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公主不但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更是唐高宗李治同父同母的妹妹,她去世后,李治以皇后之礼将其下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治之所以会以皇后之礼,下葬自己的妹妹,一方面是出于哥哥对妹妹的疼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城公主一生的经历,让李治觉得对她有所亏欠。

公元634年,新城公主出生于长安。这一年是贞观八年,唐朝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新城公主的生母,便是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在新城公主出生前,长孙皇后已经为李世民生下了三子三女,和李世民感情极好。
然而,在新城公主出生之后,长孙皇后的身体情况,却越来越差。后世史家推测,极有可能是长孙皇后在生产的时候,落下了病根,所以身体每况愈下。两年之后,就在新城公主刚刚三岁的时候,长孙皇后便撒手人寰,离开了这个世界。
刚刚学会走路便没了娘,这样的新城公主,自然是十分可怜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城公主从小便得到了父兄加倍的宠爱,被所有人奉为掌上明珠。

贞观十六年,刚刚年满九岁的新城公主,正式受封,被李世民初封为衡山公主。衡山公主这个封号,那可是相当有讲究的。按照唐朝礼制,名山大川是不可以作为封号的。而李世民愿意给自己这个小女儿单独破例一次,足可见李世民对她的宠爱。
就在新城公主刚刚受封之后不久,李世民便又给她定了一桩婚事。当时恰逢贞观名臣魏征病重,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为了感谢魏征多年来对国家的贡献,李世民做主给新城公主和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定下了一桩婚约。
然而不久之后,唐朝开国名将侯君集谋反。在这桩谋反案当中,包括侯君集在内的好几位主谋,都是昔日魏征举荐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世民勃然大怒,怀疑魏征也曾心怀不轨,于是便主动废止了这桩婚约。
在这桩婚约被废掉之后,接下来好几年的时间里,李世民都没有再给新城公主指婚。出于对小闺女的疼爱,李世民自然要给新城公主选一位最合适的夫婿。之前和魏征家的联姻,让李世民有些泄气,连魏征他们家都会出问题,李世民自然就更不敢随意给小女儿指婚了。
就这样,转眼,几年过去了。
到了贞观二十三年,新城公主已经16岁了。按照唐朝的婚姻制度,16岁的闺女还没出嫁,就已经相当于是大龄女性了。在看到小女儿一天比一天大,而自己的身体又越来越差,李世民终于决定敲定新城公主的婚事。在一番挑选之后,李世民挑选了扬州都督府长史长孙操的儿子,长孙诠。

这里要多解释一下,从辈分上来说,新城公主的母亲长孙皇后,其实得叫长孙操一声叔叔,因为这俩人确实都是长孙家的。所以从辈分上来解释,新城公主其实相当于是嫁了自己的一个远方舅舅。只不过双方的血缘关系,已经相当远了。长孙操的爷爷,和长孙皇后的太爷爷是亲兄弟。但是到了新城公主这一代,已经出了五服,所以也不算乱伦。
长孙家是贞观年间的外戚家族,家世显赫,而长孙诠也是一表人才。不管是家世还是个人,确实都是新城公主最合适的夫婿。
可惜的是,此时的李世民,身体已经不行了。再加上公主出嫁,仪式筹备需要时间。所以,直到李世民去世,李世民也没能亲眼看见自己的小女儿出嫁。对于一生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而言,这也成了他临终之前最大的一个遗憾。
李世民死后,其子李治登基。虽然换了新皇帝,但新城公主所受的宠爱却并没有减少半分。因为李治是她的嫡亲哥哥,李治登基之后,对这个小妹妹仍是极为照顾。
因为李世民的去世,新城公主的这桩婚事,不得不再次拖了下来。直到三年之后,新城公主才终于和长孙诠完婚。而新城公主完婚之前,李治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将原本衡山公主的封号,改封为新城长公主,并增加了新城公主的封邑。
新城公主和长孙诠完婚之后,两人感情十分和谐,接下来的几年,也成了新城公主人生当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然而好景不长的是,几年之后,因为长孙家的领头人长孙无忌,被中书令许敬宗诬告谋反,整个长孙家都受到了牵连。在这个过程当中,长孙诠也被牵连,流放巂州,后来更是直接被当地官员给暗杀了!

长孙诠的死,让原本十分幸福的新城公主,人生彻底跌落谷底,也由此和哥哥李治闹翻,一生都没有再原谅李治。
对于新城公主,李治也是有苦说不出。他既愧疚于自己毁了妹妹的幸福,但同时又因为长孙家权势过大,不得不对长孙家下杀手。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李治对新城公主更加愧疚,只能在物质上尽可能地弥补妹妹。后来更是从京城诸多青年才俊当中,挑选了出自京兆韦氏的大帅哥韦正矩,作为新城公主新的夫婿。然而在嫁给这位新夫婿之后,新城公主却因为无法走出之前的婚姻,而对韦正矩十分冷淡,两人感情极为淡漠。
就这样,嫁给韦正矩之后,新城公主越发憔悴,几年之后,终于因病去世,终年三十岁。

新城公主去世后,李治勃然大怒,迁怒于韦正矩,认为是韦正矩没有照顾好新城公主,直接杀了韦正矩。然后以皇后之礼,将新城公主下葬。在整个唐朝,仅此一例。
这里要多说一句,所谓的以皇后之礼下葬,并不是说李治和新城公主有什么不伦的行为,而是指新城公主下葬的礼仪超过了规格。皇后下葬之礼,是古代女子能够享受到的最高下葬礼仪。以皇后之礼下葬,是指李治希望以最高规格的葬礼,送走自己的妹妹,而不是其他意思。
再之后,到了1994年的时候,陕西考古队在维修李世民陵墓的时候,意外打开了新城公主的陵墓。因为当时陵墓已经被破坏,所以考古队不得不进行抢救性挖掘。在挖掘过程当中,考古队发现,新城公主陵墓内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新城公主的陵墓规格,丝毫不逊色于皇后陵墓。另外,陵墓内壁画上所有侍女,都被抹去了头部。

后来据历史专家们考证,终于得出结论:这些壁画上的侍女,之所以被抹去了头部,其实同样是李治的泄愤之举。因为李治认为,正是因为这些侍女没侍奉好新城公主,所以新城公主才会早逝。在新城公主去世之后,李治不光干掉了韦正矩这位驸马泄愤,还同时处理掉了新城公主府上的所有侍女,让这些侍女给新城公主陪葬。
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新城公主一生最大的悲剧,其实正来源于唐朝高层的权力争夺。如果没有这些争权夺利的事情,长孙诠也不会被流放致死,新城公主的生活,依然会十分幸福。至于后来所谓的以皇后之礼下葬,看似是一种荣耀和补偿,但对死后之人的补偿,又有什么用呢?
唐朝灭了突厥和高句丽,为什么灭不了吐蕃?
中国历朝历代中,唐王朝是公认实力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唐帝国军锋鼎盛,战力强横,在对外战争中大多数时候处于强势地位,其领土在鼎盛时期达到1230多万平方公里,是王朝疆域的最顶峰。就连强大的和东北亚的霸主高句丽,也在与多年来的纠缠中先后被灭掉,可见它实力之强大。 然而,就在唐朝横扫周边诸国时,却遇到了一个强劲的敌人吐蕃,两国之间时和时战,直到唐朝灭国,都没能奈何得了吐蕃。为什么实力如此强大,连突厥和高句丽都不是对手的唐朝,奈何不了吐蕃呢?事实上,当时吐蕃的强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而它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当时的吐蕃遇到了以下几方面走向强大的因素。 一、远比现在湿润的气候条件 唐朝时的青藏高原,远不像如今这样千里荒芜,渺无人烟。当时高原地区气候温润,优良的气候条件促成了青藏高原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业大发展。而吐蕃王朝的发祥地山南雅砻河谷,更是高原上少有的水草丰美的富饶之地。 除此之外,藏北的广袤草原,又为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牛羊、战以从这里获得。以上这些,都成为吐蕃王朝强大的物资支撑。 二、大一统政权凝聚成的强大实力 唐朝以前,青藏高原上还是各种势力纷争不断的混乱状态,这种情况在其杰出君主松赞干布继位后得到了彻底的扭转。松赞干布虽然只活了33岁就英年早逝,却完成了基本统一吐蕃各部的伟业,奠定了吐蕃强大的根基。 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绝大多数新生的统一政权,都有着极高的凝聚力,这使得它对外显示出强大的实力。唐朝时期的吐蕃,便遇到了这一发展黄金期,开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三、新技术的不断涌入 吐蕃完成统一的同时,眼界也不断变得开阔,历代赞普都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虽然技术最先进的唐朝禁止向外输出技术,但是当时吐蕃人另辟蹊径,从中亚和印度人那里掌握了炼铁,冶炼等很多先进技术,这些都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强盛。 当然了,即使如此,吐蕃在唐朝末期,军事装备上面仍然“器不犀利,甲不精完,材不趋敏”。但是至少在最短板的技术层面,它与唐朝缩小了差距。这对于吐蕃的强大,已经足够了。 四、庞大的军力储备 由于农牧业的大发展,当时的吐蕃能够养活足够多的人口。最鼎盛时期,吐蕃人达到了300多万,如果加上其控制地区的其他民族,竟然有近千万的人口。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国,要知道,唐太宗贞观年间,因为之前数百年的战乱,全国人口才恢复到1500多万。 庞大的人口为吐蕃提供了足够多的军力储备,能够应付源源不断的战争消耗。史料记载中,吐蕃人多次进扰唐朝,军队能够有40万之巨。要知道,那可是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当时军队能够有如此数量,已经非常恐怖了。 正是以上这些条件,让吐蕃在有唐一代,都是西部的一大威胁,它也是唐朝三百年来,少有的难以攻灭的势力之一,足见其实力之强大和难缠的程度。 随机文章中古欧洲有名的骑士有哪些?中国发现200米巨蟒,苏联生化试验导致巨蟒变异长大十几倍(假新闻)揭秘甘肃天水文物大案,盗墓贼售卖文物时被抓获(100万元卖到国外)毕达哥拉斯定理是什么,其实就是勾股定理/中国商朝早有人提出揭秘越战中的美莱村惨案,美国士兵无情屠杀村民504人(不留活口)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他是唐朝的皇太子,为什么将父亲软禁起来?
权力在古今都是不少人垂涎的东西,尤其是思想封闭的古代,想让某个人死,即使不叫人杀死他,也会有人代劳,从这展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故而一扯上皇位,每个王朝皆有因为它而死的人,特别是在人们眼中的盛世大唐,正是太宗李世民起的好头,以至于后面的子弟,为夺位不惜杀害亲人,连他儿子也想效仿。而在这一朝,也出了位不学好的皇太子,他便是,作为玄宗的长子,又是国家的储君,按理来说玄宗,便是他当皇帝,为何李亨要趁国乱世夺权? 说起李亨,就不得不了他父亲玄宗皇帝,也是人们口中的李隆基,年少有为长得还英武,父亲还是他发动政变拥立的,之后又与姑姑争权,结果在其中,李旦直接提前退休,把皇位让给儿子。李隆基的确是个英明之主,年轻时携手大臣们,开创了有名的,使大唐的国力再上升一个层次,但他晚年开始昏聩,尤其重新,导致的爆发。太子李亨便是在这场混乱中即位,他算比较得人心的。 因为当时安禄山的缘故,使得玄宗民心尽失,故而在李亨即位时,得到朝中大臣以及百姓的认可,并且他也参与平息战乱的事情中。李亨一开始并非太子,当时东宫的主人是,后来李瑛被诬陷致死,导致储君位置空虚下来,玄宗找来相问,到底是立哪个儿子才好,李林甫极力的推荐,因为李瑁的母亲,便是的武惠妃,她也是因为争储的事,才选择把李瑛杀死。玄宗虽然宠爱她,但考虑到了王朝的稳定。 同时也知道李林甫与走的近,于是把李亨立为新的储君,其实这个决定对于李亨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毕竟是个人都想当太子,但当了太子后,李亨便要面对许多政治敌人,首当其冲的便是武氏与李林甫,要知道李林甫可是朝中宰相,官职权力十分大,因此朝中出现两大派系,一以李林甫为首的反对官员,另一方便是太子党,那时太子党人员真是少的可怜。在大臣与儿子互相针锋相对时,玄宗谁也不帮,任由他们发展下去。 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想看到哪一方的势力过大,李亨在长达八年的政治较量中,性格也发生一些改变,虽然李林甫暂时威胁不了自己,但他也害怕玄宗会随时废掉他。李林甫在朝堂上利用职权,经常打压太子李亨,还把太子的盟友韦坚一并拉下马,此后李亨又遭受两次大案,两任妻子在之中死亡,他的精神也受到极大刺激,在玄宗安排下,李亨第三次娶妻,对方是为很有背景的女子,但李亨却再也放不下心。 751年,权相李林甫去世,自此李亨少了位强大的政治对手,但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因为杨玉环的关系入朝为官,什么才能也没有,就能当一个国家的宰相,李亨对他甚是厌恶。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李亨终于掌握政治主动权,当时长安被安史大军攻破,玄宗带人往四川跑,途中就发生了兵变。这场兵变仔细看来,其中也有李亨的影子,玄宗还没跑出长安时,他就曾派人联络陈玄礼,两人密谋在路上杀死杨国忠。 他先是在军队中煽起将士的不满,把罪名全部往几个人头上按,杨国忠可没有兵权,所以根本反抗不了,杨家人在路上全部被杀死,另一方面李亨安排人把玄宗送去四川,自己趁机掌得军政大权,随即在灵武称帝,史称,并且把玄宗尊为太上皇。之后李亨带领大军平息叛乱,大唐又恢复昔日和平。当初李亨也是匆匆即位,但他可不会把皇位还回去,当年玄宗对他并不好,李林甫针对他时,玄宗只是在一旁冷眼观看,并没有去帮助他。 因此李亨对于这个父亲,自然也谈不上尊敬,收复长安后把让人把玄宗送回来,但不让他住进昔日寝宫,而是把玄宗安排在小偏殿里囚禁,不许任何人去看望他,直到玄宗驾崩。李亨虽有篡位之举,但史学家给他评价还不错,因为那时所处的政治环境不同,故而即位时也得到多方支持,他是一位乱世太子,同时经历开元与安史之乱,又遭遇宰相后妃的打压,可以说过的十分艰难。 随机文章杨广弑父夺位:只是因为杨广想得到后宫妃子陈氏?英军发现12个英国不明飞行物,国防部认为是孔明灯什么是新72法则,最简单的计算本金翻倍的方法(投资必备)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中国以南方为尊/避开北极星的定位未确认生物之猛犸鱼,战斗力与两头虎鲸相当/鼻子像猛犸尾巴像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