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英雄人物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有很大的功劳是因为《说唐》等小说艺术品在民间受到广泛欢迎的结果。
然而在我们说小说、戏剧等作品往往为了渲染人物会将一些人物过分的夸大或者贬低,所以在历史上一些英勇不输上述的历史人物往往鲜为人知。
说起阚棱这个隋唐人物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
《》记载:“初,伏威养壮士三十余人为假子,分领兵马,唯阚棱、王雄诞知名。
”这里说的是杜伏威曾收养了三十多个猛将为义子统帅兵马,这些义子里要数阚棱、王雄诞最为知名。
杜伏威是当时割据江东地区的军阀之一,他也是个打仗很猛的人其帐下有5000敢死军打仗时冲锋陷阵不避生死。
而阚棱正是杜伏威最信任的武将之一打仗时常伴随杜伏威左右。
阚棱的勇武可以在他所使用的兵器上体现出来,《旧唐书》记载:“(阚棱)善用,长一丈,施两刃,名为陌刃,每一举,辄毙数人,前无当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阚棱所使用的武器竟然是长一丈的陌刀,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陌刀是属于重兵器其威力在战场上觉得能让敌人胆寒。
阚棱每次使用陌刃一次可以砍杀敌方数名士兵,在战场上没人能阻挡住他。
杜伏威因为本来就是出身盗贼并且手下的士兵几乎也都是由盗贼组成,因此当时杜伏威的军队军纪很差。
《旧唐书》记载:“伏威步兵皆出自群贼,类多放纵,有相侵夺者,棱必杀之,虽亲故无所舍,令行禁止,路不拾遗。
”当时阚棱执行军法丝毫不手软,他将那些四处劫掠的将士无论亲疏都全部处死,这个时候军法才得以在军中得到执行,杜伏威统治的境内才逐渐得到安宁。
后来杜伏威主动向请降并愿意入朝为官放弃自己占据的地盘,阚棱作为杜伏威的部将也随其一起入朝被封为了左领军将军。
可是就在杜伏威走后不久其亲信辅公祏便夺取了兵权公然反叛唐朝,唐朝朝廷派阚棱跟随唐朝大军一起去讨伐辅公祏。
阚棱带着部下和辅公祏的叛军对阵,《旧唐书记载》:“阵方接,棱脱兜鍪谓贼众曰: 汝不识我邪?何敢来战!”两军正要交锋的时候,阚棱从军队里走出脱下了头盔对着叛军呵斥道:“你们这些人都不认识我了吗?竟然敢来和我交战!当时叛军里有很多人是阚棱的旧部下他们素来知道阚棱的勇猛,在阚棱的训斥下叛军顿时丧失了斗志,有的叛军甚至临阵倒戈投降了唐军。
这样一来辅公祏的军队就全面溃败了,不久唐朝就平定了叛乱。
史书记载:“公祏之破,棱功居多”,唐军这次平叛行动以阚棱的军功居多。
辅公祏被俘获之后便开始诬陷杜伏威和阚棱也参与了叛乱,当时杜伏威已死,而恰好此时唐朝大将在抄没叛将的家产的时候将阚棱的私产也一并没收了。
阚棱得知之后大怒便和李孝恭理论起来,在争执过程中阚棱对李孝恭得态度很不好。
因此事后李孝恭就以谋反得罪名将阚棱处死,后来李世民登基后明白杜伏威和阚棱都是被冤枉的,于是下旨为二人平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367年11月,第一名将奉之令,率部打响北伐之战,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堪称从南至北征伐最成功的例子。
徐达率领的北伐军数量并不多,只有25万。
那时候,元朝的精锐部队还没有遭到大的打击,战斗力还很强。
那么,徐达为何能以25万兵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灭掉强大的元朝? 原因很多。
从历史上看,不管是三国诸葛亮、的北伐,还是东晋、、的北伐,以及、的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方不稳;而后方不稳,多牛逼的军事行动,也无法持久;勉强进军,也难免形成“孤军深入”态势。
当徐达大军出发后,朱元璋坐镇南京,耐着性子将南方各种问题解决了。
这样,后方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向前线提供后勤保障,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徐达这仗就越打越舒心,越打越顺畅。
其次,徐达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个正确合理的作战步骤。
当时,北伐副将提出,直接攻进元朝大都,以最快的速度灭掉元朝。
朱元璋和参谋军师都认为,这种战术还是过于轻敌,忽视了元朝的精锐力量。
于是,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徐达制定了“三步走”的北伐战略。
第一步,迂回山东、河南、陕西,在迂回作战中大量杀伤元军精锐力量。
第二步,当元军精锐力量被歼灭得差不多了,再向河北以及元朝大都进军,直捣黄龙。
第三步,攻陷元朝大都后,逐步扫荡北方各地,促进北方的统一。
应该说,徐达在北伐之战中,严格按照“三步走”战略,稳扎稳打,不到一年时间,就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
第三,徐达本人是一个军事天才,这没得说。
令人称奇的是,徐达北伐之战,配备了一个强大的军师智囊团,有常遇春这种超一流高手作为副手,手下还有一帮精力旺盛、能征善战的将领。
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徐达的每一个战术计划都得到完美的实现,当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谢幕,都有极其复杂的原因。
在元朝末期,皇族内部发生激烈的争权夺利。
仅仅在1295-1368短短的70年间,元朝的帝王世系中就出现过10位。
这就是说,一个活了70岁的老人,就有可能经历过10位皇帝。
如此频繁的帝王更迭,无休无止的内部争斗,使得元朝耗尽了精力和资源,像一个庞然大物,被人轻轻一推,就会轰然而倒。
这就吸引了无数饱受元朝残酷统治之苦的老百姓前来投靠。
这样,虽然只带了25万军队出征,可打了几场大战后,徐达的北伐军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