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时间:2024-07-2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帝王的崛起之路充满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和传奇色彩,他就是刘邦。

说起刘邦,人们往往会给他贴上流氓皇帝的标签。

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今天,让我们一同深入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揭开刘邦神秘的面纱。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刘邦与女婿张敖的曲折纠葛

公元前199年,刘邦在平定韩王信残部的战役中遭遇惨败,心情极度郁闷。

当他路过赵国,来到女婿张敖的领地时,一场风波悄然掀起。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张敖,这位深知刘邦尊贵身份的女婿,满心期待能通过自己的恭敬孝顺让老丈人舒心些。

他亲自下厨、端茶倒水,忙前忙后,不敢有一丝懈怠。

刘邦却像吃了炸药一般,对张敖百般刁难,不仅态度恶劣,还将他视为低贱的奴仆,肆意辱骂,甚至嘲讽他是个没出息的废物。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张敖心里纵然有千般委屈,也只能默默承受。

毕竟,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刘邦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他的生死存亡。

更何况,刘邦向来以心狠手辣著称,当年为了自己逃命,连亲生儿女都能毫不犹豫地抛弃,张敖又怎敢有丝毫反抗?

可张敖能忍,他的手下贯高和赵午却忍无可忍。

这两位忠心耿耿的老臣,都是跟随张敖父亲张耳多年的义士,脾气火爆,眼里容不得沙子。

看到自家主公被如此羞辱,他们气得脸红脖子粗,冲到张敖面前,拍着胸脯说道:大王,这口气咱们不能咽!刘邦如此蛮横无理,咱们干脆杀了他,为您讨回公道!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张敖听了,吓得面如土色,赶忙捂住他们的嘴,激动地说道:你们千万别冲动!想当年,我父亲亡国后,全靠陛下的恩赐才有了今天。

这份大恩大德,咱们世代都不能忘。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以后千万别说了!

说起刘邦和张敖父亲张耳的交情,那还真是一段曲折的故事。

想当年,张耳曾是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死后,张耳失去了依靠,四处逃亡。

后来,他有幸在外黄结识了一位富有的寡妇,靠着寡妇的财富,张耳得以重振旗鼓,招揽门客,成为一方豪杰。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那时的刘邦,还是个怀揣着梦想的普通青年,一心渴望成为信陵君那样的英雄人物。

当他得知信陵君已离世,无奈之下只好投靠了张耳。

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彼此颇为投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刘邦拉起了自己的队伍,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汉王。

公元前205年,张耳毅然决定投奔刘邦,并协助韩信作战,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赵王。

张耳去世后,儿子张敖继承了王位,刘邦还将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他。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按理说,这样的关系应该亲密无间,可刘邦为何对张敖如此不满呢?一方面,在刘邦眼中,张敖不过是个依靠父辈余荫的纨绔子弟,没有真才实学,难以担当大任。

另一方面,刘邦刚刚经历了战败的挫折,心中的怒火正无处发泄,于是便将气撒在了张敖身上。

为了讨好刘邦,张敖可谓是绞尽脑汁。

他甚至将自己宫中最美丽的姬妾赵美人送到了刘邦的床上。

刘邦毫不客气地笑纳了这份礼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年近六旬的刘邦竟然雄风不减,一夜之间,赵美人便怀上了身孕。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命运总是充满了波折。

贯高和赵午密谋在柏人县刺杀刘邦,可惜计划败露。

刘邦大怒,将张敖及其家眷全部抓捕入狱,赵美人也未能幸免。

贯高倒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他坚决声称刺杀之事完全是自己的主意,与张敖毫无关系。

在吕后和鲁元公主的苦苦求情下,刘邦最终放过了张敖,但还是将他贬为了宣平侯。

可怜的赵美人,身怀六甲却深陷牢狱之灾。

她托人向吕后求情,希望能得到一丝怜悯,却遭到了吕后的无情拒绝。

最终,赵美人在绝望中生下孩子,含恨而死。

刘邦早年的荒唐岁月

刘邦年轻的时候,那可真是个让家人头疼、让邻里嫌弃的主儿。

他生得倒是仪表堂堂,可就是不干正事儿。

读书?那简直是要了他的命,翻开书本没一会儿就能呼呼大睡。

种地?他宁愿躺在树荫下睡大觉,也不愿意去田里挥一锄头。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他爹刘太公整天对着他唉声叹气,骂他是个没出息的无赖。

刘邦却毫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在街头巷尾与一群狐朋狗友混日子。

刘邦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吃肉,可他兜里一个子儿都没有,只能厚着脸皮去酒馆赊账。

酒馆老板看在他还有几个能打架的朋友的份上,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他哪天能把账结清。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不仅如此,刘邦还与村里的曹寡妇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这曹寡妇开了个小酒馆,颇有几分姿色。

刘邦经常光顾,一来二去,两人便暗生情愫。

不久之后,曹寡妇就怀上了刘邦的孩子。

这下子,村里可炸开了锅,各种风言风语传得满天飞。

按理说,刘邦应该承担起责任,娶了曹寡妇。

可他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一心想要出人头地,娶个富家千金,曹寡妇显然不符合他的要求。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就在刘邦以为自己要一辈子浑浑噩噩地混下去的时候,命运的转折点出现了。

有一天,沛县来了一位富商吕公,他大摆宴席,广邀宾客。

刘邦也想去凑个热闹,可他身无分文。

但他可不管这些,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宴会现场,扯着嗓子喊道:我出一万钱!

这一嗓子,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震住了。

吕公本来气得要让人把他轰出去,可当他仔细端详了刘邦的面容后,心中一动,觉得此人日后必定不凡,竟然当场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了刘邦。

刘邦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白吃了一顿丰盛的酒席,还抱得美人归。

刘邦的不义与失信之举

刘邦在某些事情上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难以苟同。

就拿那惊心动魄的鸿门宴来说吧。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项羽对刘邦的势力日益壮大心生忌惮,决定在鸿门宴上除掉他。

刘邦得知消息后,虽然心中惶恐,但在张良等人的劝说下,还是决定冒险赴宴。

宴会上,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暗示他动手。

项羽却犹豫不决,迟迟下不了决心。

范增无奈,只好让项庄舞剑,企图借机刺杀刘邦。

关键时刻,项伯挺身而出,与项庄对舞,暗中保护刘邦。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刘邦见势不妙,借口上厕所,在樊哙、夏侯婴等人的掩护下,匆忙逃离了宴会现场,只留下张良在那里周旋。

这一次,刘邦虽然侥幸逃脱,但他的不义之举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还有一次,刘邦在与项羽的战争中遭遇惨败,被敌军追得狼狈逃窜。

夏侯婴在途中发现了刘邦的一双儿女,刘盈和鲁元公主,连忙将他们抱上马车。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可刘邦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一些,竟然几次三番将自己的孩子踢下车去。

夏侯婴实在不忍心,每次都将孩子重新抱上车。

刘邦却依然不依不饶,还大骂夏侯婴多管闲事。

若不是夏侯婴坚持,这两个孩子恐怕早就命丧黄泉了。

刘邦的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心寒。

刘邦对读书人也极为反感。

有一次,一位儒生戴着帽子前来拜见他,刘邦二话不说,摘下儒生的帽子就往里面撒尿,还对他百般羞辱。

刘邦的好色误国之事

刘邦的好色之名,在历史上可谓是家喻户晓。

每攻占一个地方,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搜罗当地的美女。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彭城。

他以为自己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开始放纵自己,沉浸在温柔乡中无法自拔。

他将项羽的王宫占为己有,整日与美女们饮酒作乐,完全忘记了潜在的危险。

他的手下士兵们也纷纷效仿,军纪涣散,毫无防备之心。

就在刘邦沉醉于声色犬马之时,项羽率领三万精锐骑兵突然杀回彭城。

刘邦的军队毫无招架之力,被杀得丢盔弃甲,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次的惨败,让刘邦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但刘邦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依然我行我素。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就是刘邦在攻打魏国时带回来的。

还有他最宠爱的戚夫人,也是在他逃亡的途中结识的。

刘邦的复杂多面人生

尽管刘邦有着诸多的缺点和错误,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他的功绩和才能。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与项羽相比,刘邦在对待百姓的问题上要温和得多。

他不会轻易地屠城,也不会随意杀害无辜的平民,这为他赢得了一定的民心。

刘邦也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担当。

在丰西泽纵徒和沛县起义等关键时刻,他敢于挺身而出,带领众人反抗暴秦,展现出了领袖的风范。

刘邦在用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眼光和胸怀。

他能够不计前嫌,重用曾经背叛过他的人,只要对方有真才实学,能够为他的大业做出贡献。

刘邦给了陈平四万金去施行反间计,并且不过问这些钱的具体用途。

当陈平成功完成任务,要归还剩下的钱时,刘邦不仅没有收回,还对他进行了重赏,充分展现了他的大度和信任。

刘邦:从街头混混到开国之君,被称为流氓皇帝是为何?

结语

刘邦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争议。

他既有着流氓无赖的一面,也有着雄才大略的一面;既有着道德缺失的时刻,也有着英明果断的瞬间。

不知道您读完刘邦的这些故事,心中有着怎样的感慨和思考?是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屑,还是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穆皇后吴氏:一位只因面相富贵就被迎娶做开国皇后的寡妇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为什么说汉高祖刘邦可能是史上最有人性的开国帝王?

每当看到、听到有人骂是无赖小人的时候,我总忍不住要想替刘邦说几句话。一个令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引为自豪的伟大王朝的开创者,怎么可能会是一个无赖小人呢!这样的人物,可以说是历史和百姓选择的结果,如果他是无赖小人,那么,历史和百姓岂不都是瞎子盲人? 刘邦被当作悲剧英雄的对立面,被视同无赖小人,甚至被说成是厚脸皮、黑心肠的代表人物。我认为,这是中国人非理性的“妇人之仁”泛道德评判的一种结果。这样的“刘邦”,是被抹黑、扭曲、丑化了的刘邦,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刘邦。真实的刘邦,是富有孝心、爱心、人性的宽厚之人。他由于出身寒微,文化修养有限,身上有不少毛病。但是,他知错能改,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知人善任。可贵的是,做了之后,他仍然能保持平民的本色:战场上,身先士卒;处理政事,不刚愎自用。始终没有因为权力的登峰造极而迷失自我,丧失人性,戕害苍生。我认为,刘邦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刘邦为人,固然有不拘小节,粗放乃至粗鲁之处。例如早年做亭长时,“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往儒生帽子里撒尿。但是,他的心地是宽厚的。这一点,史书有明白的记载。《·高祖本纪》:“仁而爱人,喜施,意裕如也,常有大度。”早年在王媪、武负的酒馆里喝酒,常常会付给酒家几倍的酒钱。进关中后不杀归降的秦王;与百姓约法,只有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一切法律。秦地百讯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但是,刘邦下令,不得接受。这使百姓更加喜欢他,“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一统天下之后,刘邦在洛阳宫举行庆功宴会。席上刘邦给与会的诸侯将军们出了个题目,让他们说说“吾所以有天下者何,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两位将军认为主要原因是,刘邦“与天下同利”,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刘邦对此回答不以为然,称其“”。他自己总结的成功原因是,他能用、、等人杰,项羽却连一个都不能用。出手阔绰、不滥杀百姓、不居功自傲,都是刘邦大度宽厚的有力证据。 相比之下,被人们奉为英雄的项羽,实际上是一个妒贤嫉能、杀人如麻的暴戾之人。项羽是猛将不假,但是他显然猛得有些过头。烧宫室,坑敌军,烹谋臣,史书中屡见记载。究其原因,跟他们的出身不无关系:刘邦是抗暴的平民,项羽是复仇的贵族。 没错,刘邦的成功道路上,之事不少。母亲刘媪在野地里与蛟龙野合产下刘邦,隆准(高鼻梁)龙颜、大腿有七十二黑子的异相,酒馆醉卧身上显龙形,善相面的岳父吕公推重,神秘老者看刘邦及其家人相貌均“”,送徒役至骊山途中夜斩白帝所化白蛇,言“东南有天子气”及藏身芒砀山时上方常有云气……所有这些装神弄鬼的事情,在那个人们普遍迷信、相信王权神授的年代,对于一个平民出身的造反者,是不可少的手段,无可厚非。就像、的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藏书鱼腹、夜间潜入祠堂高呼“大楚兴,陈胜王”口号之类。实际上,这些手段,也的确起了作用。“诸从者(徒役)日益畏之”;“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杀了沛县县令,推举新长官,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刘邦于是成为沛公。项羽是楚国贵族出身,世代做着楚国将军。起义之时,自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用不着像刘邦这般操心费事。 刘邦做了皇帝之后,仍然保持着平民的本性。做了皇帝的刘邦,处理军国大事之余,还是五天一次向父亲刘太公请安问好,如普通百姓人家父子般行礼。在太公家令建议下,尊太公为太上皇,才解决了高祖“人主拜人臣”、“威重不行”的问题。父亲刘太公被接到长安后,因为见不到少年时代那些屠贩朋友,买酒吃饼,斗鸡蹴鞠,很是郁闷。刘邦于是照老家丰县原样,在长安附近修建了一座城镇——后来被叫做新丰,接来父亲的所有老朋友,住到那里。击溃叛乱的黥布,返回长安时路过老家沛县、丰县,大排筵宴,喝酒吃肉,找人演唱自己作词的《大风歌》,与父老乡亲同乐数日。丞相萧何奉命修建,修成之日,刘邦见宫阙壮丽,十分生气,怪萧何太铺张浪费了。听过萧何“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解释之后,这才转怒为喜。做了皇帝的刘邦,竟然还屡次亲率军队出征。刘邦的出征,不同于当今政客们毫无危险的政治秀,征途之上,是充满艰难与危险的。其中,七年征讨白土、曼丘臣、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造反那次,,士兵有百分之二三十被冻掉了手指。刘邦自己也在平城被匈奴军队围困了整整七天,差一点死在那里。汉高祖十二年,在追击叛将黥布的时候,刘邦为流矢所中。最后,又因拒绝所延请良医的治疗,丢了性命。可见,战场之上,刘邦是亲冒矢石冲在前面的。不像现代战争的高级指挥官那样,躲在远离危险的指挥所里,运筹帷幄,。刘邦垂危,吕后问萧何之后,谁是宰相人选,刘邦依次推荐了曹参、、。吕后还继续往下问,刘邦答以“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刘邦不喜欢跟所生的儿子,觉得他太优柔寡断,几次想要立跟自己宠爱的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但是,因为刘盈采纳张良计策,请出商山四皓为自己撑场面,刘邦最终也只能感叹刘盈“羽翼已丰”,打消了废刘盈太子另立赵王如意的念头。害得自己心爱的戚夫人与赵王如意,日后都惨死吕雉之手。《史记·吕本纪》云:“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种种迹象表明,终其一生,刘邦都不失为一个富有人性的正常人,而不是残暴的君主。 刘邦的如下两件事,大约是最受道德家们诟病的:汉高祖三年,家人被楚军掳去。刘邦只在路上见到、刘盈两个儿子。“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不久,刘邦占据彭越,经常劫掠楚军粮草。项羽很是恼火,弄了大砧板,把刘太公放在上边,告诉刘邦,不赶快投降,就烹了他爹。不料,刘邦回答道:“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足以证明刘邦是不孝不慈之人。当时形势,十分危急,刘邦也是自身难保。项羽在彭城大破汉军,刘邦仅以数十骑借大风沙天气脱险。同时,刘邦也并不是不管家小,只顾自己逃命。刘邦是做过去沛县救家人的努力的,“求太公、吕后不相遇”。把儿子推下车,恐怕是一种策略,收买手下将领人心,如同的假装摔襁褓中阿斗。吾翁而翁,貌似无耻,实则是刘邦的聪明之处。他预料到父亲和妻子是有惊无险,会安然归来的。因为,他了解项羽的脾气,他有项伯会替他说情。 要说刘邦是小人,项羽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定陶兵败战死之后,率宋义、项羽、范增等北上救赵,让刘邦西征入关。跟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当时的情况,秦军强大,诸将想要先入关,是十分危险的,捞不到任何好处,一般将领都不愿意接受这差事。只有项羽,报仇心切,才愿意跟刘邦一道西征入关。怀王手下的一班老将都认为,项羽为人“僄悍猾贼”,所到之处,坑杀无遗;而且多次进攻秦军,陈涉、项梁相继失败。这种情况下,不如另派仁厚长者,以仁义之名告谕秦国百姓,使其归降。秦国百姓受秦王朝苛政统治之苦为时已久,若是派遣仁厚之人前去,不施暴力,应该可以占领。而项羽僄悍,不适合担当此任。“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最终没有准许项羽的请求,派遣刘邦西征。果然,刘邦收编陈涉、项梁散兵之后,一路向西。在郦食其、张良的帮助下,又接受了陈恢的约降建议。结果,刘邦军队率先进入函谷关,到达霸上。带着帝玺符节,在路边等着刘邦,准备归降。相比之下,之后,项羽进入关中地区,“屠烧咸阳秦宫,所过无不残破”,秦地百姓大失所望,只是因为害怕,不敢反抗。项羽入关之后,派人报告怀王,怀王答复是“如约”。项羽怨恨怀王不肯让自己跟刘邦一同西征入关,而让他北上救赵。公然扬言:“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雍也。”于是,表面上尊怀王为义帝,实际上不再听命于他。项羽自立为,辖梁、楚九个郡;将刘邦立为汉王,辖巴、蜀、汉中,有放逐的用意。不重诺言,岂是盖世大英雄之所为?很难想象,战争的结局倘若是楚胜汉败,西楚霸王建立的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王朝。我估计,跟秦朝相差不多。 五千年文明史上,贵为开国君主者,像刘邦那样,能始终坚守平民人性的,似乎没有第二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