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千古一帝,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嬴政,清六合,扫八荒,建立不世之功。
书同文,车同轨,奠定华夏千年之基;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疆拓土大破匈奴,使强汉屹立东方四百年;唐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用人唯贤,勤政爱民减赋增收,创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清圣祖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灭葛尔丹,开康乾百年兴荣。
他们的功绩被后世人们所颂扬,被誉为千古一帝。
但却有一位帝王一生的功绩并不亚于前面四位,只因最后一战功败垂成,被人深深地遗忘于历史长河中,他就是前秦世祖宣昭皇帝符坚。
符坚,字永固(338年—385年)氐族,祖籍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公元357年—385年在位,前秦第三位君主。
八岁时拜师学习汉文化潜心研读经史典籍,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长而立下了以秦始皇、汉武帝为楷模的匡世济民、一统天下的大志。
九岁时言谈举止就和大人一般,一次符坚一个人上街玩耍,一个善于相面的人看见他长相奇特就拉住他的手问他:“这里是皇帝巡行的街道,你在这里玩耍就不怕官差把你抓去吗?”符坚从容的回答:“官差只抓犯罪的坏人,不会抓玩耍的小孩。
”相面人对随行的人说:“这孩子有霸王之相,日后必成为一方诸侯。
公元353年前秦皇帝符生等位当政,符生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独眼暴君,生性暴虐,杀戮成性,常常以杀人为乐,搞得朝中人人自危。
公元357年,前秦大将符黄眉因平定东晋叛将姚襄作乱关中有功,然而,当时前秦皇帝苻生赏罚失当,凶残好杀,苻黄眉因立大功后未受褒赏,反受侮辱而谋反。
虽然最终苻黄眉谋反失败,但苻坚当时很有声誉,朝中大臣都认可苻坚的才能,并私下建议符坚推翻暴君符生自立为帝,苻坚当时感到实力不足,静待时机到来。
终于在公元357年的一个夜晚符生对一位侍女说:“苻法和苻坚兄弟也不可信赖。
苻坚兄弟才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召集亲兵,分两路冲进苻生的王宫,把睡懵懵的苻生拉到另外一个房间杀掉了。
杀苻生后,苻坚将帝位让给苻法,但苻法自以庶出不敢受,苻坚在群臣的劝进下即位,并降号天王,称“大秦天王”,改年号永兴,实行大赦。
符坚初登地位,北方中原连年征战,民族仇杀此起彼伏,加之符生残暴统治,水旱灾害时有发生,百姓民不聊生,千里焦土,十室九空。
苻坚就痛感时弊误国害民,因而即位后决心开创清明的政治局面,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优化机构,清正风气,果断地处斩了帮助苻生作恶的佞臣董荣、赵韶等二十余人。
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洁的汉族士人参与朝政,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寒门出身的王猛。
苻坚下令各地方官员都上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四项才德的人才,若真的是人才就得赏赐,否则就被降罪;另苻坚亦不优待宗室,即使是宗室中人,若无才干都会被弃用,于是当时国内官员都十分称职。
公元358年,前秦广大地区遭到大旱,为了同老百姓一起渡过难关。
苻坚下令减少自己的膳食,撤销歌乐,后宫皇妃以下的宫女改换布衣。
由于苻坚把发展农业作为基本的国策,前秦的经济恢复很快,几年后便出现百姓安居乐业,人人自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新气象。
符坚自幼学习汉族文化,仰慕儒家经典,为扭转氐族迷信武力,轻视文化知识的落后观念,积极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招聘满腹经纶的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的子孙入学读书。
苻坚每月到太学一次,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勉励他们刻苦学习。
苻坚还亲自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让他们到各级权力机构任职。
同时规定:俸禄百石以上的官吏,必须“学通一经,才成一艺”。
由于苻坚的大力倡导,并同官吏的选任结合,前秦很快就出现了劝业竞学、养廉知耻的风气。
不仅培养了官僚后备队伍,提高了统治阶层的文化素质,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当时统一北方前秦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东边的前燕政权。
晋废帝太和四年(369),桓温率师北伐前燕,进军枋头。
前燕主慕容暐向苻坚求援,许诺将虎牢(今河南荥阳泛水镇)以西的地区割让给前秦。
苻坚大怒,派遣王猛督师向前燕发动了进攻。
前燕统帅慕容暐集结三十万军队在潞川(今浊漳河)一线抵御秦军,采取以逸待劳的守势,伺机反击。
王猛派精兵五千,趁夜从小道绕至敌后,放火烧毁了燕军辎重,迫使燕军出兵应战。
次年,苻坚又派王猛攻燕,降斩燕军十万人。
王猛率师兵临邺城,慕容暐不得不俯首投降,前燕灭亡。
此后数年间,苻坚又派遣军队先后消灭了仇池(今甘肃成县西)的氏族首领杨纂、前凉、代国等割据势力,并在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382)派大将吕光进军西域,相继讨平了西域三十六国。
至此,前秦成功统一北方,只剩下据有江南地区的东晋。
北方统一以后,苻坚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把东晋也一举予以消灭。
早在宁康三年(375)王猛病逝前,就曾告诫苻坚不要急于攻打东晋。
可是,符坚连连得胜,心高气傲,已志在必得了。
群臣多次劝阻认为东晋君臣和睦,内外同心,又据有长江天险,恐怕不容易取胜。
苻坚则很不以为然地说:“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都不免于灭亡。
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即使把马鞭都投进长江,也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成语「投鞭断流」)
太元八年(383)八月,苻坚下令将八十多万军队分成三路,水陆并进。
他亲率主力,以苻融为前锋,从长安出发,浩浩荡荡地杀奔东晋而来。
然而,不可一世的前秦军队却遭到了东晋的顽强抵抗。
这年十月,两军前锋在洛涧、寿阳一线相遇,夹淝水而对峙。
苻坚与苻融一同登上寿阳城头了望,只见晋军阵容齐整,将士精锐,感到自己面对的是劲敌,心中不免有些慌乱,以致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成了晋军。
晋军乘着前秦军队立足未稳之机,利用符坚骄傲和希图速胜的心理,用计渡过淝水,把前秦军队打得大败。
苻融阵亡,苻坚自己也中箭负伤,狼狈撤退。
失魂落魄的前秦士卒日夜不敢停歇,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了,加上冻饿、逃散者,损失十之七八,几乎是全军覆没。
先前被苻坚所灭的许多国家又相继复国,少数民族的首领也纷纷据地自立,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
太元十年(385),符坚被他原来的部将姚苌俘杀,时年四十八岁。
纵观符坚一生,诛杀暴君符生,解救黎民于水火;惩治贪官污吏,注重人才提拔如王猛一般名相贤臣;劝课农桑,勤政爱民,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空前发展,远远超于同时期自认为正统的东晋王朝,史载,从长安到各州都,都修了通道驿亭,游人和商贩沿途取给十分方便。
老百姓有歌谣说:“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文化上推崇儒术,尊重汉学,行办学堂,传承中华民族光辉文化;军事上厉兵秣马,一统北方结束了自西晋建国以来半个世纪的分裂征伐。
符坚功绩堪称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君主(没有之一)甚至被称为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也许有人会拿淝水之战说事,不可否认淝水之战符坚确实败了,而且败的一塌涂地。
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公认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还焚书坑儒,汉武帝巫蛊之祸,李世民玄武兵变,康熙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自古成者王败者寇,或许是因为淝水之战的失败才让人们忘记符坚大帝的功绩,只留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讥讽。
假如符坚晚二十年发动淝水之战或者淝水之战符坚胜利了?那中国岂不是提前200年结束战乱进入一统了?当然历史不容假设,符坚大帝一生尽毁淝水之殇,成也好,败也罢,是非功过就让后世去点评吧。
一场成功的演讲可以振奋人心,改变事物发展的轨迹。
反之一场失败的演讲,也会让原本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
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场失败的演讲导致了国家战败,国君最终也被杀害。
高纬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而又无知的皇帝。
这么一个昏庸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好色的皇帝,在他当皇帝期间,广招天下美女,纳入后宫,封为。
相传他的后宫嫔妃多达500余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对于这个美女,高纬总是把她带在身边,一刻也不离左右。
有一次为了炫耀自己的美妻,高纬竟然让冯小怜脱光衣服,睡在金銮殿上,让大臣们参观,留下了“”的“笑谈”。
“玉体横陈”这件事很快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快也传到了敌国国的皇帝耳中。
只不过是碍于出师无名,再加上北齐有着这样的名将,因此不敢轻举妄动。
“玉体横陈”这件事给了北周皇帝一个灭北齐的借口,当时北周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分兵三路直扑北齐。
作为北齐的大将斛律光深知晋州的重要性,便组织大军准备反攻。
本来他已经派兵偷偷从城外挖了几条地道,想通过地道把军队送进城,奇袭北周大军。
奈何此战法被高纬、冯小怜所知,冯小怜一心想去参观地道。
无奈之下,斛律光只能暂缓攻击,但是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失去了战机后,北齐大军反而被敌军击溃。
在这种被困的情况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士气了。
当时的北齐军队连续打了几场败仗,最需要的就是提升士气。
为了鼓舞士气,斛律光建议高纬到军营里做一次演讲,以此鼓舞士气。
令斛律光不曾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最终导致北齐的亡国。
对于平常只会喝酒享乐的高纬而言,又怎么会演讲呢?斛律光当然也知道高纬“不学无术”,于是连演讲稿的内容都已经事先准备好了。
不仅如此,斛律光还千叮咛万嘱咐:“万岁在演 讲的时候,一定要,要打动将士们的心弦。
演讲结束,万岁还需要亲自到战地医院,看望安抚伤员!” 虽然斛律光的安排已经是十分完美了,但是一场演讲最关键的还在于那个演讲的人。
然而这一次负责演讲的高纬,自己却是十分害怕。
这也不怪他,谁让高纬平常除了与宫女们嬉戏 之外,还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演讲过。
高纬内心上是拒绝的,但是,无可奈何之下,他依旧是带着自己的宠妃冯小怜以及诺干。
早在军营中,等待这高纬前来检验的士兵们都是士气高昂,直到中午高纬才携冯小怜等人姗姗来迟。
站在点将台上的高纬,看着台下这十万大军,特别是在十万大军齐呼“万岁”之后,更加紧张。
握着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高纬居然不知道要说什么。
无奈之下,只得望着士兵们发出“嘿嘿嘿”的声音。
高纬这一笑,逗乐了同在台上的冯小怜,紧接着冯小怜也跟着傻笑,随行的太监也开始傻笑。
台上的人一笑,台下的将士们也跟着傻笑,本该严肃的演说竟被数万笑声给掩盖。
高纬傻笑之后,什么也没说便搂着冯小怜的腰,穿过士兵队伍,上车走了。
于是乎本该激励士气的演说变成了士兵们傻笑瞻仰皇帝宠妃冯小怜的美貌的闹剧。
事后北齐将士们无不心寒:自己在前方卖命,而皇帝却在后方玩乐。
如此昏庸的皇帝,还用得着给他卖命吗?于是当天晚上,便有士兵打开城门,让北周军队得以进城。
邺城失陷,高纬匆忙当中把皇位传给了 8 岁的儿子,自己则是带着冯小怜逃走,最终在青州被北周的军队追到并杀害,而北齐数十年的基业也毁于一旦。
造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在于那场失败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演,字延安,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齐高祖神武帝的第六子,齐世宗文襄帝、齐显祖文宣帝、齐世祖武成帝为其同母兄弟。
他发动政变,废侄子,自立为帝,改元为皇建。
即位后,进行改革,注意民生问题,释放奴隶,大力屯田,广设粮仓,有效解决粮食危机,同时依法量刑,大力宣传汉文化。
政治清明,广收人才,礼贤下士,孝敬母亲。
在位时间虽仅一年,但作为较多,死时传位于其弟高湛。
网络配图早年经历高演幼时才智超群,很早就有能成大事的器量,其母武明皇后娄昭君早就宠爱看重他。
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朝起开始参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趋炎附势,惟高演满脸忧愁,不时直谏。
天保元年(550年),晋升爵位为常山王。
高演善于决断,擅长文辞义理,并省内的人都害怕并服从他。
天保七年(556年),高演跟随文宣帝高洋返回邺城。
文宣帝认为尚书上奏政事,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命令高演和朝中大臣先讨论确定是非,然后陈述奏上。
高演擅长执政的方法,分析判断都合乎道理,文宣帝赞叹器重他。
天保八年(557年),转任司空、录尚书事。
天保九年(558年),授任大司马,仍任录尚书事。
劝君戒乐当时文宣帝沉溺于游乐宴饮,高演忧伤气愤流露在表情上,文宣帝觉察到,对高演说:“有你在处理国事,我为什么不放纵行乐?”高演只是哭泣拜倒在地上,始终不说话。
文宣帝也十分悲伤,把酒杯推到地下说:“你这样嫌弃我,自今以后再有敢进酒的人,我就斩了他!”于是取来所用的酒杯全都砸坏丢弃,但是后来高洋更加沉湎于游乐宴饮,有时到各皇亲国戚家比武搏击,不分贵贱。
高演又秘密撰写条例,将要进谏,他的朋友王晞认为不可。
高演没有听从,借机会竭力劝说,于是文宣帝大怒。
网络配图高演的王妃本来是魏朝宗室,文宣帝想要高演离开她,私下为高演广泛寻求美好的女子,希望转移高演对元氏的宠爱。
高演虽然接受旨意接纳,但和元氏的感情更加深厚。
高演的性格十分严厉,尚书郎中分析判断有失误,就加以鞭打,令史干了不法的事,就刑讯追究。
文宣帝就让高演站在面前,用刀头上的环抵住高演的肋部。
召来被高演惩罚的人,用刀子逼着,要求说出高演的不是,全都没什么可说的,才被放了出来。
后来文宣帝赐给高演魏时的宫女,醒来后忘了此事,说是高演擅自带走的,于是用刀头上的环乱打一气,高演因此受伤。
在这之前囚禁了高演的朋友王晞,就放了他,让他侍奉高演。
政变登基天保十年(559年),文宣帝去世,高演住在宫中料理丧事,文宣帝的太子高殷继位,授任高演为太傅、录尚书,朝中政事都由高演决断。
其兄文宣帝临终时,表示必要时皇位可以相让,唯不可伤害高殷。
一个多月后,高演就住到藩王的住宅,从此高殷的诏书命令不再由高演决断。
乾明元年(560年),高演跟随高殷到邺城,住在领军府。
当时杨愔、燕子献、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默等人因高演威望已经很高,心里害怕权力受到威胁,请求高殷任命高演为太师、司州牧、录尚书事;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录并省尚书事,解除京畿大都督之职。
高演因自己是高殷的叔叔而被猜疑排斥,于是和高湛相约打猎,在野地里设下计谋。
网络配图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三日,高演刚刚到官署,早上从领军府出发,等到了官署,朝中官员都会集在一起。
坐好后,酒喝了几巡,在座位上将尚书令杨愔、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等抓了起来。
高演穿着军服和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归彦、领军刘洪徽从云龙门进入宫中,在中书省前遇到散骑常侍郑子默,又将他抓了起来,在御府内一起杀了。
高演来到东阁门,都督成休宁拔出刀呵斥高演。
高演命令高归彦说服他,成休宁高声大叫不肯听从。
高归彦当时已是领军,向来被士兵敬服,一声令下,兵士们全部扔下了武器,休宁叹息着走到一边。
高演来到昭阳殿,皇帝高殷、太皇太后娄昭君、皇太后都出来坐在御座上。
高演呈奏杨愔等人的罪状,为擅自杀了他们请求处罚。
当时庭院中和两边的走廊下卫士两千多人都身披铠甲等待高殷的命令,武卫娥永乐武力超群,又受过文宣帝的优待,准备随时为高殷效力。
太皇太后娄昭君又对皇太后李祖娥发誓,说高演没有异心,只是去掉威胁罢了。
高归彦下令卫士解除戒备,娥永乐才将刀放入鞘中哭泣。
高演于是命令高归彦带领侍卫的士兵去华林园,派京畿的军队入宫守住门阁,在华林园里杀了娥永乐。
高殷被迫下诏任命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僚属都晋升职位一等。
高演不久到晋阳,高殷下诏军队和国家大事都由他来决断。
乾明元年(560年)八月初三,太皇太后令废皇帝高殷为济南王,令食一郡,出居别宫。
同日高演在晋阳宣德殿登基,大赦天下,改元皇建。
下诏复尊太皇太后娄昭君为皇太后,皇太后李祖娥称文宣皇后,宫殿称为昭信宫。
高演继位后,文治武功兼盛,颇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
并亲征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亡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
之前高演封废帝高殷为济南王,并约定不杀害他,但后来违反了约定。
娄太后探病,再三问高殷的所在,高演不应,太后知道高殷已被害,发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