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李白和杜甫是如何相识的?两人关系如何?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李白和杜甫是如何相识的?两人关系如何?

  李白和杜甫是如何相识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李白和杜甫于公元745年初夏相识于洛阳。在这一年多之前,李白自信满满地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以为此去可以大展宏图,但最终却被“赐金放还”。出京后,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杜甫。

image.png

  杜甫十年前考进士不第后,就一直游历四方,他“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四十四岁的李白与比自己小十一岁的杜甫意气相投,一见如故。杜甫在诗中描写他们当时交往的情形:“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李杜的相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把这次相遇比作“太阳和月亮的相碰”。当时的李白已诗名远播,光芒四射。杜甫诗名未就,光华初露。可推想出,李白的声名与才气使得杜甫对他的仰慕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所以杜甫格外珍惜这一段友情,为他日后写下二十多首与李白有关的诗歌埋下伏笔。

  他们在一起谈诗论文,议论时事,在欢饮中各显天真。杜甫在之后的一诗中写道:“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酒中的李白最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本色,最能张扬他的人格魅力。

  这次相聚临别之时,他们相约在商丘再次同游。秋天,两人如约而至,还偶遇了另一位诗人高适。三人入酒垆,登吹台,游梁园,饮酒赋诗,纵论天下,好不痛快。分手后,杜甫对李白念念不忘,接连写下好多怀念李白的诗,终于有一天他抑制不住对李白的思念,跑去任城看望李白,他们一起游山东,这次临别之时,李白给杜甫的送别诗是《鲁郡东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image.png

  此后杜甫西去长安寻找发展机会,李白南下入吴,继续求仙问道。二人从此各奔东西,再没有相遇过,但两人的诗文互相寄赠却不断。

  747年的秋天,李白独自游于沙丘,想起去年和杜甫的相聚,写下了《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表达对杜甫的思念。

  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高度赞扬了李白的诗歌特色,认为其清新俊逸之风实在是无人匹敌,并盼望着与偶像的重聚。

  杜甫很钦佩李白的文思敏捷,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他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来评价李白诗歌强大的艺术力量,说李白的诗“落笔时使风雨为之震惊,诗成后鬼神为之哭泣。”这两句已成为描写李白最受传颂的名句。之后,杜甫在长安体会到世态的炎凉,对与李白一起度过的日子更加思念。他甚至后悔没有与李白一道隐居山林,却跑到长安来看人冷眼,寄人篱下。

  天宝十五载,李白因参加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而受到贬黜。在众人对李白避之不及的情况下,杜甫却为李白开脱,并喊出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李白流放夜郎,杜甫写下《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语极悲愤,98迷吧,隐喻李白是遭人诬陷。

  李白和杜甫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和博大的襟格,撑起了唐代诗坛一片“高不可及”的瑰丽天空;以其高贵的人格和真挚的友情,谱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曹植和他的嫂子甄宓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和他的嫂子之间都发生了什么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历史上军事家这一生可谓是身份之多,除了身份之外,孩子也比较多,妻妾成群,据说孩子一共有二十五位儿子,要说文功深厚的还是当属曹植。曹植是曹操和生的孩子,曹植可是非常有学问的,,博闻强记。最开始曹操非常宠爱曹植,还要立曹植为太子,但是后来继位称之为魏文帝,曹丕心重,妒忌曹植并且对他非常有猜忌,还要治他于死地,后来曹植知道后做出了《七步诗》,这个故事被世人传颂。 对于曹植的故事有很多,曾经还有一段“人神之恋”,《洛神赋》中写出了那段故事,曹植在帝都会东藩的路途中偶遇了洛神宓妃。洛神有着超凡脱俗之美,曹植看了流连忘返,一直追逐着洛神的身影,最后宓妃消失于茫茫的洛水之中,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感叹。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他自己的白日梦,寄托自己早年的恋人。 其实这个人就是历史上的,她是中山无极人,在三岁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九岁就能文实礼,在建安年的时候,娶她为妻,也就是的次子。后来曹操和袁绍大战,自己在冀州,袁绍又打了败仗,曹操和以及曹丕,还有曹植看到了甄氏,都喜欢上了她。曹植也很喜欢,真心求爱,终于打动甄宓,可是被小人陷害,曹丕趁乱娶了她为自己的妻子,很是宠爱。 之后曹植和甄宓就掉进了爱情的痛苦深渊,甄宓还为曹丕生了魏明帝和东乡公主,曹丕称帝之后被封为文昭皇后,后来曹丕喜欢上了郭后,又得知曹植和甄宓的缠绵,甄宓从此跌落谷底,派遣內使刺死了她。这也就有了《洛神赋》,曹植纪念甄宓。 曹植其实有自己的妻子,不过被自己的父亲曹操刺死。曹操是一个生活简朴,很节省的一个人,他很讨厌奢侈之人,曹植后来妻子也很漂亮,但是都没有曹丕的妻子出色,可是也不差于甄宓,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不折不扣的白富美,从小都是锦衣玉食,生活也过于奢华。在曹操家中这种简朴的生活还是不习惯的,依旧喜欢水粉,漂亮的服装,华丽的首饰,并且还敢在曹操的面前打扮的,光彩夺目,曹操的心里很是不开心。 一次曹操打了败仗,回家很不高兴,就开了一次家宴。在这场家宴中允许自己的儿子们带上自己的妻子参加,曹丕的妻子甄宓知道,曹操不喜欢奢华,甄宓就素衣一旁安静伺候,然而曹植的妻子崔氏则是一身华丽服装出席,这让曹操看的心里非常不舒服,尤其打了败仗之后的曹操,更加气恼,最后斥责崔氏败坏家风,打入大牢处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中宗李显到底是如何死的?跟唐玄宗李隆基有什么关系?

你真的了解究竟得暴病去世,还是被韦后母女毒杀?凭啥知道死因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和《》中,都明确记载在公元710年5月,一个叫燕钦融的地方小吏向李显上了一道机密奏折。他在奏折中历数了韦后和一些淫乱后宫,胡作非为,在朝中打压异己,祸乱朝纲的事情。他苦劝李显一定要严肃处理韦后和安乐公主,以免将来发生危害社稷的惨事。 李显看了燕钦融的奏折,非常恼怒,便将他调入京城,准备治罪。 谁知燕钦融是个不怕死的,反而揭发了更多韦后和安乐公主的丑事。 结果这事被韦后得知,害怕李显在诘问中知道她淫乱的事情,于是半道上命武士将燕钦融当众活活摔死。 李显为此很不高兴,却也没有治韦后的罪。 心中有鬼的韦后却认为李显这是暴风雨前的,心里不免惴惴,便和女儿安乐公主密谋杀死李显。 曾多次找李显讨封皇太女未遂的安乐公主,一心想学做女,当然很支持韦后的主意,并极力怂恿,待李显死后,韦后把持朝政做女皇帝。 韦后于是让情夫散骑常侍马秦客配置了毒药,她将毒药拌在饼中,蒸熟,命宫女送到神龙殿。 批阅奏折的李显腹中饥饿,拿起就吃,结果没过多久腹中绞痛,痛得倒在榻上滚来滚去。 见状赶紧禀报韦后。 韦后却磨蹭了好半天才来到神龙殿,看到李显痛苦不堪的样子,地问他怎么了。 李显早已药性发作,口不能言,只能大张着嘴,用手指着嘴里呜呜哇哇,不一会便死在了榻上。 韦后杀死李显的动机变成了害怕被李显查出奸情,狗急跳墙索性夺取皇权。而安乐公主则是对皇权病态的渴望,由于不能得到李显的册封,便,杀死了李显。 那么,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首先,李显和韦后是一对患难夫妻,感情深厚,韦后真的下得了手吗? 李显一生做了两次皇帝,第一次做了55天,第二次做了5年半。 李显的第一次废黜和韦后有着莫大关系,他继位后为了能对抗武则天,大力提拔韦后的家人,并把岳父韦玄贞从一个小小的参军提拔成豫州刺史,接着提拔成侍中,也就是宰相。 这样的提拔当然不符合官员选拔制度,于是遭到了辅政大臣裴炎的制止。对于裴谈的制止,李显很任性地说,就算把江山给韦玄贞又如何,何况是个小小的侍中。结果一任性就结束了做皇帝的工作,被废黜成庐陵王,贬出长安。 李显被贬后,虽说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一天到晚,他都被人监视,尽在武则天掌握之中,所以他惊惧之极,总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像自己的两个哥哥一样死于非命。 韦后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她不光陪伴着李显,还时刻要安慰这个胆小无能的丈夫。通过14年在房州的生活,李显已经非常依赖韦后,凡事都听从她的安排。 其次,李显对韦后及安乐公主非常袒护,韦后和安乐公主有必要杀死李显吗? 韦后成为皇后以后,大力提拔娘家人,还勾搭上了司空(也是她的亲家),在朝中搞起了垂帘听政。李显一切事情都听她的安排。 尽管有官员多次向李显奏报韦后的丑事,但李显不但不深究,还处死奏报的官员,保护韦后。 这样的皇帝,韦后和安乐公主真有必要毒杀他吗? 第三,李显究竟是怎么死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有辩解的机会吗? 李显去世后的第18天,李隆基便说:“韦后毒死了先帝,我们今天要诛杀韦后,为先帝报仇。”于是,在他的动员下,士兵们一鼓作气,冲进了韦后的宫殿,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李显是不是真的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所杀,她们简直毫无辩解的机会。 历史永远是胜利者谱写的,胜利的李隆基为了能洗白自己得皇权是出于正义的需要,因此让韦后和安乐公主背锅也极有可能。 所以,李显之死并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桩谋杀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