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解密:“皇二代”的司马衷不食人间烟火 是白痴?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当人们提起白痴时候,大多数人会想起,但是,这是正真的历史吗?司马衷真的是白痴吗?今天,小编从几个方面分析下司马衷不是白痴的原因司马衷(259~306年),字正度,西晋第二任皇帝。

司马衷是次子,杨皇后所生,因其兄长司马轨两岁时夭折,他成为实际上的嫡长子。

司马衷能够当上太子,能够顺利接班,固然有一定的外界因素,但如果他真的一无是处,英明神武、生有26个儿子的司马炎,断然不会把江山交给一个傻得没谱的白痴儿子。

正所谓,知子莫如父。

在医学上,白痴是一种智力严重缺陷的精神病症,同时伴有明显的生理异常,如思维滞后,手脚蠢笨,感观迟钝,说话有障碍等,生育能力也相当差。

笔者通过查阅史籍,非但找不到司马衷患有此类病症,反倒觉得他是一个能读会写、情感丰富、明辨是非、生育能力不弱的正常人。

每一位父亲,对自己的儿子总是放心不下,开国皇帝更甚。

司马衷当上太子后,司马炎对其将来能否担当重任心存疑虑,甚至通过“以尚书事,令太子决之”的办法,来考察司马衷的理政能力。

司马衷生于安乐,没有经过政治历练,自然难以应对,太子妃和给事张泓串通,由张泓事先把答案写好,司马衷依样画葫芦“书之”,结果“武帝览而大悦”。

有人将这件事看做是司马衷“白痴”的佐证,其实不然。

类似的政治作弊,和也曾搞过一次,难道能依此否定曹植在文坛上的“”吗?此外,司马衷即位后,凡有诏命,“帝省讫,入呈,然后行之”;诛杀司马亮、卫 时,也是由司马衷“作密诏令”。

由此可见,司马衷虽然不懂或不热衷政治,但读文、写字甚至拟发诏令还是没问题的。

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外,司马衷对数字也是有概念的,甚至是很敏感的。

西晋后期变故迭起,战乱不停,“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

时甲士尚万五千人,……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而人马复散,志于阵中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

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

’帝曰:‘甚佳。

’于是御犊车便发。

”看到身边侍卫的数量急剧减少,司马衷便有“何故散败至此”的发问;听到卢志“贼去邺尚八十里”的汇报数字,司马衷觉得“甚佳”,才同意向洛阳进发。

此外,通过司马衷与卢志的一问一答,我们还可以看到司马衷关心时局变化、顺应形势发展的一面。

司马衷对外界感观能力较强,经常有真挚的情感表露。

如,开国元勋陈骞去世“及葬,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

建武元年,“至温,将谒陵,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

光熙元年“六月丙辰朔,帝至自长安,升旧殿,哀感流涕”。

能够“望柩流涕”“下拜流涕”和“哀感流涕”,说明司马衷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并且有相应的情感表达方式。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司马衷还能够根据情况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

洛阳被大将张方攻占后,张方帅骑三千“方拜谒,帝躬止之”。

司马衷被张方劫持到长安后,司马颙帅官属步骑三万,迎于霸上,“拜谒,帝下车止之”。

在宗室争权夺利的混战中,司马衷身处屋檐下,能够处乱不惊,能够对臣下恭谦礼让再三,说明他不但不傻,而且还很识时务。

征伐皇太弟司马颖,是司马衷生命中最危险的一次血腥经历。

荡阴之战中,由于溃败,司马衷的“乘舆委地”,他本人也身重三箭。

在飞矢交前的情形下,“百僚奔散,唯侍中嵇绍扶帝”。

敌将要杀嵇绍,司马衷阻拦说:“吾吏也,勿害之。

”敌将说:“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

”于是,司马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嵇绍被杀,血溅龙袍。

在自身难保的形势下,司马衷还能想着保护属下,但由于自己的权威扫地而无能为力,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

事后,敌将准备为司马衷换洗沾满鲜血的衣服时,司马衷说:“嵇侍中血,勿洗也。

”意思是说,这上面是嵇绍的血,你们不能洗去。

司马衷用这种方式,对敌将的残忍行径表示了抗议,对嵇绍的忠心赴死表露了哀思。

试想,这是一个白痴所能做出来的吗?判断一个人是否白痴,从生育能力上也可以略窥一斑。

一般来说,白痴患者因为生理畸形,染色体变异,是极少能生出孩子来的。

但据史书记载,惠帝有一子四女。

愍怀太子司马遹,系谢夫人所生;河东公主、临海公主、始平公主和哀献皇女,则是由皇后贾南风所生。

其实,司马衷原本可以生出更多的孩子。

司马衷即位前,太子妃贾南风“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

在这种恐怖气氛下,哪个女人敢去伺候司马衷,就连谢夫人生育司马遹时,也是多亏了司马炎的专门保护,才得以顺利生产。

司马衷即位后,当上皇后的贾南风更加“妒忌多权诈”,以至于“嫔御罕有进幸者”。

司马衷无的放矢,所以贾南风才一人生下四女。

由此可知,司马衷不仅有生育能力,而且还绝不能算低下。

既然身体、思维、情感、生育都趋于正常人,那么,司马衷为何还被冠以“白痴”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其一,朝臣的中伤。

司马炎在为司马衷选太子妃时,非常看中卫 之女,后因种种原因选择了贾南风。

国丈没当上,卫 空欢喜一场,于是托醉对司马炎说“此座可惜”,就很有些“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的意思。

卫 是资深老臣,位高权重,说话很有分量,所以朝中大臣们也纷纷说司马衷“钝质,不能亲政事”。

其二,司马衷的无能。

司马衷在位期间始终未能振作,先是在皇后贾南风的淫威下唯唯诺诺,又在宗室们的抢夺中颠沛流离,“权非帝出,政迩宵人”。

因为一直是傀儡,是亡国之君,并由他揭开了“”之序幕,所以被史官们评价为“厥体斯昧,其情则昏”。

在历史上,“富二代”皇帝和亡国之君大都受到贬低,更何况司马衷集两者于一身了。

司马衷的名号,在政界上被引用得比较普遍,2007年11月6日,马英九曾在公开场合说:“现在谢先生(谢长廷)开始关心民生问题,这是好事,我记得他之前说过,人民不是猪狗鸡,不是吃饱就够,问题是人民连吃饱都有问题,如果还把精力放在入联公投,我真不知道除了叫你以外,还可以叫你什么称号?”马英九是一位口碑不错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深通历史的知识分子,断然不会用隐含白痴的字眼对谢长廷开展人身攻击。

这个例子,再次说明晋惠帝司马衷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说三国“虎痴”许褚是一代奸雄曹操最好的保镖?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李豫为什么抱着独孤皇后的遗体三年不下葬?

对皇后去世后,痴情抱着遗体不让下葬,棺材放了好几年还不让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宗和独孤氏的相遇就是由美开始的,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因为美丽入宫,,婉丽贞仁”,独孤氏用自己的一生展现给世人何为嫁给爱情。在《》中这样记载:“以美丽入宫,嬖幸专房,故长秋虚位,诸姬罕所进御。” 独孤氏和唐代宗李豫的故事至今都被后人传诵,在影视作品《大唐荣耀》中,由万茜饰演的独孤靖瑶,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跟随征战,对其倾心,也因此而介入了和李俶的感情之间。她虽然嫁给了广平王,成为妾室,却从未得到他的心。可在历史中,这位美丽的独孤氏不仅深得帝王宠爱,甚至在其去世后,破例追尊为皇后,上贞懿皇后,痴情皇帝抱着遗体不让下葬,棺材放了好几年还不让入土。 身为帝王,总会有许多,可好在,李豫还是给自己的心中留了一块柔软的地方,在还是广平王时候的李豫,不只有独孤氏这一位妻子,其中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嫡妻崔妃,由对杨贵妃的宠爱便可知,这位贵妃的侄女该有多么飞扬跋扈。 李豫对这位嫡妻有多少感情,今日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杨家的势力大受打击,据历载,在此之后独孤氏得到李豫的专宠,这是不是一个借口我们也无从知晓,我们只知身居高位的他一直钟情于她,那她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古时“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是细细想来,一位女子空有一幅美丽的皮囊和好歌喉,又怎么得到天子的青睐和独宠呢?无论何时,有才情的女子,对人们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我们今日得知的所有,来自于那个时候的故事,大多都会歌颂勤政的皇帝,贬斥昏庸的帝王,而在情爱方面,大多会用一句“后宫佳丽三千”概括。 可是啊,人的感情是有限的,他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分给其他人,就像李豫对独孤氏,从广平王到唐代宗,从独孤氏到贞懿皇后,他们的感情或许平平常常,以至于历史没有过多的细节给我们展示,但皇室也不过是这世间生活的人而已,夫妻间平静的生活也是每个人的心之所向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