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褚太后:三度临朝扶持了六位帝王,临朝称制四十年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4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褚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其实,东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朝代。

在五胡乱华之后,中原汉人政权匆匆衣冠南渡,将大好中原之地拱手相让,之后,东晋建立。

司马家的血脉似乎受到了什么诅咒,也或许是不习惯南方的水土,历任很少有长寿之人,很多皇帝都是幼年登基,结果,没有活到成年就一命呜呼了。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有垂帘听政这一说法。

对于皇帝普遍早逝的东晋王朝,垂帘听政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而这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康帝皇后,在整个东晋都算是一位传奇人物。

这位太后曾经三次垂帘听政,分别以:母亲、婶母、堂嫂的身份册立帝王,辅佐新帝。

这位太后在执政期间,与民为恤,凭借着其超高的政治手腕周旋在权臣之间,不但,强有力地稳定了摇摇欲坠的东晋王朝,还以绝佳的胸怀气度,为人民所爱戴。

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她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诸多女性中的佼佼者。

褚蒜子,出身名门,褚家是当时的上层士族之一,世代为官,朝中族人颇多。

褚蒜子从小聪明能干,见识远超同龄人。

琅琊王听到她的美名之后,聘她为王妃。

公元432年,成帝病逝,临终时,传位于司马岳,年仅19岁的褚蒜子,就此成了东晋王朝的皇后。

然而,司马家的皇帝好像对于南方不是很适应,导致上台的皇帝都没活多久。

司马岳仅仅继承皇位两年时间,就去世了。

此时,褚蒜子才21岁,两人的儿子,也就是东晋新的继承人,还是一个被人抱在怀里的2岁幼儿。

于是,朝臣共同上表,请求皇太后临朝执政。

褚蒜子为母则刚,而且,有本事的人总是能够迎难而上。

因此,褚蒜子抱着儿子在朝堂之上,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垂帘听政。

虽然,古人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当时的上层贵族,还是很注意培养女子的政治素养的。

出身大家的褚蒜子颇有政治才干,在她的治理之下,东晋王朝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态势。

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得到大大增强。

不久,大将先灭成汉政权,将蜀地收归囊下,后领兵三次北伐,大壮东晋军威。

不过,东晋王朝有个弊病,就是轻视军旅之人。

所以,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逐渐丰满的大将桓温,会因为自己大权在握,在后期,更是给这个的王朝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公元357年,皇帝司马聃15岁了,到了可以亲政的年纪。

皇太后褚蒜子并没有舍不得手中的权力,她下诏要求群臣,以国家社稷为重,全力辅佐新帝治理国家。

随后,他就退居崇德宫,不再过问政事了。

站在太后的立场上,这位皇太后的做法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国无二主,能够干脆利落地放弃手中的大权,这样的女人是令人敬佩的。

只是,褚蒜子为了国家,为了王朝退居后宫,但是,桓温却没有。

在新帝亲政之后,桓温却进一步放肆了起来。

公元361年,在皇位上仅仅坐了四年的司马聃就暴病而亡,英年早逝了。

褚蒜子面临着失子之痛,却还要为了国家再次站出来。

当时,成帝的儿子,司马聃的堂兄弟已经成年,于是,褚蒜子便将皇位归还正统,立司马丕为帝。

令人的是,这位皇帝志不在此,他对于治理国家毫无兴趣,反而迷信方士,以金石丹药为食。

所以,他年纪轻轻,身体状况就十分不好,没办法,群臣只好再次请求皇太后临朝,至此,褚蒜子再次成为了国家的掌权者。

不过,这次执政不到一年的褚蒜子,就面临着再次选择新帝的局面,因为,司马丕把自己给玩死了。

在褚蒜子再三考虑之下,她选了司马丕的弟弟为帝。

此时,桓温已经克制不住自己的野心了。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屡次北伐,想要为自己造势。

谁知事与愿违,北伐前燕,桓温战败,威望大减。

所以,桓温只好另辟蹊径,他命人散布谣言,说:“司马奕根本没有性能力,三位皇是皇帝男宠的种。

”然后,桓温理直气壮地要求太后废帝。

褚蒜子无法抵抗桓温,权衡利弊之后,只能废了司马奕,自己再次退居崇德宫。

东晋的皇帝总是被权臣掣肘,尤为可怜,他就是桓温的傀儡。

不过傀儡也是皇帝,仅仅当了八个月的皇帝,他就驾崩了。

好在,司马昱在临死之前终于自己做了回主,他遗诏:让自己的儿子司马曜继位。

桓温眼看失去了登基为帝的机会,连气带病地去见了阎王。

于是,褚蒜子又一次被群臣请了出来。

在政坛多年的褚蒜子此时已经十分成熟了,在她的执政下,朝堂之上的桓温势力逐渐被消除殆尽,朝中的局面也得到了控制。

而且,褚蒜子以仁行治理国家,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经济再次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公元276年,褚太后归政于孝武帝司马曜,结束了自己在政坛生涯。

公元384年,61岁的崇德太后褚蒜子病逝。

曾三度临朝,扶立了六位皇帝,总共约四十年。

可以说,褚太后对于东晋王朝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一个极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堪称后人的榜样,值得后人称颂与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残酷的慈禧太后太后是如何处理清朝末年奇冤?

在1990年代,有一部电视剧风靡荧屏,即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

里面陶慧敏饰演的小白菜楚楚可怜,身陷囹圄,惹人无限同情,到底小白菜所陷之案内里如何?此案最后引得当时最高执政者瞩目,到底如何处理此案?且听我道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末,杭州郊镇余杭县乡绅杨乃武家里租住着绰号小白菜的毕秀姑,毕秀姑相貌娇俏可人,爱穿白衣绿裤,外貌如同娇嫩欲滴的小白菜,故有此名。

小白菜嫁给葛品连,杨乃武经常给小白菜教书、认字,教小白菜读经,二人交往密切,流言不径而走,邻里流传“羊吃白菜”。

十二年十月,杨乃武出门办事,十月初七,葛品连左腿患丹毒,俗称流火,十月初九日,葛品连面色发青,浑身发抖,不停寒战,刚开始以为葛品连上火加重,吃完药后反而病情加重了,众人认为葛品连上火的厉害的缘故,当日下午申牌时分(下午三点到五点),葛品连全身皮肤瘀斑,不治而亡。

的葛品连暴病而亡,让人不能不浮想联翩,与中毒死何其相似。

葛品连的老母亲上告到余杭县府,余杭知县代领仵作(法医)来查看尸身,仵作沈祥拿出银针试毒,沈祥将银针刺入葛品连的尸身,银针变黑,仵作认为葛品连中毒身亡(注:部分毒物的毒理作用为干扰细胞的新陈代谢,即干扰细胞的氧化还原过程,故银针能试出部分氧化性毒物。

不过发挥还原作用的毒物并不能试出,并且即使银针变黑,并不能说明亡人中毒,因为死亡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亦能使银针变黑,即使银针久放在空气中,也会变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邻里纷纷传言杨乃武与小白菜有私情,并且素日杨乃武爱打,知县当下认定小白菜与人勾结谋杀亲夫。

知县将小白菜带回县衙严刑拷问,动用大刑,衙役用用烧红的铁丝刺小白菜双乳,用滚烫的锡熔浇小白菜的脊背,小白菜当即,供出与杨乃武合谋用砒霜谋害亲夫之事。

但是知县拷问杨乃武,杨乃武抵死不认。

知县仍将案情上报,知府及巡抚复核后草草结案。

同治十三年,杨乃武在狱中将写的辩状透过渠道送到当时监察机构都察院,其后又送到京师步军统领衙门,步军统领衙门将案子上报给慈禧太后,慈禧下令浙江巡抚重审。

浙江命令满人湖州知州代审,当年同治驾崩,直到第二年才复审。

重审后浙江巡抚以“未能审出结果”上报。

其后刑科掌印给事中再次上报慈禧太后案中疑点,慈禧太后再次派浙江学政重审,此人与浙江巡抚为好友,又以严刑逼杨乃武与小白菜就范。

元年,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龢听闻此事,再次上报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遂将此案交与刑部会审,葛品连尸骨由余杭运入京中,由仵作重新验尸,综合一些医生的意见,葛品连确属疾病而死,在所有尸骨的检测中,没有发现任何中毒身亡,就是砒霜的成分(从葛品连病情推断,其为丹毒,即皮肤感染引起菌血症,然后全身重症感染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慈禧太后得知真情后,判余杭知县刘锡同流放黑龙江,仵作沈祥以及其他相关人等30多位官员被革职、充军或查办,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一干官员100余位,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晋康帝皇后褚蒜子:历五位帝王三次垂帘听政

是东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她一生中伴历五位,三次出来垂帘听政,每次还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母亲、婶母、堂嫂;三次册立帝位,国中大事,均以“皇诏令”的形式颁布施行;三次临朝听政,又三次退隐归政,不但与民为恤,还与权臣周旋,有着令人服的胆识谋略,又有难能可贵的霁月胸怀。

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她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诸多伟大女性中的佼佼者。

历史上三次垂帘听政的太后牛人垂帘听政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因为国王早逝继承者年龄又小,于是就由其母辅政,当时按宫廷规定,皇太后是不能随便让臣民观看接触的,于是就挂一帘子相隔,是为“垂帘听政”。

皇太后“垂帘听政”的事,在中国历史上数见不鲜。

然而作为一国皇太后,一生中伴历五位皇帝,三次出来垂帘听政,每次还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母亲、婶母、堂嫂;三次册立帝位,国中大事,均以“皇太后诏令”的形式颁布施行;三次临朝听政,又三次退隐归政,不但与民为恤,还与权臣周旋,有着令人信服的胆识谋略,又有难能可贵的霁月胸怀。

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东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诸多伟大女性中的佼佼者。

褚蒜子(324~384),出身名门望族,褚家世代为官。

她从小就聪明伶俐,气质见识都不同于常人,因此被琅琊王司马岳选作王妃,《晋书》记载:“聪明有器识,少以名家入为琅琊王妃。

”公元342年,晋成帝司马衍病死,由于其子尚小,就传位其弟司马岳,于是19岁的褚蒜子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册封为皇后。

抱着幼子第一次垂帘。

司马岳当皇帝才两年便呜呼哀哉了,两岁的幼子司马聃继位,褚蒜子就又晋升为皇太后。

由于司马聃年幼无法执掌国政,因此朝臣上表要求褚蒜子临朝执政,“伏唯陛下德侔二妫,淑美《关雎》,临朝摄政,以宁天下”,褚蒜子审时度势,于是“敬从所奏”,抱着儿子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垂帘听政。

《晋书》记载:“皇太后(褚蒜子)设白纱帷于太极殿,抱帝临轩。

”在她的治理下,东晋逐渐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

期间大将灭掉西南的成汉政权,尽收蜀地,又领兵三次北伐,使东晋军威大振。

桓温开始位极人臣,就此也日渐骄横起来,给褚蒜子以后的执政制造了祸端。

公元357年司马聃15岁时,褚太后归政其子,史书记载:“升平元年春正月壬戌朔,帝加元服,告天太庙,始亲万机。

皇太后居崇德宫。

”她还下诏群臣以国家社稷为重,全力辅佐幼帝:“愿诸君子思量远算,戮力一心,辅翼幼主,未亡人永归别宫,以终余齿。

仰惟家国,故以一言托怀。

”其言切切,其心悠悠。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褚蒜子博大的胸怀,也可看出她敏锐的政治头脑。

褚蒜子退隐崇德宫后,桓温更是一步步地放纵起来。

临危受命第二次听政。

公元361年,年仅19岁的司马聃暴病而死。

此时成帝司马衍的儿子司马丕也已长大成人,于是褚蒜子便将皇位归于正统,立司马丕为帝。

谁知司马丕对政事不感兴趣,却迷信方士,成天不吃饭,只吃金石药饵,年纪轻轻便病倒在床。

大臣们只好上表请司马丕的婶母褚太后第二次临朝执政。

“帝雅好黄老,断谷,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不识万机,崇德太后复临朝摄政。

” 褚蒜子再次垂帘不到一年,司马丕“登仙”而去。

褚蒜子于是又颁布一道册帝的太后诏书,立司马丕的弟弟司马奕为帝。

此时桓温功高盖主,已有之心,《晋书》记载:“初,桓温有不臣之心,欲先立功河朔,以收时望”,他想通过战功来扬名立威,达到篡夺皇位的目的。

然而事与愿违,公元369年,前燕,在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被打败。

桓温也因此威望大减,于是便想用废立的办法来重新树立他的威权,“及枋头之败,威名顿挫,逐潜谋废立,以长威权”。

他常说:“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遗臭万载耶”,既然我不能流芳千古了,那就让我遗臭万年吧,可见其篡立之心已决。

阴谋家总是既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又想做得不留痕迹,所以凡事之前,往往必先造势。

桓温“因图废立,诬帝在藩夙有痿疾”(《晋书》),为了达到目的,便广布谣言,说司马奕其实是个丧失了性能力的废人,要说使的这招也够损的。

还说司马奕的三个皇子,都是他的三个男宠相龙、计好、朱灵宝生的,“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参侍内寝,而二美人田氏、孟氏生三男,长欲封树,时人惑之”(《晋书》),谣言真是可怕,弄的当时的人们都搞不懂真假了。

于是桓温向褚蒜子提议废掉司马奕,改立丞相司马昱为帝。

褚太后迫于桓温淫威,又因司马奕却已威信扫地,权衡利弊,只得下诏废掉司马奕,诏中说:“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

社稷大计,义不获已。

临纸悲塞,如何可言”,从这段话中,我们既能看出她以国家大计为念的崇高,也能看出她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

褚蒜子因而再次移居崇德宫,被尊称为崇德太后。

要说当时东晋的皇宫,还真是一个多事之秋。

司马昱是桓温的傀儡,皇帝当得没尊严不算,还整日担惊受怕,在位仅8个月便一命归西。

司马昱窝囊了一辈子,死前却做了件自己做主的事,也算是斗胆和桓温较了把劲。

他遗诏自己11岁的儿子司马曜继任,没有遵循桓温的意愿禅让帝位给他。

桓温也因此连气带病而死。

于是群臣再次上表,请求退隐崇德宫的褚蒜子第三次出山。

已经50岁的褚蒜子,作为堂嫂第三次垂帘听政,久涉政坛,已经让她非常成熟,这次她回复的很坚决,“苟可安社稷,利天下,亦岂有所执,辄敬从所”(《晋书》),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让这个女人充满着正气。

褚蒜子再次明张大义,令人叹服。

此次执政,褚蒜子逐步消除了桓温的子嗣势力,控制了朝中局面。

褚蒜子仁行天下,将国家治理得头头是道。

她曾下诏抚恤受灾的百姓,“水旱并臻,百姓失业,夙夜惟忧,不能忘怀,宜时拯恤,救其雕困。

三吴义兴、晋陵及会稽遭水之县尤甚者,全除一年租布,其次听除半年”(《晋书》)。

这些政令清明、与民生息的政治举措,也让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公元376年,褚太后再次下诏,归政于孝武帝司马曜。

褚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正式结束,从此她深居内宫,不问朝政。

公元384年,这个对东晋王朝有着不可磨灭功勋的皇后,这个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的伟大女性,因疾而终,享年61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