿着杆两三米长的大戟或者长矛大枪往那一站,对面的一米六七的拿个普通刀枪都怕给他一下打天上去。

还有就是吕布的马——赤兔,《三国志》载“布有良马曰赤兔。

”是不是董卓给的就不好说了。

大抵名马和名将一样,都是从骨子里有一股傲气的,得遇明主。

而吕布就是赤兔这种名马的明主,驯服得了它。

现在我们有人也常说什么吕布是人生赢家,什么白天骑赤兔,晚上骑貂那啥。

你们真低俗!不过说的形象,贴切!生活和谐干起工作来才有劲! 言归正传,这个赤兔极有可能是大宛马,也就是时说的“”,学名“阿哈尔捷金马”。

西欧等国的名马大多都有汗血宝马的血统。

说句题外话,至今汗血宝马仍然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中土建交后曾三次将汗血马作为“国礼”赠送给我们。

四、长得好,装备好,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来看第三点,“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吕布弓马娴熟,体力过人,力气非常大,号称飞将。

本身的素质过硬,本事高,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先说射箭,这个最为著名的就是“辕门射戟”了,不仅是演义,在《三国志》历史有明确记载的。

“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

诸将皆惊。

言将军天威也。

” 而这件事的当事人纪灵并不是一个无名之辈,他也是一员猛将,是和关羽战过三十回合的。

他答应下来,可见这件事他认为不可能,谁能射中那么远的一个小支呢?更是急得直冒冷汗,这怎么可能呢?可吕布把握十足,一箭命中! 这可是一百五十步,古代一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三百步得有两百米。

现代奥运会也就九十多米,而且现在弓箭各种辅助精确度比古代高多了。

可见吕布的射术在三国第一也不遑多让。

能开射一百五十步弓的人又有几个呢?这也体现了他的“膂力过人”。

又要能开弓,又要射准,难上加难!谁在战场上碰见了吕布,那种压迫感不亚于一开门出来个“暴君”。

虎牢关前力战两名“万人敌”丝毫不落下风。

破让头疼的的数万精兵,仅仅带着成廉、魏樾等数百骑冲锋陷阵,就大破之。

濮阳之战力战曹操麾下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乐进、李典六员猛将,丝毫不落下风,即使是败走也“虚晃一戟”“荡开阵脚”错落有致,来去自由。

要知道典韦等六员大将随便拿出一个都是可以,以一敌百的。

可愣是拿吕布没有办法,围人家人家跟你们战,打累了人家要走愣是拦不住! 吕布最厉害的还是他创下的一样记录,一生征战无数,却从未受伤。

虽然也是如此,可是吕布难度要比他大多了。

长坂坡赵云来回冲杀,那是曹操不让射箭,要不赵云带着阿斗哪还能活命? 而吕布这个让人恨的牙根痒痒的人,哪一次对方不是卯足了劲要杀了他。

可即便如此,无论是他带着女儿杀出重围的时候,还是率队冲锋大破张燕的时候,亦或是被曹操麾下六大猛将围攻的时候。

吕布都未曾受过一点伤。

再者说了,能同时拥有俊朗的外表,高达健硕的身材,傲人的武艺和战绩,又能娶到美人,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也不为过。

结语:我们提到吕布一般都会纠结议论他的品行,很少有人去质疑吕布的武力,长期以来吕布一直稳坐三国武力榜首位,即使受到了挑战也不会掉出前三甲。

长期的榜单更是独霸榜首。

偶尔有过一些另类的武评,也会被大多数人视为瞎说而嗤之以鼻。

在你们心中吕布的武力是不是三国第一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姓家奴吕布恶名的背后:丁原董卓对其也并不像是义父

人们评价,历来都认为他天性反复无常,骜难养。

其最主要的证据,就是他和的关系。

从总的作用来看,董卓是使末期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更加水深火热的独夫民贼。

但一开始,董卓并不是以这种形象出现的,他是朝中士大夫集团借以诛除宦官势力的希望所在。

董卓本人也是反对宦官专权的。

通过对吕布和董卓关系的分析,人们应当对吕布的“反复无常”有新的认识。

从表面看,吕布先杀丁原,后诛董卓,确实给人以反复无常的印象。

但这种反复无常,绝非吕布的天性,它既反映了吕布的政治追求和对自己社会位置的曲折选择,也有着复杂的社会和政治斗争的背景。

吕布所生活的年代,天下分崩,群雄四起,战事不断,社会动荡。

原有的秩序被打乱了,新的秩序正在重组,在这种重组中,人们都在寻求自己的位置。

由于人们的社会理想、政治眼光、个人修养不同,寻求自己位置的方法和道路也各异。

像那样怀宁静之心以求致远,蓄志待时以求明主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急于找到施展自己才干的舞台。

在这种情况下,频频改换投靠对象的人绝非吕布一个。

例如的名将张辽,先为丁原部将,后又进京依,何进被杀后又以兵属董卓。

董卓死后又归吕布。

吕布为李傕所败,又从吕布东奔徐州。

曹操破吕布,张辽将其众降。

又如曹操的谋士,先在董卓部下任讨虏校尉,又在董卓女婿牛辅军中任职,董卓败后,又为李傕、郭汜谋士。

不久又离开李傕投段煨。

由于不为段煨重用,又离段煨投靠南阳。

他先劝张绣与连和,不久又劝张绣投靠曹操。

另一方面,有实力的集团领袖又地招纳人才,这也为人才选择投靠对象提供了外部诱因。

应当承认,吕布是个人才,按当时的标准, 也可以称得上英雄。

史载他“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当时人有这样的说法:“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吕布也自恃其才而心怀平定天下之志。

他给韩暹、杨奉的中说:“布有杀董卓之功,与二将军俱为功臣,可因今共击破术,建功于天下,此时不可失也。

” 当他被曹操逮捕后又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

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吕布在当时无论是武艺还是知名度,都非张辽、贾诩之辈可比。

因此,吕布在当时成为一些人争取的对象。

对张邈说: “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这番话正反映出吕布之才及为当时所争用的现实。

吕布择主与张辽、贾诩等人本无本质区别,而且前者对投靠对象的离弃要少于后者。

然而却偏偏是吕布落下了反复无常的名声。

这可能是由于张辽等人对前主只是简单的离弃,而吕布对前主则是弃而杀之。

吕布并非天性好杀,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他只是一个有虓虎之勇的武将,并非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而社会的政治需要及其本身的才能,又偏偏不断地把他推向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弃旧图新的选择只能通过弃而杀之来实现。

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董卓确实是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独夫民贼。

所以,当吕布杀死董卓后,“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

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

人们把他的尸体弃于街市,将他肚子内的脂肪点燃,又将他的骨灰扬洒在路上。

这充分表明,吕布诛杀董卓终止了他的暴虐,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密三国:三姓家奴吕布杀上司丁原背后的真相

导读:有些人不喜欢,他背叛了两义父是不忠,杀了两干爹是不孝,总之,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那么,吕布为什么要杀上司丁原?它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网络配图 《》、《志》均说:“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

以骁武给并州。

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

”史料上首先介绍的是吕布的“骁武”,也就是说吕布以“骁武”着称,当初是以自己的“骁武”投奔并州的,接下来介绍的是刺史丁原却给了他一个“主簿”的职位,如此骁勇的武将,却做了一个文官,这意味着什么?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越是文凭高、能力强,越是受到各方力量的排挤,比如,同事会给你白眼,讽刺挖苦你,上司会认为你想出风头,一旦你超过上司,那么他的地位就会不保,所以他会处处给你小鞋穿,安排给你并不擅长的工作,如此你就会产生怨恨,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

吕布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投奔到刺史丁原帐下,本以为平生所学能够得到施展,自己的抱负能够得以实现,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领导只给了他一个“主簿”的差事。

主簿是什么?是辅佐主吏的文职官员,让一个舞枪弄剑的人成天同笔墨纸砚打交道,这是什么行为? 曾经看到一些人说,吕布不仅武功高强还文武双全,因为他做过“主簿”,这纯粹扯蛋,做主簿应该是吕布混的最郁闷的岗位。

那么,丁原为什么任用吕布为主簿呢?丁原,本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

为南县吏,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

裁知书,少有吏用。

网络配图 这是《英雄记》的记载,文意很直白的说,丁原出身寒微,是个“大老粗”,但有武勇,杀敌总冲在最前面,稍知礼节,但没有当官为政的才干。

一句话,武艺不错,但不适合做官。

由此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给吕布一个主簿,而不是别驾、治中或其它武官。

有了以上背景,就不难理解吕布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能够说服吕布而让他杀掉丁原。

《三国志》说:“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

”就是说,引诱吕布杀了丁原,怎么引诱的?这个史料真的没有,或许董卓用了反间计,说丁原是杀吕布爹的凶手,以此来诱导吕布。

说实话,这个也是扯蛋。

我们无需作更多的推断,仅以《演义》为例,当李肃自告奋勇要当说客的时候,只提出用“赤兔马”作为诱饵,金银珠宝并未强求,而董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数十颗、玉带一条。

这充分说明董卓对人才的重视,蔡邕哭董卓也能证明这一点。

如此重礼对当时还是小吏的吕布来说,其诱惑力是难以抗拒的。

再看看李肃与吕布的对话吧。

吕布说的尽是些“委身于丁原实出无奈······恨不逢其主”等等一类的牢骚,这表明了他怀才不遇的境况和心情。

李肃说,像我这样没什么本事的人都当上了虎贲中郎将,你吕布的才能,肯定。

金银珠宝,高官厚禄,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又能让自己的仕途大进,这对于初涉江湖、以技能求职的吕布来说,夫复何求?网络配图 所以,吕布跳槽,那是迟早的事。

我们没有资格嘲笑吕布,有句老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狂傲的诗仙尚能向小小的州长史谄媚低头(《上安州裴长史书》),就是现在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至于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说法,纯粹是小说家之言。

史料记载的丁原对吕布是“大见亲待”,仅此而已。

董卓需要吕布的勇猛,吕布攀上高枝找到更好的靠山,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当然,吕布自身人格上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就像一枚裂开缝的蛋,终究会散发出一些异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