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中国金字塔汉武帝刘彻墓:卫青霍去病都是陪葬人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说起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长,陪葬最为丰厚的陵墓,你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陵,但有一座古墓比更加奢侈,那就是的茂陵,茂陵不仅陪葬丰厚,甚至连都只是他的陪葬人。

汉武帝的茂陵被人们称为是“中国金字塔”。

茂陵墓内的殉葬品极为豪华,,史称 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

汉武帝自在位第一天就开始建造陵墓,寻找陪葬品。

由于他在位时间较长,到最后这个墓里已经放不下他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了。

网络配图 在他的墓周围,还有很多的陪葬墓,卫青、霍去病、还有等二十多人与其作伴。

中国的金字塔 --浩大的茂陵工程 金人赵秉文有诗云: 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

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

其诗道出了咸阳原上的历史兴衰荣辱。

西汉王朝,凡214年,历经11位,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

在这片故地之上,一座座高大的封冢雕刻着历史的沧桑…… 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是厚葬之风的典型代表。

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不复容物 的神秘地宫宝藏 相对于庞大的地面建筑,茂陵的核心建筑地宫规模之宏大更是令人瞠目。

据《汉旧仪》载:地宫占地一顷,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每边长二丈,墓室四面各设有能通过六匹马驾之车的墓道。

各墓道门还埋设暗剑、伏驽等机关以防盗。

这些机关的设置极其隐蔽,文献记载说:茂陵建成后不久,有个守陵的士兵想偷盗陵墓内的珍品,结果他连第一道墓门都没有过去,就被乱箭射死在墓门边上,可见整个陵墓机关设置的严密。

据说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

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

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 门 形。

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

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

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 藏中便坐也 。

《汉书·霍光传》曰: 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

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网络配图 虽然茂陵尚未正式发掘,但人们纷纷猜测,在事死如生,风行厚葬的汉代,这位君王的陵墓地宫之中必定是充盈着各种奇珍异宝。

也难怪人们这样猜测,在许多史料中都有对茂陵地宫极尽奢华的描述。

《汉书·传》记载, 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 。

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刘彻陵墓中陪葬品的数量之丰。

后有文字称, 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 。

这话就是说,由于刘彻在位时间长,到他死时,陵内已没有空间放那些稀世了。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

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

又据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 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

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

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

据说,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约有大小玉片2498片,串玉片的金线就有两斤多。

但目前界比较忧虑的是,茂陵内的丰富陪葬品还是否完好地保存在地宫中。

茂陵曾多次被盗,据《》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林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 发掘诸陵,取其宝物 ,连的尸体都遭到奸污。

据说是当时看到的尸体就像生前一样,所以盗墓者才起了淫心。

茂陵中的宝物,搬了几十天, 陵中物仍不能减半 。

后来起义军没有钱用时,再一次盗挖了茂陵。

在末年,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在进入茂陵时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

最大的浩劫在公元881年,起义军攻入长安,为了筹集军饷,他们将目标指向了茂陵。

这次盗掘茂陵地宫,起义军搬运了3天,或许是宝物太多以至于大量的金银器皿散落在茂陵周围。

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

网络配图 但是,这些盗墓说法,并无具体文字记录,茂陵地宫中的宝物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目前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年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据《汉书》记载,茂陵除了玄室、明堂留有空间外,其余大都被随葬品堆放得密不透风。

茂陵地宫深遂,四周有用石头砌好的护壁。

假设有三五个盗墓者联手,不分昼夜地挖宝,至少要一年到两年才可以掏到墓穴的中心部位。

况且,茂陵周围,盗墓贼很难得手。

所以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要盗也仅是一部分;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这也是现在发现的不少被盗多次的陵墓仍能有重大考古发现的原因。

名垂青史的陪葬陵 汉武帝的茂陵之所以名扬海内外,除了空前的规模和无数的珍宝以外,众多的陪葬陵墓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正所谓 武帝遗寝峙荒墟,名将佳人左右扶 ,茂陵陪葬墓目前共发现了13座,除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外,其余陪葬墓均在茂陵以东。

文献记载,陪葬茂陵的有、上官安、上官、敬夫人、李延年等,其中能确定名位的有:卫青墓、霍去病墓、墓和霍光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将军卫青死后 汉武帝刘彻何要诛杀卫氏家族?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中国古时候历史上最奇葩的帝王高从诲,喜欢当强盗,抢完还把东西送回去

夏日,荆南某地。无风,日头很毒。 几处起伏蜿蜒的丘陵上,稀疏的草木蔫得抬不起头来,没有一点生气。丘陵外是一片开阔的原野,干裂的地缝中似乎要翻滚出热浪。 身体略胖的高从诲即使在背阴处也是汗流浃背,不得不敞开衣襟。随从拼命地给他扇着扇子。50多名劲装汉子也都热得下了马,地提不起半点精神。战马也蔫耷着耳朵,失去了往日的雄威。 蓦地,远处隐约出现了几个黑影。 是一列马队! 这是楚国去往吴国的使节所率领的马队。车上的货物显然很重,马拉得很吃力。 高从诲眼睛一亮,立刻。他一边招呼着部下,一边兴奋地搭手瞭望。 马队由远及近。高从诲大叫一声,旋风般地第一个冲了出去。 马队中的人没有反抗,因为他们知道反抗也没有用,他们已经猜出领头的响马是谁了。 这已是高从诲第十五次实施习惯性抢劫了。这是他的一个特殊爱好。 但是谁能想到,这个在烈日下当“响马”的人,居然会是堂堂的一国之君-时期南平国的文献王! 高从诲有当“响马”找乐子的癖好。有这种另类癖好的,在中国历史上绝难找出第二个。尽管先前14次抢劫之后,在各国的责难下,高从诲已经把抢到的东西原物奉还,并且还向各国赔了礼道了歉,但这次他仍旧没能经受住这种习惯性的诱惑。冒着酷暑,做完这第十五次“买卖”后,他兴高采烈地“班师”回朝。 高从诲生于891年,其父高季兴原为后梁时的荆南节度使。912年,被其儿子朱友珪诛杀,后梁大乱,高季兴趁机自立,割据荆南,定都荆州,国域范围包括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是个地域狭小的小国,被后梁、楚、蜀、吴国所包围,处于夹缝生存状态。 高季兴死后,高从诲即位,在933年被后梁封为渤海王,次年又改封南平王,因此荆南国也叫南平国。 高从诲“为人明敏,多权诈”。据《五代史》记载,顺化节度使安从进起兵反晋,想与荆南国联手,高从诲不敢得罪后晋,“外(表面上)为拒绝,阴(偷偷的)与之通”。等后晋的大兵压境,高从诲见势不妙,便,灭了安从进,“晋师致讨,从诲遣将李端以舟师为应”,然后又向晋国讨功卖好,讨要郢州(今湖北钟祥)之地。 高从诲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就是他的“响马”嗜好了。他专门以掠夺途经本国辖区的各国使节为乐,《五代史》记载:“从诲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而一旦他国致书询问或是发兵征讨,他又会忙不迭地将原物奉还,脸上毫无愧疚之色,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南方俗语管这种人叫“赖子”,于是周边诸国都管他叫“高赖子”。因为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别的国家也就见怪不怪了。更雷人的是,周边国家不管谁称帝,他都“所向称臣,盖利其赐予”。 这还真不是个一般人。 贵为一国之君的高从诲,为何有这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当“响马”的嗜好?估计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帝王骨子里都有征服的欲望。荆南国小力寡,不能与他国抗衡,高从诲的欲望自然得不到满足,于是就出来客串一下“响马”,威风凛凛地抢劫一番聊以慰藉,也算过过王者之风的瘾。二是内心的一种发泄。高从诲在夹缝中生存,总是夹着尾巴做人,心中不免压抑,实在憋屈不过了,便通过抢劫的形式以作发泄。 不管是高从诲委曲求全也好,自我慰藉发泄也罢,在他在位的19年里,荆南国国境承平,百居乐业。这在晦暗的五代十国时期也算相当难得了,也许这正是他“为人明敏”的一种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