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解析:史上真实的诗人苏轼、苏辙兄弟轶事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四十岁的苏轼在王安石如火如荼的新政变法中,被排挤出东京开封,到杭州任地方官。一个精神强大的人不会因为境遇的改变怨天尤人,苏轼在杭州甩开膀子治理西湖水患,创办救助弱势群体的福利院等一系列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民心工程。

三年任满,东京开封依然是乱纷纷新党旧政势如水火、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格局。他自请朝廷再次流放,条件只有一个:请求委派到离弟弟苏辙近的地方。苏轼总结弟弟:“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是吾弟,更是贤友生。”“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苏辙感念哥哥:“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解析:史上真实的诗人苏轼、苏辙兄弟轶事

苏轼性情豪爽,洒脱不羁。天然率真出语惊人,难免也会出语伤人。苏辙沉稳拘谨,内敛淡定,他是上帝特意派来守护哥哥的使者。苏辙本来和苏轼一样聪慧,他们是同科进士。他们的监考老师给二人的评语:“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性格决定苏轼一生坎坷,苏辙的人生则简单平静了许多,苏轼一次次外任、贬谪,苏辙留守家中替他膝下尽孝。兄弟鸿雁传书,谈人生谈诗词。苏辙外圆内方,总是劝哥哥遇事避其锋芒,以求自保。苏轼诗词作品各个时期都有苏辙的影子。《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以及后来苏轼遭遇“乌台诗案”,绝望之中写给苏辙的《绝命诗》。

解析:史上真实的诗人苏轼、苏辙兄弟轶事

皇恩浩荡,圣眷优荣,苏轼被委派到密州(今诸城)做行政长官,苏辙在济南,相距不算太远。密州是个烂摊子,“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公私匮乏,民不堪命”。苏轼的政治才华一点都不逊色于他的艺术天分。他扑下身子励精图治,用实践和经验印证嘉佑科举成名的《刑赏忠厚论》中仁政天下的行政管理体系。一年之后,帆叶网,“吏民渐相信,盗贼狱讼颇衰”,成功让苏轼如此快乐,不惑之年,白发反黑,丰神俊雅。

苏轼有闲,也有生活的信心和情趣。他和同事们出城打猎。为报倾城随太守,密州人民万人空巷,与苏轼同乐。他开始怀旧,夜来幽梦,早逝的发妻王弗小轩窗,正梳妆。天人永隔,苏轼肝肠寸断。他更加思念济南的苏辙,中秋到了,皓月银辉,清淡天和,苏轼醉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亲爱的弟弟,一别七年,坎坷沉浮,羁旅漂泊,支柱我的是你的亲情。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见或者不见,你一定要处于良好的状态、平安。你在,就是我的奇迹,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是苏轼送给苏辙的中秋礼物。无论岁月如何刷新,这首词总被思念置顶。

解析:史上真实的诗人苏轼、苏辙兄弟轶事

奇景如幻,其情可感。中年人生,能够互相扶住,彼此把握的是亲情。公元1101年,苏轼客死异乡。又一个十年过去后,苏辙追随哥哥去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世未了因。”苏辙记住 “乌台诗案”中哥哥在狱中写给自己的诗句,要求后人把自己葬在哥哥身边。夜夜明月,这对兄弟把酒论诗,永不分离。

夏侯惇、夏侯渊:三国对族兄弟,也是一代奸雄曹操的左膀右臂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本文评说三国一对族兄弟,曹魏双夏侯,小编怀着尊崇之心,力求还原真实的、这对族兄弟,着力展示他俩在曹魏帝国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注:本文所称的双夏侯,指夏侯惇、夏侯渊 众所周知,因为《三国演义》传播广泛的缘故,不少人对三国人物的评价,受了演义不少影响,缺少客观公正。 陈留起兵时,双夏侯就跟着曹操混了,堪称曹操左膀右臂。那时候呀,双夏侯在曹操心中的位置,甚至比老婆还高。因为双夏侯为他征战杀伐,,使曹操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 双夏侯均是西汉开国元勋的后代,遗传基因不错。曹操的父亲在过继给之前,原是夏之子、夏侯婴的后人。如此一来,曹操和双夏侯之间,实际上是族人关系,无形之中,在曹操心里,双夏侯的份量,比一般将领来得重,心重产生权重。 双夏侯很争气,跟在曹操屁股后面,乐颠颠地跑,玩转北方,立功无数。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也是双夏侯建功立业的过程。 先说说夏侯惇的功劳,他参加过讨董之战,担任司马,后屯白马,做折冲校尉,当东郡太守。你看看,曹操地盘上的兵家要地,由夏侯惇管理,可见曹操对夏侯惇的倚重。交给其他人,心里不踏实啊。 挂了,率余部继续奋斗,与曹操为敌。很简单,为争夺汉廷最高统治权,你死我活。吕布与曹操对垒,完全是政治斗争。 吕布强悍狡诈,其部队很能打,防御战、运动战、游击战,样样精通。起初曹操常常吃亏,因为除了和吕布打,曹操还要和、、、等诸侯玩耍,搞得疲于奔命,心力交猝。 194年,曹操东征陶谦,让夏侯惇驻守濮阳,、突然反水,归顺吕布,一起对付夏侯惇。因为曹操的家眷在鄄城,夏侯惇不得不率军到鄄城,援救曹操家眷。吕布乘虚而入,攻占了濮阳。 此时曹军士气低落,吕布派将领跑到曹营,向夏侯惇诈降,说吕布,总之描黑吕布,夏侯惇乃一介武夫,脑子一根筋,收留了吕布部将。 祸起萧墙,吕布部将乘机劫持了夏侯惇! 幸亏韩浩冷静,率兵包围军营,扬言如不释放夏侯惇,杀入营中,玉石俱焚。你们这样玩,那咱们一起玩! 吕布部将很害怕,竟然释放了夏侯惇,这次劫持人质事件,来得快,去得快,夏侯惇熬过了人生最难熬的时刻,因为搞得不好,是要命的啊。演义为了表现夏侯惇勇武,没写此事。 演义里,夏侯惇拔矢啖睛,,颇吸引眼珠,其实真实的历史,夏侯惇左目受伤,是在征伐徐州之前,在与、力保三城时,一次反攻吕布军,左眼被流矢射中,瞎了,不是曹性干的。试想一下,战场上眼睛被射瞎,血流不止,马肚子夹不住了,还有力气杀敌吗? 此后夏侯惇率军攻新野,中了刘备军埋伏,惨败而归。曹操没有责罚,依然重用。 206年,卫固在河东作乱,曹操派夏侯惇前去平叛,卫固授首。 215年,夏侯惇参与讨伐之战,表现一般。 216年,夏侯惇督二十六军,与、屯兵居巢,与吴军对垒。 夏侯惇极尽荣耀之事,发生在219年,因为攻打襄樊,曹操亲自率军抵达摩陂,召见夏侯惇,与之同车。夏侯惇出入曹操居室,如自家一般,无需通报。荣宠如此,夫复何求? 220年4月,夏侯惇病故,这是曹操病故不久的事,在曹魏政坛引起一阵骚动。天子亲穿素服,到东城门发丧,赐夏侯惇为忠侯,规格之高,为那时魏国臣子之首。 233年5月,夏侯惇受到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 夏侯渊的故事,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时,夏侯渊担任后勤部长,督运兖州、豫州、徐州军粮,缓解了曹军缺粮局面。 201年9月,昌豨作乱,夏侯渊奉命讨伐,打了几个月,军粮快吃完了,夏侯渊准备退军,在张辽劝阻下,劝降昌豨,搞定!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夏侯渊的脑子不如夏侯惇好使,武人色彩更浓。 207年,余部徐和、司马俱在济南、一带作乱,夏侯渊率军平叛,斩徐和,很快消灭了这股异己势力。 209年,陈兰、梅成、雷绪等据灊、六县反叛,夏侯渊率军讨灭之。 211年1月,商曜在大陵一带作乱,曹操授予夏侯渊征西护军的职务,讨伐叛军。夏侯渊命令为先锋,攻破叛军二十多处据点,斩商曜,屠杀大陵乱民。 211年3月,曹操命钟繇讨伐张鲁,让夏侯渊兵出河东,配合钟繇军作战。同年8月,夏侯渊率部随曹操征伐、韩遂等部,在渭南大战,取得胜利,后留守长安。 此后,夏侯渊成为曹操势力西方主帅,虎步关右,多次担任救火队长,平定各地叛乱。乱民听到夏侯渊名字,胆颤心惊。 218年,刘备集中主力,进至阳平关一线,意图汉中。 夏侯渊岂能让刘备得逞,率军出战,与刘备军厮杀数月,相持不下。 刘备在走马谷祭出烧围角之计,诱夏侯渊救火、修补鹿角。当夏侯渊率军行动时,突出奇兵,从半山腰杀来,夏侯渊猝不及防,被黄忠斩于马下,这就是后人的定军山之战,是夏侯渊军旅生涯最大的败笔,成就了刘备、黄忠的功名。 平心而论,此番汉中之战,对曹魏而言,夏侯渊功不可没,虽死犹荣。 曹操听闻夏侯渊阵亡,伤悼不已,亲发大军,为夏侯渊报仇,与刘备争夺汉中。 243年7月,诏祀夏侯渊于太祖曹操宗庙。 双夏侯是曹魏帝国元勋,其后代与曹家交好,多有婚配。 民间有关三国二十四武将纯武力排名,夏侯惇位列十一,夏侯渊位列十二,中等水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广陵郡王钱元璙生平简介 钱元璙后代及人物轶事

钱元璙(887年-942年),字德辉,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名钱传璙,是的吴越国武肃王钱镠的第六子,文穆王钱元瓘的哥哥,母亲庄穆夫人。同母兄弟钱传瑛、钱传璛、钱传璟、钱元琳。 钱元璙历任沂王府咨议参军、宣武军节度使判官,散骑常侍,马军厅事指挥使。武勇都之变,徐绾召淮南军入侵两浙。在顾全武的建议下,钱镠派钱传璙到淮南处通婚。途中,逃脱了润州团练使安仁义的扣留。到扬州,杨行密把女儿嫁给他,说生子当如钱郎,召田頵回军。钱传璙夫妻回到杭州钱塘,征缙云、睦州有功,为邵州刺史。克东洲,为睦州刺史。后镇苏州,为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苏州、常州、润州等团练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文穆王钱元瓘即位,改传璙为元璙。其人性简约,习弓马。钱元瓘和他喝酒时对他说这是六哥的位置,小弟坐上是兄长所赐。钱元璙俯伏感泣。为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作金谷园烟雨楼养老。在苏州三十年,天福七年三月去世,灵柩前被后晋封为广陵郡王。年五十六岁,以王礼安葬,谥号宣义,其子钱文奉,钱文炳。生平轶事 钱元璙(887—942),字德辉,初名传璙,镠第六子(《吴郡志》作第四子)。仪状瑰杰,风神俊迈。起家沂王府咨议参军、宣武节度判官、累迁散骑常侍。改马军厅事指挥使。武勇都之变,徐绾召淮南兵入寇,顾全武谓“杨公,大丈夫!今以[ ]浩,必悯我。群公子谁可行者?”武肃王乃遣传璙微服为全武仆,诣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见吴王。为行密指陈逆顺之理,吴王为之动容。遂以女妻之即日召田君 回军。未几,逆妇归钱塘。累征缙云、睦州,皆陷阵有功,授邵州刺使。复征湖州高澧及攻东州,授睦州刺使。寻,迁苏州。累敕授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苏常润等州团练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穆王立,更初名。诸兄弟易“传”为“元”,而传璙亦以元潦名。璙在苏州三十年,性简约而恭靖,便弓马。文穆王时,以王兄尤加礼遇。进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作金谷园以娱老。又建烟雨楼于正滮湖之上。久之,晋敕封广陵郡王,不及受命而薨;天福七年三月也。年五十六,谥宣义。(《十国春秋》) 钱镠原与西面的吴国杨行密水火不相容,刀兵连年。杨行密用大索贯串一个个铜钱,名为“穿钱眼”;钱镠就下令把杨柳树的梢头砍去,谓之“砍杨头”。后来钱镠考虑长此下去兵连祸结,还是“和为贵”,于昭宗天复二年(902)派元璙(时名传璙)求婚于杨行密,兼为人质。隔了两年,杨行密允婚,遣己女及元璙回杭成婚。钱镠即派元璙任苏州刺史,中吴军节度使,驻守吴越国北部重镇苏州凡三十余年,两国边境渐趋和睦,吴地安定繁荣。后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彭城郡王,葬于苏州,追封为广陵郡王。夫人也合葬于此。元璙晚年作金谷园,茂林异花,崇岗清池。上世纪八十年代,钱元璙墓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该墓位于木渎七子山北麓九龙坞,此地三面环山,有九处山湾,谷间地形平坦,树木植被幽深。墓位于谷间平地中央,原有“广陵郡王之墓”巨碑及石人、石马、牌坊等,解放后在极潮干扰下被毁。现仅残存该墓的封土部分,周围已改为驻苏某部队靶场。 钱文奉(909—969),钱元璙第二子,初以父荫为苏州指挥都使,后迁节度副使。元璙卒,代知苏州中吴军节度使,累加太尉,中书令,镇苏州亦三十余年,使苏州继续发展繁荣。今存之虎丘云岩寺塔正是钱元璙父子镇守苏州时完成。文奉善骑射,涉猎经史、音律、图纬、医药、鞠弈之艺,礼贤下士。筑南园、东庄,奇卉异木,名品万千。谥威显,葬今之七子山墓区内。1979年3月在七子山钱元璙墓西发现五代墓一座,出土秘色瓷和精美金银器多件,当为钱元璙家族墓葬之一例。文奉次子钱承礼,为中吴军节度副使,亦协助其父镇守苏州。钱元璙后裔迁浙江象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