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为何,电视剧,总是,丑化,刘邦,平民,开国,皇帝,他有,太多相关的知识】
在现代电视剧中,很多编者喜欢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形象进行丑化。
真实历史中的刘邦真的是这个样子吗?当然不是。
可以想象,中华历史五千年的时间,真正能够从平民做到官方承认的开国皇帝的人物只有两位,一位是刘邦,一位是朱元璋。
如此看来,刘邦身上必将有过人之处,那么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刘邦的性格,他的身上又有哪些现代人可以借鉴的特长呢?
汉高祖 刘邦
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首先需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刘邦的身份背景。
刘邦是西汉时期的开国皇帝,除了这个史官给他的称号之外,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对刘邦的评价都非常高。
比如说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刘邦,称他是封建制度下皇帝里面最厉害的那一个。
这完全是将秦始皇都媲美下去的说法了,这样的评价直接把刘邦和影视剧中市井小民的形象拉开了很远。
那么刘邦到底有哪些厉害之处呢?
斩蛇起义
刘邦在公元前209年开始起兵反秦,但他也知道,如果自己起兵推翻秦朝统治的话,史官对自己的评价不一定会美化。
于是,刘邦采用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典故,也就是遵循了陈胜吴广起义的逻辑,让自己的队伍变得更加的顺理成章,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为了能够收服民心,每到一处刘邦都会再三要求自己的子弟兵们千万不要伤害百姓们的利益。
比如说不能打家劫舍、强抢民女等等。
汉高祖 刘邦
刘邦这个人的壮心也并没有被年龄给约束。
公元前209年时刘邦都已经48岁,有野史称刘邦当时已经39岁,不论哪一种说法这一年纪在古代看来已不小了。
但就在这时,刘邦号称自己是赤帝子,很快队伍慢慢从3000人扩充到了近万人。
在这庞大的军队体系当中,除了士兵的力量在不断的扩充之外,刘邦的智囊团也在不断的扩大。
他接纳了张良、韩信、彭越、臧萘、张敖、吴芮等。
作为领导者,刘邦还是一个重视诺言的好习惯,公元前202年刘邦实现了君临天下的政治理想。
就在这时,刘邦也兑现了之前对诸位功臣的诺言封赏了他们,比如说韩信在这时成为了楚王,彭越成为了梁王等。
张良
韩信
在政治方面,刘邦能够善用人才。
对每一位能忠心待自己的人都高官厚禄加以封赏。
曾经刘邦迎来了一位来自项羽军营中的将领丁公,丁公对刘邦之前小有恩惠。
如果按照道理来说,丁公投奔刘邦很有可能会受到刘邦的厚待。
但刘邦却将其捆绑起来,当众告诉大家丁公在项羽的阵营已为将领他却对主公不忠。
项羽
项羽的有丁公这样的人在身边是不幸。
这一番话,刘邦也是用来警戒自己身边的人,千万不要不做忠臣。
可见,刘邦也并不是盲目地善用人才,而是一再地告诫身边有用之士:忠诚的重要性。
在建立汉朝之后,刘邦征用儒生、定州关中、对地方进行区划,承接秦朝沿袭下来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同时又沿用了分封制,废除了秦朝的刑法。
在思想上,开始时以黄老学说为主,后来更加重视儒家思想,广得民心后又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概念。
这一制度的本质其实就是以儒家思想为外壳,以法家思想为内核的做法。
表面以教化百姓思想完成统一为主,实际以刑法规章制度为辅助作用,刚柔并施达到了更好的统治效果。
在强化皇权方面,刘邦清理异姓王,安抚功臣良将,监视六国贵族后代。
削弱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稳固。
对于延续几百年的西汉统治,创造了更好的政治氛围。
在经济方面,他鼓励百姓生育扩大劳动力范围,促进农业发展,同时又打击奴隶主阶级,使得百姓们对刘氏家族的统治更加爱戴。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刘邦:秦政不改,反酷刑法。
说他推翻了秦朝的酷吏刑法,更得民心。
《汉纪》评价刘邦:非德无以建业。
非命无以定众。
说刘邦有广阔的胸襟,能够容纳天下之士,把自己化成了舞台,供这些能人志士者发挥身上的优势,最后建功立业。
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但以上也仅仅只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若只是从细节角度出发,刘邦身上的这四大优势也是历朝后代统治者必将学习的点。
尤其是对朱元璋这样从平民阶级走向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的人,有更大的历史借鉴之处。
汉高祖 刘邦
第一点,刘邦身上有审时度势的优点。
早期时的刘邦并不得志,真正能够取得一番成就的时间点是在刘邦39岁之后。
在平民阶级的时候,刘邦和普通百姓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就在这时,刘邦慢慢考虑自己的人生规划,后来看到了秦始皇出行,他说:自己要是做了皇帝,一定要比秦始皇出行的仪仗规模更大。
其实这句话反射出了刘邦有雄心壮志,但无奈他的身份阶级太过于卑微。
在封建王朝时期真正能够从平民走向更高级别的人物,实在是少之又少。
这也无形中给了刘邦更大的政治压力,但他从平民阶级慢慢地向更高等级制度开始迈进,做了泗水亭亭长。
他在家里广结好友邀请朋友过来做客,以豁达的胸襟结识了不少人脉。
一次,刘邦押送犯人时路途中逃了几名犯人。
当时的法律规定,其他犯人逃跑剩下的犯人要承担刑罚,为了不拖累更多人,刘邦让队伍中的其他犯人赶紧开溜,这一举措赢得了队伍中不少人的信服。
还有一次,刘邦在营帐中洗脚,门外有一名60多岁的老汉想要拜见刘邦。
刘邦一听对方的身份可能是一名儒生便拒绝了,毕竟行军打仗时,儒生的建议被采纳的不太多。
但老者坚持不肯离去,自认为自己不是儒生而是过来提建议的人。
于是刘邦便将其邀请进来,两人一番谈话,刘邦这才得知老者对于夺取陈留县有着过人意见。
最后刘邦采纳了这位老者的意见,之后也顺利夺取了陈留县。
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刘邦具有审时度势的优势,这和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背道相驰。
刘邦身上的第二大优势,是能够从大局角度出发。
刘邦曾询问大家:他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很多人一顿拍马屁,但刘邦笑了笑而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
自己带兵打仗不如韩信,策略上也比不过张良,萧何在治理方面的能力也比他强。
但这三个能人志士都能够被自己所用,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反观项羽,他也仅仅只有一个范增,但是项羽连一个范增也用不好,还经常怀疑他,最后弄巧成拙失了天下。
萧何
刘邦身上的第三大优势,就是能够了解社会民心。
不论是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还是刘邦之后创建西汉中央集权制度,刘邦都能够了解民心。
比如说在行军打仗时,刘邦每到一处都严格要求自己的将士们,不能取群众的一针一线。
大家可以帮助百姓们建设民生设施,但坚决不能从群众中拿东西,要和群众保持友好关系。
这也使得刘邦的军队获得了更多支持,为后期的天下得到统一而奠定了基础。
再看刘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之后,马上废除了秦朝相关的刑法改用了黄老学说,然后又推崇儒家思想,让百姓们在战争之后又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在刘邦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汉高祖 刘邦
刘邦身上最后的一大优势在于他能够重视与民调息。
西汉建立之后,刘邦立即废除了秦朝延续下来的相关刑法,这些刑法本质上也许并没有太多过错,但是在群众眼里这些刑法就是严苛如老虎的形象,为了平复民心,刘邦废除了这些刑罚。
而刘邦之所以重视与民调息,关键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他来自于平民阶级,所以更能够明白百姓心中的苦在哪里,如何才能够平复百姓们心中的苦。
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百姓们得到了一个调息生养的机会,国家又大力发展农业,这就使得百姓们回归到了农业经济的怀抱中,自然也更加爱戴刘邦的统治。
总结其实简要来说,刘邦还遇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对手,那就是项羽。
项羽虽然是一个各方面能力比较出众的军事伟人,但是项羽输就输在自己不是一位政治家的身份。
刘邦的优势虽然也很多,但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刘邦把自己变身成为了政治家。
他能够将自己身边的能人志士收纳,并以豁达的胸襟收服了这些人,更大程度上是为他们提供了舞台,让团队的力量帮助了自己夺取了天下。
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班固《汉书·高帝纪》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