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看起来傻乎乎的,其实他心里面一点也不傻,毕竟自己又没有病,打小也是受过皇家教育的人,又怎么会如此昏庸无能,所以历史上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其实很明白,都是大家在你传我,我传你的过程中人为增添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表达效果嘛。不过真是历史上可不是这样的哦,不禁如此,作为有名的宦官赵高也是打心眼里十分忌惮这个学生胡亥的。
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赵高联合秦二世逼死了自己的兄长扶苏不说,还将堂堂一国宰相李斯给逼死,目的就不用多说,在坐的都是个明白人,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可是在李斯住监狱的那段日子,胡亥竟然偷偷去探监了,按道理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只不过这不符合常理啊,那么就会有人问常理是什么了?常理就是胡亥做事都会给自己的老师赵高请示请示的,可是他这次惊人没有请示说明就擅自行动了,这不禁让人捏一把汗啊。赵高肯定害怕自己的事情败露,所以从那个时候起,他对这个自己亲自扶植起来的皇帝有了怕意。
赵高登上秦帝国的舞台后,先是哄骗胡亥脱离朝政,疏远朝臣。他对胡亥说:“天子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不能常见人面。群臣不能见到您的面,是为神秘,天子就是神秘的代名词,所以称为‘朕’。”
胡亥就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赵高独揽了朝中大权,朝臣怨声载道,然而无论如何都见不到神秘的胡亥。
接着,他又怂恿胡亥肆意纵乐,把秦始皇时的严刑苛法更推进一步。于是,法令诛罚日益严酷,群臣人人自危,文官想要逃跑,武将想要造反。
最后,他将秦室的宗亲全部剪除,他对胡亥说,“沙丘之谋,诸公子和大臣都很怀疑,而诸公子都是您的兄长,大臣们又都是先帝时的臣子,您刚刚坐江山,还没有稳当,我很担心他们会搞鬼。”
胡亥惊讶,赵高立即让他安心:“全交由我处置。”
于是,赵高将秦始皇的12个公子和10个公主全部处死,秦始皇辛苦撒下的种子还没有长成大树,就被赵高一一砍断。想必秦始皇在地下肯定是咬牙切齿、怒目圆睁的。
在各地农民起义烽火连天时,帝国最伟大的将军纷纷被赵高弄死,蒙恬、章邯等,这些本可以暂时挽救帝国的优秀军人都死在了赵高与胡亥的手里。由此,秦朝的中枢系统被破坏殆尽,等待秦朝的只有灭亡。
为了验证自己的努力,赵高玩起了指鹿为马的把戏,对其中敢指鹿为鹿的大臣一一打击,于是,群臣都对他恐惧不已,到了这种地步,胡亥也只能身不由己了。
秦始皇经营30多年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统一的江山,还有足以维持一个帝国的文臣武将,而赵高只用了3年时间就将这一切破坏掉。一个没有了臣子的帝国,已经不能称为帝国,支撑帝国的柱子早被赵高抽走了。
秦始皇死后才1年,帝国就烽火连天了。一方面是这些被压迫了很久的百姓武装从外部攻击这个帝国;另一方面赵高从内部挖掘这个帝国的地基,二者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赵高在帝国的内部,不容易被清除;可百姓在外部,却能有效地预防他们“犯上”。秦始皇死后,帝国虽然危机四伏,但当时的情势也并非完全不可挽救。每一新任皇帝都会给百姓带来希望,新主继位,有着良好的政治的客观条件,只要统治政策略作调整,省刑轻徭,社会危机就会大大减缓。
让人可惜的是,我们那位二世皇帝胡亥像是很怕自己的皇位传给三世一样,他选择了肆意纵乐,在赵高的操纵下,他领着帝国迅速地走向深渊。
一个宦官当朝怎么也说不过去不是,人家胡亥又不说,怎么会心甘情愿将父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给双手奉献给其他人呢,他心里也定有除掉赵高的想法,不过大秦所面临的局势迫使他还不能这样做,毕竟自己手下实在是没有像样的心腹可言,这也不能全部怪他,谁让这个赵高实在是太狡猾聪明了,满朝文武都畏惧他的权威。最后,觉得秦二世留着实在是个祸害,便提前下手,将他给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