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夫人,《夔州府志》作名甘梅,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妾,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美人如玉,她比玉还美。
我们一般形容女性好看时,常会用“美人如玉”这个词,可是人的肌肤难免都是有瑕疵的,哪里真的能和玉相比呢?但是刘备的这个妾,甘夫人,就真的是和玉一样美。甘夫人小时候就有人给她算命,说她将来一定是贵不可言,甚至尊贵到住在皇宫的地步。这种看相的真假我们难以断论,但是甘夫人所嫁的刘备,后来可不就是当了皇帝吗?
据说甘夫人皮肤洁白无瑕光辉如玉,刘备将她放在室内,从室外看过去,她就像是月光之下的霜雪一样动人。虽然现在我们听起来这样的形容可能觉得有些夸张了,但是想想古代的生活环境等等,也不是不可能,再者,起码这也是刘备喜爱甘夫人的一种表现吧。

有记载说刚好那时候有人送了刘备一个白玉雕成的三尺高的美人,刘备把白玉美人和甘夫人放在一处,二者竟然不相上下,这甘夫人的“如玉”名声可是实至名归。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刘备也喜爱那白玉美人,常抱在怀里玩,甘夫人劝他之后才让他醒悟,甘夫人因此还获得了不少称赞。
(二)看似受宠,实则不然。
刘备早年接连丧妻,所以家中主母之位经常空缺,基本上就是甘夫人在管事。甘夫人只是妾的身份,却做着正室做的事,看起来她像是很受刘备喜爱。但是事实上呢?应该说刘备还是只爱他自己吧,毕竟遇到战争的时候刘备是能“抛弃妻子”的。
甘夫人生了儿子刘禅,有次曹操带兵突然袭击,刘备扔下他们母子就带着亲近的手下跑了,这也是后来历史有名的赵子龙回头救刘禅的事件,当时甘夫人和刘禅其实是在一处的。包括后来甘夫人病逝,之后刘备称帝,也只是追封了甘夫人为“皇思夫人”。怎么说呢,甘夫人也不能说是完全的不受宠,毕竟这“皇思夫人”从字面看也知道,是皇帝思念的人。

(三)追封皇后,母凭子贵。
古代嫡庶尊卑到底是规矩,甘夫人一日为妾,就一日是地位底下的人。刘备在世的时候,她的地位无法提升,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才由诸葛亮上书,请奏追封甘夫人为皇后。甘夫人和刘备做了一辈子“名不正言不顺”的夫妻,两人都离开人世后才沾了儿子光,做了刘备名义上的“妻子”,其实实在是有点可悲的。
像甘夫人这样母凭子贵的人有很多,但是她却算是担得起这皇后之名,一生温柔美好,娴雅端庄,没有什么过失错事。甘夫人美,但是以前最不缺的就是美人啊,刘备在清闲时可以喜爱她,但终究是谈不上爱吧。生存于那样的乱世里,她只一抹背影淡雅的立着,也是后世的风景了。
汉武帝刘彻创制度导致蜀汉诸葛亮坐大刘禅被架空
西创立十三州,作为监察区域;至东时,黄巾军起,南阳太守刘焉“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于是改州刺史为州牧,并行使行政大权,地方政区亦由此变成了三级制,是荆州牧,是豫州牧,这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例子。此时的“州”幅员广大,譬如蜀汉一国,其实只及的一个益州,换句话说,以丞相兼领益州牧之后,后主确实也没啥事可做了。网络配图 话说回来,上海滩的“南京”路虽多,却未能穷尽历史上的南京名称。758年,以江宁位置重要,取“升平之地”之意改置“昇(“升”的繁体字)州”,但如今沪上并无“升州路”(不过南京还有)。 再说到“昇州”之“州”,在中国的地名变迁里实在是个有趣的物事。自古就有九州的说法,但“州”真正在政区里出现则要到汉代了。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二级政区制度,汉代因之。西汉武帝创立十三州,作为监察区域;至灵帝时,黄巾军起,南阳太守刘焉“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于是改州刺史为州牧,并行使行政大权,地方政区亦由此变成了三级制,刘表是荆州牧,刘备是豫州牧,这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例子。此时的“州”幅员广大,譬如蜀汉一国,其实只及汉代的一个益州,换句话说,诸葛亮以丞相兼领益州牧之后,后主刘禅确实也没啥事可做了。网络配图 可能出于限制州牧权力这个考虑,加上国家分裂,割据政权各行其是(譬如魏吴都设荆州),魏晋时期的州越来越多,辖区倒是越来越小,到南北朝末年,和南陈加起来,居然已经有253个州,而下一级的郡不过698个,基层的县亦只有1562个。这实在是机构臃肿到不能不改的地步了,隋代平陈后罢天下诸郡,等于是把州降级到原来郡的地位,干脆又把州改名为郡,绕了一圈又回到秦代的老路上去了。唐代沿袭隋制,但中央直接管理几百个州实在过于困难,唐太宗就苦于记不住各地长官名字而将其写于屏风之上,中唐之后,遂又变成道州县三级体制。 虽然州在唐代的地位下降,但对中国地名却影响深远。不像秦汉的郡名毫无规律,唐代州名整齐划一,一律是单字加州,许多名字今天也是广为人知的。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杭州,以及闽粤两省的省会福州、广州;而“扬州”也是在唐代从九州中泛指长江以南搬到了今天的江北。 但唐代的州制也有例外,自从开元元年(713年),把国都雍州(今西安)升为京兆府,把洛州(今洛阳)升为河南府后,“府”俨然就成了拥有特权的州。到就出现了“州郡之名,莫重于府”。府都由州升迁而成,等级均为上州;比如的“行在”杭州升为临安府。好名字自然人人向往,于是府就变得越来越多,到明清更是成为主流,故此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谚语。网络配图 “州”之变为“府”,对于政区本身无甚影响,对地名而言却是大混乱。府名通常都是二字,于是需要重新起名,比如益州改作成都府,并州改为太原府。但有些时候新的名字又不见得比旧有名字顺耳,更多的情况是懒得取新名字,结果在明清时期就普遍出现了先从“苏州”改成“平江府”,最后又改成“苏州府”这样的地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陈祗:蜀国后期执掌蜀汉大权的人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