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在荆州、益州的问题上,庞统和诸葛亮是什么战略思想?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古代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古代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重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庞统说荆州是累赘,诸葛亮说荆州是一统天下的关键,谁高谁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庞统还真说的是实话!当时的荆州确实是残破不堪,和当初诸葛亮所描述的荆州完全不同。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对刘备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用武之国,这话说得没错,但那个时候的荆州,在刘表苦心经营下,已经是非常的繁荣富足,人口众多了,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但刘表死后,一代奸雄曹操大军南下,先后发生了赤壁之战、南郡之战,经过数年的战争,荆州早已经没有原本那么繁华了,所以庞统说荆州残破不堪,并非夸张而言。

  由于此时的荆州已经不像原本那样统一富足了,所以庞统认为光凭借荆州之地,不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益州这个地方国富民强,户口百万,是一个成大事的绝佳之地,所以庞统劝刘备一定要要趁机进兵益州,拿下益州,这样才有可能成就大业!可以看到,庞统说这番话的目的重要是为了劝刘备进兵益州,他可并没有说荆州是个累赘啊!这完全是后人臆测的。

image.png

  事实上,庞统劝刘备进兵益州的思想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思想是非常相似的,当初尽管荆州太平繁荣,但诸葛亮仍然没有以荆州为大本营,而且劝刘备进占益州,把益州作为大本营,荆州只不过是进攻曹魏的跳板而已,这说明,在诸葛亮看来,荆州这个地方,属于四战之地,和当年的徐州很像,帆叶网,要以它为大本营,很难成事!所以综合来看庞统和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他俩本来在荆州、益州的问题上,看法差不多,他们都认为应该占据荆州,但并不能局限于荆州,而是应该进攻益州,把益州当作大本营。从这方面来看,本来很难看出他俩到底谁高谁低。不过这也并不是说,诸葛亮和庞统之间就分不出高低,通过其他方面的对照,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他俩的差距。

image.png

  一、军队能力

  庞统这个人,在能力对照上非常吃亏,没办法谁让他死得太早了呢,在进攻益州途中,他过早地去世,并没能充分地显示出他的能力,所以很多人没法直观的看到他出色的表现。不过从当时人的评价来看,庞统能和诸葛亮齐名,且受到周瑜、鲁肃这种大才的看重,说明他本身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而且我们从刘备的反应可以看出,至少在刘备时期,庞统表现出来的军队能力是要强于诸葛亮的!

  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自出山之后,经常当作刘备的谋主,帮助刘备出谋划策,行军打仗。实际上这种看法有点失真,在刘备时期,诸葛亮重要负责处理国政、后勤,给刘备作战提供充足的保障。就拿进攻益州之战来说,刘备带去攻打益州的本来是庞统而并非诸葛亮,益州对于刘备来说非常主要,他之所以选择带庞统,就是因为庞统的军队能力要强于诸葛亮。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终刘备一世,大多数作战本来都并没有带上诸葛亮,汉中之战是这样、夷陵之战也是这样。

image.png

  在刘备看来,诸葛亮的才干更加适合处理国政,而并非是行军打仗。事实证明,刘备的看人眼光还是比较厉害的。诸葛亮首次率军北伐时,就曾因这方面问题,没能取得大胜。当时的诸葛亮兵出陇右,三郡直接投降,只有两郡还在抵抗,而此时魏国的援军还没有及时的赶过来。可是从诸葛亮大军来进陇右,到最后撤退,中间经历的时间并不短,他却始终攻不下另外两郡,不得不说当时的诸葛亮,在军队表现上确实稍显笨拙,没有那么出色。

  不过诸葛亮也确实是个人才,在首次、第二次北伐受挫之后,他总结经验,快速学习,很快就在军队能力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第三次北伐开始,我们能够很明显的看到,诸葛亮用兵越来越炉火纯青了,以劣势兵力可以压着曹魏的优势兵力打,此时的诸葛亮已经完全算得上是一个军队大才了,本文认为此时的诸葛亮军队能力已经是超过了刘备和庞统了!

image.png

  二、战略能力

  在战略方面,诸葛亮前期有隆中对三分天下的规划,后期有进占雍凉的举动,可以说,诸葛亮的战略能力在三国中是独一档的,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至于庞统,由于他死得太早,基本没有看到他的战略能力,不过他占荆州夺益州的想法倒是和诸葛亮挺像,再加上他还还有具体的执行方案,所以庞统的能力也是不能忽略的。本来本文认为庞统和法正是有点类似的,两人都是专研谋略的谋士,庞统活着时,他是刘备的谋主,庞统死后,法正就成为了刘备的谋主!总的看来,庞统的战略能力还是比不上诸葛亮的,庞统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专才,而诸葛亮是一个全才。

诸葛诞诸葛亮的族弟,他是什么下场?部下数百人甘愿为其殉葬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族弟,因举兵讨伐被灭族,部下数百人甘愿为其殉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汉末的大乱世当中,涌现出数支实力强大的家族,往往在魏蜀吴任何一国占尽要职,历世通显。在这些显赫的家族中,诸葛亮家族的影响无疑最大,不仅在蜀汉、东吴都有人担任丞相,连两国共同的对手曹魏,都有诸葛家族的人士出任要职,可谓通吃三国、显赫无比。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诸葛家族在曹魏分支的“领头人”。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俩的族弟,同为西汉名臣、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诸葛诞早年的经历在史书上的记载比较简略,我们只知道他起初担任尚书郎,为人严毅威重,有谦退忍让之风。某次诸葛诞和同僚杜畿在陶河测试船只的性能,不慎遭遇风浪,同时掉进河里。当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时,诸葛诞却让让他们先救杜畿,结果害的自己昏死过去,很长时间后才复苏。 诸葛诞在担任过几年尚书郎后,因业绩突出被任命为荥阳令,成为一地的父母官。虽然能力很强,但因为族兄诸葛瑾、诸葛亮在东吴、蜀汉任职的关系,难免会遭到曹魏集团的猜忌,所以仕途升迁一直被压制,长期郁郁不得志。这种糟糕的情况,直到诸葛亮死后才有所改观。 到了期间,诸葛诞在朝中已先后担任过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务,并与散骑常侍夏侯玄(侄孙、大舅哥)及尚书郎邓飏等人关系要好,经常一起唱和往来。不久,魏明帝因讨厌夏侯玄、邓飏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的性格,便将他们免职下放,而诸葛诞作为二人的好友,同时也被罢官。 诸葛诞被免官后蛰伏了一段时间,终于又在齐王在位时强势复出。曹芳即位后,大将军执政,重新用表弟夏侯玄并委以重任,而夏侯玄随即又援引好友诸葛诞、邓飏入朝。诸葛诞凭借着夏侯玄、曹爽的提携,一路升迁,逐渐做到昭武将军、扬州刺史的高位。 高平陵之变后,大将军曹爽一家被灭族,邓飏同时遇害,而司马懿父子则执掌曹魏大权。此时,作为曹爽一党的夏侯玄、诸葛诞两人因表现出合作的态度,被暂时免于处罚。不久,不甘附逆的太尉王凌、镇东将军在淮南接连起事,诸葛诞主动请缨参与平叛,因战功升任征东大将军,封高平侯,镇守淮南,成为统镇东南的军事主帅。 然而就在诸葛诞到达仕途顶峰之际,却传来好友夏侯玄被司马师所杀的噩耗。诸葛诞既悲且惧,同时担心自己会步两位好友的后尘,于是开始在淮南收买人心,又蓄养数千死士自保。公元257年,大将军司马昭拜诸葛诞为司空,并命其入朝辅政。诸葛诞很清楚司马昭这招“”计的真实用心,于是在接到诏令后马上打出讨伐逆贼的名义,在淮南发动兵变,并引吴军为援。 然而对于诸葛诞的反叛,司马昭早有准备,于是在淮南叛变的消息传入朝廷后,司马昭马上便挟持魏帝亲征。司马昭的军队来势之快、之猛,令诸葛诞阵脚大乱,所以很快便被包围在寿春城。次年,粮尽援绝的寿春城被司马昭的大军攻陷,诸葛诞兵败被杀,同时被诛夷三族,唯有长子因在为人质获免。至此,诸葛家族在曹魏支系几近灭门。 司马昭虽然将诸葛诞灭族,但同时也清楚他在淮素深得民心,为消除这种影响,只能用的方式来制造恐怖气氛,使当地民众不敢再怀念诸葛诞。于是在寿春城破后,司马昭便下令在闹市中将俘获的数百名诸葛诞部众集体处斩。在行刑时,司马昭特意命令将这些人排成一列,每斩首一人后便招降下一人,以求看到某个“软骨头”屈膝投降的场面。 然而让司马昭失望的是,这些俘虏自始至终都无一人投降,全部昂然受刑。不仅如此,这些人在临刑前,无不悲壮地大喊道:“为诸葛公死,不恨!”场面之悲壮,令见者动容(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皆曰:“为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见《三国志》)罗贯中在《》中也满怀悲壮地记载过此事,并赋诗道:忠臣矢志不偷生,诸葛公休(诸葛诞字公休)帐下兵,《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 至于诸葛诞家族唯一生还“独苗”诸葛靓,其在乃父遇害后的表现也令人同情。诸葛靓少时与司马昭的长子相善,因父亲起兵时被派往东吴做人质才幸免于难。在东吴灭亡后,诸葛诞便逃到姐夫、琅琊王司马伷(司马昭异母弟)的家中。武帝司马炎获悉后亲自去探望诸葛靓,结果被拒。事后,不甘心的武帝又多次征召诸葛靓为大司马、侍中,又接连被拒,自始至终都没能再见昔日好友一次正脸。 武帝无奈之余,最后只能放诸葛靓回到家乡安度余生。诸葛靓回到老家后,虽然并不阻止俩儿子出仕,但他自己却坚决不肯侍奉司马家。不仅如此,诸葛靓因为晋室与他有杀父之仇,所以终身不肯面向洛阳方向而坐,至死都是如此,此举被时人称为至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亮对不起一人:拼死打叛贼最后还被赐死

另有一人之死,完全是由于的坚决主张。这个人就是。刘封原是(湖南省湘阴县东北的)罗国封君(罗侯)的儿子,,母亲。在徐州丢了妻子儿女;到了荆州,就收养了这位寇封,叫他改姓刘,成为刘封。那时候,刘封已经是十岁以上的大孩子了。他长成了以后,竟然膂力过人,而且学得了一身武艺,随同、等人进益州,很立了一点功劳,被刘备任命为“副军中郎将”。其后,刘备叫他带兵由汉中,沿着汉水,顺流而下,到(湖北的西北部)上庸郡,会同孟达,夹攻的太守申耽,给了他以节制孟达部队的全权。申耽投降以后,刘备升他为“副军将军”,驻扎在(陕西省安康县西北的)西城郡。网络配图建安二十四年,在襄阳樊城攻、,叫刘封与孟达出兵相助;这两个人竟然借口“山郡未附”,说是抽不出兵来。后来,关羽因偷袭江陵后方而失败,就不敢向上庸的方向撤退,以致作了俘虏,被斩。刘封大概始料未及,这下他成了蜀汉人人痛恨的逆贼。当提出在伐吴之前先除刘封孟达“二贼”时,刘备便欲派人去擒刘孟。诸葛亮怕擒“贼”不成,提出欲擒故纵之计,先“升”刘封去守绵竹,调开刘孟二人,然后寻机分别剪除。孟达闻讯叛魏,又建议刘备,让刘封攻打孟达,使二虎相并。并且讲好:不论刘封胜败,他来成都时都要被杀掉!这种安排也是刘封没料到的。他以为立功赎罪的机会来了,这次也顾不得考虑敌我力量对比,毫不犹豫受命去打孟达。孟达自以为了解刘封,当刘封来攻时,向请命写信劝降。没想到,刘封看罢劝降书,完全一副“革命志士”气派,义正词严地说:“孟达这奸贼伤了我与关公的叔侄情义,这次又来离间我与义父的父子之情,这是让我做不忠不孝之人啊!”几把扯碎来信,杀了信使,第二天又领兵前来挑战。孟达得知刘封扯书斩使,也,在魏军配合下打败刘封。网络配图刘封到达了成都以后,诸葛亮向刘备说,此人不可不除。据陈寿在《刘封传》中所写,似乎诸葛亮是为了防免刘备百岁归天以后的后患,而不是为了治刘封不救关羽之罪。所谓后患,指的是:刘封生性“刚猛”,又比阿斗年长(大了几岁。阿斗是在建安十二年左右才生下来的;他的母亲是刘备的姨太太甘夫人)。虽则刘禅已被立为太子,难保刘封不与刘禅争夺继承之权。陈寿所记的,是不是事实?倘若诸葛亮是基于防患未然的原因而置刘封于死地,这是不足以服当世之人与后世之人的。刘封还不曾有过一丝一毫想争继承之权的言论或行动。大胆假定某人将来可能犯罪,而立刻就杀了这个人以防免他将来犯罪,这是最不讲道理、最野蛮而残忍的事。我不知道请葛亮曾否做出这种事;我希望陈寿写错。倘若陈寿没有写错,那我就不得不改变我对诸葛亮的钦佩了。网络配图也许,刘封之所以被赐死,只是因为他不救关羽,又先后与孟达及申仪处得不好,使得刘备失了荆州,又失了益州的上庸郡、房陵郡与西城郡。倘若诸葛亮真是为了“防患未然”而冤杀了刘封,那他就未免太对不起刘封了。以我所知,除了这一件有待查考的案子以外,诸葛亮并不曾做过对不起任何人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庞统诸葛亮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