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近代史

南昌起义谭平山为何被开除出党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谭平山南昌起义有何联系

谭平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是南昌起义的发起者及领导人。因为南昌起义,先后被国民党和共产党开除党籍。起义失败后仍然关心国家的安危,亲自组建中华革命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等为追求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谭平山南昌起义爆发的时候,谭平山正在国民政府任职,此时正是农民运动高潮时期。国民党曾派人大骂他主管的农运一塌糊涂,共产国际和国民党内也有些同志批评他右倾,夹在两者矛盾之间让他极为苦闷。直到1927年7月,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谭平山感觉时机已到可以大干一场,便赶往九江动员当时任二十军军长的贺龙参加暴动,为党和国家争取一支强有力的武装力量。随后,谭平山在南昌贺龙的军部里,与党中央派来的前委书记周恩来和委员李立三等协商起义计划。然而就在起义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7月30日,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急匆匆赶来阻止起义,这让参加协商的其他各个成员都表示不满,性格暴烈的谭平山破口大骂张国焘混蛋,并在情急之下提出,要拉张国焘出去枪毙。

最终在周恩来、谭平山等人坚持下,南昌起义于8月1日发动。胜利的红旗当天就插上了南昌城头,并随后成立了革命政权机关,前委作为秘密领导机构没有公开,只公开了起义的对外机构是革命委员会,谭平山担任了主席团主席。但后来由于敌强我弱、寡不敌众,起义队伍随即撤出南昌城,开始南下途中谭平山介绍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起义军到达广东潮汕后失败了。主要领导人在疏散的时候谭平山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和之前的关系为大家找船。平安离开后对谭平山纷纷表示感谢。

南昌起义失败了,谭平山逃到了港澳,国民党和共产党纷纷以谭平山南昌起义违犯党的纪律将他开除党籍。

揭秘谭平山为何被开除出党

谭平山是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是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人物。这么伟大的人物,曾经先后被国民党和共产党开除党籍。谭平山为何被开除出党的原因至今扑朔迷离。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谭平山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曾经以中共党员的身份加入了国民党,担任国民党组织部部长,拥护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党左派重要领导人物之一。然而大革命失败后,谭平山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而且不顾国民党的反对坚持举行南昌起义,而且还以国民党中执委常委的名义,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委、特别市等代表联席会议,选举产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最终在8月8日被武汉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谭平山党籍,剥夺一切职务。

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一直让谭平山不得其解。后来自于中共1927年11月临时政治扩大会议的《政治纪律决议案》给出的原因是:“谭平山同志自第五次大会后当任国民政府农政部长一直到南昌暴动前后的行动与主张,其行动更多离开党而自由行动……

他还曾秘密与邓演达等联络主张另组第三党,并向知识分子同志中作反对中央、另组织第三党之宣传,同时忽视党的决议,不得中央许可私向汪精卫请假,在请假呈请书内复大骂农运之棘手;……这些表示都是违背本党组织的行动,应即开除党籍。”这段资料可看出,谭平山为何被开除出党的原因,在于中共中央认为他犯了严重的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错误,突出表现就是另组第三党,所以把他列为“执行错误政策之党部执行机关及负责同志”被处罚名单中的第一位。但在1944年周恩来在《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中认为:“这个处分是不完全妥当的”。

谭平山子女情况介绍

谭平山先后有两个夫人,对他的原配夫人许鸣秋,历史上却是很少记载。他后来的夫人孙荪荃,是小有名气的。关于谭平山子女情况,谭平山总共有两个女儿,只知道他的二女儿叫谭宗文,却也是没有更多的记载,而且对他的大女儿的信息也并没有什么详细的记载。

谭平山是一个在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人,他是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同时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人物。在南昌起义失败后,他被共产党和国民党相继开出,但他仍坚持反帝反封建的立场,努力团结和发展进步势力,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多方面的斗争,为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作出了贡献,是一个有民族感的革命者和爱国主义者。

谭平山革命一生,虽然没有一个儿子继承他的事业,但有两个女儿和夫人孙荪荃的支持,他的事业上也还是比较顺利的。他的一生比较艰难,虽然前期比较顺利,但后期南昌起义失败之后,全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两个女儿也是吃了不好苦头。

谭平山的二女儿谭宗文在回忆父亲时也提到,大革命失败后,父亲谭平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全家都靠典当衣物和向友人告贷维生,她和兄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抗战前夕在香港,妈妈更时常到英国兵营的食堂中购买吃剩的残羹冷饭来吃。

从谭平山二女儿的话中也可以知道,谭平山是有两个女儿的,而谭宗文正是他的二女儿。对于谭平山子女的信息,目前也只知道他二女儿叫谭宗文,对于谭宗文也是知之甚少。对于他的另外的子女却也是连姓名都不知道,无从查证。

谭平山传奇人生尽显革命本色介绍

谭平山是一位传奇人物,谭平山传奇人生尽显革命本色,他出生于1886年,去世于1956年,是现在的广东高明人。早在1909年的时候就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很早就开始投身于反对清政府的活动中。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因为国民党党员的身份,谭平山被推选为广东省临时议会96个代议士之一。后来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上学期间,他开始接触中产主义。

谭平山虽然是国民党党员,但是他对爱国运动从来都是积极参与,在1919年的时候,他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经参与过“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之后被捕,但是不久之后被释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曾经担任过中共广东支部书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以国民党元老的身份参与了改组国民党的活动,并且在国民党中担任要职,成为国民党内部的高级领导人员。

在1927年,谭平山与周恩来、朱德、贺龙、恽代英等领导发动南昌起义,但是起义失败,之后谭平山不得不流亡港澳,也正是因为他参加了这次起义,最终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一直都积极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新中国成立以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了开国大典,曾经在我国多部门担任要职,从这些经历中不难看出,谭平山传奇人生尽显革命本色。

谭平山故居纪念馆在哪里

谭平山故居纪念馆又称“三谭”纪念馆,“三谭”分别是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他们都是佛山高明区明城镇人,都是早期参与建党、建军的重要人物。谭平山故居纪念馆坐落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沧江河畔、文昌塔侧。是高明人民为缅怀明城籍的民主革命家、中国革命史上杰出人物而兴建的。纪念馆在1997年筹备建设,于1998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谭平山故居纪念馆是一座具有独特造型的仿古建筑,上下分两层,下面有回廊,精致瓷片铺满廊柱,檐顶以玻璃瓦镶嵌,外观典雅大方。进入纪念馆的首层首先映入视野的是正中央摆放着的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的半身玻璃钢雕塑像,正气凛然。左边是接待室,右边展挂国家和省领导人以及史学家的题词,内蕴深刻。

二层是一个70多平方米的展厅,悬挂着1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几十幅颇具代表性的文字资料,中央摆放着一个10多平方米的展台,里面都是“三谭”的文物和研究书刊。整个展览从多角度反映“三谭”各个时期的光辉业绩,反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的精神境界和革命精神,对弘扬爱国主义观念,陶冶公民的爱国情操具有深刻的意义。

谭平山故居纪念馆是佛山内容最丰富、爱国主义最全面的教育基地,曾一度被佛山市委、市政府设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谭”革命事迹纪念馆的建成为佛山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想的硬件教材。

谭平山传播新思想改造旧世界的事迹

谭平山,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家。他曾追随孙中山,加入了其创办的中国同盟会。他也曾在五四运动之后,成立广东中共支部进行革命运动。并且,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等著名事件中,都有谭平山的身影并作出了巨大贡献。说起谭平山就不得不提及他的思想传播,他传播新思想想改造旧世界。

1918年,谭平山参加会议,讨论创办《新潮》杂志,并确立杂志的主旨是批评精神,科学主义,革新文字。谭平山在新潮杂志的供文颇多,并且,其创作的论文甚至曾获得校长蔡元培的称赞。1919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谭平山是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士之一,他曾在新潮杂志发布文章《“德谟克拉西”之四面观》,在文章中称:民主是世界大潮,“世界潮流只有顺应而无抵抗。今日亦只有希望我国国民,步文明先进国之后尘,于共和政体之下,发挥社会的德谟克拉西之真精神。”这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著作之一。

说起谭平山传播新思想想改造旧世界的问题,就不得不提起两个报刊间的斗争。《广州晨报》宣扬无政府领导的思想,《广州群报》是宣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谭平山每天都在看版样,写一些评论和无政府主义的宣称进行对抗。

谭平山传播新思想想改造旧世界还表现在他对工人的教导,理工会工人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较深,他就深入工人中鼓励他们团结一致,共同斗争,建立革命武装力量。

南昌起义失败后是哪位促成了朱毛会师井冈山?功臣是他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年,而今天(4月28日)是共和国古代上一个非常主要的纪念日——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余部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从此有了叱诧风云的“朱毛红军”,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那么,井冈山会师是如何实现的?是哪位促成了这次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的会师?(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何长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看看91年前的那段极其困苦和险恶的峥嵘岁月。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叫“何长工”功臣。。一下广州朱德隐姓埋名保实力何长工第一次寻找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血的教训中,深切认识到枪杆子的主要。于是在党生死存亡的抉择关头,毅然打响了南昌城头武装暴动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失利后,起义部队浴血奋战,最终仅剩下800多人,这部分因随朱德断后而侥幸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粤北湘南。怎么保存和联系上这支革命武装,成为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此,刚刚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毛主席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何长工。何长工与毛主席早在1918年北京留法预备班上就认识,毛主席对何长工的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十分赞赏。而且何长工参与了组织秋收起义的许多具体工作,比如设计制作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面军旗,并在起义部队中担任连党代表和团部参谋,为毛主席所熟悉和赏识。南下联络“朱陈”这个古代重任非何莫属。何长工到达长沙后,架起了井冈山中共秋收起义前委与湖南省委联系的桥梁。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对共产党和革命左派人士大张“捕杀的网罗”。在腥风血雨中,何长工冒死进入广州,到处打听朱德的下落却无音讯。由于南昌起义军失利后,为保存实力,朱德巧妙利用了在云南讲武堂同范石生的同学关系,将其所部改编为国民党军范部第140团,朱德化名为王楷,这使何长工首次寻找没能成功。二下广州正值广州起义失败何长工冒死寻朱德首次寻找朱德失败后,何长工再次赴广州寻找。第二次进入广州时,正值广州起义失败,兵荒马乱,警车嘶鸣,何长工不顾个人安危冒死继续寻找。经过千辛万苦的打探,从敌军口中得知朱德部驻防处,他喜出望外,急赴韶关,又奔犁铺头,终于找到了朱德。何长工汇报了毛主席派他来联系的使命,通报了秋收起义部队几经转战、落脚井冈山的情况。朱德听后又了解了井冈山现有武装、地形山势、道路交通、经济供应、领导人状况以及能否屯兵等问题,何长工一一作了解答。朱德听罢十分高兴,对何长工说:“我们跑来跑去就是要找个落脚的地方”,我们这两支部队将来要集中。何长工冒着3次被抓被杀的危险,不辱使命,联系上了南昌起义余部,奠定了以后朱毛会师井冈山的基础。胜利会师联系上朱德后,就打通了两支革命部队的联系。1928年3月上旬,当毛主席率工农革命军第1师进驻酃县中村时,得知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正向井冈山方向转移。当即决定兵分两路去迎接朱德、陈毅部上山:一路由他和何挺颖、张子清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从江西宁冈的砻市出发,楔入湘南的桂东、汝城之间;另一路由何长工、袁文才、王佐率领第2团从井冈山大井出发,向资兴、郴州方向前进。毛主席还派毛泽覃带着一个特务连赶到郴州,同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取得联系。3月29日,朱德率领部队完成了转移的准备。在毛泽覃带领的特务连接应下,朱德、王尔琢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1师主力经安仁、茶陵到达酃县的沔渡。陈毅率领湘南特委机关、各县县委机关和部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主力于4月8日到达资兴县城,同从井冈山下来的由何长工、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2团会合。毛主席等率第1团在桂东、汝城牵制敌军,掩护湘南起义军转移,于4月中旬到达资兴县的龙溪洞,同萧克领导的宜章独立营会合。这是第一支同毛主席亲自率领的部队会合的湘南起义军。同时,陈毅带着工农革命军第1师主力一部以及何长工、袁文才、王佐带领的第2团一起到达酃县的沔渡,和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汇合。接着,朱德、陈毅带领直属部队从沔渡经睦村到达井冈山下的宁冈砻市。(朱毛会师纪念碑)(何长工与毛主席、朱德在延安)1928年4月28日,毛主席率领部队返回砻市,立刻到龙江书院去见朱德。毛主席同朱德的这次古代性的会见,是共产党我军古代上光辉的一页。从此,毛主席和朱德的名字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经过21年浴血奋战,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没有忘记(何长工塑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长工曾任重工业部副部长、代部长,1952年任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部长是李四光)。1975年11月任军政大学副校长。1977年12月任军队学院副院长。他是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他还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解开南昌起义女兵诡秘失踪谜团

  提到南昌起义,大家应该很熟悉,而这其间有一支30多人的女兵队伍。遗憾的是,在起义之后这些女兵们大都相继诡秘失踪,后来只找到4名女兵。  一、意外发现南昌起义中有一支女兵队伍  凌家传原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研究员。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的老干部病房内,他曾讲述起这支女兵队伍的传奇。  这位老人介绍说,1957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筹建工作欠缺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和文物。这时筹备组有人在刊物上看见了一篇回忆录,文章的作者居然是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女兵。凌家传和同事立即赶到北京,找到了这位叫胡毓秀的女兵。通过胡毓秀的介绍,凌家传又采访了彭援华、杨庆兰、谭勤先等,人民军事的第一批女兵队伍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据女兵们回忆,第一批女兵队伍共有约30余人,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队政治学校的学员,少数是何香凝同志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汪精卫叛变之后,女学员们纷纷离开学校,跟随叶挺、贺龙的部队来到了南昌,并参加了随后的起义。  二、在战斗中勇救陈赓将军的最美女兵  在行军战斗中,“女将们”表现得颇为英勇,以至部队首长对她们都不得不刮目相看。胡毓秀告诉凌家传,当时,正值三伏天气,烈日当空。每个女兵身上都背着自己换洗的衣服和毯子,身体强壮的女同志——像杨庆兰、谭勤先、陈觉吾等,有女兵中的“四大金刚”之称,她们都背着步枪,弹带里子弹都满满的。“谭勤先甚至救了陈赓大将一命。”  凌家传介绍,南昌起义后,部队在南下的会昌战斗中,与敌遭遇,战斗十分激烈。谭勤先被分配到前线当救护兵。小谭在经过战场上的一个水田旁时,发现一位满身都是泥巴和血的重伤员。只见他左腿两处中弹,膝盖骨、脚腕骨被打折,血流不止,把田沟里的水也染红了,一时昏迷不醒。  杨庆兰来不及细想,一把背起这名重伤员,急忙往山下走去。很快,天就全黑了,她步履蹒跚地前行。汗水浸湿了杨庆兰的衣衫,可她咬紧牙关,竭尽全力,最后将他送到医护所。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位身受重伤的营长竟是陈赓将军!多年以后,他们相互见面时,陈赓总提起当年杨庆兰的救命之恩,他们之间也一直保持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三、南昌起义30年后只找到4位女兵  当时,和谭勤先一样,大多数女兵被分配到前线部队担任宣传或救护工作。不是每人都有谭勤先背救首长的英勇事迹,但这批高素质的女兵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同样留下了光辉的记录。  行军途中,因为遭遇敌军前后堵截,部队气氛比较压抑,为了活跃行军生活,女兵们想到了演一出话剧。彭援华导演了一出“老祖母念金刚经”,说的是江西有一农户,因为国民党拉壮丁,弄得家破人亡的故事。彭扮演的老祖母惟妙惟肖,士兵们非常喜欢。  大多数时候,女兵们面对的是伤员。因为卫生条件简陋,不少伤员需要及时将弹片或子弹取出,但事实上却办不到。护理这些重伤员时,女兵们想着法子减轻他们的苦痛,有人甚至讲起了《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鼓励伤员们要挺住。  这位老人最终介绍说,南昌起义30年后,他们想寻访女兵时,多方努力也只找到了4位女兵,并通过这4人得知了另外12名女兵的名字,其余则找寻不到,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