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近代史

清朝的建筑艺术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清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早在明代,由于制砖手工业的发展,砖的生产大量增长,明代大部分城墙和一部分规模巨大的长城都用砖包砌,地方建筑也大量使用砖瓦。琉璃瓦的生产,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而清朝更于1723年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

清代民间建筑的类型与数量增多,质量也有所提高。皇家和私人的园林在传统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北京明清故宫和沈阳故宫是明清宫殿建筑群的实例,与前代相比变化较大:明清建筑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清代的园林建筑在世界上一向享有盛名。如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周围广达三十里,拥有150多座精美的宫殿、台阁、宝塔等建筑。从康熙时开始营建,乾隆时基本完成,道光时又有所增修,前后经历一百余年,耗费白银约二亿两。

圆明园综合了国内许多名园的特色。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等,都被一一仿建在园内。因此,它可以说是我国名园山水的一个缩影。圆明园还吸收西欧园林建筑的特色,建有「西洋楼」,安装有人工喷泉。园内建筑物上的雕刻、绘画,都是全国名工巧匠的艺术杰作。圆明园内还珍藏有历代文物和艺术珍品,可以说是清朝的皇宫博物院。

圆明园

圆明园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园林建筑之一,但是却毁于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其中大批珍藏文物被抢劫一空。

除圆明园之外,在清代兴修的建筑物中,著名的还有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拉萨的布达拉宫,北京的雍和宫等。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乾隆时期开始修建,当时称为清漪园,后在同治和光绪年间扩建。颐和园包括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部份,其中昆明湖是人工开凿的。万寿山上还修建了排云殿和佛香阁,登上其顶部,可以鸟瞰颐和园全景。沿着昆明湖湖边,还修建了长廊。长廊顶端绘有花草虫鱼,人物等各色图案,非常漂亮。

颐和园

颐和园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原为清代皇帝避暑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地方。康熙时开始兴建,完成于乾隆年间。它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560万平方米,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其间苍山起伏,湖光变幻,洲岛错落,殿堂成群,有康熙帝和乾隆帝亲自题名的所谓七十二景。

外八庙分别座落于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上。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陆续修建的。这些大型寺庙群,依山傍水,气势雄伟。其中有为纪念各部蒙古王公贵族来承德庆祝康熙帝六十寿辰而建立的溥仁寺,有仿照新疆固尔扎庙样式而建筑的安远庙,还有仿照拉萨布达拉宫建成的普陀宗乘之庙和仿照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的形式而兴建的须弥福寿之庙,等等。普陀宗乘之庙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避暑山在和外八庙的建造,吸取了中国南北各地建筑布局的特征,表现了祖国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汇集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大成。

康熙帝王为什么要修建避暑山庄?他不是提倡节俭吗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修建避暑山庄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功名着著的一个皇帝,他在位期间,不仅文治武功了得,而且在建筑上面给我们后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在中外都享有盛名。而避居北方的避暑山庄就是一个大手笔,但是事情做出来总有原因,那康熙当年为什么要修建避暑山庄呢? 满清统治者来自东北苦寒之地,受不了中国北方的炎热气候,经常发生。 当时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就是在东北地区打仗,那个时候的气候比现在冷多了,而现在东北都是中国最冷的几个地方,所以说入关以后因为生理方面非常怕热,那个时候就一直因为炎热而害病。 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父亲是皇帝,而因为很小就当上皇帝,但是真正的权利并没有掌握在他的手里,他一直被等人玩弄在股掌之中。 后面亲政以后因为幼年心情郁闷加上后面各种因素,他便很早就去世了,后世学者说是天花死去,而天花则是因为炎热传染所致,所以为了避免顺治儿子再次染上天花,所以进行了种痘,后世康熙一脸麻子就是来自于此。 康熙皇帝因为小时候被预防过天花,但是他们还是十分害怕这种如同鬼魅的疾病,再加上北京每年一到夏天就会奇热无比,搞得满清贵族都十分想念东北的雪花和凉爽,而当时已经定都北京了。 为了更好的掌控天下,又不可能迁都 所以康熙皇帝只好在热河修建了一座避暑山庄,用来乘阴歇凉。这也是皇帝普通人的一面,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 满洲女真人起家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蒙古部落,修建这个山庄是为了更好的接待和控制蒙古部落及西藏地方使者。 努尔哈赤依靠着十三幅铠甲起兵,要他以一己之力打败明朝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当时后金建国以后,在西边和科尔沁蒙古结盟,在南边大肆利用朝鲜的人力和物力。 随着对明朝战争的节节胜利,清朝开始定都北京,而当时承诺给科尔沁蒙古的共理天下却没有兑现,比较蒙古部落实在是太分散了,根本无法统一起来,而就算统一了也不会被科尔沁蒙古所掌握,因为清朝也害怕统一的蒙古到底会不会再次南下。 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康熙皇帝故意吊着蒙古人的胃口,其实暗中分化蒙古,可怜蒙古人被自己的队友卖了都不知道。 后来因为蒙古科尔沁部实在太过忠诚,每年不断的入朝朝贡,因此染病而热死的都有很多人,所以康熙皇帝受到这种影响便修建了热河避暑山庄,以便把蒙古使者放在汉人比较少的地方接待,可以有效的避免蒙古王公的死亡。 后面收复西藏以后,很多活佛在明朝时期更不见不到皇帝,但是改朝换代以后听说能够一赌天颜,便十分兴奋,不断的有所谓的活佛前往北京想要拜见,但无一例外的都死在了北京的天花病上,满洲皇帝信佛而可怜这些僧人,便决定在热河修建避暑山庄,来方便接待西藏地方的各种使者和活佛。 总的来看,康熙皇帝耗费如此大的民力修建避暑山庄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在当时一定是能够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不如不会修建这个行宫,除了避暑,躲病,接待之外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行政中心的转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弘曕为什么叫“圆明园阿哥”?弘历很喜欢他却为什么又把他吓死?

弘曕为什么叫“阿哥”?很喜欢他却为何又把他吓死?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最小的皇子弘曕由于生在圆明园中,因此他的乳名就叫“圆明园阿哥”。弘历对这个弟弟非常喜爱。可是,由于弘瞻跪在弘历曾经跪的地方上,弘历便削夺了弘瞻一切职爵,最终把弘瞻吓死了。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弘历为什么要这样小题大做呢? (弘曕剧照) 弘曕的生母刘氏是个汉人,她是管领刘满的女儿。雍正七年,她以答应的身份入侍宫中,由于她“秉性柔嘉……益懋谦怀”,得到了雍正的喜爱,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又先升为常在和贵人。 其实,雍正是个事业心特别强的皇帝,对女色一向不以为意。据史书记载,有时甚至一月他才踏进后宫一步。再加上后宫一向是满洲贵族女子的天下,汉人女子往往很难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刘氏能得到雍正的垂怜,这自然十分幸运。 不过,刘氏的福分还不止于此。 雍正十一年,刘氏诞下了皇六子弘曕。这年,雍正已是53岁的年纪。老来得子,自然对弘曕疼爱有加,刘氏也因育嗣有功得封为谦嫔。 然而谁也没想到雍正十三年,“仍照常办事”的雍正突然驾崩。在一片慌乱中,皇四子弘历得继大统,成为清王朝的第6位皇帝。 此时,雍正留于世上的皇子,也只剩下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和皇六子弘曕了。 对于弘历来说,弘昼虽然只比他小1岁,但是个行为荒唐的人。 而弘曕才3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又特别天真活泼。因此,弘历对他更喜爱,亲自为他挑选了大儒做他的老师。 弘曕聪明好学,再加上又是名师指点,他的学业进步很快,在诗词上更是“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 弘曕博学多识,自然让身为皇帝哥哥的弘历倍感欣慰。 (弘历剧照) 弘历作为皇帝,很希望皇弟们能帮他分担政务。显然弘昼是没有可能了,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弘曕身上,希望他将来也能成为国之梁柱。 为了培养弘曕的政务能力,弘历早早就把管理武英殿、八旗护军营等事务交托给他,待他熟悉后,又令他督管造办处事务。 不仅如此,当果亲王去世后,由于果亲王的爵位没有人承袭,弘历又把弘曕过继给果亲王,以袭承爵位。 说起来,果亲王在世时兢兢业业,深得雍正和弘历信任,因此得赐双俸。比起其他亲王来,果亲王的家产自然要丰厚许多。 弘曕年纪轻轻,便轻而易举得到了,按弘历的意思是想他过得更加舒坦一点。但弘曕偏偏是个财迷,他平时生活颇为节俭,所获得的俸禄都拿回来藏在家里。但他犹嫌不够,仗着自己是皇帝宠爱的弟弟,四处疯狂敛财,开煤窑,夺民地,让地方官托卖贵重物品以牟取暴利…… 弘历认为弘曕这样做,不仅有失身份,还有受贿之嫌,于是暗中便派人查访。结果发现,弘曕经常托地方官员购置蟒袍、古玩、优伶等,且每次支付的钱远远不足他得到的物品的价值。 除此外,弘历还发现有些想升官的人走弘曕的路子,而他也上下周旋,甚至还私下把名单给,嘱咐他们务必选用。 这种种行径,让弘历大为吃惊。他没想到弘曕不光毫无顾忌的贪财,并且还敢干预朝政。 其实让弘历更为难过的是,他发现他虽然处处为弘曕做打算,但弘曕却对他没有兄弟之爱。 有一次,弘历住在圆明园中的“九洲清宴”,夜里突然走火。当时诸王都纷纷赶来救火,反而住得最近的弘曕却最迟出现。他来后,亦不关心弘历是否安全,而是和诸王嘻嘻哈哈,像无事人一样。 弘历看在眼里,心里非常寒心,于是便对他的不满,又增了几分。 (弘昼剧照) 思来想去,弘历决定要好好敲打一下弘曕,让他吃点亏,也好改改他的坏毛病。 于是,在弘曕生母的寿辰时,本来按例应该赏赐宝玩等,但弘历偏偏没有这样做。 弘曕因此,几次在弘历面前出言挖苦。 弘历也不着恼,只是淡淡地说,你所得丰厚,但你一向对你的生母刻薄小气,不仅不孝敬她,还常常从她那里索要财物,你身为人子,怎么能这样呢! 谁知弘曕不仅不收敛,反而言谈间,流露出对弘历的怨憎之意。 于是弘历便决计再好好惩戒他一下。 弘昼和弘曕给崇庆请安。两人请安后,留下来陪崇庆太后说话。结果两人本跪坐在较远之处,说到高兴处,竟向前挪了几步。他们所挪的地方,偏偏是弘历平时跪坐的地方。 本来这也不算大事,但乾隆却大发脾气,并以“仪节借妄”的罪名,严厉地惩罚了他们俩。特别是弘曕,不光所有职务免除,还把他从亲王降为了贝勒,除此外罚银一万两。 一向恃宠而骄的弘曕,哪里经爱过这样严厉的惩罚,惊惧不安中竟一病不起。 弘历听闻后,,一边遣医问药,一边亲临视疾,当他来到弘曕床前,已病入膏肓的弘曕已无法下床。但他强撑起来不断以头捣在被褥上,向弘历谢罪。 弘历看着非常难过,心里不由懊悔不已,于是赶紧恢复了他的爵位和职务,可是这一切都为时已晚,弘曕不久还是一病呜呼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