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梁实秋曾说,“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做一件大事的。
”从“一向”追根溯源,沐浴洗澡则是历史悠久。

据说在西周时期沐浴礼仪已形成定制,后人又不断丰富完善,而古代文人们的那些浴事则十分有趣。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
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余。
老色头鬓白,病形支体虚。
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
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
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
”这是写的《沐浴》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年到头不洗澡,以致尘垢积满了肌肤。
网络配图 古时老百姓大都用胰子、皂豆洗澡,而和大诗人一样的公务员则使用高档一点的“面药”和“口脂”,有一次杜甫洗过澡之后还说“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其实杜甫和白居易一样是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可谓邋遢之极。

对朝廷沐浴的规定,,我行我素,如果不是有特殊原因,那杜甫在生活中另一面就是十足懒汉。
在文人中能和杜甫能够相提并论的则是王安石。
据说,的洗浴业非常发达,公共澡堂子十分普遍。
可是身为宰相的王安石身上长虱子,这些琵琶状的虫子甚至出现高攀到他的胡须,传为笑柄。
史料记载王安石“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由此可见身上常年携带虱子也就不奇怪了。
网络配图 比王安石更为狼狈的是,这位坐拥天下的被金兵掳走后,生活待遇很差,没有地方洗澡,甚至泡混堂的资格都没有,以至于身上生虱子,可是他却不认识,写信为旧臣说,“朕身上生虫,形如琵琶。
”幽默中实有几分悲凉,这位艺术家真是可爱又可叹。
窦元宾和王安石一样做过宰相,他出身名门,是五代汉宰相窦正固的,在《归田录》里说他不喜欢修饰自己,长期不洗澡,体味不雅,当时人给他取了绰号叫做“窦臭”。
文人中另一类却非常喜欢洗澡。
大诗人就非常勤快,爱干净,爱洗澡。

他说:“五日思归休,三春羡众邀。
”五天不洗澡就受不了,懂得洁身净体,润肤养身。
大文豪则喜欢在氤氲的澡堂里泡着,洗过澡之后还诗兴大发,“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看来苏学士是讲究卫生的人。
网络配图 被罢官隐居期间,每天无事时,他和好友相约来到水边,解带入溪,一边沐浴,一边凭记忆落子争胜,双方精湛的功力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这种特立独行的举动不但新奇诱人,而且还收到了避暑和冶性的双重作用。
文天祥的水中博弈,应该是浴事中的大雅之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宋代以后文人做官梦想得到“文正”谥号
纵观历史,以后,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是绝对不会轻易把这个谥号赐赠给臣子的。能得到这个谥号的人,不管是本谥还是追谥,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是在文坛声名鹊起、在政坛功绩斐然、在民间深受敬仰的人。 宋代的谥举乃是承唐谥之风,经历了从文贞到文正的变化,据史书言是为避名讳故。自此之后,“文正”之谥可以说经元、明、清前后四朝相续不断。众人耳熟能详的获得此谥的人有宋代、、司马光等,有等,有等,有、等。司马光言:“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大而言之,经天纬地曰文,内外宾服曰正;小而言之,曰文,忠直守节曰正。《逸周书?谥法》对于“文正”二字做了全面系统、精辟独到的解释,在此不一一阐述而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的汉字是字音藏义、字形藏理的,文化的“文”加正直的“正”是政治的“政”字。我们再回头去看这些人在历史长河中为世人所留下的光辉轨迹。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为政清廉,刚直不阿,官至参知政事,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遗《集》传世。耶律楚材,元代著名民族政治家,促进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人,官至尚书右丞,撰《湛然居士文集》留世。 方孝孺,明代著名文学家,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官至文学博士,传《逊志斋集》于世。曾国藩,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晚晴四大名臣之首,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著《冰鉴》存世。这些人的共性是在文学方面具有极高才能,最终在政治方面颇有建树居于高位。“文”、“正”、“政”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亦可窥其一斑。 文化的内涵无比丰富,粗略浏览便可看到十几种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也是意见纷纷,莫衷一是。“文”之一字,我们姑且说它为文字、文章、文学、文艺、文化,都是界定内的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不管是文字、文章、文学、文艺它都是文化的一种形式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文帝在《典论·文论》中有言曰: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他认为文章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经国之大业”,有利于治国;二是“不朽之盛事”,有益于立身。这是首次将文学与治国大业和自我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连结在一起,富有一种威严浩大的帝王气,使得文学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为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因为“自觉”,才走向了自觉时代的前奏,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文学地位的提升,又增强了文学自觉意识,从而增强了治国大业的文化精神。 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指出:文所以载道也。文以载道是文学社会作用的深刻表述。一篇文章、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我们将眼光仅仅停留在这篇文章上、这部作品里,那我们看不到更高远的东西,收获不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借用佛家《楞严经》中的话来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手指。“文”与“道”的关系,正如这手指与明月的关系,我们应当顺着手指看到更高远处的“月亮”,而不是停留在“手指”上。这充分说明了文化作为一种介质的指引作用,通过习“文”将其所载之“道”充分体悟出来,然后付诸实践,经世致用。 文化是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软实力。上世纪朱光烈先生在《知识就是力量吗?》一文中提出了一个被认为是时代性的命题,即“文化就是力量”。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未来发展和繁荣文化的总纲领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要“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并且提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等具有深远指导思想的论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说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而政治又通过社会舆论引导文化的方向,二者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至此,我们回归到“文”“正”“政”三者之间的关系话题,可以确切地说习文以养浩然正气,“文”“正”相融以从“政”。李昉、范仲淹、司马光、耶律楚材、方孝孺等、曹振镛、曾国藩等人,博学多才(文)而又直道不挠(正),最终蜚声文坛、显赫政界、留名后世,若无其文抑或不足以为政也。古为今鉴,我们当勤以广才,善养正气,积蓄文化力量以为政治建设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梦见澡堂
梦见澡堂,五行主水得此梦,主事业可得他人之辅佐,彼此财帛丰厚之迹象,冬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在外求财者梦见澡堂,往北走吉利,往南走不吉利。与属马之人,属羊之人共同求财,午未相合,事业多有不利之意。单身男人梦见澡堂,主事业多受他人之影响,财运不利之迹象,求财之人,圆融待人方可有得财之意。已婚女人得此梦不顺,主事业多受他人之蛊惑。人情世故处理不良,则财运难以提升之征兆。老年人得此梦,因金钱之事与他人间争执颇多者,家中有不利之迹象,六亲少靠,骨肉分离。身怀六甲者梦见澡堂,五行主水,有生女儿之征兆,多为吉兆。从事服务,旅行等相关行业者梦见澡堂,五行主水,乃是有流动之财运,多可得他人之信任,彼此事业皆有好运之征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