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近代史

历史上万历皇帝在位48年,28年不上朝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明朝第十三位帝王,今天趣古代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躺平”现象早已存在,电视连戏剧《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动不动一丢九齿钉耙,往地上一坐,或者分行李散伙,似乎已经有了“躺平”的迹象。

  沙和尚尽管不如猪八戒明显,但是只顾挑着担子,“不肯多说一句话”,大多时候可以忽略其存在,似乎是佛系躺平。

image.png

  取经团队里只有齐天大圣孙悟空能折腾,但很多时候出力不讨好,唐三藏动不动就要念紧箍咒,“刷的碗多打得碗多”,也难怪猪八戒、沙和尚就选择了躺平。

  躺平的最高级,要数万历帝王了!其在位48年,28年不上朝。

  然而万历不是一开始就躺平的,他的躺平是“做个帝王真无奈”,是消极的与文官集团对抗的下策。

  万历10岁登基,在千古奇才张居正的辅佐下,也算励精图治。事情的转折是在册立太子这件事情上。

  孝端显皇后没有子嗣,皇长子朱常洛是恭妃所生,理应册封太子,但是万历帝王更喜欢他宠爱的郑贵妃所生的三子朱常洵,于是在册封太子的事情上,万历和群臣斗争了15年!

  在立储问题上,做江山的帝王还没有完全的决策权,在太平王朝,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将,文官集团往往从道德的高度来抨击朝政,“以死进谏”以便青史留名;如果是打江山得帝王,既然可以凭借武力一统江山,当然可以用武力解决所有问题。然而万历帝王是在四书五经的氛围里长大的,不是马上帝王,是书里帝王。

  于是万历采取了消极对抗:既然文官集团不接受帝王册封三子为太子的提议,万历干脆不上朝、不批阅文件、不任命高级官员、不罢黜官员、不参加重大活动、不参加培训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皇帝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凡是需要帝王决策参加的活动,万历统统免了!

image.png

  正事不干,万历又干了些什么斜事呢?他没有李煜的才华,“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也没有“艺术天才和全才”赵佶的天赋,甚至没有崇祯皇帝的“工匠精神”。万历斜撇子事情一个也没干,不过是吃喝玩乐赌。

  万历的躺平竟然能够在位48年,难道是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万历年间的名臣有政治家千古奇才张居正、清官海瑞、名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

  万历还真是个谜。

明朝有个奇人名气不大,文武兼备不输汉之卫霍,宋之范韩!

有个奇人名气不大,文武兼备不输汉之卫霍,宋之范韩!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明朝中后期,有个奇人名叫王越。 著名将领、诗人,曾用名王悦,字世昌,今属河南人,生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 《客坐赘语》记载:“王襄敏公广额丰颐,而骨气峻拔,有威重,印堂中直纹五条,右颐有一黑子,音吐如钟。” 王越仪容俊美,风度不凡,印堂有五条竖纹,右脸颊有一颗黑色的痦子,嗓音洪亮如钟。 景泰二年(1451年),王越考中,最初任御史,后历任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抚等官职。 在位时,王越升任,总制大同、延绥等地区的军务,因功受封威宁伯。 成化十九年(1483年),受牵连,王越被削夺封爵,贬至安陆。 即位,王越获得赦免回到家乡。 弘治七年(1494年),朝廷恢复王越的御史官职。 不久,总制甘、凉边务,兼职甘州、凉州巡抚。 弘治十一年(1499年),王越率部在贺兰山击败,以战功升任太子太傅。 当年十二月,病逝于甘州,享年七十三岁,“襄敏”,世称“王襄敏”,留有著作《王襄敏集》等传世。 王越的出生就出现了奇异之事。 《明季闲谭》记载: 王越出生那天,有两个差役经过他家门口,突然间一声晴天霹雳,两个差役吓得半死,惊魂未定之际,王越的祖母出门邀请差役进门,告诉他们自己家添了一个大胖。 差役喝茶的时候,对老太太说:“将来你这孙子能成为战神啊!” 王越长大后,却成了文质彬彬的书生。 也许是时势造英雄,朝廷用人之际,王越以文官出身后来竟成了镇守边关的将帅,期间屡立战功。 王越参加考试的时候,又一次吓傻了众人。 《罪惟录》记载: 王越参加考试,答卷很快就写好了,正打算交卷的时候,忽然刮起了大风,把他的试卷刮飞了。 眼看着考试就要结束了,众考生为他捏了一把汗,王越却从容不迫,向考官要了一张卷,重新答卷,按规定时间交卷。 很多人认为王越肯定没戏了,没想到,王越竟然考中进士。 还有更诡异的事情在后边呢。 王越的试卷被大风刮得无影无踪,究竟去了哪里呢? 当年年底,朝鲜使者来朝,向报告了一个消息,王越的试卷在某天落在了朝鲜王宫的地面。 朝鲜国王觉得很奇怪,看到试卷上写有王越的名字,就找人占卜,占卜者认为此人将来一定会成为经天纬地之才。 后来,王越果真成了文武兼备的奇才,为大明朝立下。 成化三年(1467年),随抚宁侯朱永征毛里孩。并两次击败鞑靼入侵 。成化五年(1469年),鞑靼侵犯河套地区,王越率军将其击退。次年,延绥告警,王越再命将军许宁等将其击退。三月,与朱永于开荒川败阿罗出。成化七年(1471年),鞑靼军再次入寇怀远等诸堡,王越等将其击退。成化九年(1473年),王越与宁晋伯在温天岭击败鞑靼军。同年九月,王越乘满都鲁汗等大举深入之机,率袭击鞑靼老弱所在的红盐池,斩首三百五十五级。此后,满都鲁等不敢再居河套地区,西陲从此数年安定 。成化十六年(1480年)二月,王越与汪直率精骑袭击鞑靼所在的威宁海(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黄旗海),获大胜,斩首四百三十七级。成化十七年(1481年)二月,鞑靼入境剽掠,王越于黑石崖追败鞑靼,斩首一百十三级人。成化十八年(1482年)六月,鞑靼入寇延绥等处,王越与汪直调兵援助。鞑靼被明军冲散,为城墙濠沟所困,遭遇大败。弘治十年(1497年),达延汗屡次扰边,王越总制三边,奉命征讨。次年,于贺兰山大破鞑靼,斩首四十二级。 最后,引用明宪宗的评价: 或抚临云内,或总镇关西。在边来往者十二三年,兵民咸沐其惠;与贼攻战者百九十合,戎王亦在所殪。计武烈,不减之卫霍(、);论文事,无惭宋室之范韩(、)。——《王越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首辅张四维,是官场“真君子”还是“伪君子”?

一位出身晋商的政治家,如何坐上大明王朝的内阁首辅?在封建主义社会的末期,他支持的“新政”,但又为何在张居正死后“倒行逆施”,究竟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 张四维(1526~1585年)字子维,号凤磐,汉族,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编修。隆庆年间,张四维以熟悉边防事务,促成与俺答议和而为内阁首辅器重,历官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起用一些反对派人士,以迎合时议,收拢人心。 进入内阁,推行新政 事情要从张居正组织新内阁的时候说起。张四维玩起了两面派手法,混入内阁,鼓励身边的大贵族王伟、李松等人公开向请求封侯、赐田。结果遭到了张居正的反对,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并革除了他们世袭的权利。 与此同时,张居正主持国事之初:“军政财坏,国库空虚,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危机严重。”他认为法制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后王,是合适的”。的政治积弊已深,“天下之事,极则必变”,主张大力改革,清除弊政,推行法治。 张四维极力支持张居正的一切政令主张和改革措施,执行“得盗即斩”的镇压手段,推行“一条鞭法”赋税制度,裁汰冗员,减少支出,治理黄淮等等,取得很大成效,获得了张居正的信任。 继任首辅,倒行逆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1577年当张居正革新运动进入高潮的关键时刻,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但他却冲破了儒家所谓“孝道”的束缚,没有回家守孝,不给反动势力反攻复旧的机会。反动势力企图借此把张居正从政权中赶跑,但张居正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一方面推行革新措施,另一方面惩治了这些儒生御史,对反对派进行了反击。 这些反动派和儒生御史对张居正怀恨在心,当然张四维等人也是对张居正剥夺他们世袭权利的事有所记恨。万历十年,张居正因病去世,张四维当之无愧地继任为内阁首辅。由于张居正执政时,以严刑峻法治理朝事,和很多大臣都结了仇怨。以至于许多反对张居正的人和宦官内外勾结,干扰朝政。 其实,张居正刚刚上台的时候,朝廷内许多旧派官僚,认为他会施行“帝王之道”。可是后来才发现,原来张居正所说的“王道”不过是“高谈无实,剽窃仁义”而已。这位千年一遇的内阁首辅,不过也是和封建社会后期的法家革新派一样,披着儒家的外衣,向当时最腐朽的大贵族大地主势力进行斗争。 接手内阁首辅的张四维,借此机会安慰人心,决定宽大从事,而又正赶上皇子降生,他便借机上了一份奏折,对张居正的改革大肆攻击,说革新派的改革:“务为促急烦碎,不合祖宗之法”,对地主利益损害的太厉害了,劝说皇帝放宽政策,施惠天下,把当时张居正排挤的、罢官的重要人物官复原职。朝内的反动势力人物代表,以张四维为首的,趁机掌握政权,对革新派的新政,进行了反攻倒算。 “真君子”还是“伪君子”? 对于此事,后人一直对“张四维”做法持批判的态度,认为他只是为了自己大贵族、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万历年间由于张居正的革新过于严苛,或是说时机未成熟,导致朝内政局不稳,张四维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弊病,为维稳当时朝廷的政局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制度”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它赋予社会以安定,但是一旦超出它的适用范围,立马变成最大的隐晦根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