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中,虽然地位尊贵,但是,也容易受到各种势力的谋害。
后世之人在对古代的各种职业进行分析时,经常打趣地说,最危险的职业非皇帝莫属。
但是,要是认真说来,皇后要比皇帝危险多了。
因为,皇帝虽然要时刻提防着自己的周围,但毕竟手握生杀大权。
如果敌人没有极大的实力,是根本无法动摇皇权的。
可是,皇后就不同了,她不仅要在后宫众多的中脱颖而出,还要时刻看皇帝的意思行事。
如果失去了皇帝的宠爱,她们轻则被废,重则赔上身家性命。
因此,在数千年的宫廷中能够长保皇后之位的女子寥寥无几,而以皇后的身份与皇帝走到金婚的,几千年来更是只有一个人。
所谓的“金婚”,欧洲风俗是指:结婚五十周年。
结婚后的每一个纪念日都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象征意义。
金婚象征着情如金坚,爱情历久弥新的意思。
历史上,这个首屈一指的“金婚皇后”,就是时期高宗的皇后。
政和四年(1114年),吴氏出生了。
据《》记载:吴氏世居开封,他的父亲吴近曾经做梦梦见自己到一个亭子,上面的横匾是“侍康”;旁边种植芍药,只有一朵花开了,特别妍丽可贵,花下有一只白羊。
吴近醒后颇感惊异。
后来,在1115年,也就是羊年生下了吴氏。
她原本与康王赵构毫无关系,但是,北宋王朝的灭亡却在冥冥之中促成了她和赵构的婚姻。
元年(1126年),蓄谋已久的金国大举南下,想要一举灭亡。
金军兵锋所指,北宋军队无不望风而逃。
很快,金军便打到了汴梁城下。
钦宗见敌军声势浩大,只好派遣自己的弟弟赵构前去向金国求和。
当时,赵构才十九岁。
他地接受了哥哥的命令后迅速前往金营。
幼稚的赵构,根本没有意识到时局的危险,在他看来,金国此次只不过是想要掠夺一点财物,只要自己态度谦恭许以重利金国很快就会退兵。
关键时刻,大将拦住了赵构,他言辞恳切地对赵构说道:“金国此刻已经占尽上风,旦夕之间便可攻破汴梁城。
这时让你去议和,只不过是他们玩弄的手段。
你这一去,不仅不能议和,反而会被金国作为人质!”宗泽的一席话,使血气方刚的赵构迅速冷静了下来。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赵构决定凭借自己的皇族身份招兵买马,并自称河北兵马大元帅,准备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宗泽所料不错,次年金兵就攻破了汴梁,灭亡了北宋。
得胜而还的金国准备将几千名俘虏全部押回去,其中,就包括着北宋的徽钦二帝、北宋的诸多皇族和赵构的一家八口。
侥幸逃过一劫的赵构在大臣们的拥立下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
金国见宋朝另立新君,于是气势汹汹地再次攻来。
高宗早已见识到了金军强大的战斗力,于是,地南逃。
为了保住新立的南宋小朝廷,高宗决定将都城安在杭州,以此远离金国的攻打。
北宋虽亡,但在众多的大臣和大将的保护下,南宋还是在杭州站稳了脚跟。
这时,大臣们见皇帝的后宫居然空无一人,于是,向皇帝上书,请求高宗选妃。
在众多女子中,高宗相中了亭亭玉立的吴氏。
当时,吴氏不过十四岁。
绍兴十二年,金军再次南下,对南宋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此时,吴氏的父亲吴近才恍然大悟,认为之前的梦是“侍康”的征兆。
高宗早已习惯了逃跑避战,这次也是如此。
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他甚至逃到了海上。
一路的颠沛流离中,吴氏始终坚定地跟在赵构身边,丝毫没有怨言。
危机解除后,赵构对吴氏的不离不弃十分感动,于是,将她晋升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既然吴氏如此贤惠,也深得高宗的喜欢,那么,高宗为何不直接将她立为皇后呢? 其实,高宗的心中,一直对自己的原配念念不忘。
当年,邢氏被金军掳走时,肚中已经有了高宗的骨肉。
不幸的是,邢氏被金兵折磨的流产了。
到了金国后,金人看中了邢氏的美貌,更是对她极尽侮辱。
消息传到南方,高宗听了之后不禁。
想起了两人的过往高宗愈发地思念邢氏,于是,他下令立邢氏为皇后,期盼日后两人能够团圆,但苦命的邢氏还是没能等到南归的那一天。
绍兴九年(1139年),她在金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敌国遥远,远在杭州的高宗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才得知皇后去世的消息。
听闻邢氏已死,高宗神情恍惚,举止失措。
为了纪念自己的结发妻子,他下令罢朝数日,以示哀悼。
贤惠的吴氏并没有因高宗的痴情而生气,相反,她还不断地安慰高宗,想让高宗振作起来。
高宗感动之余,想起这十几年来吴氏的体贴,不禁深为感动。
绍兴十三年(1143年),邢氏逝去四年后,高宗下旨立吴氏为后。
高宗退位后,两人一直恩爱如初。
等到高宗去世的时候,吴氏已经在他身边陪伴了五十九年。
而这一个金婚零九个年头,也成了中国皇室婚姻中的一个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