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这两个人功勋不比长孙无忌差,为什么却不能入凌烟阁?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凌烟阁,本是长安城太极殿内一座不起眼的小阁楼,但这座小阁楼却因为唐太宗的一道诏书而声名鹊起。

贞观十七年二月,李世民下诏要画有功于大唐社稷的二十四位功臣图像悬挂于凌烟阁内。

从此,一事被后人久久传颂。

但令人不解的是,有两个人,他们的功勋、名望绝不比二十四功臣第一名的差,但他们却没有能够入选凌烟阁,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裴寂 裴寂,字玄真。

在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时,裴寂就于李渊交好。

末年天下大乱,李渊一直下不了反隋的决心,是裴寂用计,迫使李渊起兵反隋。

在李渊举兵后,时任晋阳宫副监的裴寂又给李渊献上宫女500名,粮草九万斛,甲胄四十万件,可以说是他给了李渊弥足珍贵的第一桶创业资金。

在李渊起兵的路上,他又屡献奇谋,帮助李渊快速夺取长安。

在李唐建国后,裴寂曾担任过尚书右仆射(唐朝第一位宰相)。

李渊每次上朝时,甚至请裴寂于他同坐,在日常的朝事处理中,李渊对裴寂也是言听计从,又给了裴寂自行铸钱的权利。

当时的尚书令是李世民,也就是说,裴寂在唐朝的地位只在李渊、太子、尚书令李世民之下,可以说是大唐的第四人。

二、刘文静 刘文静,字肇仁,隋末年间时任晋阳令,在太原起兵这件大事中,正是他在李渊、裴寂、李世民等人中奔走联络。

在起兵之初,刘文静又奉命出使,成功说服了突厥的,稳定了李渊的后方。

李唐建国后,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皇帝的贴身谋臣),在唐朝也属宰相。

而且因为他是太原起兵首功之臣的缘故,他和李世民、裴寂两人获得了可以免死两次的特权。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和裴寂不同,裴寂在夺嫡之争是站在太子李建成那边的,而刘文静是站在李世民这边的。

每次李世民出征时,必然要带上刘文静,有事不能掌军时,刘文静也屡屡帮他执掌大军。

李世民在图画功臣像于凌烟阁中时曾强调过,这二十四位功臣都是在大唐创立之初立下大功的,那为何这样两位功劳、资历仅此于他本人,但绝对不比长孙无忌差的人物,却没有入选凌烟阁呢?我认为,理由很简单:因为李渊,李世民在尽量削弱李渊的存在感。

李世民心中一直有一件放不下的事情,这件事就是当年他杀兄逼父才登上皇位,他一直怕被别人质疑他皇位的正统性。

而要证明自己的正统性,他就需要办两件事:1.证明天下大部分是他打下来的,2.弱化李渊做为大唐开国之君在天下人心中的印象,淡化玄武门事件的阴影。

因此李世民才一再强调,凌烟阁里的人都是帮助李唐打天下的功臣。

而仔细看这些人的名单就可以发现,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李世民的老部下。

那么既然打天下的人都是李世民的老部下,自然打天下的首功就必须归功于李世民了。

至于能入选凌烟阁是个例外。

第一,魏征的确有才且李世民非常器重他,第二,他和李渊本人以及晋阳起兵没有多大的关系,他是半途加入到李唐集团的,而且他是太子李建成的部属。

当李世民达到以上两个目的时,李世民就没有必要去遮掩魏征的功劳了。

只是可惜了裴寂和刘文静,分明是大唐创立的首功之臣,却因为李渊没有能够入选凌烟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孙尚香一直跟刘备“无后” 这是什么真相

古人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是最不孝顺的,第一种是见了父母有错不说的;第二种是家境贫困,却还不想着奋斗养家糊口的;第三种则是托着不娶媳妇,使得家族无后的。这三种又以“无后”为最严重的,为了延续香火,在我国还有的传统,虽然到了今天这种风气已经有所减轻,但是为了家庭的和谐,很多夫妻还是选择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爱情结晶。网络配图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后代是非常看重的,像是皇宫中的妃子,或许就因为怀有龙种而成为皇上眼前的红人。但是在时期,蜀国君主的妻子,孙尚香,却迟迟没有为他生出个一男半女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当初设计,使得两人喜结连理,婚后生活也颇为让人羡慕,可是他们怎么就连个孩没有呢?而且后来的时候,在回家省亲的时候,居然将阿斗带在了身边,幸好发现的及时,与二人几经周旋,才终于将少主抢了回来。 关于这个原因,一直都有不少感兴趣的人在讨论考察,发展到今天应该有两种解释。首先,就是从生理的角度上来分析,生不出孩子来是两个人的事,也就是说德夫妻二人中,至少有一个没有是没有剩余生育能力的。不过,刘玄德既然已经有了阿斗,就说明他的身体是健康的,而且后来还与吴夫人有生育了两子,可见他是没有问题的。这么说的话,问题就是出在了孙夫人的身上,他们对此应该也都比较清楚,既然知道孙夫人没有生育能力,刘玄德肯定不会对她再有多大的兴趣,所以才会撇下她一人在家,独自领兵奔赴战场而去。网络配图 孙夫人肯定也已经料想到了自己的未来,既然不可能再受刘玄德宠爱,那么继续留在蜀地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因此在回家省亲的时候,她就只带上了阿斗。她很清楚就是刘玄德的死穴,不但可以用来要挟他,还能为自己填补膝下无子的遗憾。只可惜这个美好的计划,被子龙二人完全粉碎了。回归吴国之后的孙夫人,一面苦于无法生育,一面思念深爱的丈夫,整日郁郁寡欢,(本文章由www.ttays.cn整理发布),没过多久就在那种孤独寂寞的处境中病逝。 第二个方面就是从政治上考虑了。我们知道,在两人成婚的开始,就是一场政治阴谋,本来想通过假成婚的方式来讨回荆州,却没想到,被刘玄德等人假戏真做。当初为了将荆州收回,周都督献计称以和亲为理由,骗那刘玄德前来东吴迎娶的妹妹,然后趁机将其扣留,作为人质软禁起来。他们本来的目的原本都聚集在收复荆州的事情上,想要以此来要挟蜀军归还领土。只可惜后来吴国太出面,成全了两人,婚后他们也是郎情妾意,,不过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场政治婚姻,并没有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改变多少。吴国,而蜀国则是寸步不让,他们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两家的关系始终都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状态。网络配图 刘玄德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虽然爱美人,但是更爱江山,他不可能为了一个孙夫人,就放下始终坚持的政治规划。所以他一面让人镇守荆州,一面进攻西川,为的就是为他最终夺得天下做铺垫。既然如此,那他们与吴国也肯定会有交战的那一天。而孙夫人既然是孙权的妹妹,那么他就需要提早为此事打算了,如果两人有没有孩子,可是关系到蜀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如果两个人有了孩子,那么他既有蜀国血统,又有吴国血统,这样在日后交战的时候,就必须面临很多阻碍。因为孩子这一层关系上,可能会延缓甚至阻止他统一天下的梦想,出于这种考虑,刘玄德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她怀孕的。 因为这两种情况,就算是刘玄德再这么疼爱这个女人,孙夫人再怎么深爱自己的丈夫,也只能是一段没有结果的婚姻,悲剧其实早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既然大家本来就是对立的双方,将和平寄托在一段婚姻上面,是一种很天真也很不负责任的做法。或许孩子的出世会给问题带来些许的缓和,但是偏巧又出现了这两种原因,天意注定他们是有缘无分,最后分道扬镳也就只能怪命运弄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窦皇后回家认亲弟弟冒认的人这么多 她是如何确认出来的

还不知道:窦皇后认亲弟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窦皇后是西汉时期的一代贤后,《索隐》中记载其“云窦后名猗房”。窦猗房原来是进宫侍奉吕的,后来被赐给代王,在刘恒即位之时,被封为皇后。 窦猗房是贫苦出身,她还有一个哥哥与一个弟弟。哥哥原名窦建,字长君,而弟弟名叫窦广国,字少君。 等到窦猗房成为皇后之时,弟弟少君已经与家人失散已久,于是窦皇后想寻回失散多年的弟弟,却迟迟没有结果。为什么窦广国会与家人失散呢? 一、窦猗房小时候被送到宫中,她与家人早就失去了联系,父母也早就不在了。她当上皇后,便立即派人去接自己的兄弟,可惜只接到哥哥窦长君。 二、窦广国小时候就与家人走散,被卖去做奴役了。窦广国辗转被卖掉几次,连家人都不知道他被卖到哪里去了,由于家里实在困难,也没有想过能将他找回来。 只能说窦家的命运很好,窦猗房不仅嫁给一个爱她的人,还成为西汉的皇后,儿子也是将来的,此时想找回兄弟也是人之常情。 听说皇后要找弟弟,一时间很多人将自己对号入座,因为窦广国五岁左右,就被卖掉了,所以对当时的情况记不太清楚,这成为不少冒认之人专用的借口。但是窦猗房都觉得这些人不是弟弟,可是自己也不知该如何确认。 最后窦广国还是被找到了,那窦皇后是如何确认的?她不怕这个人也是冒认的吗? 原来窦广国最后一次被卖,是在二十岁的时候,被卖到深山中烧炭,也难怪窦皇后一直找不到他。窦广国在那里常常被人欺负,别人抢他的食物还有床位,不过窦广国都忍了下来,他并不想与人发生争执,他只是想活下来。 有一次深夜,山中突然发生泥石流,不少工人都因此而丧命。庆幸的是,窦广国遭到其他工人排挤,无奈之下去到一个角落睡觉,这才躲过一劫,可见害人之心不可有。 这份工作也没有了,窦广国只好跟随一名地主来到长安。之前的灾难令他十分害怕,于是窦广国去找人算命,想看看自己能活多久。没想到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算命的说他将来有大富贵。原本他还半信半疑,结果在长安听到窦皇后找弟弟的事情,一下子如梦初醒,明白了卦象的意思。 窦广国将自己是皇后弟弟的书信送到宫中,官员接到书信不敢怠慢,于是赶紧呈给窦猗房看。看了书信之后,刘恒决定与皇后一起见见此人。 由于这几年吃了不少苦,加上走失的时候年龄太小,所以窦猗房也不敢从相貌上肯定,只是觉得和弟弟有些相似。窦广国介绍了自己近年来的经历,还有小时候被卖的场景,与很多冒认之人说的都差不多,窦皇后不敢冒险,于是问他有没有什么铁证,或是只有姐弟之间才知道的事。 窦广国想了想,说出当年窦猗房在进宫之前,两人在驿站告别,当时窦猗房还要饭来给弟弟吃。此事只有姐弟二人知道,因此窦猗房确定,眼前这个人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窦皇后一把抱住弟弟,姐弟俩多年之后,终于得此机会相认。 知道窦广国这几年的经历后,身为姐夫的汉文帝,也十分心疼。于是赐了田地宅院给兄弟,并允许他们常常来探望窦皇后。 原本汉文帝想封窦长君、窦少君二人做大官,但是窦皇后以“恐怕天下人议论你私爱广国”为由拒绝了。兄弟二人也拒绝了汉文帝的好意,在外面也十分谦虚,并不以皇亲国戚自居,更不会。 窦氏一族对西汉,很多人说有了,才有了。那么我认为在将近2000年以前的西汉,如果没有窦皇后,以及窦氏兄弟,那么便没有“”。 (参考文献《史记》《史记索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