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爷称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帆叶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代,王爵是仅次于君主的爵位。但是,王号太多了,有一字王,如秦王、晋王等;二字王,如汾阳王、汝阳王;还有世袭的。下面以历史上常见的一字王号来统计一下。

1.第一档:秦、晋、齐、楚。这四个国家在春秋时期最为强大,因此也是王爵中最高的。
秦王:共39人。战国8人,晋3人,隋唐3人,十六国2人,宋2人,辽2人,元3人,明16人。
晋王:共27人。曹魏2人,晋2人,北魏1人,隋4人,唐4人,五代2人,宋1人,西夏1人,辽6人,元2人,明2人。注意: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并未称王,战国后解体。

齐王:共92人。战国12人,汉17人,曹魏1人,东吴1人,晋7人,十六国16人,隋5人,唐6人,五代10人,宋2人,辽5人,金1人,元5人,明3人,太平天国1人。
楚王:71人。战国7人,秦3人,楚汉4人,魏晋3人,南北朝4人,隋3人,唐10人,五代7人,宋8人,辽7人,西夏1人,金1人,元4人,明9人。

2.第二档:鲁、赵、魏、梁、燕、代、陈、韩、宋、吴、越
鲁王:34人,如:孙霸
赵王:92人,如:石勒
魏王:28人,如:曹操
梁王:71人,如:彭越
燕王:66人,如:朱棣
代王:26人,如:赵歇
陈王:32人,如:曹植
韩王:28人,如:赵普
宋王:25人,如:刘裕
吴王:65人,如:夫差
越王:39人,如:勾践

因为行政区划、地盘变动等因素,有的王爵封号少。其他还有很多国号为名的王爵,还有各种杂牌王,一般都没有以上一字王人数多。总体来看,齐王、赵王、楚王、梁王是相对较多的。
明朝最悲催的王爷 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最后惨死
泱泱中华有五千年的历史,中间诞生的王爷自然也不计其数,在,有这样的一位王爷,从青年的时候就想做,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还被活活烤死在了铜钟里。他就是的二儿子一一汉王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身高八尺,面冠如玉,相貌出众。他不仅长得帅,还是朱棣军事上的得力助手,深得朱棣的喜爱。朱棣在夺取自己侄子江山的时候,曾在南京浦子口城被朱允炆军击败,危在旦夕。就在这时,朱高煦率军赶到救了朱棣的性命,之后屡次率军打败建文军队,帮助朱棣取得皇位。网络配图 朱高煦前期的表现堪称完美,但是他败就败在了自己排行老二。自古以来皇帝立太子大都是嫡子,朱高煦很可怜,因为他有一个哥哥叫,朱棣虽然很喜欢朱高煦,但是综合了大臣的意见还是把朱高炽立为了太子。从此朱高煦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朱高炽身体状况不好而且是个瘸子,只因为他比朱高煦先来到这个世界,所以他获得了顺位继承权。朱高煦心中自然是不服的,他开始了自己的任性之路;攻击太子党、不服从朱棣的管教,从而一步一步的失去了朱棣的宠爱,最终被强行封到了乐安洲。网络配图 朱棣在位的时候,朱高煦不敢太过于放肆,但是朱棣死后,自己总可以任性了吧?然而并没有,朱棣在晚年御驾亲征蒙古的时候死在了班师的路上,朱高煦这个时候是有机会夺取皇位的,但是奈何朱棣身边的大臣秘不发丧,直接拥立了太子登基。朱高煦擦肩而过。 哥哥朱高炽病魔缠身,当皇帝不到一年就挂了,朱高煦迎来了第二次机会,这次张了个心眼,准备半路堵截从南京到北京登基的太子侄子,在各个路口都埋下伏兵,然而朱高煦等了半个月,没等到朱瞻基被杀的消息,反而等到了他登基的消息,又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网络配图 两次的擦肩而过让朱高煦心中的火山爆发了,那就学自己的老爹造反吧!但是朱高煦显然没有朱棣的才能与运气,才一个月就被轻松击溃,被俘在京。都当俘虏没被杀已经够幸运了,但是他还是不老实,反而在牢房里调戏侄子,朱瞻基脾气再好也不行,更何况自己现在是皇帝,最终,把朱高煦用三百斤重的铜钟盖着,生生烤死。 朱高煦可谓是悲哀的,如果他能隐忍几年伺机而动,也许历史就会被改写。奈何海洛因一般的皇位太过于迷人,让他欲罢不能,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们为什么会安分的做王爷 而不是和他抢夺太子之外呢
还不知道:为什么的儿子会安分的做王爷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世的时候,他是众人认可的太子,虽然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朱标的太子之位非常稳固,就算是,也无法和朱标争夺皇位,那么朱标究竟是为什么,能让众位兄弟们本分做王爷的呢? 首先就是朱标的出身,他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封建社会时期,基本上都是沿用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也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而作为的和朱元璋的第一个孩子,也备受父亲的重视。 古人立太子的时候,无非就是长子或者是贤良的皇子,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朱标都是符合这个条件的,从贤能来说,朱标从小跟着朱元璋,接受父亲的亲自教导,自然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嫡长子的身份,太子的位置稳的不能再稳了。 除了嫡长子的身份之外,他的能力也是非常不错的,自幼就跟着朱元璋,老朱对这个儿子,也下了不少的心思,在朱元璋称王的时候,朱标就已经是世子了,经常参与到政治中来,他的很多意见,朱元璋也会听取。 为了培养自己这个儿子,朱元璋也请来了明朝的大儒宋濂,并且亲自教导他一些为君之道,学习怎么更好的管理国家,这妥妥的从小就是当继承人培养啊,在处理一些政务的时候,朱标做的都很好,老朱也非常欣慰。 因为从小学习儒学,所以朱标的性格和老朱的不太一样,他的性格比较仁慈宽厚,老朱是个杀伐果断的人,从他后来屠杀开国功臣就知道,而朱标不一样,不管是对兄弟姐妹还是大臣,都非常的仁厚。 有一次朱元璋要杀一个大臣,也是朱标站出来为这个人求情,看在太子的面子上,最终老朱才放了此人一马。 也是因为朱标有能力,为人还比较的仁厚,所以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不管是在朝臣们还是百姓的心中,朱标都拥有很高的地位,在当上太子之后,也兢兢业业为国家做贡献,兄弟们也都认为,太子朱标就一定是将来的。 可惜的是在洪武25年,朱标不幸去世,一向勤政的朱元璋,也因此有半个多月没有上朝,同时也为了继承人的选择而困扰,最终导致了叔侄争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