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婵形象始见于《三国志平话》、《》等,据传是时司徒的歌妓并养女,天生丽质,能歌善舞,体态轻盈。
某日夜间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恰巧为王允瞧见。
王允便将貂婵包装为“闭月”,让她先投怀,再引诱,以色相离间董卓与吕布,最终由吕布除掉董卓。
然而,历史上吕布诛杀董卓,跟这位貂婵美女毫无瓜葛。
一、是真是假? 作为之“闭月”貂蝉,在演义里是王允连环计杀董卓的关键人物,在男人味甚重的《三国演义》里,这位女子的形象同样光辉夺目,广为流传。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三国演义》,会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貂蝉不是人名,和称为明公、称为使君、称为君侯一样,貂蝉是以官职作为称呼。
貂蝉本指貂蝉冠,把侍从官员的帽饰叫做貂蝉冠。
而掌管朝廷官员的貂蝉冠的宫女,就被叫做貂蝉。
其次,貂蝉是不是真有其人呢? 《三国志·吕布传》载:“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 《后汉书·吕布传》载:“卓又使布守中阁,而(布)私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
” 而正史中关于王允的记载,却未曾提到过“貂蝉”,或者“侍婢”“歌伎”“义女”什么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貂蝉这个人物的原型是董卓的侍婢,罗贯中把这个侍婢写成是王允的义女,名为貂蝉,王允借这个“貂蝉”的美色,使得吕布与董卓反目,也即是“连环计”。
另外,要提一点的是,貂蝉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非始于罗贯中,在杂曲《连环计》就有了。
弄清楚了以上事实,那么我们可以明白,吕布虽然确实是一个,但并非是因为和董卓争女人而刺董的。
二、吕布为什么刺董? 首先,这和董卓入京之后,本性毕露有关。
在《谈谈早期的吕布》里也有说到,董卓入京之前名声还是不错的,俨然一个治患惩弊的贤臣(参照《资治通鉴》)。
到了京城以后,自号“尚父”,残杀大臣,朝廷覆乱。
“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情(和貂蝉无关)就要动手杀了吕布。
且吕布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发现,而与董卓产生隔阂。
最后要说的原因,也恐怕是最直接的原因:王允的唆使。
董卓为祸朝廷,身为司徒的王允想杀死董卓。
而董卓出入阵仗甚大,防护森严,必须找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去行刺。
“州里壮健,厚接纳之”,王允厚待拉拢吕布,为的就是唆使他刺董 《三国志·吕布传》载:“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
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本非骨肉。
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 当时的董卓已经神憎鬼厌了,王允又是声望地位甚高的司徒,吕布在王允的唆使下,又考虑到自己和董卓的恶劣关系,因而刺杀了董卓。
三、王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首先,王允成功策反吕布,为朝廷除去大害,确实立了大功。
但是,王允对于吕布,从来都只当其为工具。
《后汉书》记载“允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剑客类似于“轻侠”,是“游侠”里层次最低的。
《资治通鉴》记载“初,吕布劝王允尽杀董卓部曲,允曰:“此辈无罪,不可。
”布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
” 尽管吕布刺董之后想与王允一同辅政,提出杀掉董卓部曲并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
可王允根本没有理他,后来董卓余部果然反扑,王允死于城破之时。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件事,此事从侧面看出了,王允到底怎么看待吕布的。
《资治通鉴》记载“卓之死也,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在王允坐,闻之惊叹。
” 吕布只身刺董的时候,王允和蔡邕在一起。
王允是行刺的主要策划者,而吕布刺杀董卓的时候,王允却和董卓这一阵营的蔡邕一起喝茶。
是因为王允和蔡邕交情好吗?不可能~~蔡邕听到董卓死了的消息而叹了一口气,王允因为这个理由处死了蔡邕。
那么原因只有:万一刺杀行动失败,自己可以因为和董卓信任的蔡邕在一起而得到保护!吕布在王允心中,只是工具罢了~~连同蔡邕也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从总的作用来看,董卓是使末期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更加水深火热的独夫民贼。
但一开始,董卓并不是以这种形象出现的,他是朝中士大夫集团借以诛除宦官势力的希望所在。
通过对吕布和董卓关系的分析,人们应当对吕布的“反复无常”有新的认识。
从表面看,吕布先杀丁原,后诛董卓,确实给人以反复无常的印象。
但这种反复无常,绝非吕布的天性,它既反映了吕布的政治追求和对自己社会位置的曲折选择,也有着复杂的社会和政治斗争的背景。
吕布所生活的年代,天下分崩,群雄四起,战事不断,社会动荡。
原有的秩序被打乱了,新的秩序正在重组,在这种重组中,人们都在寻求自己的位置。
由于人们的社会理想、政治眼光、个人修养不同,寻求自己位置的方法和道路也各异。
像那样怀宁静之心以求致远,蓄志待时以求明主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急于找到施展自己才干的舞台。
在这种情况下,频频改换投靠对象的人绝非吕布一个。
例如的名将张辽,先为丁原部将,后又进京依,何进被杀后又以兵属董卓。
又如曹操的谋士,先在董卓部下任讨虏校尉,又在董卓女婿牛辅军中任职,董卓败后,又为李傕、郭汜谋士。
他先劝张绣与连和,不久又劝张绣投靠曹操。
另一方面,有实力的集团领袖又地招纳人才,这也为人才选择投靠对象提供了外部诱因。
应当承认,吕布是个人才,按当时的标准, 也可以称得上英雄。
当时人有这样的说法:“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他给韩暹、杨奉的中说:“布有杀董卓之功,与二将军俱为功臣,可因今共击破术,建功于天下,此时不可失也。
” 当他被曹操逮捕后又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
”吕布在当时无论是武艺还是知名度,都非张辽、贾诩之辈可比。
对张邈说: “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这番话正反映出吕布之才及为当时所争用的现实。
吕布择主与张辽、贾诩等人本无本质区别,而且前者对投靠对象的离弃要少于后者。
这可能是由于张辽等人对前主只是简单的离弃,而吕布对前主则是弃而杀之。
吕布并非天性好杀,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他只是一个有虓虎之勇的武将,并非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而社会的政治需要及其本身的才能,又偏偏不断地把他推向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弃旧图新的选择只能通过弃而杀之来实现。
董卓确实是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独夫民贼。
所以,当吕布杀死董卓后,“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
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
人们把他的尸体弃于街市,将他肚子内的脂肪点燃,又将他的骨灰扬洒在路上。
这充分表明,吕布诛杀董卓终止了他的暴虐,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