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姜也是齐僖公的女儿,和她的妹妹文姜一样,在春秋时期以美貌盛名于诸侯国……
卫国上卿石碏杀死州吁之后,拥立卫桓公的弟弟姬晋为君,这就是春秋时期臭名昭著的卫宣公。
卫宣公年轻的时候就品行不端,与他父亲卫庄公的姬妾夷姜私通,生了个儿子叫伋(音急)子。因为卫宣公的元配夫人没有生育,因此伋子被立为太子,卫宣公命右公子职辅佐教导他。


伋子成年之后,卫宣公就准备替他娶妻,聘的是齐僖公的大女儿,就是被郑昭公姬忽第一次辞婚的那个宣姜。等迎亲的使者先返回之后,卫宣公听说宣姜长得非常美丽,竟然起了邪念,在河边修筑了一座新台,将宣姜截留了下来,然后找借口支开伋子,父夺子媳自己娶了。
《诗经》中有一篇名为《新台》的诗,就是专为讽刺卫宣公筑台纳媳而作,后用“新台”比喻不正当的翁媳关系。不过,这类丑事在春秋时期非常普遍,已经没办法用文字来谴责。
卫宣公纳了宣姜之后,非常宠爱宣姜,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寿,一个叫子朔,卫宣公命令左公子泄辅佐教导他们。
子寿性格比较仁厚,与伋子的关系较好,而子朔则品行相当恶劣。
伋子被父亲夺了未过门的妻子之后,也并未因此而怨恨父亲,仍然恭敬孝顺地对待父亲,但子朔和宣姜却并不放过他,寻找一切机会在卫宣公面前诋毁他,说他的坏话,试图夺取他的太子之位。
卫宣公本来就因为夺了长子的妻子而内心充满羞耻感,时间一长,这种羞耻感便变成了对伋子的极端憎恨,必欲除之而后快。现在子朔和宣姜在面前又哭又闹,诬陷说伋子在说宣公的坏话,怎令卫宣公不恼羞成怒。恼怒之余,卫宣公竟然与子朔合谋,想出了一个十分歹毒的主意。
卫宣公命令伋子持一面白旗到齐国出使,然后叫子朔的手下假扮强盗,埋伏在伋子出使的必经之路上,劫杀伋子。
子寿从母亲宣姜那里知道了这个阴谋,赶快跑去告诉了伋子并劝阻他不要去。但伋子却说:“违背父亲的命令不去出使而活下来,这是不行的。”于是按期前往齐国。子寿见无法劝阻伋子,就偷了那面白旗抢先赶到了边境,想救兄长一命并代伋子去死。强盗看见白旗,以为是伋子,不由分说杀死了子寿。
而这个时候伋子也赶到了,他见子寿被强盗杀死,伤心欲绝,对强盗说:“你们杀错了人,你们要杀的是我。”强盗本来就是子朔的手下,自然认识伋子,仔细一辨认,发现果然杀错了人,于是又把伋子杀了。
强盗杀死伋子、子寿,然后前去报告卫宣公,卫宣公于是立子朔为太子。
看看子寿,就能明白什么叫兄弟手足之情,再看看子朔,就会发现权力这个东西会使人变成什么样的恶魔!因为伋子和子寿同时遇害,卫宣公受了惊吓,因此得了大病,过了一年就死了。
卫宣公死后,子朔继位,是为卫惠公。因为卫惠公诬陷并阴谋杀死伋子登上国君之位,因此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及卫国的大夫们都不服气,于是联合起来攻击卫惠公,卫惠公逃亡齐国去投奔他的舅舅齐襄公。左、右公子在周王室的帮助下,拥立伋子的弟弟黔牟为君。
黔牟即位八年,齐襄公率领齐、鲁、陈、蔡四国军队讨伐卫国,击败周王室的军队,杀了左公子泄、右公子职,拥立卫惠公回国复位(此后导致了著名的“瓜代”事件)。黔牟逃奔到了周王室避难。
卫惠公虽然复位,也杀掉了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但是卫国国内对他的仇视并没有消除,所以他的君位也并不稳固。还是在卫惠公第一次即位之时,卫惠公同父异母的哥哥、伋子的弟弟昭伯,因为无法接受卫惠公当国君,于是逃到了齐国,因此和齐襄公相熟。
从某种程度上说,昭伯作为伋子的亲弟弟,代表着伋子一方的利益。此时为了巩固卫惠公的君位,并保全自己的妹妹宣姜,齐襄公竟然作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他主张让昭伯娶新寡的庶母宣姜为妻。这样荒唐的决定昭伯自然是无法接受,于是襄公就强迫昭伯娶了宣姜。
之前卫宣公就纳了自己的庶母夷姜,现在他的儿子昭伯又纳了庶母宣姜,因此卫国的百姓都嘲笑说,卫宣公遭了报应,他们家有娶后娘的传统。
宣姜的命运实际上与600多年后王昭君的命运十分相似,先嫁了个老国君,老国君死了之后又嫁给老国君的儿子,差不多都是政治的牺牲品,自己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所不同的是,提起王昭君,人们都会油然而生敬意,而宣姜,则是声名狼藉。600多年后王昭君被迫从胡俗嫁给继子,当时的人们都表示惋惜和同情,因为匈奴在中原人的眼里,毕竟是荒蛮之邦。
但600多年前地处中原之地的卫宣姜嫁给继子,却招致了国人的一致抨击。人们先后写下《国风?君子偕老》、《国风?墙有茨》、《国风?鹑之奔奔》等诗作(均收录于《诗经》),讽刺宣姜不知羞耻,认为他们的丑行已经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昭伯与宣姜生了五个孩子,三男两女,一男早死,另外两男分别是卫戴公姬申、卫文公姬毁,两女分别是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
与声名狼藉的宣姜不同的是,她的几个子女在历史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尤其是许穆夫人,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好的名声,倍受国人推崇。
许穆公夫人后世又称许穆夫人,她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原因是后来卫国被狄人攻灭后,远嫁许国的她不忘祖国,冲破许国出于礼法的层层阻挠,多方奔走呼告,终于打动齐桓公,取得齐国的援助,最终使卫国得以复国。许穆夫人有诗作数首传世,是诗经中的名篇,如《竹竿》、《泉水》、《载驰》等。
卫宣公都做了什么的丢人的事情 他是如何被世人贻笑万年的
还不知道:是如何被世人贻笑万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古代的帝王卫宣公,在这个浩瀚的史海当中有很多帝王凭借自己的丰功伟绩,最后名留青史,被很多的人所记住,那么还有一些人不是英雄,但是也能够被后人所记住,而且经常被后人提起,而且是比较丢人的事情,那这位卫宣公就因为自己混乱的感情被人嘲笑了千百年。 卫宣公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不过在情场上却是处处留情,卫宣公是卫庄公的儿子,卫桓公的弟弟,是春秋时期的国君,那么他是如何坐上卫国的王位,卫宣公他的哥哥因为 政变死于宫廷当中,后来新立的国君被废黜了,卫宣公就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大王,卫宣公还是比较幸运的,本来是不该他即位的,可是上天弄人,因为在他父亲和哥哥去世之后成为了新的君主。 卫宣公很小的时候就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在他那个年纪什么也不懂,在加上从小家人对他疏于管理,从小任性,更是备受母亲的溺爱,所以做事情为所欲为,从来不管后果,所以在他的王位是在母亲的扶持之下才成功做上去的。 他的妻子也是他的母亲亲自为他挑选的, 不过卫宣公不是非常喜欢自己的母亲,对于母亲为他安排的一切,他也非常的反感,那么母亲为卫宣公迎娶当时的一位公主,卫宣公非常讨厌这个婚姻,从来没有碰过这个王后。 宁愿和自己养的仙鹤待在一起,也不愿意理王后,后来卫宣公的母亲就被活活气死了,母亲死了之后呢也没有人敢管他了,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卫宣公在当太子的时候,对于父亲的宠妃是一直在惦记着,所以此刻的卫宣公不再听人差遣了,立刻能把当年父王的宠妃叫做夷姜给转正了,而且呢对她非常的宠爱,不久之后呢夷姜就给卫宣公生下了一个儿子,夷姜以为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平静如水的继续下去了,不出意外的话他的儿子将来就是卫国的国君,但是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打破了她的美梦。 有一次卫宣公为自己的儿子物色老婆,就向当时的齐国求婚,齐国就把大公主许配给卫宣公的儿子,,长女,的姐姐,出落得十分标致。把她许给了夷姜的孩子,结果卫宣公一看到这个美丽的儿媳妇,魂都丢了,这个齐国的大公主的名字叫做宣姜,卫宣公就决定把宣姜据为己有,并且找了一个借口把自己的儿子从卫国支走, 方便他和宣姜进行婚礼,结果儿子回来之后呢,发现自己的妻子成了自己的后妈,心里非常不高兴,不过顾忌亲情也就没有说什么,卫宣公有了新人就忘了旧人,有了宣姜就把夷姜彻底的给忘了。 那这位宣姜后来生下了两个儿子, 一个叫做公子寿,一个叫做公子朔,卫宣公的长子寿忠厚仁义,是个谦谦公子,他有个性格迥异的弟弟朔,这个朔热衷于对权力的追求,可是他心肠非常的歹毒,十分的阴险,他还经常在父亲卫宣公面前诬陷夷姜母子,他的母亲也在背地里扇风点火,并使坏把夷姜母子说的是阴险毒辣,卫宣公有分就狠狠的责备了夷姜,夷姜怀着羞辱自杀身亡。公子朔他长大之后想要夺取太子之位,于是就揭发太子想要,卫宣公就决定废除太子,就立宣姜的儿子公子寿为太子,他就派太子出使齐国,然后派人冒充盗贼准备在路上把太子杀了。 宣姜听说之后就让公子寿告诉太子,劝他赶紧逃走,但是太子拒绝了,公子寿只好在船上请他饮酒,结果两个人喝醉了,喝醉了之后盗贼来了,他们也分不清楚哪一个是太子,结果就看到有一个人手里拿了一个白旗,这是太子的信物,就认为他是,就把他杀了,结果呢拿白旗的这个人,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太子,而是公子寿,真正的太子酒醒之后,看到一旁弟弟的尸体,大哭起来然后就喊到,该死的人应该是我,后来太子说的话被还没有走的盗贼听到了,盗贼又回来了,回来之后把太子又给杀掉了,结果卫宣公两个儿死了,这次由于订划的失败,所以导致卫宣公失支了两个儿子,最后公子朔当上了太子。 小编在这里所说的是一个喜新厌旧,厚颜无耻,荒淫无度的人,可以亲手策划杀死自己的儿子,又有什么是他不可以做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齐襄公与文姜是亲兄妹吗?他们为什么会从兄妹变成情人?
与是亲兄妹吗?他们为何会从兄妹变成情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齐襄公和文姜,是春秋时期的一对兄妹,但同时,他们也是一对情人。这可就真的令人匪夷所思了,齐襄公和文姜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但父亲却同样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的确算是亲兄妹,怎么就成了情人呢?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文姜后来嫁给了,鲁桓公也因为得知了他们兄妹的事情而被齐襄公所杀。 《左传》记载,鲁桓公三年(前709年)秋七月,鲁公子受派遣到齐国迎接文姜。齐襄公与其妹文姜早已私通,不合礼制地亲自送其妹到齐鲁边境。九月,文姜从齐国到完婚。十八年(前694年)春,鲁桓公要去齐国,文姜主动要求随行。鲁桓公只好答应。齐襄公与文姜得以相会通奸。发觉后文姜被鲁桓公谴责。文姜对说,桓公说鲁公子同不是我儿子,而是你儿子。齐襄公设宴将他灌醉,命大力士彭生在送归国的路上将其扼死。 《敝笱》、《南山》二诗就是讽刺他们婚后的事情的。鲁桓公就像那破敝的捕鱼篓,网不住大鱼一样的文姜。你看那么多人,象云、象雨、又像水的随从跟着他回齐国去幽会。齐国南山那么高,跑出来一只雄狐狸。往齐国的大路坦平,文姜从这走出嫁了。既然嫁出去了,还想着什么呢?葛履成双,帽穗成对。既然文姜从大路上走了,为什么还回来?种麻要成行,砍柴要斧劈。既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了文姜,为什么你还要让她乱来? 元年、二年、四年(宴请齐襄公)、五年、七年,文姜多次私奔到齐与齐襄公相会,公然保持不正当关系。《载驱》讥讽文姜淫乱之事。竹席铺车、茀草当帘,红兽皮鲜艳,四匹黑马拉车走。路过的大道坦荡,齐国女子日暮出发了。汶水浩荡,行人熙熙攘攘。鲁国大道多宽敞,齐国的女子真欢畅,真象鸟儿飞翔一样。 不过,恶有恶报。鲁襄公惹不起,鲁庄公惹不住,却有人惹得起。庄公八年十二月,齐襄公田猎时遇到一头象人一样直立的野猪,都说是杀鲁襄公的彭生变的。吓得他掉下马伤了腿,跑得丢了鞋。回来宫里,就被其兄弟等人谋杀于一场偷袭。齐襄公、齐文姜他们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文姜(?-前673年),,名字不详,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异母妹,鲁桓公的夫人,鲁庄公之母。与齐襄公乱伦被鲁桓公得知,齐襄公令彭生杀鲁桓公。文姜与她的姐姐齐,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风流韵事,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乱行径,一面又歌颂她的绝世艳丽,《》上就留下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有毁有誉。 齐襄公(?―公元前686年),姜姓,,名诸儿,齐僖公长子,异母兄,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 齐襄公在位期间,,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派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而后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当时齐国国力渐强,齐襄公曾出兵攻打、鲁国、。公元前686年,齐襄公遭连称、管至父、等人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公元前685年,雍廪袭杀公孙无知,齐襄公之弟即位,是为齐桓公。 夏商周时期,有贵族身份的男子只称氏与名,而不称姓。只有妇人称姓,诸侯国齐国是姜太公封地,公族为姜姓。按照小说《东周列国志》的说法,“文”是指有才华,所谓文姜是指有才华的姜姓女子,而正史中未记载文姜何以被称之为“文”。 鲁桓公三年(齐僖公二十二年,前709年),鲁桓公派公子挥到齐国迎娶文姜为妻,并立文姜为夫人。 鲁桓公六年(齐僖公二十五年,前706年),文姜为鲁桓公生下一子,因与鲁桓公同月生日,所以取名为同,同长大后立为太子(太子同)。 文姜出嫁前,便与其兄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十八年(齐襄公四年,前694年)春天,文姜和鲁桓公来到齐国,再度与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得知此事后,怒责文姜,文姜将鲁桓公的责骂告诉齐襄公。同年四月初十日,齐襄公宴请鲁桓公饮酒,将鲁桓公灌醉后,让公子彭生将鲁桓公抱上车,并命公子彭生折断鲁桓公的肋骨。鲁国人告诉齐国说:“寡君畏惧齐君的威严,不敢安居,前来修友好之礼。礼仪完成而未能回国,没有地方追究罪责,请求得到彭生,用他在诸侯中清除丑闻。”,齐襄公于是杀死公子彭生来向鲁国赔罪。 鲁桓公死后,鲁国人拥立太子同继位,是为鲁庄公。文姜于是留在齐国,不敢返回鲁国。文姜长期居住在齐国,后来回到鲁国,但仍然常常与齐襄公相会。齐襄公后来被公孙无知派连称杀死,文姜也没有离开禚地,就在那里遥遥地指挥鲁庄公管理政事,文姜在处理政务上展现了本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