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秦始皇嬴政最大的功绩是什么?秦始皇又有哪些过失?

时间:2024-03-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变王称帝,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为称谓,中国第一位帝王诞生了,故作始帝王。

秦始皇嬴政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秦始皇嬴政最大的功绩是什么?秦始皇又有哪些过失?

秦始皇嬴政的出现是当时诸侯割据局面的福祉,百探网,如果没有秦始皇嬴政,各国之间战乱不休,尔虞我诈,百姓流离失所。

秦始皇嬴政统一海内,开创帝制,加强自身统治;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造长城,商鞅变法,建立了一个强横的大秦帝国。

  纵观秦始皇嬴政一生中,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开创帝制,加强朝廷集权制,只因这个制度一直被古人延续了2000多年,占据了整个中华五千年的一半。

集权制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地方无条件服从朝廷管控,地方完全没有独立性可言。

而朝廷核心官员又听命于帝王,间接来说,帝王掌控了一切,掌控天下人的生死。

这也是历代王朝为了争夺皇位不惜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真相,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当帝王。

秦始皇嬴政最大的功绩是什么?秦始皇又有哪些过失?

当那个主宰万人生死、君临天下的天子!

  当然,自古有功就有过,有白就有黑。

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长城、阿房宫、骊山墓等;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一人死罪株连三族。

而秦始皇嬴政最大的过失则是焚书坑儒,尤其是焚书。

大秦奉行的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真理,这一点商鞅做得倒也不错,最起码能有一些公平可言。

  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注定与其他派站在对立面,对于秦始皇嬴政的暴行,时常有人引用古人言批评,或许在他们的认知中,君王应当奉行的是仁爱治国,以仁爱之心宽容天下,感化世人,貌似这一点与和尚普度世人有点类似。

热衷权力的始帝王,当然不愿意去当什么和尚,他选择了重用商鞅,因为商鞅会加强自己的统治。

秦始皇嬴政最大的功绩是什么?秦始皇又有哪些过失?

  焚书,即指的是除了秦政府规定的一些书籍外,古籍统统要销毁,不是尽量,而是必须,做不到不仅有黥刑,而且还有四年劳役等着你;谈论《诗》、《书》处死,议古论今灭族。

这样的做法导致秦王朝之前的古籍文献消失匿迹,只有秦王朝官方一套藏本,可信度实在是低得可怜。

除此之外,秦始皇嬴政在咸阳活埋400多名方士、儒生,起因便是始帝王怕死求仙药,方士侯生、卢生表示小意思,然而,离开咸阳的二人并没有为秦始皇嬴政寻药,而是逃之夭夭,四处诽谤秦始皇嬴政,加上儒生煽风点火,暴怒的秦始皇嬴政便在咸阳活埋400多人,史称坑儒。

  客观看待秦始皇嬴政的一生,除了怕死点,一辈子也算说得过去,因为他的功绩大于他的过失,不是吗?

一代名相秦国丞相李斯上了赵高的贼船 竟只因四个字!

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南巡途中病重,就让中车府令给公子下诏:“把军队交给统领,赶快回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只有小儿子,丞相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群臣都不知道。这就给中书府令赵高无限遐想的空间。于是他就先说服胡亥,让胡亥坚定了夺取皇位的信心。而后,赵高又主动找到丞相李斯,游说李斯,以得到李斯的支持。于是赵高就充分利用人性中“贪婪”和“恐惧”两大弱点,巧舌如簧与李斯展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辩论。 赵高对李斯说:“始皇帝去世了,给长子扶苏下了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还没有发送,始皇帝就去世了,目前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你看这事该怎么办?”这显然是在暗示李斯:诏书和符玺都归了胡亥了,你不答应都不行。网络配图 李斯说:“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使国家生死存亡的的话呢!这不是我等为人臣所应当议论的事!”这个时候李斯还是很义正言辞的。 赵高说:“丞相啊,你和蒙恬相比,工作能力谁更强,对秦国的功劳谁更大,谁考虑的更周全而且错误最少,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私密关系谁更好?”已经开始捅李斯的软肋了。 李斯说:“在这五个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您为什么这样苛求于我呢?”李斯这句话最软弱不过了,显然,已被赵高说到了痛处。 赵高步步紧逼:“我进入秦宫管事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善终的,结果都是以被杀告终,长子扶苏即位之后一定要用蒙恬担任丞相,很显然,您最终安安稳稳度过你的余生了。我受皇帝之命教导胡亥,让他学法律已经有好几年了,还没见过他有什么错误。他慈悲、仁爱、宽厚、轻财,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您考虑一下再决定。” 李斯说:“您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我李斯只执行皇帝的遗诏,自己的命运听从上天的安排,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网络配图 赵高说:“看似平安却可能是最危险的,觉得危险又可能是最平安的。在安危面前不早做决定,又怎么能算使圣明的人呢?” 李斯说:“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里的一介平民,承蒙皇帝厚爱,让我担任丞相,封为通侯,子孙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所以皇帝才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给了我,怎么能辜负了皇帝的重托呢?请您不要再说了,不要让我李斯也跟着犯罪。” 赵高说:“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顺从潮流,事物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现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希望你不要逆潮流而动?” 李斯说:“我听说换太子,三代不安宁;兄弟争夺王位,哥哥被杀死;商纣杀死亲戚,又不听从臣下劝谏,社稷不保;这三件事都违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庙冷落。我李斯还是人啊,怎么能参与这些阴谋呢!”这段话李斯好像是在提条件啊!网络配图 赵高心知肚明,于是向李斯许下宏愿:“上下,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没有什么做不好的。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善于为人处世,相机而动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说是不是?” 李斯终于溃不成军,仰天长叹道:“天哪!逢此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谁来把握我的命运呢!”这等于是缴械投降了。 一代,最终也没能逃脱人性的弱点--贪婪和恐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国一代名将蒙恬如何甘愿死于奸臣赵高之手

是时代的人,从他祖父那一代开始,他们家就一直为秦国服务。到了蒙恬这一代,他们家在秦国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任命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对抗匈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蒙恬是秦始皇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秦国的奇才,长期与匈奴角逐于大漠之上,使他对怎样赢得胜利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彻底御敌于国门之外,他毫无保留地贯彻的命令,开始一项史无前例的重大工程—修筑长城。蒙恬既不招标,也不搞什么开工剪彩,甚至连图纸也没有就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他利用地势,设置要塞,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筑了一个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的庞然大物。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赵政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担心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 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等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囚禁并杀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 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陛下。”蒙恬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为蒙恬鸣不平,认为他死得冤枉,但我认为,蒙恬的临死陈词也许是正确的—万里长的长城所耗费的不仅仅是秦王朝的人力物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秦王朝的国家风水走势。天地之间突然冒出来一个长城,瞬间改变了秦帝国的命运流程,谁能说,秦王朝那么短命和长城没有一点关系呢?因此,蒙恬的自责可能是真实的,自杀之前的真实心态可能就是惭愧。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条长城可以为后代带来滚滚财源,并被列入世界第N大奇观,否则他自杀时也许不会那么难受和自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