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三国里众豪杰举世皆输,唯独他一人独赢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说的是时期,的儿子的故事。

因为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而一直被后人作为窝囊废的代言人,直至今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下是《•蜀书•后主传》中的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这段话大概描述了一个亡国之君到了别国,没有一丝的丧国之痛的形象。

笔者不论刘禅到底是出于聪明,为求自保,还是真的是没心没肺。

因为这事不好说,谁都不是刘禅,谁都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彼时的刘禅已经至少五十五岁了。

一个五十五岁的小老头,说出这话来,和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说出这话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读到此处,诸位有没有觉得这个老顽童好熟悉,似在哪里见过?不错,笔者以为,纵观我千年历史,可堪与阿斗乐不思蜀相提并论者,唯庄周鼓盆而歌是也。

庄周晚年丧妻,鼓盆而歌。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人死了不过是去了另一个地方而已,或者说死亡既然不可避免,不如积极面对。

同理,国家何不是如此? 刘禅当,做出过多少好事,多少成绩,我们不得而知,至少是不明显。

但是刘禅确乎是没做过什么坏事的。

他屠戮忠臣?他滥杀无辜?他苛捐重税?他纵容手下为非作歹?他逼得蜀地民不聊生?好像都没有。

诸葛亮在世时,他事事依从诸葛亮。

如果你赞同诸葛亮的才能,那么刘禅所为,无可争议。

直至后来,诸葛亮挂了,他重用的姜维、等人也都不是庸才。

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对此,孙盛有如下评价:“禅虽庸主,实无、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

”这话的意思是,这逗逼虽然可能有点傻,但他至少是个好人,不干坏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如今摒弃成见,客观点来看这件事。

其实刘禅才是人生的赢家。

邓艾大军,战死绵竹。

投降有错么?退一万步说,即便守住了。

守得今日,明日奈何?事实上自从白衣渡江弄死之后,孙刘联盟就彻底破裂了。

刘备脑子发热,还亲自领兵又去找东吴算账(可以看出刘备这个人没什么大局观的,自己瓜荆得益,背后捅别人刀子的时候就可以,被人家弄一刀就受不了了,人在江湖飘,哪儿能不挨刀)。

结果一仗下来,自己又挂了。

本来两家如果真的联手,是可以三足鼎立对抗曹魏的。

事实上之后,注定了这局三国游戏两家已输,结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更重要的是,东吴政权到了后期,也开始,,各种内讧。

难道要和这种猪队友接着联手打最强王者?仔细想想,本来就打不过对面,你队友还疯狂送人头,你此刻的心情除了骂娘,不就是二十投了么。

与之相反,选择投降则是百利而无一害。

提前结束战争,少死人是肯定的。

从今天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刘禅此举。

按谯周的话说,你要投降就投降曹魏。

为什么呢?你投降了东吴那猪队友,他肯定是要被曹魏灭的,这个能达成共识是吧?既然他肯定要被灭,你投降了他,再投降曹魏,就是投降了两次。

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投降曹魏了。

刘禅好像还有退守南方接着干的意思,谯周又说了,如果坚持,退据南方,有四点不利。

其一,那地方人不待见你。

孟获之所以服,是诸葛亮带兵打服的。

你现在落难了跑人家地盘,不是作死么? 其二,说白了魏国是要灭了你,你以为你跑到南边人家就不接着干你了? 其三,南方那旮瘩穷啊!你去了拿什么养活你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四,你当年吹下的牛逼,你一跑全没了。

综上所述,你跑毛啊,乖乖投降就好了! 再强调一次,这时候的刘禅已经五十五了。

按现在的话就是,他已经满十八了,十八禁的东西他也就不禁了,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了。

于是他一咬牙,一跺脚,大叫一声,说的好!咱跟着曹魏混了! 终于他在历史上沦为笑柄,但他确实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没有为了虚无的正统去,免去了一场战乱,救下了万千性命。

他不做野心家和阴谋家,他知道天下之事,雄图霸业、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

而乐不思蜀中的乐,才是最宝贵,最真实的财富。

不争,而莫能与之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史上的第一谋士之争:郭嘉和诸葛亮谁更强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三国时期将领胡轸的生平简介,胡轸的人物事迹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