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元末农民起义将领邹普胜简介 邹普胜生平都经历了什么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邹普胜,黄安府麻城邹家岗(今属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人。

将领。

少以炼铁为生。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密谋抗元,携铁至他家,嘱代制锄锹等武器,普胜告之曰:“今天下尚须锄治耶?当为炼一剑赠君耳。

”于是共谋大举,用红巾为号。

徐寿辉称帝后,被封为太师。

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

邹普胜仍称太师,至建立,隐姓埋名,自名为何野云,取之意。

后云游潮州府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一带,以相风水谋生,其人形骸放荡。

民间称其为虱母仙、邋遢道士,尊称何野云仙师、龙尾圣王、龙尾爷、龙爷。

生平简介 邹普胜,元末农民起义将领,麻城人。

少时以炼铁为生。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组织群众,密谋抗元,携铁至他家,嘱代制锄锹等器具。

他知徐寿辉有大志,乃深与交结,共谋大举。

同年七月,起义军占领蕲州(今湖北蕲舂),他与彭莹玉共推徐寿辉为首领。

徐寿辉建国称帝后,被封为太师。

次年,率兵沿江西上,直取汉阳(今武汉市汉阳区),进逼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元威顺王宽彻普化、平章政事和尚弃城逃走。

不久据有池阳、太平(治所在今安徽当涂)等地。

在陈友谅败亡前,一直任太师之职。

据明刻本《黄安初乘》记载,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部军事将领邹普胜在七里坪镇柳林河双城驻军征兵时修建“双城塔”。

双城塔为楼阁式砖塔,六边形平面,十三层,高约35米,底层边长4.5米。

双城塔通体比例均衡,塔身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圆和,形态健美,气势凝重,极具建筑风格,是湖北省仅存的宋塔精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清十一年(1872)募资对此塔进行修缮,曾刻碑记录此事。

2013年该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高开道是什么人?农民起义军领袖高开道生平简介

高开道其家世代靠煮盐为生。少年时矫捷勇悍,跑起来追得上奔马。 末年,赋役繁重,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大业九年(613年),河间人格谦在豆子岗(今山东惠民境内)起义,拥众十万,自称燕王,高开道于是投奔义军。起初高开道不被格谦所看重。有一次格谦遭到隋兵围捕,左右奔散,不敢救援,高开道只身奋战,连杀数十名隋兵,解除围攻,格谦方才免难,随即委派他为将军。 自称燕王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将受命剿灭起义军,格谦率军几经决战,兵败被杀。高开道率余党一百多人逃往海边。经过休整,军威复振,于是转战劫掠沧州,贼众渐附,因而北上攻掠戍堡,从临渝到怀远全都被他攻占。当时,隋朝右武卫大将军李景守卫北平(今河北卢龙),高开道率兵包围北平,一年多未能攻陷。辽西太守邓暠领兵救援,李景带领部下迁到柳城;后来准备回幽州,在路上被强盗杀死。高开道于是攻取北平。 武德元年(618年),高开道率军攻陷渔阳郡(今天津蓟县),拥有甲马(披有铠甲的战马)数千匹,徒众万人,自称为燕王,都城设在渔阳。 兼并兵马 起初,怀戎县(今河北张家口)僧人高昙晟乘县令设斋来了很多百,与五十名(《》作五千人)僧人裹胁参加斋会的人反叛,杀了县令以及镇守的将领,自称大乘,立尼姑静宣为耶输皇后(《资治通鉴》作邪输皇后),建年号为法轮。当天晚上,高昙晟派人招降高开道,封高开道为齐王,高开道率领五千人归顺了高昙晟。三个月后,高开道杀了高昙晟,兼并了他的全部兵马。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二十三日,高开道被营州总管邓暠打败。 武德三年(620年),高开道重新自称燕王,建年号为始兴(一作天成),设置百官。 投降唐朝 武德三年(620年)九月,唐将守卫幽州(今北京),被军围困,罗艺向高开道求救,高开道率骑兵二千人前去援助,窦建德畏惧高开道军都是勇猛精锐之士,于是率军撤退。十月十九日(11月18日),高开道便借助罗艺遣使奏请归降唐朝,唐高祖李渊下诏任命他为蔚州总管、上柱国,封为北平郡王,赐氏。 高开道率轻骑五百到达幽州,想对罗艺下手。高开道带领随从骑士数人进入都督府,观察罗艺动静,罗艺设宴与他畅饮尽欢,高开道明白不能下手,便离开幽州。 联兵反唐 武德五年(622年),幽州发生饥荒,高开道答应输送粮食。罗艺派遣老弱前往就食。高开道接待很周到。罗艺很高兴,不加提防,随即调拨兵士三千人,车数百辆、马驴千余匹前往借粮,高开道全都留下而不予遣返。于是北与连兵,并且与罗艺断绝往来,重称燕王。 同年,刘黑闼进犯山东,高开道与他联合共同抵抗唐军。高开道率军进攻易州,未能攻下而退兵。后又派部将谢棱诈降于罗艺,并请求派兵救援。罗艺率众接应,将到怀戎时,谢棱纵兵将其击破。接着高开道引突厥南侵,恒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县)、幽州、易州(今河北易县)等州尽遭蹂躏。突厥因高开道部众善用攻城器具,与他一道攻拔马邑。当时群盗相继平定,高开道想归降唐朝,又怕多次反复,不能取信于人,仍然依仗突厥自保平安。但将士多是山东之人,思还家乡,众人更加厌恶作乱。 屡犯幽州 武德六年五月二十八日(623年7月1日),高开道带领奚族骑兵侵犯幽州,被唐朝幽州长史王诜打败。刘黑闼反叛时,靺鞨首领突地稽带兵协助唐朝,将他的部落迁到幽州的昌平城。高开道带领突厥侵犯幽州时,遭突地稽带兵阻截,而被打败。 武德六年(623年)七月,高开道掠夺赤岸镇以及灵寿、九门、行唐三个县之后离去。 武德六年(623年)八月,高开道率领奚族军队侵犯幽州,被唐朝幽州军队击退。 武德六年(623年)九月二十九日,高开道带领二万突厥骑兵侵犯幽州。 将反自杀 起初,高开道招募壮士数百人为养子,常在阁下护卫。刘黑闼部将张君立逃归高开道,高开道命张君立与爱将张金树分督其兵。武德七年二月十八日(624年3月12日),张金树暗自命令左右数人装作与高开道诸养子嬉戏,到了晚上,进入阁内,偷偷地断其弓弦,又取刀矛藏于床下。天黑后,张金树率其部下鼓噪来攻,先前派出的几个人抱着刀矛跑出阁来。高开道诸养子准备出战,但找不到兵器。张君立又在外城举火相应,帐下大乱,诸养子感到困穷,争先归附张金树。高开道知道此难难免,披甲持刀据堂而坐。与其妻妾奏乐酣饮,张金树畏惧而不敢进逼。二月十九日(3月13日)天将亮时,高开道先缢死其妻妾儿女而后自杀(一说被张金树所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赛儿一介女流为什么要带领农民去号召起义

中国的百姓其实特别老实,农民能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走上造反这条道路,他们也不会在乎这是谁的天下,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人愿意造反远离家乡,一般的统治者都不会将农民逼上绝路,动摇自己的统治。一般情况,只有出现在大慌、灾害、战乱时期才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造反。但是唐赛儿所处的时间正是永乐年间,制造业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都不会让百姓民不聊生,那么唐赛儿为什么要造反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赛儿造反于私是为了替自己的家人报仇,父亲被抓到卸石棚上去做苦力,丈夫又在讨要粮食时被官府打死,父亲母亲相继悲愤离世,这个世界上就只剩她孤女一人,能够活下去的念想都不复存在。加上她性格从来都是快意恩仇,一怒之下,决定揭竿而起。 于公是为了同样境遇的山东百姓,山东在经历了元明之战、靖难之乱之后本身就是,浮尸遍野。为了刺激北方经济,将都城前往北平,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手工业者自然就成为了铺桥修路、开凿运河的主要劳力。恰逢饥荒,山东境内已经是怨声一片,加上贪官污吏又大肆敛财,一些为非作歹的白莲教也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身为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已经没了活路。唐赛儿的揭竿而起当然能够引起山东百姓的共鸣,何况山东从来不缺。 唐赛儿受刑 唐赛儿躲在山林里已经半个月左右了,每天啃食树皮,渴了就喝收集的露水,这样难熬的日子她毫不在意,能够躲过这一劫,她还要回到青州,那里有她的根基所在。官兵纵然能够摧毁卸石棚寨子,但是他们没有胆量走进山中那纷繁复杂的石洞。唐赛儿决定等风声小一点,就借着月色回城,她没有路引,且抓捕画像已经贴满了城墙,所以回城之路必定危险重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那些危险都不足为惧,真正可怕的是人心,她刚回城就得到官兵大肆抓捕年轻女子,还有不少姑娘因为抵不住严刑拷打,承认自己是“白莲女匪”被木棍刺穿身体,光腚游街。 唐赛儿看着城墙上挂着的人头,目眦欲裂,她被人出卖了,藏身道观的消息只有自己人知道,要不是她后来临时起意,没有入道观反入山林,她应该早已没了性命。 敲着衙门口的鸣冤鼓,唐赛儿脸色沉着,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切没有丝毫畏惧之色。她不能让别人蒙受无妄之灾,天下皆为父母姐妹,她唐赛儿不是苟且偷生的人。 凌迟的滋味以前只在戏文里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亲身体会过,没想到她居然有这种荣幸。不过她竟然体会不到一丝疼痛,唐赛儿嘴角噙着笑,前来观看行刑的白莲教诸人隐藏在人群中,唐赛儿看到他们握紧的双手摇摇头,不许轻举妄动,沉浮下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她是“天生母”本身就要为凡人承受磨难,在凡间所受的苦都是她成佛的修炼。 凌迟唐赛儿 凌迟是一种酷刑,用器械使人体最大程度的疼痛,从而达到施行者的某种需求。起源于五代时期,可谓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被凌迟处死的著名人物也有很多,到了时期,“”彻底体现出来,明朝时期有个叫做,据说是挨了3600刀后才断的气。相传,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在被捕后,也曾经受过凌迟之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为了抓到败走的唐赛儿,官兵在山东至少抓捕、凌辱、杀害了年轻女子上万人,为了能够让这些女子免于刑罚,唐赛儿主动到县衙投案自首,在被下狱之后,经过一番淋热油、关铁窗、鞭刑等残酷的刑法之后,最终被官府处以极刑,也就是凌迟处死。 很多人都是世袭而来,从小接受锦衣卫的洗脑教育,加上一部人都是太监身份。因此残暴程度比土匪恶霸更胜数倍。在统治初期用重典,虽然在称帝之后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锦衣卫地位越来越低,到最后不得已化明为暗。到了永乐年间,为了统治需要,锦衣卫又被重用起来,这些残酷的狱刑让老百兵色变。 唐赛儿作为统治者最痛恨的白莲教首领,只有用残酷的刑罚警告那些想加入或者已经加入白莲教的教众,告诉他们,造反的结局就是向唐赛儿一样,受到千刀万剐,骑木驴光腚游街,这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侮辱,死后都不得有人替其伸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