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顿国是何时建立的?又是如何并入楚国的
古为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后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国之一。按照周代的封建官制,“王者之制禄者,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顿国国君在史料中被称作“顿子”,显示顿为第四等的小国。顿国爵低疆狭,民寡势弱.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一些大的诸侯国和新兴的诸侯国开始相互攻伐。到了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以大兼小,以强并弱,争霸战争频繁。 附庸陈国 顿国北临妫国,东接姬、沈,南与姬国接壤。这些方国的疆域在后来的诸侯争霸中处于变动之中。西周时期,周王朝王室尚强,顿国与周边诸侯国都能相安无事,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陈为大国,顿为小国,顿依附于陈,陈也需要顿国作为屏障?春秋早期,两国关系密切。 1975年秋至1984年,商水县练集乡朱集村出土一批周代青铜器,有鼎、簋、簠、车马器等,鼎全部散佚,仅存4件西周晚期铜簋、3件春秋早期“原仲”簠,皆有铭文。其中“原仲”簠盖内铸有铭文“惟正月初吉丁亥,原仲作沦仲妫嫁媵簠,用祈眉寿永寿用之。”周口市博物馆也藏有1件“原仲”簠,与前者同大同铭,是原周口市从商水县文化馆分家时所得,故此件文物亦与上述3件“原仲”簠同出。这4件“原仲”簠是陈国大夫原仲为次女所作的陪嫁器物,它们为研究陈、顿两国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原仲,春秋时期陈国大夫,死于公元前667年。“原仲”簠的时代应早于此年。朱集距顿国故城仅10公里,应为顿国疆域。这些器物埋葬到顿国的贵族墓葬中,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陈国大夫原仲与顿国贵族联姻。由此说明,当时顿国与陈国一度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 背陈向楚 楚是西周末年崛起于荆蛮地区的一个芈国,自春秋初年起就力求北上图霸。顿国作为国卑势弱的小国,夹在的大国诸侯之间,对大国或依或违,时即时离,摇摆不定,惶惶不可终日。顿国本依附于陈国,后来惧之强,背陈而转向楚国。陈国于是大兵压境,遂使顿子失国,顿子逃奔到楚国求援并在楚国避难。 具体何年陈国逐顿,史料语焉不详,估计应在公元前637年或稍前。公元前637年秋,因为陈国在归顺楚国的同时又暗中勾结,楚王遂接受顿子的求援,派大将成得臣率兵攻打陈国。楚军在占领了焦、夷两地后,并在顿地修筑新城后回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取焦、夷,城顿而还。”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即成得臣)把陈国包围,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使顿子复国。 并入楚地 顿国复国后完全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569年夏,楚国人进攻陈国,同时命顿国伺间隙攻打陈国,为此陈国人包围顿国。《左传·襄公四年》:“楚人使顿间陈而侵伐之,故陈人围顿。”在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中,陈、顿、沈、蔡等诸侯国都慑服于强楚,并多次随其征伐他国。公元前538年?这些诸侯国随楚攻伐。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对这次交兵有比较详细的记述。顿国参加这次侵伐楚国的战争,并未改变附庸于楚国的地位。公元前496年2月,顿国的国君准备事奉,于是便背叛了楚国,并和陈国断绝了友好关系。楚便在陈国的帮助下发兵灭掉了顿国,使其纳入了楚国版图。《春秋·定公十四年》载:“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二月辛巳,即夏历二月二十三日。《左传·定公十四年》载:“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二月,楚灭顿,灭胡”。顿国自此并入楚地。 随机文章村民修路竟然挖出千年真龙,沉睡真龙腾空而起吓哭村民算命/占卜专用的巴纳姆效应,模棱两可的话语忽悠你找不到北人类世界其实是个程序,整个宇宙都是外星人进行模型试验揭秘真正的嫦娥长什么样子,三界第一美人竟是丑陋的蟾蜍(辣眼睛)冥王星的卫星系统,冥王星的卫星都叫什么(冥王星有五颗卫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史上首位来中国当“采花大盗”的外国人
外国采花大盗:1997年,中国颁布的《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外国人未经批准不能在中国境内采集、收购、野外考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实早在300年前,就曾有外国人对中国的植物物种打起了主意。 1698年,英国“拿骚号”商船在中国厦门靠岸,一个名叫詹姆斯·昆宁汉姆的男人走了下来。他此行的公开身份是随船医生,但还背负了一项秘密的特殊任务。昆宁汉姆一下船就跑到厦门乡间和鼓浪屿海岛上。他蹲在百花丛中,收集菊花、苔藓甚至杂草,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装进随身携带的小口袋里。自从15世纪新航线被开辟后,梅花、玉兰、茶花、牡丹这些中国常见的花卉图案,也随着丝绸和瓷器等进入欧洲贵族的视野。从传教士口中得知这些植物真实存在后,欧洲的植物爱好者们兴奋不已。热衷于收集异域植物的外科医生昆宁汉姆成为他们之中第一个“采花大盗”。 昆宁汉姆像做手术一样,精确地切下每种带叶植物的枝或茎,留下花和果实,放入采集袋。每种植物他都采集了两到三个标本。返回船上后,他将植物样本干燥后夹入书页。这些书页都是由厚厚的碎布制成的优质纸,一周还要更换一次。他还为这些标本制作标签,注明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价值。他甚至雇用三位画师绘制了1200幅植物画像,包括玉兰、梅花、樱桃、山楂……植物名字是用当地方言的发音方式标注的,“swatearubro”是山茶,“laboe”是腊梅。因为口音问题,英国人还差点错过了梦寐以求的牡丹,因为他们不知道这里的“Bowtan”其实就是传教士笔下的“moutang”(牡丹)。 昆宁汉姆带回来的标本让同行欣喜若狂。如今,它们分散在50册厚厚的皮革包边书中,珍藏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昆宁汉姆结束采花重任几十年后,石竹、翠竹等开始出现在欧洲庭院中。植物爱好者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种子,于是开始向传教士求助。 汤执中就是这些传教士中的一位。然而,1748年,传教士与清廷关系恶化,他们只被允许进行短途旅行,即使前往郊外的法国公墓,也必须有仆人随行,并且沿途不能下马。汤执中只能让仆人帮他采集想要的植物。 1753年,汤执中向皇帝进献了两株含羞草,这是他从法国带来的种子,在中国培育而成。乾隆非常喜欢这种西洋植物,不仅赋诗一首,还让宫廷画师郎世宁为它们画像。第二年,汤执中就被允许在皇家园林中收集植物。汤执中收集的种子,从北京经陆路运输30天到达广州,再乘船前往大洋彼岸。臭椿、银杏等植物,都是这个时期由他引入西方的。1757年,汤执中因伤寒去世,欧洲人在中国园林采集植物的特许权利也终止了。 然而,到中国采花的旅程没有就此结束。如今,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温带地区都会看到至少一种来自中国原产的观赏性植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