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唐朝最后一位和亲公主是哪位?被遗忘的太和公主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1
是唐代晚期的公主,她是为了的平安而出嫁番邦,但却鲜少有人知道她的史事。

太和公主是第四位被送到回纥(回鹘)可汗的大唐公主,尽管西方敦煌学的研究者对她的评价颇高,但是在我国,她的名气却远不及初唐的、或是盛唐的。

公元821年,回鹘保义可汗请婚,许以亲妹妹、宪宗之女嫁之,尚未成行,保义可汗就死了,永安公主留在唐土,出家做了道士。

穆宗的另一妹妹太和公主,则于同年嫁给保义可汗的儿子、崇德可汗,太和公主的姑婆咸安公主,曾在唐廷仓促要求回纥出兵协助对抗吐蕃而被送到吐蕃和亲,可怜的咸安公主作为政治筹码,在回纥待到808年,直到过世为止,前後总共嫁给三位可汗。

太和公主则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的公主,当时衰弱的唐廷,长安城竟没有足够的设备能够招待所有迎亲的回纥使节团人员,於是有大部分的回纥使者是被安排在边境外,唐朝还得被迫以强势货币来买多馀的贡品(回纥以马匹作为贡品要求唐朝以丝绸来交换),以及公主的嫁妆。

好在唐回两国边贸自此和亲之後重新活跃,只是好景不长。

一是公主嫁过去才三年,崇德可汗也死了,二是回鹘在战争中先败于吐蕃。

公元840年又大败于其西北部族黠戛斯,盛极一时的回鹘汗国竟然转瞬崩溃。

黠戛斯自认是汉将之后,与李氏唐室本为一家,遂派人送太和公主归唐,中途为回鹘残部乌介可汗所劫,企图奉公主南徙至唐朝边境重振河山。

这时唐帝国见其衰败若此,便再也不将一度不可一世的回鹘放在眼里,果断出兵予以痛击,抢回公主,一吐咽了将近百年的恶气。

乌介可汗不曾料到和亲了这么多年的岳家,竟会从背后给自己来这么一刀,仓惶中率三千人逃走,后为部下所杀,回鹘亡国,众部族离散。

唐回两国恩怨,终于了断。

太和公主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国,悲喜交集,尤其见到宗亲故旧,说起国外所经历的周折、磨难及思乡之痛,欷嘘流涕。

唐王朝以极为隆重的礼仪恭候公主来归,在京百官班迎再拜。

并进封为定安长公主,以感谢她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而那些未被远嫁他乡执行和亲的她的姐姐妹妹们,在京中养尊处优惯了,有七位公主见她回来享有那么高的荣誉,竟拒不出迎,激起武宗愤怒,差夺了她们的封绢(公主食俸)以赎罪。

对南诏和亲议由来已久,朝中重臣赞同反对各执一词,故好几年未能决。

公元880年,镇守西南边陲的地方节度使再申和亲议,被劝说不过,同意以宗室女为安化长公主许婚。

南诏王隆舜见求了多年才有结果,十分高兴、慎重,当即派三位宰相前来迎接公主。

而最先提出和亲的唐前西川节度使高骈从扬州上书僖宗,说这三人都是南诏重要谋臣,最好将他们毒死,“蛮可图也”。

于是三位南诏宰相被毒死。

第二年,南诏又遣使臣来迎公主,还带来一百多床珍异毡毯进献,僖宗找了个托词,说是正为公主准备嫁妆,把他们打发掉了。

过了两年,南诏不屈不挠再遣使来迎,僖宗大概也不好意思再推托,只好约定礼使、副使及婚使,择日送公主南下和亲。

这一年正是中和三年,即公元883年。

《新唐书·南蛮传》的记载是,“未行,而平,帝东还,乃归其使。

”最终还是让他们空手而返。

唐末皇帝的谋臣们,总是以蛮夷们不讲信义,劝谏君王对他们也不讲什么诚信,甚至可以先下手为强。

像僖宗这样反复无常、将两国外交嬉同儿戏,在一些人眼里还成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的聪明之举。

可是他们却忘了唐朝初期是以诚信立国的,大唐盛世期间唐太宗和又何曾背弃与周围邦国的盟约?南绍王隆舜死后,谥号圣明文武皇帝,其子即位,遣使欲与唐朝修好,不答。

这时的南诏王国与大唐帝国,都已走到历史的尽头,不复相通。

没几年,两国皆亡于内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章怀太子李贤究竟是如何死的?自杀还是他杀?

(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是与的第二个儿子。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猝死。

六月初五,20岁的李贤被册命为皇太子。

仪凤四年(679年)五月,因李贤颇好音乐、女色,与家奴赵道生等狎昵,破格赏赐他们,司议郎、郑州人韦承庆曾上书规劝。

五月初三,正谏大夫被人刺杀。

明崇俨会看相、厌胜等巫术,常私下说“太子李贤不能够继承帝位,英王李哲的相貌像唐太宗”。

由于这些话不利于太子,故而武则天便怀疑是李贤杀死了明崇俨。

唐高宗命令薛元超、裴炎等一起审问李贤,在东宫马坊搜查出黑甲胄数百件,成为李贤谋反物证;赵道生也供认李贤指使他杀死明崇俨。

八月二十二日,李贤被废为庶人,送长安幽禁。

永淳二年(683年),李贤被流放巴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

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684年3月28日),李贤终于巴州之公馆,春秋三十一。

垂拱元年(685年)四月廿二日,武则天册命追封李贤为雍王。

关于李贤之死,《》的说法是,“(武则天)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

神绩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新唐书》亦同。

其实,所谓的李贤谋反案即便是受人诬陷,也是唐高宗一手处理的。

武则天何尝不怜爱自己的儿子。

把李贤之死的直接死因,推到武则天身上是没有道理的。

李贤之死的密码就藏在“奉敕徙于巴州安置”的时间中。

按照《旧唐书·高宗本纪》《新唐书》《》的说法,开耀元年(681年)十一月癸卯,“迁徙庶人贤到巴州”;而按照《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六·章怀太子传》《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铭并序》的说法,是永淳二年李贤“奉敕徙于巴州安置”。

应该说,墓志铭的记载“永淳二年”可信,但缺少月份。

而《旧唐书·高宗本纪》虽然年份错了,而“十一月癸卯”并没有错。

这样结合起来就得到了李贤“奉敕徙于巴州安置”的具体时间:永淳二年十一月癸卯(即十四)。

这一年十一月,唐高宗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他要安排后事了。

,把李贤“徙于巴州安置”是必须办的。

原因是高宗殡天前得为太子登基扫清障碍,解除威胁。

谁是威胁?不言而喻,就是有一定人望的软禁在长安的前太子李贤。

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虎毒不食子,高宗怎忍心杀死自己的亲儿子李贤!怎么办?内中情由蕴含着一个临终老人对儿子们深深的爱。

高宗万般无奈,选择了把李贤流放巴州。

之后,高宗的诏命被迅速传到长安,李贤接诏后即做动身准备,再拖家带口地穿越崎岖难行的秦岭到达巴州,这个过程再快也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此时,我们把李贤去世的时间“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与高宗发诏命的时间“永淳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一对照,中间只有三个月一十三天。

这表明李贤到巴中顶多也就十天八天就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李贤身体本就孱弱,二是不堪羞辱和,三是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悲痛不已,四是对前途失望。

几种因素一叠加,李贤就一命呜呼了。

二十多年过去,唐中宗、唐睿宗登基后先后两次为李贤加封,再葬乾陵。

《大唐故雍王墓志铭并序》《大唐故章怀太子并妃清河墓志铭》两块碑文,一说“薨于巴州之别馆”,一说“终于巴州之公馆”,都没有提到“他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贤到巴州后连家都没有弄好,就自己死在了公馆里,确实没有谁杀他。

也有学者认为,李贤是自杀,这个当然也有可能,但出于健康的原因(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结合)死亡的可能性更大。

当年,没有选择做接班人。

按照《志》作者陈寿对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的评价,联系到李贤,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对你够爱护了,但你是稀泥巴不上墙,所以谁也救不了你。

《旧唐书·章怀太子传》:“文明元年,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

神绩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年三十二。

”这段话给出的信息是,武则天并没有交代或者暗示丘神绩,要他害死李贤,而逼李贤自杀纯属丘神绩自作主张。

如果说武则天明示或者暗示丘神绩逼死李贤,通常的做法是杀人灭口,不等丘神绩回到洛阳就没命了,但他却安然无恙回到了洛阳,因此这个问题不存在。

其实说丘神绩自作主张逼杀李贤也是有问题的。

丘神绩哪来的胆子,敢逼天皇、天后的儿子自杀?再说,天授二年(691年),丘神绩因谋反被诛。

到了中宗、睿宗把李贤遗骨迁回乾陵安葬时,如果真是丘神绩造的孽,墓志铭完全可以点出丘神绩的名字,但是没有。

所以这一条也不存在。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丘神绩从洛阳出发前,很可能就知道李贤已经死了,是代表朝廷去处理李贤的后事。

李贤没有抓住历史垂青的机遇,任性而为,被人抓住把柄诬陷,失去了太子之位。

到了流放巴州,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心垮了,性命也枯萎了。

这个应当是李贤之死的基本脉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戚继光和李廷机纳妾下场都这么惨 沈鲤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怕老婆。

当时就已流传甚广了。

可见,这事,绝非像他训练猴子兵大败倭寇那样不靠谱。

年间的举人沈德符在其《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戚继光养了个小妾,没敢带回家来,在外面呢。

非但如此,小妾的肚子很争气,生了两个儿子。

这让戚继光啊。

要知道,他老婆膝下没有一儿半女。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这事传到了王氏耳朵里。

“亦怒,欲手刃;其后竟杖而收之”,当时气得想要把这几个野种杀了。

估计是有人从旁劝说,最后把小妾打了一顿,喊回家里住。

这个小妾,应该就是戚家三妾之一的。

她生的二儿子过继给王氏,可怜啊,竟然夭折了。

不管如何,虽然有着女人的嫉妒,但又是理性开通的。

自己无子,难道戚家就绝后吗?现成的不要?我肚子不行可脑子还行呢。

与戚继光同样既悲催又幸运的,还有南京礼部右侍郎李廷机。

此君亦是“垂老无子”,老婆又管得很严,不准他纳妾,大概就是李家绝后都算球的意味。

要知道,李廷机在当时是个大大的清官啊,这样的好人,如果绝了后,那就是坏榜样了吧?那些当官的会说,你看,他不是一点钱都不收吗?原来是收了也没人用啊!因此,很多人比他还急,其中就有丁宾。

此人曾经得罪而被罢官,后来做到南京工部尚书。

他跑到李廷机家,苦劝。

说了些什么话,不得而知,反正,李廷机终于可以纳妾了,老来得子,生了个大胖小子。

比起戚夫人和李夫人来,礼部尚书沈鲤的老婆就真是奇葩中的奇葩了。

沈鲤商丘人,官做得很大,死后万历亲自给他写对联——乾坤正气,伊洛真儒——评价真是比天高。

然而,这个真儒却不敢像一样讲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他极怕老婆,一直没敢纳妾。

沈德符记载,沈鲤一学生深恐老师家绝后,鼓起勇气要去当说客,希望以自己打动师母。

进了正堂,却看到几个医生正在开药。

难道老师病了?忙不迭慰问。

哪里晓得,沈鲤却说,“此吾内子制调经药,为受胎计耳。

” 学生嘴巴大张,准备的千言万语一句也没好意思说,匆匆告辞了。

为何? 原来,“沈夫人逾六望七矣”。

快七十岁的老婆婆还要生儿子?生得出吗?我的沈老师哟,有个这样爱嫉妒的老婆,您真是没救了。

不过,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沈夫人没儿子,但有个女儿,“欲独占家产,助母为虐”。

母女齐上阵,由不得沈鲤不悲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