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岳飞第一次北伐 成功收复襄阳六郡 在南宋抗金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岳飞第一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四年,岳飞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左右大败伪齐刘豫的部将李成等人,成功地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阳府镇抚使李横的辖地,以及额外的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岳家军从此控扼了长江上游,东可进援淮西,西可联结川陕,北可图复中原,南可屏蔽湖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下载_副本.jpg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连接南北,贯穿东西。但是在1133年,襄阳失陷,朝野震动。因为襄阳一失,南宋几乎无险可守,金人没有理由不南下灭宋。千钧一发之际,岳飞率部请缨作战。1134年三月十三日,宋廷正式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并要求荆湖北路安抚使司颜孝恭和崔邦弼两统制的兵马,荆南镇抚使司的兵马,都归他使唤,同时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又另加二十万贯钱"充犒设激赏"。

但是令人不理解的是,高宗赵构竟然要求岳飞打完胜仗后不可继续北伐。宋廷对岳飞此次出征作了几项规定:只以收复丢失的四郡及伪齐管辖下的唐州、信阳军为限,"不得辄出上件州军界分";如果敌军逃遁出界,"不须远追",也不得"或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之类,却致引惹"。

岳家军制定计划,分兵两路,张宪和徐庆率军往东北去进攻随州,岳飞率主力往西北主攻伪齐大将李成驻守的襄阳府。李成不战而逃,五月十七日,岳飞占领襄阳 。而另一边岳飞派王贵和张宪分别率军从光化路和横林路向邓州挺进。七月十五日,王贵和张宪两军在邓州城外三十几宋里,同数万伪齐军和金军会战;王万和董先两部突然出现夹击,击败了对手。金将刘合孛堇只身逃窜。岳家军俘虏签军将领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取战马二百多匹。伪齐军高仲退守邓州城。

七月十七日,岳家军攻城,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攻下邓州活捉了高仲 。岳飞为避嫌,只报了岳云随州之功,未将邓州之功申报。事隔一年,宋廷查清此事,方才将岳云升迁武翼郎。由于岳云勇猛善战,被称为"赢官人" 。七月二十三日,选锋军统制李道攻占唐州。与此同时,王贵和张宪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伪齐军和金军。同一天,信阳军也被攻下,岳家军俘虏伪齐唐州知州、信阳军知军、通判等官员共五十名。至此,岳飞成功地收复襄阳六郡。

u=3803254375,2273914992&fm=26&gp=0_副本.jpg

绍兴元年,曹成拥众十余万,占据道州、贺州,劫掠岭南。岳飞派遣张宪前往攻打,杨再兴率领部众趁机偷袭韩顺夫营,砍掉韩顺夫一条手臂,韩顺夫重伤而死。岳飞又派遣粮军统制王经,前军统制张宪去攻打杨再兴,杨再兴与王经等接战,又将岳飞的弟弟岳翻斩杀。但杨再兴最终还是被张宪击败,逃往广西。张宪引军紧追不舍,杨再兴走投无路,跳入深涧,张宪准备杀死他。杨再兴让张宪绑他去见岳飞,岳飞见到杨再兴,惊奇他的相貌,却不杀杨再兴,让他报效国家。

南宋绍兴三年,宋神武左副军统制兼襄阳知府李横率随州知州李道联合伊阳县凤牛山寨的翟琮北伐伪齐刘豫。伪齐部队纷纷倒戈,牛皋、彭玘、赵起、朱全、牛宝、朱万成等军归附于李横,董先、张玘、董震等军归附于翟琮,伪齐唐州知州胡安中由李道招降。翟琮一军更一度攻入河南府,进逼北宋旧都及当时的伪齐都城开封。

伪齐刘豫马上向金军求援。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率主力会合伪齐李成的二万伪军,在开封西北牟駞冈同宋军进行了决战,李横、牛皋等部被金方重甲骑兵击溃。邓州、随州、唐州、襄阳府、郢州等地相继被金军攻占,这使南宋的长江防线出现了巨大的缺口。由于岳飞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升任神武后军统制。宋高宗赵构赐御书“精忠岳飞”锦旗给飞,后又将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

u=2728435757,3574920732&fm=26&gp=0_副本.jpg

绍兴四年春,岳飞被授予正四品承宣使的虚衔,兼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的实职。岳飞向皇帝上《乞复襄阳札子》,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的主张,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奏议得到朝廷许可,但赵构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

绍兴四年四月十九日,岳飞出动全军,自江州沿江而上抵达鄂州,随后自鄂州渡江沿汉水北上,发动了南宋政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郢州是汉水上的要塞,旧城就设在山崖之上,地势险要又能控制汉水。岳家军仅经过一天的交战,便占领了郢州。伪齐的郢州守将叫荆超,武艺高强、作风勇猛,在军中历来有“万人敌”的绰号。但是他在岳飞面前只有乖乖落败的结果,最终跳崖自杀。

由于岳飞进军速度快,攻势猛,以闪电般的速度夺取了郢州,拔掉了襄阳在南面的要塞,李成猝不及防之下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出襄阳。岳飞进入襄阳府,完成了本次作战的核心目标,接着岳飞调整部署,准备下一次的交战。

六月上旬,李成已集结好他的主要兵力,号称三十万人,自新野方向对襄阳发动反攻。岳飞命令前锋辛太执行诱饵的使命,可是辛太因畏惧敌人声势,率领其部乡兵一千二百人潜逃到峡州地区去了,还到处吹嘘是自己拿下了襄阳。幸好王万坚持作战,并配合岳飞率领的主力,击退了李成的第一次进攻。

u=570755933,691406460&fm=26&gp=0_副本.jpg

作战中,李成暴露了他不懂战术的弱点,他将骑兵放置在阵形左翼靠近江滩边的狭小区域中,又将步兵放置在阵形右翼的开阔平地上。岳飞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命令王贵率领长枪步兵,去攻击李成的左翼骑兵;命令牛皋率领骑兵,去包抄攻击李成右翼的步兵。于是李成的骑兵由于地形狭窄而无法展开队形,不能发挥骑兵冲突的优势,被王贵的长枪步兵击溃了前列。

前列的骑兵溃散中拥挤到阵形后方,把后列的骑兵拥挤入水中,造成了很大的伤亡。李成的步兵缺乏了骑兵的支持,也无法持久顶住牛皋骑兵的反复冲突,最后李成部的阵形彻底崩坏,被岳飞部追杀了二十里。伪齐政权知道李成兵败消息,马上就向金朝求援。

当时,金军主力在完颜宗弼的率领下,在仙人关被宋军吴玠部痛击,暂时无力来援。只能派遣一位被称为“刘合孛堇”的将领率兵前来援助。他率领的是从关中、河北地区拼凑起的数万人,并不是金军主力。但由于敌人兵力众多,宋朝中央政府担心一旦攻势失败会将已经获得的土地全部丢失,于是给岳飞下达了可以自由裁量是否需要继续攻占唐州、邓州、信阳军的命令,并告诉岳飞如果他认为继续执行之前的命令有很大风险,那么可以自主放弃剩下的战役目标。

岳飞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以张宪部为主攻方向,率军出横林路直逼邓州,再以王贵部为次攻方向,出光化军绕至邓州侧后,从而使这两路军队形成对邓州的向心攻击。会战中,宋军王万和董先两部发动突然袭击,配合主力的攻势击破了联军的抵抗,刘合孛堇只身遁逃。守护邓州城的伪齐高仲部据不投降,宋军士兵爬墙强攻,俘获了高仲,占领了邓州。

u=73518882,2652722829&fm=26&gp=0_副本.jpg

此战,是南宋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岳飞针对伪齐分兵守城,互不支援的弱点,以迅疾的闪击攻势,发挥优势后力之长,避开粮草不济之短,先集兵攻其重点设防的郢州,起到击其一点,震撼全局之效,使据守襄阳的李成闻讯惊溃,宋军兵不血刃,轻取襄阳。襄汉六郡的收复作战,自四月十九日开始,七月二十三日结束,前后历时约百日。在结束了所有作战之后,一贯拖沓的刘光世派遣的五千人姗姗来迟才抵达襄阳。

战役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临安,即使是宋高宗也颇受鼓舞,他对自己认可的青年将领取得的成绩极为满意。据史料记载,当时宋高宗不无兴奋地说:“朕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由于是“天子钦点”,又取得如此巨大的作战成绩,岳飞在三十二岁之时“建节”,被提升为清远军节度使。他是当时诸将中第五位节度使,也是最为年轻的一位。

岳飞的一个称号被取消,以后改叫这三个字

历史上不管哪朝哪代,都有都拥有着非常多的爱国人士和民族英雄,他们对抗外族的侵略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为了保护国家走向战场,洒下他们的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不断。在这么长的历史洪流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非常有多,令人赞叹,但是说到,我相信你们对他的统一称谓都是民族英雄,可是这种说法在课本上却不见了。这又是为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民族英雄这个概念,它顾名思义是为整个民族立下了巨大功劳的人,而大宋抗金名将岳在我们的历史书上一直都是被这样定义为的。可是近来却有一些专家提出了岳只能称之为爱国者,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这么这么多年我们的观念都是错误的吗?他早已经是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了。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岳飞这个人吧。 岳从今以来他的人生目标就非常的明确,那就是一生抗金。他曾经投靠过很多位大将,他想的就是要选择一个可以重用对自己的人。而且它还可以为了大败金国,而连自己的杀弟仇人也可以容纳进自己的队伍?这样子的某家自然是人人都在夸奖他,而且经过他这么多年的打仗金国人对他的看法便是,如果岳飞还在的话,那么巾帼是不可能吞没的。如果没有岳飞的话,那么宋朝就什么都不是。足以看出岳飞在当时的影响力。 尽管人和局势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有着真材实料的他在与金国的战争中依然是非常的有这优势,占据着上风,宋高宗为了笼络他,也不断的给他加官进爵,还因此赐了一面的旗帜和给他,这可以说是无上的光荣了。岳的战功非常的大,他也拥有着强大的。他带领着他们灭了我,灭了我们大汉民族的头号敌人,令敌人很是害怕,在这样子的大背景下,当时他就已经是被所有人佩服了。 但是哪个王朝的哪个皇帝没有疑心,他们特别不放心有着军权的人。特别是当岳提出要迎回二圣,这可是当时这个皇帝,不想看到的事情,你想如果二圣都迎回来了,那是自己的父亲,一个是自己的哥哥,那自己还能做皇帝吗?他心里肯定是不情愿的。所以后来被人诬陷有罪,押入牢中,并且死在了牢中,死时是非常的年轻,不过才三十几岁。虽然传说是死在了风波亭,不过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后来在孝宗继位的时候,重新查了这件案件他才得洗清罪名。 那岳一直是被人们称为民族英雄,而这个说法也一直被我们所知道,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争议呢?有专家觉得历史上的女真人和契丹人早已不复存在,他们的后代都已经成为了中国各族的一员,就不能够被称为外国人了。所以他们打仗都是内部的战争,而不是为了抵抗外来的入侵去战争,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民族英雄,而应该用爱国者来形容,这才符合历史的发展需要。所以他们建议教科书中要抛弃民族英雄这个称号,反之用爱国者来形容。 想必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吧,毕竟他也是影响着历史前进的功臣。但是不管它被称之为什么,都是不能磨灭他的英雄战绩和他的勇猛,他带领着岳家军勇敢的拼搏着,为了保护国家的利益和荣誉,不顾自己的危险,勇于的去战斗,去争取的这种爱国的情怀,这种气魄和气节,是值得我们从这上面学习的。这些层面上来讲,他的行为是值得我们称赞的,值得我们敬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岳飞之材而无岳飞之名的南宋抗金英雄孟珙

宋蒙襄阳之战是极其关键的一役。襄阳失守后,没有几年就灭亡了。为什么呢?因为襄阳作为战略要地,是南宋王朝的“国之西门”,是南宋在荆襄防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襄阳失,则江陵危,江陵危;则长江之险不足恃。长江天险不再是天险,门户洞开之后便是大片土地是无险可守,直接威胁到首都临安。 襄阳之战最后是以吕文焕的开城投降而结束的。但在这之前襄阳曾两度失守又再度收回。在南宋战局时刻有一个人扭转了战局,他就是。 这个孟珙是个将门之后,他曾祖父,祖父当年都是的部将。打小的军旅生涯使他不仅练就了良好的武艺,而且培养出了对战场形势的敏锐观察力。 有一次,孟珙和他父亲孟宗救援枣阳,在战阵中父子失散。孟珙望见敌骑中有白袍白马者,高呼:“吾父也!”立即率骑兵杀进敌阵,救出其父。万军阵中勇救父亲! 在襄阳第一次失守后蒙古军一路南下,在枝江、监利编造木筏,准备渡江,形势逼人。孟珙的部下,包括他本人在内都是荆襄一带人。听说老家被人踹了,部将们十分,要求“返家复仇”的呼声非常高。孟珙深知力量悬殊,所以强按怒火,先集中力量封锁江面。接着他施展疑兵之计,以少示众,白天不断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晚上就虚张火把,沿江排开数十里,摆出一副大军来援的样子。蒙古军不知虚实,顿时惊慌不已。孟珙便趁机传令出击,大战一场,连破敌二十四座营寨,抢回被俘百姓两万多人,并将蒙军的渡江器具一并焚毁,取得了胜利,遏制住了蒙古的进攻态势。蒙古军无奈之下,只好撤军。后来孟珙又一鼓作气,连战连捷,重新从蒙古军队手中夺回了襄阳。当是时,整个南宋的军事三分之二的战线都是由孟珙负责,可谓一柱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