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解析“蕞之战”:五国最终一次合纵攻秦,为何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蕞之战:五国最终一次合纵攻秦,为何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山东五国组成的三十万联军精锐合纵攻秦,项燕领十五万在阴晋与桓齮纠缠,庞煖与燕太子丹领十五万直击咸阳。

彼时,秦朝都城咸阳空虚,桓齮分兵五万给羌瘣,命其在通往咸阳的必经地——蕞城死守。

揭秘“蕞之战”: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什么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

咸阳城内六国商贾散播流言,扰乱人心,所以被秦朝羁押。嬴政命嬴昇保护太后及宗室、百官退守雍城,百官誓死不退要与嬴政共守咸阳。咸阳附近县邑的秦人纷纷赶来参战守护咸阳。秦国军事家王翦向秦王政献策解围,秦王政将自己的三千郎官交由秦国军事家王翦。最后,虽然山东五国的大军棋差一招,还是没能拿下秦朝都城咸阳。在正史上,这场战役也被称之为“蕞之战”,是山东五国最终一次合纵攻秦。

揭秘“蕞之战”: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什么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朝(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一次作战。大致有5次。众所周知,自商鞅变法之后,秦朝的国力得到增强。虽然秦惠文王即位之后,将商鞅除掉,但是,商鞅变法却得到了秦朝的长期执行。从秦惠文王这位君主开始,秦朝不断蚕食山东六国的疆域,在苏秦、公孙衍、信陵君魏无忌等人的推动之下,山东六国多次组成联军,以此遏制秦朝对外扩张的势头。

揭秘“蕞之战”: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什么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

在电视剧《大秦赋》中,山东六国在公元前241年组成联军攻打秦朝,一度攻打到蕞城这个地方,所以这场战役也被称之为蕞之战。蕞之战当作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也是最终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因为在这场战役后,山东六国基本上就是各自为战,并最后被秦朝各个击破和消灭了。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秦庄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岁。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嬴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秦国丞相吕不韦为仲父,朝政皆由秦国丞相吕不韦把持。对于古代上的秦国丞相吕不韦来说,虽然是一位权臣,但是,他执掌大权期间,却没有放松蚕食六国的步伐。

揭秘“蕞之战”: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什么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秦国丞相吕不韦采用远交近攻方针,五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黄河以北,全部占领韩国的上党郡,并重建太原郡(西至黄河,北至山西繁峙,东与燕赵交界,南接上党郡),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不断出击,自然给韩国、魏国、赵国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魏赵韩三国,应该也意识到秦朝一统天下的志向了,为了避免坐以待毙,山东六国在公元前241年正式组成了联军。

揭秘“蕞之战”: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什么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

蕞之战:齐国为何没有参加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实际上只有韩国、魏国、赵国、燕国、楚国这五国,也即齐国没有参加。对于齐国来说,在公元前284年遭到了五国伐齐之战,虽然齐国成功复国,不过,这也导致齐国和其他五国之间的疏远,再加上秦国丞相吕不韦远交近攻,更导致齐国长期坐山观虎斗,没有参加公元前241年的合纵攻秦之战。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没有齐国的参加,但是,其他五国依然集中了数十万大军。

揭秘“蕞之战”: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什么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

蕞城之战统帅

对于蕞之战来说,五国联军由赵国老将庞煖指挥。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在蕞之战中,楚国春申君、项燕也指挥了一部分兵马,也即是兵分两路来攻打秦朝。所以,在古代大剧《大秦赋》中,也给出了类似的情节。当然,不管指挥到底是哪位,在蕞之战中,五国联军还是成功深入至函谷关内,来到距离秦朝都城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城。

揭秘“蕞之战”: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什么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

蕞城之战五国联军为什么能成功逼近咸阳

根据史料的记载,蕞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一带,这距离咸阳可谓非常近了。在不少古代学者看来,五国联军之所以成功逼近咸阳,深入到秦朝腹地,重要真相还是秦朝新占据的疆域实在太辽阔了,对于这些区域,秦朝的占据不是非常牢固。比如秦朝曾经占据的上党郡、太原郡等地,就出现了叛乱,也即魏国、韩国、赵国的百姓,显然难以一下子接受秦朝的占据。并且,为了控制这些辽阔的疆域,秦朝将众多大军分布到各地,这导致秦朝都城咸阳比较空虚,也即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抵挡五国联军,这成为庞煖等人可以攻打到蕞城的重要真相。

揭秘“蕞之战”: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什么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

蕞之战:五国合纵攻秦朝失败的真相

当然,五国联军的到来,没有吓倒秦王嬴政。在电视剧《大秦赋》中,秦王嬴政在都城咸阳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表达了誓死坚守咸阳的态度。而这,无疑鼓舞了秦朝将士的斗志,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史料的记载,在秦朝各地的援军到来之后,五国联军不仅没能继续进攻下去,还因为秦朝大军的反击,所以立即溃败开来。

揭秘“蕞之战”: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什么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

最终,因此,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蕞之战),以秦朝获得胜利而告终。在蕞之战中,秦朝上下的团结一致,固然是其取胜的主要真相。不过,在笔者看来,魏国、韩国、赵国、楚国、燕国之间貌合神离,在遇到困难之后就变成一盘散沙,再加上深入到秦朝腹地之后,后勤补给比较困难,这最后导致五国联军吃到了败仗。此战过后,山东六国只能各自为战,再也没有实力和信心合纵攻秦了。对此,在笔者看来,正如同电视剧《大秦赋》中表现的一样,通过化解蕞之战带来的危机,秦王嬴政巩固了自己在秦朝的威望,为他剪除秦国丞相吕不韦等权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揭秘“蕞之战”: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什么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

始皇帝九年(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始皇帝十年(前237年),秦王政免除秦国丞相吕不韦的相职,把秦国丞相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在彻底执掌大权后,秦始皇嬴政嬴政重用尉缭、秦国丞相李斯等人,加紧消灭六国的谋划。到了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嬴政正式发起了秦灭六国之战,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秦始皇嬴政终于在公元前221年一统六国,建立了中国古时候古代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国。

解析明朝最特殊的皇族,出身尊贵却世代为囚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允熥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时期,有一群特殊人群,他们既不用从事生产劳动,也不需要缴纳赋税,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因为他们是开国的后裔,也就是所谓的宗室。朱元璋称帝后,就制定了严格的封藩制度,他的子孙“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 然而,在这些天潢贵胄中,有一批人命运却很悲惨,他们也是朱元璋的后裔,却没名,而且世世代代都是囚徒,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甚至连婚姻嫁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那么他们到底是谁呢? 这些人在明朝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就是“庶人”。“庶人”原意就是没有官爵的普通百姓,但在明朝却不一样,他们是朱元璋的后裔,本来是有爵位的,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被废为“庶人”,不过他们并没有自由,而是被囚禁到凤阳等地,受到官府的监管。 按照明朝的规定,宗室成员生下儿子,不能自己随意取名,要通过复杂的程序,向朝廷申请,由皇帝亲自赐名。赐名之后,就会被写入玉牒,才能享受各种宗室所享有权力。由于“庶人”是罪宗,皇帝不可能赐名,所以他们有姓氏,却没有名字。 按照成为被废为“庶人”的原因,这些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因政治原因被废,典型代表就是“建庶人”、“吴庶人”。后,皇位由一脉转到一脉,朱棣在成为皇帝后,将建文帝的弟弟朱允熥、儿子朱文圭囚禁到到凤阳高墙。 朱允熥原先的封爵是吴王,所以他本人以及他的子孙后裔被统称为“吴庶人”。建文帝的儿子朱文圭则被称为“建庶人”。这些人被关押了五十五年,直到天顺年间,才下诏将两家人释放“听于军民之家,自择婚配”。不过,“吴庶人”、“建庶人”的行动依然受到官府的严密监控。 第二类,因图谋不轨被废,典型人物是“齐庶人”、“谷庶人”。朱榑是朱元璋的第七子,被封为齐王;谷王朱橞是朱元璋的第十九子,当年就是他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入南京的。两人在永乐年间,因被告发图谋不轨,被废为庶人。 宣德三年,朱榑、朱橞暴死于南京。虽然朱橞绝后,但朱榑子孙后代众多,到明朝后期,达到上千人之多。“齐庶人”(都没名字)人数众多,他们在南京为非作歹,欺男霸女,名声很差,“齐宗人多凶狡”,连官府都不敢招惹。 第三类,因犯罪被废,这类人数最多。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后裔,经常做出许多不法行为,虽然朝廷对他们比较纵容,但也会做出惩罚。比如之前说的伊王朱典楧,公开霸占官府土地,强抢民女多达上千人,引起了洛阳全城的恐慌。嘉靖帝做出指示,但朱典楧不予理睬。 最后,嘉靖帝削去朱典楧的爵位,将其废为庶人,关押到了开封。还比如唐王朱聿键,他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后裔,在年间,因私自率军离开封地,前去勤王,被废掉。不过他因祸得福,后来成为南明的皇帝,即隆武帝。 总而言之,明朝时期,被废为庶人的“罪宗”始终是一批比较特殊的人群,他们之中既有非常可怜的,也有罪有应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后晋到底是如何灭亡的?

提起,就要说到它的开国,可惜也没活几年,再加上他的六个儿子其中五个夭折,只剩下一个年龄最小的,他的皇位就让他的侄子继承了。石重贵一继位,就推翻他石敬瑭的大政发针,不在向契丹称臣。接下来的三年中,契丹和后晋一直战争不断,后来石重贵就派了他姑父杜威带兵北上御敌。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就是因为他的这一次错误决定,竟然断送了整个后晋王朝。 杜威原名杜重威,后来避石重贵的讳,改名杜威,是石敬瑭的妹婿,石重贵的姑父。此人无德无行,凭借裙带关系,出将入相。杜威贪婪残暴,非常懦弱胆小,契丹人一入境,他就当缩头乌龟。即使这样,石重贵还是把主力大军的权利交给了他,可是前线的杜威一开始就打定了投降的主意,根本无心作战,拒绝了部将所有正确的战术建议,无所作为,坐等被契丹人包围,军粮断绝。 原来杜威偷偷和契丹人接触。耶律德光也不愿意和一群已无退路的士兵作战,巴不得杜威投降,就拿皇帝的位置诱骗杜威。杜威,立刻降了。他命令所有的士兵出营,士兵们憋屈了好久,还以为要开战,个个争先恐后,一听到是要投降,所有人都哭了,声震原野。晋军的主力已经投降,战局可想而知,没要多久,敌军就毫无阻拦地到了首都开封。后晋就这样维持了10年的时间,被石重贵的一个错误决定直接推向了深渊。 石重贵和家人被耶律德光被俘虏押解到辽国,这一路异常辛苦,缺吃少穿,石重贵的妻子冯皇后多次寻求毒药,想和石重贵一起自尽,但是没能成功。路上,他们经过了中度桥两军对垒的地方,看到了杜威的营寨,石重贵:“老天爷!我家怎么对不起他了,让这个混蛋给毁了!” 后来契丹人将石重贵安置在黄龙府,给了点土地耕种,就这样悲惨度过残生了。 杜威是什么结局?投降契丹之后,杜威仍旧反复无常,契丹人走之后,他又归顺后汉政权,被群臣杀掉了,父子几人的尸体被陈放于大街上,百姓恨得咬牙齿,争先上去践踏,不一会儿,就尸骨无存了。 随机文章武则天被逼退位!李显却不清算她还天天上门请安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威力强悍的硬币散弹枪,可以装填各种物体的散弹枪(铁丝/石头/硬币)为什么中国没有龙卷风,美国是龙卷风之乡/每年会发生2000多起龙卷风赤道为什么是一条重要的纬线,南北半球分界线/动植物长得更快更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