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启年间,有个监察御史叫做毛羽健,因弹劾魏忠贤而丢官。风水轮流转,没过几年,天启驾崩,崇祯继位,魏忠贤倒台。被魏忠贤打击陷害的官员纷纷重回朝堂,毛羽健自然也不例外。
毛羽健复任监察御史,重回京城,不免有些得意。看看糟糠之妻不在身边,便暗中包养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夜夜云雨。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终于,糟糠之妻找上门来,对着“小妾”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毛羽健自知理亏,当场便就地跪倒,祈求老婆原谅。毛羽健苦苦哀求了好久,总算是躲过了难关。
毛羽健暗中调查之后发现,老婆能够如此神速地从湖北老家赶到京城,是因为驿站帮了她大忙。他恨得咬牙切齿,于是上书奏请皇帝裁撤驿站。
说来也巧,毛羽健还有亲戚叫刘懋,在刑部当官,他也觉得毛羽健的建议有道理,当时边境不稳,大明空库空虚,所以他也跟着奏请朝廷裁撤驿站,说裁掉的驿站可以省出100万两银子,足以弥补军费亏空,保障对后金战争所需。
崇祯正愁国库空虚,朝廷与后金连年征战,花销巨大。崇祯很高兴,同意了,并且雷厉风行地执行了。事实上,如果崇祯知道这次改革的另一个后果,恐怕不但高兴不起来了,还会直接把毛羽健和刘懋砍成两截。
按照规定,驿站被撤销,驿卒们统统走人。有一个驿卒无奈地离开了,这里已无容身之所,为了养活自己,他决定,去另找一份工作,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

离开的这个驿卒,叫——李自成。
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投军。
崇祯六年(1633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又过了6年,高迎祥不幸阵亡,李自成被众人推为新的"闯王",率军席卷中原。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拂晓,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明朝就此覆灭。

正是因为毛羽健偷情被发现,才上书建议撤销驿站;正是因为驿站被裁撤,驿卒李自成才会丢了工作;正是因为李自成丢了工作,活不下去了才会造反。
没想到因为毛羽健偷情被抓,最后却导致了整个大明帝国地覆灭,让人唏嘘不已。试问还有人敢偷情吗?
当然,明朝的覆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以一种另类的角度解读历史事件,倒也会有种不一样的发现。
崇祯皇帝帝害死的六位贤臣,最后导致明朝灭亡
明天七年(1627年)八月,年仅16岁的信王即位,成为大明第十六位。年轻的皇帝勤于政事,以身作则,希望能够重振大明江山,但事与愿违,朝政腐败已非一日,外有袭扰,内有起义军流窜,大最终走向灭亡。作为大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明朝的覆灭与本人也有一定关系,崇祯不会用人,加上性格多疑,致使许多贤臣名将惨死,最终自己也只能绝望的在景山自缢。【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就为盘点下那些崇祯年检惨死的贤臣名将! 其一,蓟辽督师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亲率十几万大军越过长城,攻入关内,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勤王,在北京城下与清军展开激战,将其击退。但不久后却将袁崇焕逮捕治罪,并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将其凌迟处死。这位曾挫败,击退皇太极的,最终没能,但却惨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其二,登莱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弟子,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西洋火炮专家,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就得益于孙元化布置在城头11门大炮。之后孙元化在的大力推荐下,担任登莱巡抚。 后辽东将领发动吴桥兵变,孙元化力主招抚,但巡按王道纯藏匿诏书,使得叛军长期得不到招抚,再次发生叛乱。朝廷将孙元化逮捕,政敌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趁机陷害,最终孙元化于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被斩首示众。孙元化死后,他的儿子拒绝朝廷委任的官职,明朝廷里懂得西洋火炮的专家也寥寥无几。 其三,蓟辽督师孙承宗 明人计六奇曾评价道:“自辽事者,所用人鲜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后世将三人称为“辽东三杰”。孙承宗在朝臣普遍提议放弃辽东的情况下,毅然请求担任蓟辽督师,并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极大的加强了东北的边防,同时大力支持袁崇焕等人的主张。 袁崇焕被捕后,崇祯帝启用孙承宗,他调兵遣将,成功收复遵化、永平、迁安等关内城池。但后来因为的投敌,孙承宗遭到朝内大臣的弹劾,崇祯也认为他老迈无用,于是将其免官,此后数年间人们多次请求重新启用孙承宗,但崇祯帝不予理睬。崇祯十一年,清军攻打高阳,76岁的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城,全家老小数十人战死,城池陷落后,孙自缢身亡。 其四,宣大总督 1638年清军入关,卢象升率师勤王,名义上是“督天下兵”,但因为杨嗣昌等人的嫉恨,实际上只有不到两万人马。卢象升率军在蒿水桥遭遇清军,双方展开激战,“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但终因寡不敌众,“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卢象升战死后,崇祯帝依然不予抚恤,直到杨嗣昌死后,才得以追赠。 【影视剧中孙传庭的形象】 其五,陕西总督郑崇俭 1640年,郑崇俭率贺人龙、等将领,在玛瑙山大败。但事后张献忠在四川重新恢复声势,崇祯帝以撤兵太早为罪,将郑崇俭削籍候代。之后张献忠攻破襄阳,崇祯帝宠臣杨嗣昌自杀,崇祯帝心怀怨恨,以“纵兵擅还,失误军律”为由,将郑崇俭处死。直到南明时,有人上书:“崇俭未失一城、丧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无敢讼言者,臣甚痛之。”郑崇俭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其六,陕西总督孙传庭 1643年,孙传庭率领十余万大军在郏县境内与展开决战,结果明军失利,之后李自成,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史书称“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的败亡与崇祯帝的错误指挥不无关系,孙传庭在陕西整顿军马,但崇祯帝一再催促他出关决战,明军一来缺乏粮草,二来训练未成,因此才有了郏县的惨败。 治国之本在于用人得当,崇祯帝性格偏激,生性多疑,此乃用人之大忌。崇祯帝手下不乏贤臣名将,有些是被他杀的,有些是因他使用不当而死的。崇祯也有信任的人,诸如温体仁、周延儒、杨嗣昌等,但他们都是利用皇帝信任,的党争高手。用人是门学问,但崇祯帝却不会,不作不死,明朝灭亡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随机文章俄罗斯白杨洲际弹道导弹,唯一美国无法拦截的导弹墨西哥最毒的山王蛇,一口毒液令人类30分钟死亡(长相美丽异常歹毒)揭秘生物界中奇特的眼睛之谜,复眼捕捉高速猎物/猫眼夜晚像白天本初子午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并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80%的人有误解揭秘飞机降落为什么三转弯,有序排队和把飞机的降落姿态调到最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崇祯皇帝帝害死的六位贤臣,最后导致明朝灭亡
明天七年(1627年)八月,年仅16岁的信王即位,成为大明第十六位。年轻的皇帝勤于政事,以身作则,希望能够重振大明江山,但事与愿违,朝政腐败已非一日,外有袭扰,内有起义军流窜,大最终走向灭亡。作为大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明朝的覆灭与本人也有一定关系,崇祯不会用人,加上性格多疑,致使许多贤臣名将惨死,最终自己也只能绝望的在景山自缢。【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就为盘点下那些崇祯年检惨死的贤臣名将! 其一,蓟辽督师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亲率十几万大军越过长城,攻入关内,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勤王,在北京城下与清军展开激战,将其击退。但不久后却将袁崇焕逮捕治罪,并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将其凌迟处死。这位曾挫败,击退皇太极的,最终没能,但却惨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其二,登莱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弟子,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西洋火炮专家,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就得益于孙元化布置在城头11门大炮。之后孙元化在的大力推荐下,担任登莱巡抚。 后辽东将领发动吴桥兵变,孙元化力主招抚,但巡按王道纯藏匿诏书,使得叛军长期得不到招抚,再次发生叛乱。朝廷将孙元化逮捕,政敌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趁机陷害,最终孙元化于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被斩首示众。孙元化死后,他的儿子拒绝朝廷委任的官职,明朝廷里懂得西洋火炮的专家也寥寥无几。 其三,蓟辽督师孙承宗 明人计六奇曾评价道:“自辽事者,所用人鲜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后世将三人称为“辽东三杰”。孙承宗在朝臣普遍提议放弃辽东的情况下,毅然请求担任蓟辽督师,并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极大的加强了东北的边防,同时大力支持袁崇焕等人的主张。 袁崇焕被捕后,崇祯帝启用孙承宗,他调兵遣将,成功收复遵化、永平、迁安等关内城池。但后来因为的投敌,孙承宗遭到朝内大臣的弹劾,崇祯也认为他老迈无用,于是将其免官,此后数年间人们多次请求重新启用孙承宗,但崇祯帝不予理睬。崇祯十一年,清军攻打高阳,76岁的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城,全家老小数十人战死,城池陷落后,孙自缢身亡。 其四,宣大总督 1638年清军入关,卢象升率师勤王,名义上是“督天下兵”,但因为杨嗣昌等人的嫉恨,实际上只有不到两万人马。卢象升率军在蒿水桥遭遇清军,双方展开激战,“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但终因寡不敌众,“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卢象升战死后,崇祯帝依然不予抚恤,直到杨嗣昌死后,才得以追赠。 【影视剧中孙传庭的形象】 其五,陕西总督郑崇俭 1640年,郑崇俭率贺人龙、等将领,在玛瑙山大败。但事后张献忠在四川重新恢复声势,崇祯帝以撤兵太早为罪,将郑崇俭削籍候代。之后张献忠攻破襄阳,崇祯帝宠臣杨嗣昌自杀,崇祯帝心怀怨恨,以“纵兵擅还,失误军律”为由,将郑崇俭处死。直到南明时,有人上书:“崇俭未失一城、丧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无敢讼言者,臣甚痛之。”郑崇俭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其六,陕西总督孙传庭 1643年,孙传庭率领十余万大军在郏县境内与展开决战,结果明军失利,之后李自成,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史书称“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的败亡与崇祯帝的错误指挥不无关系,孙传庭在陕西整顿军马,但崇祯帝一再催促他出关决战,明军一来缺乏粮草,二来训练未成,因此才有了郏县的惨败。 治国之本在于用人得当,崇祯帝性格偏激,生性多疑,此乃用人之大忌。崇祯帝手下不乏贤臣名将,有些是被他杀的,有些是因他使用不当而死的。崇祯也有信任的人,诸如温体仁、周延儒、杨嗣昌等,但他们都是利用皇帝信任,的党争高手。用人是门学问,但崇祯帝却不会,不作不死,明朝灭亡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随机文章大清朝多位皇帝中,你最欣赏哪位皇帝风格或政绩?坏小孩定理公式是什么意思,父母的强烈期望使其变成坏孩子地球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地底压力小致使岩浆产生化学反(积蓄爆发)探索银河系的中心是什么?超大型恒星群体和超级黑洞谁才是真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历史见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