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古代妾命运惨:拼命生孩子 生下后不能亲自抚养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很多人都是说是“一夫多妻”制度,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古代跟现在一样,都是“一夫一妻”制度,古代一个男子虽然可以有许多老婆,但除了正妻之外,那些女人只能成为“妾”了,在古代“妻”跟“妾”是有很大区别的,男人娶妻送到岳父家的叫“聘礼”,纳妾给予的财物叫“买妾之资”,而且“妻”是娶过来的,“妾”是纳过来的,两者本质完全不同。

古代妾命运惨:拼命生孩子 生下后不能亲自抚养

古代的正妻跟小妾地位悬殊很大,古代人纳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延续香火,说得直接一些就是生孩子,家中的妾跟侍女一样,都是伺候家主的,不过比起那些丫鬟来,妾的地位又稍微高一点,有些妾也赔有丫鬟服侍,但妾拥有的权利跟正妻比起来,是少得可怜的。

古代的妾没有资格参加家族的祭祀,因为她们是被家里看做外人的,而且最要命的就是妾需要不断的生孩子,可以说是生得越多越好,因为男人纳妾本来就是生孩子的,不过妾生下的孩子地位较低,她们所生的孩子都算庶出,只有正妻生的孩子才算嫡出,而且妾生下孩子后,自己是不能抚养的,一般都给正妻抚养。

庶出的孩子必须把父亲的正妻称为嫡母,自己的生母只能称为姨娘,在《红楼梦》中就有这样的情节,探春是贾政跟一个姓赵的小妾所生,后来探春就只认王夫人为母,管自己的生母也叫赵姨娘,甚至对生母不闻不问,导致贾府上下都看不起赵姨娘,后来探春出嫁时,赵姨娘都没资格说一句祝福的话,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古代妾命运惨:拼命生孩子 生下后不能亲自抚养

正因为妾生的孩子都需要给正妻抚养,所以这些孩子对生母的感情往往不生,这些妾看着孩子长大以后,都不能直接叫孩子的名字,需要称呼为X少爷、X小姐等,尽管这孩子是自己生的,但辈分一丝都不能乱,这种一种非常冷漠的制度。

因为妾的地位低,所以如果妾犯了错,正妻可以直接骂她们,而男人对妾的是拥有完全支配权的,除了打骂之外,还可以把她们赶出家门,甚至连生命也可以剥夺,如果妾冒犯了丈夫,轻则会被杖责,重则会被关入大牢,当时是有法律规定的。

古代男子可以对妾任何处理,所以苏轼就曾把自己的妾送给朋友,现在看来是无法接受的,但在当时是很正常的,不就送个妾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果妾生下了孩子,那么她们的地位会有所提高,古代讲究母以子贵,如果这个孩子受到丈夫的喜爱,那么妾的地位就又会更高一些。

古代妾命运惨:拼命生孩子 生下后不能亲自抚养

古代的妾地位虽然卑微,但她们又比那些青楼的妓女高贵些,古代最低贱的女子就是妓女,虽然许多名士风流会跟她们一起喝酒玩乐,但从心底里他们还是看不起妓女的,所以妾并非古代女子中垫底的角色,至少她们有一项权利跟正妻一样,就是可以分享丈夫性生活的权利。

古代的妾主要任务是生孩子,所以她们得到丈夫的宠幸往往比正妻更多,因为正妻需要负责管理家族后院的事,而妾只需要负责生孩子,如果一个男子娶了很多妾,但在性生活上却无法满足他们,是会被外界轻蔑的,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遭遇了这一尴尬处境。

悼敏皇子:清朝唯一有谥号的皇子,死后风流皇帝乾隆亲自祭奠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悼敏皇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是古代人对逝去人功德、行为等一生的评价,一般而言,那些地位较高的人才会有谥号,比如说、后妃和王公大臣。早夭的皇子是没有谥号的,但凡事都有例外,就有一位有谥号的皇子,他就是悼敏皇子。 清朝十一年新年刚过,乾隆在紫禁城主持了各种典礼活动和宴会,随后本应该移居,迎接即将到来的上元节和观看烟火等活动,但乾隆却突然下令取消赴圆明园的计划,原因为何呢? 原来当时中宫的孝贤皇后已经怀胎六个月,这是孝贤皇后第四胎且考虑到孝贤皇后已经35岁了,因此这一次乾隆格外小心,为了避免皇后和肚中的孩子经受车马劳苦,乾隆这次特意留在紫禁城过上元节。 就在这一年的四月初八日,孝贤皇后诞下了一名小皇子,乾隆欣喜若狂,立刻写诗祝贺:“九龙喷水梵函传,疑似今思信有焉。已看黍田沾沃若,更欣树壁庆居然。”从这首诗能够看出,乾隆的心情好极了,可以说这是自乾隆三年十月皇次子永琏夭折以来,乾隆最高兴的一天了,从此,他一心要将皇位传于孝贤皇后所生嫡子的梦想再次成为了现实。 一般而言,清朝皇子在成长几年后才会取名,然而,孝贤皇后所生的这位皇七子还不满周岁,乾隆便地给他取了名字:永琮。琮是古代祭祀用的玉杯,“宗”又暗含秉承宗业的意思,可见,在乾隆本人心中,这位皇七子从一出生便是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之选。 随后,乾隆发现在同辈中的宗室成员中,已经有人用了“永琮”这个名字,于是,乾隆便下令让这位宗室成员改名为永瑺。 据《清实录》记载:“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 从这段来看,在乾隆看来,皇七子永琮不但天资聪慧,而且相貌非凡,这样一位皇子,自然成了崇庆皇太后(,即原型)的最爱,而乾隆也很希望这个儿子能够健康成长,将其培养为帝国的继承人。 然而,天公往往总是不作美。就在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深夜,即大年之夜,宫中传来了皇七子永琮因感染天花而夭折的消息。如此以来,本来应该欢乐的新年也变得索然无味,从乾隆十三年的正月初一开始,乾隆便着手给这个儿子办理丧事,并赐予永琮谥号为“悼敏皇子”,这在清朝皇子中是极其罕见的特例。 此外,在为皇七子永琮举行大祭礼的时候,乾隆曾亲自到祭所祭奠,可见乾隆心中是有多重视这个儿子啊!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就在皇七子永琮夭折仅过去三个多月,孝贤皇后便病逝于东巡途中,乾隆心中的嫡子梦就此宣告破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奇葩事:风流皇帝乾隆亲自下旨阉了受害人!《大清律例》令人匪夷所思

犯罪阉割倒并非什么新鲜事,但犯罪了不阉割犯人反倒要阉割受害者就确乎有点匪夷所思了。 《大清律例》是中国封建法治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法治史的的颠峰。不过,就是这部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大清律例》,其中仍存在着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东西。 的大才子袁枚在他的《续子不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旧事: 陕西山阳县有个老无赖,姓赵名成,此人狼心狗肺,丧尽天良,竟然乘儿子外出打工的机会,持刀强迫自己的儿媳妇与自己通奸,媳妇无奈只得顺从。儿子回来后,媳妇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儿子。儿子也知道父亲素来无赖,没法子,夫妻俩决定搬到一个远离父亲的地方筑室而居。于是,小两口邀请了他们的娘家亲戚牛廷辉一起到计划好的地方居住,准备从头开始全新的生活。 但是没几天,善于跟踪的赵成就找来了。他这次来的目的还是同媳妇通奸,但是碍于牛廷辉和儿子友谅两个成年男人,一时半会赵成无从下手。恰好这时,他听说儿子儿媳现在住的这个村里有个叫孙四的恶霸,凶悍异常、力大惊人,平时村里人都很忌讳和他打交道,对他敬而远之。于是赵成找到孙四,经过一番简短的交谈之后,两人定下了“杀牛廷辉,并嫁祸于友谅”的计策,赵成许诺事成之后把儿媳妇让与孙四。得到赵成的许诺,光棍孙四怦然心动。 二人于当晚持刀潜入牛家,杀死夫妇和其子女一家上下五口,然后趁天还未亮跑到县衙报官,说此事系友谅所为。县令命左右把友谅擒来,友谅先是拒不承认,后在严刑逼供下,不便指认其父,痛哭之下只能勉强认罪。 案件到这里总算有了个结果。赵成听说案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结了,整个事情的进展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心情很好,骑着一头小毛驴一路高歌回家了。到家后媳妇见到赵成,痛恨异常,破口大骂:虎毒尚且不食子,你自己杀了人还在这里高唱什么快活曲?人眼不见天眼见,总有一天你要遭报应的,不得好死。赵成做贼心虚,被媳妇这么一骂,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话来。 而这事不巧又被眼尖的朝廷耳目看在眼里,上报了县令。县令觉得事有蹊跷,命人把赵成绑到县衙公堂,追问案情究竟如何?刚开始赵成口风很紧,拒不认罪!不得已县令动用了酷刑,命左右烧毒烟熏灌赵成的耳鼻口目,疼痛难忍之下赵成才把案情的始末和自己与孙四预定计划的事完完整整交代了。 尘埃落定,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天下,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处罚了。这次轮到那本我们所熟知的《大清律例》来唱主角。按律:杀死一家五口者,也需要用一家五口的性命相抵偿。这样一来,虽然整个事情并非友谅所为,而且他还是此案的受害者之一,但因为他是赵成之子,父亲杀了人他还是得跟在父亲屁股后面买单!以命相偿。 假如事情到这里完了,也只能算是个很普通的事件,没多大意思。奇就奇在当各级官员向上禀告事情的始末时,出于对友谅的同情,在给的奏章中把友谅的事情提了一下。看到官员们的奏疏后,乾隆帝特地下了一道谕旨:论情理,赵友谅应该得到赦免,但其父赵成,罪不容诛,像这样的人是不应该有后代的。所以,特判赵成凌迟处死,而其子友谅则施以宫刑,百日满后充军黑龙江。 相比乾隆的这道手谕,《大清律例》中的那条“杀死一家五口者,也需要用一家五口的性命相抵偿”的法令明显不够大气,显得相当小儿科。按照乾隆的想法:赵友谅是应该赦免的,但他的父亲罪大恶极,像这样的人不配有后代来延续他的香火。但如果赵友谅不死,难保他会生出个一男半女,而这一男半女当然也是他父亲赵成的后代,这样跟的想法就冲突了。于是,天才的乾隆发挥了超人的想象力,把赵友谅一刀阉割了事。可怜那孝顺老实的赵友谅,平白无故就这么做了,这事能怪谁呢? 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就在这样的法律体制,或者比这个还不如的法律体制下苟延残喘。原本以为《大清律例》搞不定的事,乾隆亲自出以摆平,哪知道乾隆一出马事情更糟糕。或许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法治的一个缩影吧!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必然会生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案子,当这些案子在现在的法律框架下找不到更合理的处理方式,或者当情与法产生冲突时,就轮到人治出马了。人治有它的好处,但是它的弊端同样一目了然。它那种不成文的约束常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张三犯罪的时候,可以突发奇想用这个处罚,换成李四,又变成另外的惩罚。 在本案中,明明是受害者、需要法律来保护的友谅却反而成了法律的牺牲品,而且这种不合常理的事情还不止一次。当乾隆帝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他原本可以挥动人治的那根大棒来救友谅一把,而偏偏他只救了一半,让赵友谅落得个生理残废的下场,也让中国的封建法治落得个生理残废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