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英雄魂断黑茶山,揭密叶挺将军飞机失事原因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46年4月8日,一架特殊的C-47运输机从重庆机场秘密启航,飞往延安。但是,几个小时之后,这架飞机却在山西黑茶山附近神秘消失了。这架飞机去延安的飞机为什么会飞到这里,飞机上乘坐的是些什么人,他们到延安去执行的又是什么任务呢?如果飞机是非人为事故,那么它是怎么造成的?如果是一场预谋已久的阴谋,一次惨绝人寰的暗杀的话,叶挺将军离奇坠机的背后,谁又是真正的操纵者?

1588474296745828.jpg

飞虎队的c47运输机

下午1时许,在延安的中央领导和飞机乘客的亲属,都陆续到达东关机场迎候。延安百姓更是成群结队赶往飞机场,欢迎几位英雄,更希望一睹叶挺将军的风采。

此时的延安,天气也不是很好,下着蒙蒙细雨,人们急切地等待着。大约快2点的时候,远方隐约传来飞机的引擎声,欢迎人群的脸上立刻泛起了欣慰的笑容。然而,那高空的飞机声响不多久,又自近而远,渐渐地连声音也听不到了。疑惑、焦虑与不安,笼罩着机场上每个人的心。但人们还是怀着希望,等候在细雨中,直到下午4点多钟,大家才在不安中慢慢的散去。

毛主席回到王家坪,在桃园路口踱来踱去,不时地凝视着雾岭云空。朱总司令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毛主席身边,和主席一起分析、估计着种种可能。

1946年4月8日5时许,西安方面回复延安:该飞机未曾返航。

那么,飞机到底去了哪里呢?

1946年4月8日午后2时许,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黑云密布,能见度很小,山下大雨滂沱,山上由于温度更低,雨变成了雪花。朦朦胧胧里,一架飞机毫无头绪的对着黑茶山飞了过来,不久,附近的村民先是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接着便是一阵剧烈的爆炸声,然后一切就安静了下来,失去了飞机声音。

当时周围村庄的群众感到很惊慌,不知道黑茶山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加上气象条件非常差,谁也不敢上山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天也就是9号早晨,兴县黑茶山地区的一位区委书记才得到有飞机撞山的消息。这位区委书记非常负责任,急忙带着一些民兵首先到黑茶山上去查看,这才看到昨天那架飞机是撞毁在黑茶山上了。

随着天气好转,周围村庄的一些群众也陆续上山来查看情况。区委书记就组织大家整理现场。开始他们都认为是国民党的飞机,但是大家在捡拾遗物的时候,发现发现了一张乘坐飞机的人员名单,上面有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我党中央一些同志的名字,还有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名字,他们这才知道是我党一些领导人乘坐的飞机出事了。

由于山区交通闭塞,当时区村还没有电话,联系也不方便,只能由人来传送消息。4月9日下午,这位区委书记亲自赶到晋绥公安总局报告说,黑茶山有一架飞机在4月8日午后坠毁,请总局火速派人前往处理。

实际上这个时候晋绥公安总局已经得到了有飞机失踪的消息,知道今天有一架美方军用飞机送我党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回延安,飞机从重庆起飞,在西安稍停加油后飞往延安来,可是现已近傍晚仍没有下落,中央来电询问我晋绥地区是否发现这架飞机,要他们紧急查询。

他们也把协助查询的通知发了下去。

按照正常情况,飞机应该早就到了延安的,这个时候还没有消息,十有八九是出事了,当时大家都很焦虑,非常不安。得到区委书记的报告后,那种不安的心情还是得到了验证,这么多高级领导干部一起遇难,大家极为震惊。

大家急忙把消息上报了中央,同时安排得力人员奔赴失事地黑茶山,先是把现场给保护了起来,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同时对现场的遗体进行清理,将遗物分类整理,保护现场第一手资料,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1588474329294680.jpg

雨雪刚过后的黑茶山,出事现场到处弥漫着汽油的味道。飞机撞击点并不是山顶,而是黑茶山南坡东侧的一块巨石的南面,撞在巨石上的印痕清晰可见。这块巨石只露出地面大约十多公尺,石质坚硬,飞机撞上后,巨石却无裂痕,也无动摇的痕迹。飞机遗骸散落在巨石不远的山坡上,机头机尾分离了,机身爆炸起火。

根据现场目测推算,如果飞机略飞高一两公尺,就会飞过侧峰躲过这块石头的,可惜的是,当时的气象条件太差了,飞机已经分不清东西南北、山峦沟壑了。

飞机失事现场的情况极为惨烈,大家先是在飞机遗骸东西两侧较远处找到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和叶挺四人的遗体,他们四人大概是坐在一起的,后来又陆陆续续的找到了其他遇难者遗体。大家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陆续将他们的遗体搬运到山坡上的破房子里,守护着烈士遗体并拍下照片做成档案。

叶挺一家全部罹难,包括妻子李秀文、11岁的女儿叶扬眉和二岁的儿子阿九。李秀文烈士的情况最是悲惨,遗体很不完整(这里不忍将具体情况写出来,心很痛,忍不住眼泪都掉了下来),还有那个可爱的扬眉也失去了花季的生命;阿九的遗体发现的时候,是挂在树枝上的,遗体还算完整,同机遇难的还有孩子保姆。

现场搜寻的同志在王若飞烈士的上衣口袋中,发现了他小儿子的一张照片,非常像王若飞同志。他穿的是一双千层底的黑布鞋,袜子是古铜色的。

还发现了秦邦宪烈士戴的近视眼镜,在邓发烈士的衣袋中,发现了一支很精致的小八音手枪。

1588474335866673.jpg

叶挺将军是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带走监禁多年后才在重庆谈判后被营救出狱的,李秀文带着阿九从广州来到重庆,他们一起回延安的。叶挺同志是北伐战争中的功臣,又是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全家遭此不幸事件,实在惨不忍睹,令在现场的同志们悲痛万分。

同机遇难的还有黄齐生老先生、李少华同志、彭踊左同志、魏万和同志和赵登俊同志,这五位的遗体均集聚在飞机遗骸附近,面孔和体形已根本无法辨认了。黄老先生的遗体,是医务人员在清理中发现遗体脸上有许多白胡须痕迹才区别出来的。其他四人中还有黄老先生的孙子,他是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位老师,是陪黄老先生代表延安各界去重庆慰问“较场口事件”中受害者的。

美方四个飞虎队的驾驶人员都死在飞机驾驶室里,所以遗体全被挤压得粉碎,大部分散落在机头附近,有一小部分四肢被甩到了山背后的北坡上,他们的遗体当时无法搬运,而是找来抬筐才运走的。美国方面遇难的飞行员是兰奇上尉,瓦伊斯、迈欧、马尔三位上士。机上人员共计17人,我方为13人,美方为4人。

遗体已全部集聚在黑茶山脚下的村庄场院里,由医务人员开始对遗体进行清洗、整容、防腐和整装等工作。另外安排了专门的力量收集和清理烈士们的遗物。因为烈士随身的遗物有手表、钢笔、眼镜、照片、法币、美元、证章等等,而且出事现场杂草中散落着大量的绝密文件和干部档案材料。这是一件很繁重和严肃的任务,经过多日收集和整理,大部遗物已收集起来。

寻找、识别和搬运烈士遗体下山的工作于12日结束,然后在晋绥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公祭活动。

4月18日,美方派了一架军用飞机来到岚县机场,分两次把空难烈士的遗体送到了延安。开始的时候,美方人员要求首先装运美方驾驶人员的遗体,我们没有同意。按照我们的计划,首先将中央几位领导同志和叶挺同志亲属的遗体抬上飞机去延安,然后再返回运送另外几位遇难者的遗体。

飞机起飞后,大约一小时左右就平安到达了延安机场上空。在延安,中央和各界群众为遇难烈士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追悼大会。

这次惨重的飞机事故,史称“四八”空难。

1588474341603051.jpg

根据对飞机出事现场的调查和向当地各方面群众的询问,飞机失事原因初步分析如下,之所以说是初步分析,是因为里面还有许多谜团:

第一,飞机确实是撞在了黑茶山上失事的,不是在空中爆炸而坠毁的。因为飞机撞在黑茶山侧峰巨石上面的撞痕非常清楚明显,飞机是撞山后才爆炸和起火的。飞机遗骸都分散在撞石处下坡附近地区,遗骸既不太细碎,也不太分散,遗体的情况也呈猛烈撞击后的典型特征。

第二,从4月8日当天黑茶山地区天气情况的调查结果看,那天飞机到黑茶山时,天上云雾很浓,山上下雪,山下下雨,驾驶人员很可能是在这种浓云密布、雨雪交加的天气中,因能见度太差,看不清山川地貌而撞山失事的,如果飞机再飞高一些,也不会撞在巨石上了。

第三,从对飞机出事现场的反复搜查结果来看,一直没有发现有人为制造爆炸的可疑迹象,但这也可能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没有能够发现。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令人不解之处,这架飞机本来是在西安机场降落加油,稍事停留后才起飞来延安的。西安到延安是一直向北飞行的,为什么竟飞到东北方向来了,甚至飞到黄河以东黑茶山来了呢?其中原因不能令人释怀。

后来听说,在遗物中有一份报告地面迷失方向的电报稿。但当时西安北上沿途及延安的天气并不坏,美方机长又是佩戴有飞虎臂章的老练的飞行员。这些,一直令人存疑,也成了一个不解之迷,因此,也有许多人一直对失事的真正原因持有怀疑态度。

这种怀疑表明,必定是国民党特务在仪表上做了手脚,导致电讯中断,仪表失灵,迷失航向。

关于飞机失事的官方说法一直是这样的:“飞机到延安上空时,因气候恶劣不能着陆,乃改变航向,不幸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坠毁。同机的13人和美军航空员4人同时遇难。”

1588474347680703.jpg

延安机场迎接“四八”空难遇难者

然而,“四八空难”的幕后真相究竟如何?

我们先看看周总理的疑问和观点。对于“四八空难”周恩来总理一直心有疑虑。因为这件事情中有着许多的疑点。周总理说:当时延安只下点小雨,飞机已到延安上空,我们己听到飞机的声音了。为什么飞机一转眼就飞向黑茶山了 这不是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又是什么!

1951年6月,他在接见叶挺将军的儿子叶正大时就曾对叶说:“关于你爸爸的座机为什么会失事,过去说是飞机遇浓雾撞山失事,今天我可以告诉你们,肯定是有人做了手脚,机上的乘客全是我们的人,其中还有我们党的王若飞、秦邦宪、邓发那样的重要负责同志,当然还有你们的父亲叶挺同志。叶将军被国民党关了五年,可他一出狱就给党中央写信要重新入党。蒋介石是很生气的,老蒋是什么人,我跟他打交道时间很长,了解他的个性。他为排除异己,利用特务做手脚很容易的。当时,延安只下点小雨,飞机已到延安上空,我们在机场迎接的人们己听到飞机的声音了。为什么飞机一转眼就飞向黑茶山了,这不是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又是什么!”

叶正大将军,叶挺将军长子,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凭他多年对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周恩来的分析,作出了这样的判断:“第一,飞机从重庆出发到西安稍事加油后北飞延安,这中间有人登机检查,直到距延安30公里甘泉地区,一切飞行和地面无线电联系都正常。隆隆的飞机声延安机场都可以听见了。正在准备着陆之前,国民党特务做的手脚起作用了,使飞机不飞向延安,而竟飞到东北方向,甚至飞到黄河以东黑茶山。

第二,当时延安在下小雨,黑茶山却是山上下雪,山下下雨。就是说,黑茶山的天气比延安的天气更不好,黑茶山只有2000多公尺高,而飞机是撞在黑茶山侧峰巨石上,才爆炸起火的,如果再飞的高一点,也不会撞在巨石上了。飞机可以飞6000多公尺高,却在2000多公尺高度撞山,显然是国民党特务利用检查飞机时,在高度仪与罗盘上做了手脚,飞机的高度表和罗盘失灵了。

第三,在遗物中有一份关于迷失方向的电报稿,这就是说,当时飞机已意识到迷航,地面指挥也知道了飞机迷航。

第四,根据这三点分析,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国民党特务在西安飞机稍停加油时将简单的定时破坏装置装到了飞机的磁罗盘和压力高度表线路上,飞机飞向延安到达甘泉地区后,磁罗盘和高度表同时失灵,致使飞机迷失了航向的高度。

如果这只是大陆单方面的分析的话,我们再看看国民党方面有关人员的说法,被特务做手脚的证据就很明显了。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临终前对蒋经国讲:“此笼中虎,不可放归”,这个“虎”指的是张学良,而此时的张学良都已经70多岁了。对一个古稀之年的人临死都不肯放过,何况正值壮年的叶挺将军呢?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时亲自参加密谋的中美特别合作所特工队队长、已经隐居台湾多年的杜吉堂,在临死之前终于道明了真相,让此事大白于天下。

原来,1946年4月,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在得知博古(秦邦宪)、叶挺等一些重要人物将从重庆乘飞机飞往延安,他们就开始策划暗杀行动,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事端,破坏和平谈判。

负责此次暗杀行动军统的头目直接找到了杜吉堂,尤其直接执行。因为飞机上的乘客都是中共高级领导干部,因此杜吉堂也十分慎重。

他找到其下属有关特务骨干,商议如何使这次行动做得既漂亮又不容易被察觉。其中有个略懂飞机构造的特务就说:破坏飞机的飞行仪表,使飞机迷航,自然会坠落,这样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他们先是找到了当时任空军调度科科长王平虎,王则是军统特务安插在空军中的眼线。他把那架所担任飞行任务的C-47运输机的飞行记录和档案材料信息透露给了军统特务。

杜吉堂让王平虎利用职务之便,安排军统特务人员在飞机飞行前的例行检查中做手脚。杜吉堂找到了其手下的特务、懂得机修业务的杨耀武,让其假装成机修人员,混到检修的队伍里,在检修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在飞机的高度表和磁罗表的背面放入了块磁铁。

1588474354259762.jpg

延安公祭“四八”烈士

4月8日上午,飞机准时飞离了重庆,中间到西安进行加油和休息。在重庆飞西安的途中天空下起了小雨,尽管有着3000小时飞行时间的美国飞虎队飞行员觉察到稍许异样,但并没发现有多大的障碍,其实当时飞机飞行的高度是偏低的。

在西安休息加油后,飞机继续向延安方向飞去。而此时的天空下起了冰雹并刮起了大风,严重地影响了飞行,在这种情况下,杨耀武放的磁铁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了。导航系统首先失去了作用,使飞行处于迷航状态,飞行方向不能得到保证。

本来从西安飞延安应该是一直向北飞行,可是飞机却飞向了东北方向,向山西兴县飞去,甚至飞到了黄河以东的黑茶山。当时的情况是黑茶山地区山上的下雪,山下面下雨,能见度比较低,但是,黑茶山高度才2000多米,C-47运输机的正常飞行高度在6000米以上,作为一个资深的飞行员,也太不可能出现如此低的错误,可见,在高度表上的磁铁也发挥了“作用”。

就这样,飞机在黑茶山地区发生了惨重的空难事故。真相大白天下,在为牺牲烈士们感到悲痛的同时,也为军统特务的恶行感到愤怒!

刘备招亲的历史真相是怎么回事?刘备根本没有去东吴招亲

历史上与孙夫人在石首成亲,只是在那里完成了婚典,婚后,孙夫人即被接到公安去了。主动嫁妹,主要是为了结好刘备,巩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演义写刘备到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讨荆州、换刘备。史事正好相反,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在前,借荆州在后。所以事实上刘备根本去东吴,更没有了,说刘备乐不思蜀爱美人差点忘了江山,那可是千古奇冤呀。网络配图 刘备东吴招亲,是《》的精彩篇章。小说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描写得有声有色,煞是热闹。但都属于“戏说”,刘备根本未去东吴成亲,而是孙权着人送妹到荆州之地与刘备完婚的。刘备娶孙夫人,是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冬农历十月,阴历十二月。也就是赤壁战事一年之后。当时孙权在京口,即今江苏省的镇江市。《三国演义》让吴国太在甘露寺看新郎,一相娇婿容颜,那甘露寺就是镇江的佛寺,至今视作一处三国风物胜迹。只是吴国太那时已无缘去佛寺看新郎,孙权这位母亲——太夫人早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 就去世了。 演义写刘备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孔明讨荆州、换刘备。史事正好相反,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在前,借荆州在后。刘备提出借荆州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的事。网络配图 刘备是以东吴女婿的身份,到京口去见孙权,求借荆州的,但孙权没有同意。当时周瑜上书反对,东吴群臣除外也都不赞成,后来周瑜病故,鲁肃到江陵接替周瑜职务,孙权才听取鲁肃劝说借荆州给刘备。那已是刘备与孙夫人成亲约有一年的光景了。后,刘备南征荆州的江南四郡,据有了长江以南荆州的绝大部分地盘。周瑜攻克江陵后,将江南岸的公安分给了刘备。刘备是在立营公安时与孙夫人成亲的,但成亲的地点不在公安,而在石首。 为什么没在公安结婚而在石首成亲﹖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礼节上的考虑。人家将孙夫人自京口溯江而上千里迢迢送来,刘备得前往迎亲才是,比较理想的地点是离公安不远处的石首。石首城关绣林,地处江边,山色秀美,迎亲队伍张灯结彩,沿途锦幛成林,绣林之名即由此而来,石首也因而被称为“刘郎浦”。晚年至江陵,移居石首南游时所写《石首早发》一诗,首句即为“挂帆早发刘郎浦”。另一位诗人吕温经石首,亦曾口占《刘郎浦》一诗:“吴蜀成婚此水浔,步障幄黄金。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诗中的“明珠步障”,是诗人想像孙夫人乘步辇到石首成亲时华贵的景象。所以,刘备真正洞房续佳偶之处不在现今的镇江,而在现今荆州市的石首。网络配图 刘备与孙夫人在石首成亲,只是在那里完成了婚典,婚后,孙夫人即被接到公安去了。孙权主动嫁妹,主要是为了结好刘备,巩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曹操。但结果事与愿违,对孙刘联姻未能起到应有作用,孙夫人成了这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孙刘联姻所以没能发挥作用,关键是荆州问题。由于荆州所处战略地位重要,孙、刘两家都势在必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孙膑如何死的?孙膑之死的历史真相!

怎么死的?孙膑之死的历史真相!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历史上孙膑曾建议先发制人,捉住面君。但以国家利益而且死忠齐君的田忌担心引起内乱,不肯动手。最终田忌被排挤,得不到任用。 孙膑见此,自觉留下无益,而且经历了太多的情非得已的杀戮和争斗之后,产生归隐之心,。隐居后病死或无疾而终。 《战国》电影上映后,竟然引发了观众们对孙膑怎么死的产生了关注,“孙膑怎么死的”,竟然吸引到几百的搜索量。历史上,对于孙膑怎么死也没有确切的记录,但至少不会是为了女人而跳崖吧。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他自己也很难跑到那么高的悬崖边上,及时他上去了,他的行动也是缓慢的,肯定会受到别人的阻止。那么孙膑是怎么死的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列举一些可能是孙膑死的原因。 一:据历载,孙膑是功成身退。隐居后病死或无疾而终。马陵之役,齐军大破魏军。魏军主帅自杀,魏太子被生俘。取代,成为霸主。但是,齐国内部却产生了矛盾。丞相邹忌嫉妒大将田忌功劳,阴谋陷害其谋反。孙膑曾建议田忌先发制人,捉住邹忌面君。但以国家利益而且死忠齐君的田忌担心引起内乱,不肯动手。最终田忌被排挤,得不到任用。孙膑见此,自觉留下无益,而且经历了太多的情非得已的杀戮和争斗之后,产生归隐之意。最终引退。一说跟从其老师的足迹引退鬼谷。一说带领门下弟子,一边躬耕,一边整理兵法。 二:“走为上计”是孙膑平生的最后一计。孙膑平生用了三十五计将庞娟射死与马陵。他从“假痴不颠”开始。最后连续用计“”“”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家。但他听从了鬼谷子老师的“最后一计”~“走为上”。脱离了政治的是是非非。孙膑之死成了千古之迷。有人说,他无疾而终,显然是错的。因为孙膑,早年受后患有严重的风湿。所以孙膑有可能有两种结局。一、病死的。二、死于不为人知的政治阴谋。我想这可能就是,孙膑“走为上”的原因吧! 三:孙膑大约在公元前378年诞生。公元前360年(18岁)离家拜鬼谷子为师。公元前357年(21岁)下山到魏国。公元前355年(23岁)到齐国。公元前343年(34岁)“马陵之战”后离开齐国。大约死于公元前302年,终年约72岁。 孙膑曾建议田忌先发制人,捉住邹忌面君。但以国家利益而且死忠齐君的田忌担心引起内乱,不肯动手。最终田忌被排挤,得不到任用。孙膑见此,自觉留下无益,而且经历了太多的情非得已的杀戮和争斗之后,产生归隐之心。 《战国》上映后,竟然引发了观众们对孙膑怎么死的产生了关注,“孙膑怎么死的”,竟然吸引到几百的搜索量。 电影《战国》里居然给孙膑弄了一个跳崖身亡的结局,似乎将孙膑这个伟大的旷世奇才弄得有些太感性、太冲动了吧。 历史上,对于孙膑怎么死也没有确切的记录,但至少不会是为了女人而跳崖吧。电影里孙膑之死的方法可能有点荒谬,且当故事看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