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王囊仙:清朝首位女起义领袖,最后被凌迟而死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囊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自古以来,不管任何朝代都有百姓起义者。

有些或许是因为不满统治者的残暴,有些则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而起义。

不过纵观古代百姓起义的人,结局都不是多么好。

比如说时期的起义,凭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起初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他们的底子毕竟只是寻常百姓,军队战斗力以及纪律能力与正规军都想相差甚远。

再加上他们没有足够的思想高度,过早建立起“张楚政权”,心态发生改变,导致内部不稳,最终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的事情我们自小就听说过,想必大家也都腻味了,今天笔者给大家讲述的这个起义事件,大家肯定不知道。

她叫做王囊仙(原名王阿崇),是首位女起义领袖。

年间年间,清政府将矛头对准少数民族,想要废除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并安排清朝官员进行管理。

然而这项政策反而弄巧成拙,致使朝廷所派的官员与商匪勾结,一起压榨当地百姓。

有些百年吃不上盐,导致身体浮肿和患大脖子病(甲状腺病)的人群比比皆是。

永丰州流传的民谣中讲到: “苦!苦!苦!三年两头苦,好田无人耕,白骨不胜数。

” 土地被抢占、房屋被征收,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冻死、饿死、病死无数。

王囊仙是人,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自幼习武并且还会一些巫术。

她的巫术都是以救人治病为主,由于她心地善良经常给人治病,经她手中救治的百很多,再加上王囊仙相貌美丽,百姓们都亲切地叫她“囊仙”(布依语,布依文:naangz sianl,意为仙姑)也叫她“皇仙娘娘”。

王囊仙看不惯这些百姓受苦受难,在与朋友商议之后,决定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呼吁大家反对这些鱼肉百姓的官员。

于是在嘉庆二年正月初五(1797年),20岁的王囊仙聚集3000名百南笼府聚拢,准备夺回原本属于百姓的财产与田地。

王囊仙的这次起义并不是为了反清,仅仅是想要为老百姓讨回公道罢了,然而她们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一开始面对这些百姓,南笼府的官员见状不妙立刻服软,地稳住了这些起义百姓。

然而暗地里这些官员又紧急与朝廷联络,声称此地有暴民起义,最终派遣队伍前来镇压。

不过好在起义队伍发现的早,及时撤退才躲过一劫。

官府的行为而言彻底惹怒了百姓,经过这么一闹,更多的百姓加入起义队伍中,短时间内就汇集了大量起义军,他们浩浩荡荡地先后攻下普坪、贞丰、兴仁、织金等地。

并且随着起义军的前进,越来越多的布依、苗、彝等各族人民加入队伍。

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到20余万人。

对于这种情况,百姓们认为只是他们的首领“皇仙娘娘”的法术,民间传说仙姑洒豆成兵:“仙姑显神灵,洒豆就成兵,一把豆子兵千个,十把豆子万个兵。

”。

刚刚亲政就闹出这么大的百姓起义事件,他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儿。

然而他并没有认为是自己政策的原因所致,只是抱怨这些刁民趁自己帝位不稳,无端生事而已。

于是连下7道圣旨交予军机处,领其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镇压这次起义。

起义军成型的时间毕竟太短,虽然数量众多但如同一盘散沙。

打仗的时候不懂配合,在清朝组建起来有组织的镇压行动后就再也达不到当初的情况,甚至渐渐被清军反压。

最终在同年8月15日,清军依靠远超起义军的装备与士兵素质,将起义军尽数剿灭。

王阿崇拼至最后一刻,眼见败局已定,就投身跳入火中决定自焚。

然而王囊仙自焚未遂,虽然被严重烧伤,但还是被清军“救”了出来,并押至京城等待嘉庆皇帝发落。

嘉庆帝对于此次胜利十分得意,写诗辱骂道: “狆苗与楚苗,其类本同丑。

饕餮虽人形,原非中原有。

” 对于这个起义领袖王囊仙,嘉庆帝自然也是恨之入骨。

按照大清律例,谋反大逆之罪是要处以“凌迟”极刑,结局自然凄惨无比。

据传,王囊仙一共被被割了3650刀,创造了清朝以来凌迟刀数的最高纪录。

而在王囊仙受刑时,五官流血却未有丝毫叫喊,围观百姓纷纷掩面痛哭。

王囊仙虽然失败了,但是她的形象一直被册亨、望谟、兴义、贞丰等地歌颂,每年十一月初五到初八,当地百会为王囊仙发起歌会,进行哀悼。

也有些地区,比如洞洒村每年三月三都要进行祭山和纪念仙姑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最奇怪的女人苏麻喇姑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宸妃海兰珠:清朝唯一使用帝王封号的妃子,52岁无疾而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不要说妃嫔,就连一国之母的皇后都很难使用的封号,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妃子使用了皇帝封号,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妃子在历史上只存在短短的七年,她就是敏惠恭和元妃,即宸妃海兰珠。 海兰珠生于1609年,是一位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贵族之女,父亲是科尔沁部贝勒寨桑。关于海兰珠的早年经历,无论是官方史书,还是野史传闻,几乎都是一片空白的,而她第一次出现于史料是在天聪八年(1634年)。 据《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科尔沁部乌克善(海兰珠长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 大家可以发现,当时海兰珠已经是一个26岁(虚岁)的大龄女了,这在古代早就嫁人为妻了,因此,有学者猜测海兰珠在入宫前曾有一段时间不短的婚史,至于第一任丈夫是谁,结合她入宫的时间点,察哈尔部汗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虽然海兰珠入宫时已经26岁了,身上却散发着成熟女人的韵味,再加上她贤淑文静的品性,令十分着迷,因此,海兰珠入宫不久便荣获圣宠。两年后(1636年),皇太极并封五宫后妃,海兰珠被封为东宫大福晋,封号为宸妃,入主关雎宫,地位仅次于中宫的国君福晋(皇后),在五宫后妃中排第二位。 宸字在古代指的是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帝王的代称。皇太极竟然将帝王封号赐给了一个妃子,不要说清朝仅此一例,就在整个古代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足以看出皇太极对这个女人的痴狂与倾心。 就在海兰珠被封为宸妃的第二年(1637年),她在关雎宫诞下了一位皇子,即第八子,皇太极听闻后欣喜若狂,命大赦天下,要知道这是立太子才会有的举措,可见在皇太极心中,这位皇八子从一出生就是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之选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件东西越是珍贵,便越容易失去。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二十八日,未满周岁的皇八子夭折,这令海兰珠伤心欲绝,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皇八子夭折后的第二天,庄妃布木布泰便在永福宫生下了一位小皇子,这位小皇子便是皇九子福临,即后来清朝入关第一帝。 皇八子的夭折对海兰珠打击非常大,她郁郁寡欢,再加上当时大清国战事紧张,皇太极经常远在前线,不能陪伴她,由此,海兰珠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 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十八日,入宫仅七年的宸妃海兰珠在关雎宫闭上了眼睛,当时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在听闻爱妃病重的消息后,他立刻地赶回盛京,却不想还是晚了一步,海兰珠至死还是没能看到皇太极一眼。 海兰珠的离去对皇太极的打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他看到已经没有了呼吸的海兰珠时,竟因伤心过度而数次昏迷,人们纷纷劝他“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他自己也自责“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然而,海兰珠的一言一都深深地刻在了皇太极的脑海里了,这令他难以自拔。 最终,皇太极给这位至爱上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由此,海兰珠成为清朝唯一拥有四字谥号的妃子。这段清朝初年被传为佳话的帝妃之恋告一段落。 清朝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端坐于盛京清宁宫,无疾而终,享年52岁,庙号太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