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清宫秘史:清朝帝王为什么一半子女养不活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导读:皇帝一般子女都养不活,15岁以前夭逝者,共74人,而9个皇帝共有子女146个,殇亡数是出生数的一半,其中皇女60人中竟夭37人,夭亡率高达61 7%。

应该说龙子龙女在保育方面不会有大问题,为何会出现这么高的死亡率? 清代自帝建立统一的全国政权,到宣统帝灭亡,共经历十个君主,宣统帝在童稚之年退位,可以不考虑他的生育问题,其他九帝的生育状况。

网络配图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事实:皇帝的头几胎子女多是短命鬼。

顺治帝的长子、长女是这类中人,帝的头六个子女都在4岁以前亡故,帝的大女儿和头三个儿子也是殇逝的,帝的长、次女及次子分别活了2岁、1岁、9岁,帝的长子和长、次女均于4岁以前离开他们的父皇,帝的头六个子女和康熙帝的一样,没有一个人能够活到成年,帝的长子亦是幼殇的。

上面提到的就有25人,占殇逝总数的1/3强。

死的这些婴幼儿出生时他们的父亲年龄都很小:顺治帝15岁得其长女;康熙帝14岁做了父亲,所夭亡的头六个孩子全是他在18岁以前生养的;雍正帝所殁的长子、长女是他17岁那年出世的;乾隆帝18岁生的长女没能够养活下来。

这里说的皇帝生育年龄都是虚龄,按实足年龄计算要减去1岁。

生育要10月怀胎,这又要减去1岁;如此算来,康熙帝的第一个儿子是他12岁时的精子,12岁还是少年时代,自身发育还不完全;而夭亡者的生母也是和皇帝一般大小的少女,发育也不成熟,他们结合生育的子女当然先天严重不足,缺陷甚多,再精心护养也不能久留于人世。

皇帝成年之后,自身身体是发育成熟了,但妃嫔众多,性生活若没有节制,所生育的子女也仍然多有不健全的,故而死亡率高。

总之,先天不健全是清代皇子皇女殇逝的主要原因。

网络配图 清帝前7人有生育,平均每人生养21人,但是到了咸丰帝时锐减,仅得3人,其后帝、帝则全没后嗣。

皇帝遗胤的多寡,同他们的享年有一定的关系,如顺治帝死时才24岁,如果他能长寿,可能还会添不少子女。

但也不一定,咸丰帝26岁有了后还活了五六年,且正处在生育旺盛的年岁,然而却没有再添子女,这只能说明他失去了生育能力。

同治帝死年19岁,年纪虽轻,已结婚两年,后妃5人,若有生育能力,早该有几个子女了,然而却没有。

享年38岁,始终无出,显然与他年龄无关,真正问题在于他的生殖功能不正常。

自咸丰帝起,皇帝享年不永,胤息奇缺,说明他们体弱,是不景气的现象,而这种式微,与国势的衰弱又是完全相一致的。

这表明两者间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皇帝虚弱,无力励精图治;国力不充,也使皇帝忧虑,心劳力绌,健康恶劣,在此情况下,像咸丰帝、同治帝那样不节制性欲,本身只有早亡,遗下弱嗣,甚至没有血胤。

7个皇帝的儿女,由80位后妃所生,平均每人只生1.8胎。

康熙帝55个子女的生母是 32人,平均每位后妃生育1.7人,其中有21人只分娩过1次。

为康熙帝生育最多的是雍正帝母亲()、诚亲祉母亲,各生6个子女。

敬敏皇贵妃生怡亲王允祥三兄妹,是在康熙二十五年至三十年的6年内连续诞育的,密妃于康熙三十二年至四十年也给康熙帝生了3个儿子,康熙四十一年到四十五年襄嫔生产了2人。

这些事实说明,康熙帝对某些后妃有所喜爱,或在一段时期宠幸某个妃嫔,故而她们生养子女多于他人。

可见,帝王多妻妾,是造成多子女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络配图 历代皇子皇女多夭亡,然而历代王朝中清朝尤其严重。

清代后期的同治帝没有遗胤,他的堂弟光绪帝也无后人,是不是觉得奇怪,看了以上揭示,大家或许就觉得不足为怪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最奇怪的女人苏麻喇姑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宸妃海兰珠:清朝唯一使用帝王封号的妃子,52岁无疾而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不要说妃嫔,就连一国之母的皇后都很难使用的封号,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妃子使用了皇帝封号,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妃子在历史上只存在短短的七年,她就是敏惠恭和元妃,即宸妃海兰珠。 海兰珠生于1609年,是一位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贵族之女,父亲是科尔沁部贝勒寨桑。关于海兰珠的早年经历,无论是官方史书,还是野史传闻,几乎都是一片空白的,而她第一次出现于史料是在天聪八年(1634年)。 据《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科尔沁部乌克善(海兰珠长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 大家可以发现,当时海兰珠已经是一个26岁(虚岁)的大龄女了,这在古代早就嫁人为妻了,因此,有学者猜测海兰珠在入宫前曾有一段时间不短的婚史,至于第一任丈夫是谁,结合她入宫的时间点,察哈尔部汗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虽然海兰珠入宫时已经26岁了,身上却散发着成熟女人的韵味,再加上她贤淑文静的品性,令十分着迷,因此,海兰珠入宫不久便荣获圣宠。两年后(1636年),皇太极并封五宫后妃,海兰珠被封为东宫大福晋,封号为宸妃,入主关雎宫,地位仅次于中宫的国君福晋(皇后),在五宫后妃中排第二位。 宸字在古代指的是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帝王的代称。皇太极竟然将帝王封号赐给了一个妃子,不要说清朝仅此一例,就在整个古代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足以看出皇太极对这个女人的痴狂与倾心。 就在海兰珠被封为宸妃的第二年(1637年),她在关雎宫诞下了一位皇子,即第八子,皇太极听闻后欣喜若狂,命大赦天下,要知道这是立太子才会有的举措,可见在皇太极心中,这位皇八子从一出生就是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之选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件东西越是珍贵,便越容易失去。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二十八日,未满周岁的皇八子夭折,这令海兰珠伤心欲绝,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皇八子夭折后的第二天,庄妃布木布泰便在永福宫生下了一位小皇子,这位小皇子便是皇九子福临,即后来清朝入关第一帝。 皇八子的夭折对海兰珠打击非常大,她郁郁寡欢,再加上当时大清国战事紧张,皇太极经常远在前线,不能陪伴她,由此,海兰珠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 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十八日,入宫仅七年的宸妃海兰珠在关雎宫闭上了眼睛,当时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在听闻爱妃病重的消息后,他立刻地赶回盛京,却不想还是晚了一步,海兰珠至死还是没能看到皇太极一眼。 海兰珠的离去对皇太极的打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他看到已经没有了呼吸的海兰珠时,竟因伤心过度而数次昏迷,人们纷纷劝他“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他自己也自责“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然而,海兰珠的一言一都深深地刻在了皇太极的脑海里了,这令他难以自拔。 最终,皇太极给这位至爱上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由此,海兰珠成为清朝唯一拥有四字谥号的妃子。这段清朝初年被传为佳话的帝妃之恋告一段落。 清朝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端坐于盛京清宁宫,无疾而终,享年52岁,庙号太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