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鬼吹灯之怒晴
湘西》播完了,最终的大boss
湘西尸王又成了人们议论的对象。在小编印象里,湘西向来都是一个非常
神秘的地方,赶尸、下蛊都是源自湘西。但是在沈从文笔下,它又是那么清纯、那么美的一个地方。
神秘的湘西到底是什么样的?
解放初期湘西尸王元代将军队件原因
在电视剧怒晴湘西里面,主角陈玉楼刚到老熊岭的时候就听说有一个千年尸王很厉害,人们都不赶进到瓶山,因为来的人都是有去无回。

据说这个千年尸王是
元代的一个
将军,因为生前杀了太多了,死后戾气还没有消逝,所以才会向来杀人,被叫做千年尸王。有人亲眼看见这个元代将军出来杀死了一个采药的人。还有一种说法是,解放前,蓦地发生了尸变,所有的尸体都诈尸,而且都朝着这座元代将军的墓跪拜。

不过小编觉得这应该都不是真的,应该都是虚构出来的故事。如果是有那也是民国时期的事情了。
湘西神秘灵异事多
湘西向来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山多水多烟雾缭绕,自带一种神秘感。湘西的神秘灵异
事件也是很多。
赶尸是湘西独有的一个民俗,最初的赶尸就是为了把客死他乡的人能够回归故里。因为湘西交通不变,帆叶网,尸体没有办法运送,所以就有了赶尸一说,湘西还有死尸客店,专门收留死尸。

下蛊也是湘西比较神秘的,传说对自己喜欢的人下蛊自己喜欢的人就会喜欢自己一辈子。但本来这种蛊是一种慢性毒药,慢慢的就会迷失心性。
事件真相:湘西三邪:赶尸、放蛊、落花洞女
【千问解读】今天给大家讲讲湘西三邪。湘西三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提起湘西首当其冲的就是赶尸,然而赶尸只是其中一邪,除此之外还有放蛊跟落花洞女。咱们先来讲讲赶尸。在中国,早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已经萌生了“入土为安”的观念,直至今日,土葬依然是我国最常见的丧葬方式。然而,对于客死他乡的游子,“落叶归根”可能只是种奢望了,不过在湖南湘西,有一种特殊的方法能实现这种奢望,这就是“赶尸”。提起赶尸我们脑袋里立马就会幻想出这么一幅画面:一个穿着道袍的法师摇着摄魂铃走在前面,后面是几个被用草绳串成一串穿着清朝服饰的面无表情的喜神。“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故人回家,行人避让。”喜神额头上贴着神秘的符箓,听着法师的口令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蹦蹦跳跳,昼伏夜出,白天在死尸客店停留,晚上继续在山路上前行,这就是我们普遍以为的赶尸。具体这个赶尸是真是假,其实三叔我也不清楚,因为我身边没有干这行的朋友,不过我听人讲过不少关于赶尸这行当的学问,今天就随便讲讲。赶尸这种术法属茅山术祝由科,在某些书籍和传说中甚至列出了详细的做法。(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例如有些资料中提到,法师要用辰砂(朱砂的一种,其中以湘西辰州即现在的沅陵出产的质量最好,所以叫辰砂)放在死者的脑门、背心、心窝、手心、脚心七处以镇七魄,填入耳鼻口以封三魂,再用神符压住并用五色布条绑紧,并且用神符护住尸体颈部,配上咒语,尸体就会站起来随法师离开,一路穿州过省夜行晓宿,直奔家乡而去。讲到这里插句嘴,在解放前辰州还有卖符咒的店,这种符咒也被统称为辰州符,不过现在再也找不到了。沈从文大家都知道,有名的苗族作家,他有一篇文章里写道:“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沈从文这话是真是假且不做讨论,然而赶尸在民间确实是有记载的。民间有书记载: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语:公公)蚩尤率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命令阿普军师把战死的弟兄送回故里。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后面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这便是赶尸的最早版本。因是阿普军师所“司”(实施、操作意)之法术让大家脱的险,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于阿普老司最后所用的御敌之实乃“雾术”,而“雾” 笔画太多难写,于是改写成一个“巫”字取而代之。其实,这巫字也是个象形文字:上面一横代表天或者雾,下边一横则代表地,而中间的那一竖就表示“符节”了;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字,右边那个代表阿普蚩尤,左边那个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两个人联合起来才能作巫术。赶尸技术最鼎盛的时期应该是在清朝,所以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的僵尸形象都是身着清代服饰。其实一开始尸体不是赶的,而是运的,走水路运尸,但在三峡那一段,水流湍急,旋涡暗礁密布,船只很容易沉没,再者当时古人又迷信,绝不愿意搭载死人走在险江之上,于是“赶尸”这个职业就产生了。传言抗战期间,重庆打铜街一个住家屋檐下,在门框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代办运尸还湘”,这事当地很多人都听说过。赶尸其实也不只是把客死异乡的人带回老家安葬,也会运一些被斩头的犯人。清朝有“秋决”的惯例,各州府县衙门每年秋分时节都会奉刑部的批文处决死牢中的死囚。本地的死囚处决后自有他们家属收尸埋葬,而外地的死囚则需要搬运回故里,通常一具尸体需要请四人抬运,花费较大,而请赶尸匠帮助返乡花费就会少一些,并且可以保证中途不腐不臭,所以这么看赶尸匠对尸体防腐技术还是比较精通的。赶尸这行还有个规矩,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只有赶尸匠一个人赶,而且不管什么天气,他们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手执铜锣,腰包藏着一包符。赶尸匠从不在尸后,而是在尸前带路,不打灯笼,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要是两具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赶尸途中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所以一般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客店”,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的倚墙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据有关文献记载,湘西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三赶: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传说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三不赶: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则会影响旧魂灵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同样不能赶。还有赶尸匠收徒,赶尸匠从不乱收徒弟,学徒要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亲自面试。一般来讲,要满十六岁,身高一米七以上,同时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就是相貌要长得丑一点。赶尸匠先让应试者望着当空的太阳,然后旋转,接着突然停下,要你马上分辨东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则不能录用,因为你此时不分东西南北,就说明你夜晚赶尸分不出方向,不能赶尸。接着,赶尸匠要你找东西、挑担子,因为尸体毕竟不是活人,遇上较陡之高坡,尸体又不上去,赶尸匠就得一个一个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后,还有一项面试,这就是赶尸匠将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的坟山上,黑夜里让你一个人去取回来,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你有胜任赶尸匠的胆量,这三关顺利通过了,你才有当赶尸匠学徒的可能。其实说到底,湘西赶尸就是无数个湘西人在崎岖山路上的漫漫回乡路,据记载,清末时期,湘西有近一百名赶尸匠为家乡人的落叶归根和魂归故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只是后来因为时代的发展,赶尸这一行当失去了传承,到现在只存在于小说和影视剧中。再来说说湘西第二邪,放蛊。在讲放蛊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蛊。《周易》云:上艮下巽,中存震兑,风落山谓之蛊。简单点来讲,风在山下吹,人在山上看不清山下的情况,让人看不清的就是蛊。上面这个解释有些抽象,传统来讲蛊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神秘巫术,相传是一种人工培养而成的毒虫,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又指生于器皿中的虫,被称为腹中虫,它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传说中制造毒蛊的方法有很多,咱们大家听的最多的就是把多种带有剧毒的毒虫如蛇蝎蜥蛛等放进同一器物内,使其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虫便是蛊。在《庆历善治方》、《诸病而侯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书中都有对中蛊症状的细致分析和治疗的医方。同样在古时候,有很多关于蛊的传闻,其中最为人乐道的应该就是长安汉宫的巫蛊事件。据记载,汉武帝征和元年(西元前九二年),长安汉宫接连发生震惊当时的木偶巫蛊案件,这些事情是由一个名叫朱安世的京师大侠引起的,还牵连了朝中的宰相公孙贺父子,最后连武帝的太子戾太子刘据也被冤诬死了。第一件巫蛊案是公孙贺本人引起的,公孙贺当时在朝做丞相,很得武帝信任,他的儿子公孙敬声也在朝做太仆,父子二人权倾一时。可惜公孙敬声的私生活不检点,私自挪用了军费一千九百多万钱,因而被关进长安诏狱。当时另有一件要案的主犯朱安世在逃,武帝下令必须逮捕到案,公孙贺爱子情殷,向武帝保证由他将朱安世逮捕到案,但要求释放他的儿子公孙敬声。他的要求得到了武帝的许可,朱安世归案后,反向汉武帝陈诉公孙敬声和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通奸,以及公孙敬声在庙里诅咒武帝早死,并在武帝经常经过的驰道上埋木偶为巫蛊,以促武帝早死的事。这些事情其实都是莫须有的,只不过当时正值武帝晚年,他每天都在忧惧死亡,他信以为真,将丞相公孙贺父子和阳石公主都杀了。第二件巫蛊案,是由武帝的一个近臣江充引起的。江充在朝担任治安和警卫安全工作,很得武帝信任,他在宫里处理警卫事件,连戾太子也不放在眼里,因而得罪了太子。江充并不是没有私心的人,他顾虑太子一旦登上皇帝宝座不会放过他,恰巧宫中发生了公孙贺父子为蛊加害武帝的事件,江充就假藉这个机会说宫中蛊气很重,会影响到武帝生命安全。武帝信以为真,把这件事情交给江充处理,江充果然在戾太子宫中的地道里掘出一对木偶巫蛊,诬控太子加害武帝,促武帝早点死去。太子为了自保,将江充杀死后出走,宫中的人就说太子想造反,杀死江充后他逃,后来太子也被迫自杀。虽然以上两件关于放蛊的故事是捏造的,但并不能否认放蛊是不存在的。隋书独孤迤传有这么一则故事,说隋代大将军独孤迤的家里,有一个名叫徐阿尼的丫头,这丫头有拜猫鬼的习惯,每天深夜子时,她偷偷的起床,备供品焚香向猫鬼祭拜。(子属鼠,子时拜猫,暗示以鼠祭猫)她越拜越灵,猫鬼常把别家的财物搬给她,独孤迤还没有做官的时候,在家闲居,有饮酒的嗜好,他的妻子不肯给钱买酒,独孤迤只得向徐阿尼讨酒。阿尼回答说:“没有钱买酒。”独孤迤说:“你为什么不叫猫鬼到越公家取钱买酒?”阿尼听了独孤迤的话就在心中祈祷,果然不到一个时辰,买酒的钱就送到了,独孤迤就这样贪而无厌的不断叫阿尼向猫鬼取钱买酒。独孤迤因内戚关系做官以后,有一天他在花园里向徐阿尼说:“你叫猫鬼 向独孤皇后(独孤迤同父异母的姊姊)说:我家没有钱,请皇后常常赐钱给我。”阿尼就照他的话向猫鬼祈祷,猫鬼果然走到隋宫向独孤皇后取物。徐阿尼有一次在宫中一间空房里,安排一只桌子,桌上置放香粥一盆,汤匙一只,用汤匙敲响了粥盆说:“猫小姐,你快来吃粥,但是你不能住在宫里。”她一面叩头祈祷一面口里念念有词,没有多久,她的面色铁青,四肢像是有鬼在牵她,并说:“猫鬼到了。”这件事被人向隋文帝参了一本,文帝说:这是一种妖怪,于是下令把徐阿尼赶走。阿尼走后不久独孤迤被处死刑,他的弟弟向文帝哀求才免官为庶人,最后猫鬼也消失不见了。民间放蛊害人的事,也常在刑事案件中传到朝廷,宋仁宗庆历八年(西元一四八年),仁宗一天翻看福建路(省)奏报朝廷的刑案,发现民间常有人放蛊害人,仁宗非常难过。又一次在刑事案件中,叙明福州有一个叫林士元的医生用中药治疗蛊毒,很有效果,仁宗告知近官:可将林士元的治蛊药方交给宫中的太医审查,连同太医们搜集的治蛊秘方,汇为一编,印成专书,颁发各路,转发各地民间使用。以上这些东西可不是我胡编乱造的,内容来源于《续资治通鉴卷四十九》。到了后期,民间开始流传“拍花”的传闻,其实“拍花”也就是放蛊的一种方法。在中国大陆民间,有些逃荒的妇人,头上裹一块蓝布,走到一处人家,与人寒暄的时候握着他的手,在他的手心拍几下,并说“好,好”,第二天这个被她拍过手心的人就会忽然发起颠来。有一家人家就发生过这种情形,请中医治疗,中医诊断以后才发现这个人中了蛊,后来经由专门治蛊的人治疗,服药后他口中竟吐出几十个纸团,这种纸团就是蛊。最后再来说一说湘西第三邪,落花洞女。“落花洞女”亦称“落洞”,是湘西神秘文化中一个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落洞”苗语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平地陷下去,与周围隔开,二是指心灵世界的与世隔绝,人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失去与正常人的正常交往和交流,意思是把魂掉到洞里去了。相传湘西女子出嫁,花轿经过洞口的时候,往往要停放鞭炮,因为怕惊动了洞神,洞神若见女子漂亮,会设法把她的魂偷去,使女子从此疯疯痴痴。女孩子一旦“落洞”,便失去了“常态”,成为了落花洞女,比平时更爱贞洁,爱独处,神情恍惚,且常常会自言自语,有时也不免又唱又跳。遇上这种情况,家里人非常着急,找到村子周围的某个山洞,设坛上香、烧纸,诉说自己家的女孩子是一个普通世俗之人,痴拙顽愚,不值得洞神挂恋,求洞神放回自己的女儿。如果女孩子好了,则认为是洞神开恩,真的放回了自己的女儿,于是还愿,感谢洞神。也有的女孩子就一直这样坏下去,家里人觅无希望,也就只好认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子一天天枯萎。等到女孩子真的死去,做父母的也奈何不得,心里想着这终归是女儿的命,就只得一边默默流泪,一边按传统的办法为女儿准备嫁妆,最后在女儿落洞的那个洞前烧了,算是为女儿行了一场体面的婚礼。也有人就在洞边搭一个小小的茅屋,扎上纸做的床和衣柜,写上女孩子的生辰八字,以示把女儿送交给了洞神。时至今日,湘西三邪已经成了湘西的旅游特色之一,有机会大家可以去芙蓉镇转一转,找一个天气好的日子,跟当地老大爷下盘棋、喝顿茶,你可能会听到更多有(威信公众号:何三御)意思的故事。
事件真相:黄河尸王
【千问解读】一名网友的朋友的故事。黄河古道,中华民族的精魂。多年前与友人的一次行走经历,一直深深埋藏在我心底。期间的奇特见闻,使这段黄河古道之行,成为迄今为止我经历过的最惊心动魄的行程。我们走的那次黄河古道,从郑州出发,沿古黄河到开封兰考,在大坝处改走旱路,至山东一带再次入水,这样一路辗转到安徽砀山。我们第一段水路是从黄河花园口到开封兰考,这段路差不多有二百多公里,呈“S”形向东蜿蜒,一路顺流而下。不过这时是七月,五月到十月是黄河汛期,黄河涨了水,水势浩大,这段黄河古道又有近五十多年没通航过,水下大鱼鳖怪极多,这样随便走船,还不一定走到哪里就走不动了,弄得谁也不敢载我们过去。我们在码头找了半天,弄得好多船夫一见我们就抱着船桨跑,辗转多次,最后慕名找到了一个在黄河上行了一辈子船的老船夫。这个老船夫的身份比较独特,他不是渔民,也不是渡人,他是水鬼。水鬼是一门古老的职业,和西藏的天葬师、湘西背尸人差不多,都是和死人打交道。只不过,天葬师和背尸人是守着死人,水鬼则和黄河下神秘的“死倒”打交道。人体密度和水差不多,尸体沉入水底后,随着尸体腐败,体内渐渐胀气,这些尸气将人变成面目狰狞、口唇外翻的大头鬼。(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这时候随着尸气越来越多,尸体就会渐渐浮上水面,先是上肢浮上来,然后才是下肢,因为女性和男性的盆骨不同,所以浮尸还有个特点,叫做“男俯女仰”,说的就是这些漂在水上的死倒,俯身的是男人,仰身的就是女人。所以根据这个原理,死在黄河中的人,过不了三五日就会自己漂上来了。这时候,死者家属只要央求船夫将尸体打捞上来就可以了。打捞死者尸体,船夫是绝不肯收钱的,收这种晦气钱也会倒霉三年。但是死者家必须要请船夫在家中吃顿素饭,临走前还要在船夫中指处绑上一根三寸宽一尺长的红布条。这些都是为了辟邪,也是黄河上约定俗成的古老规矩。捞尸人也有捞尸人的规矩,他们只捞尸体,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挑起漂在黄河上的杂草树枝,发现尸体后用白布蒙在尸体上,然后取一根掺了黑狗毛的麻绳绑在尸体腰上,将尸体吊在背阴的悬崖上,等家属来辨认,认清楚了,才将尸体背上岸去。当然了,捞尸人也不是什么都捞,要是遇到尸体直立在水中,水上只漂了一抹头发,他们会掉头就走,绝不去试图打捞。对此,他们的解释是:他们只是代人捞尸,不代鬼申冤,这种直立于水中的死倒并不是尸体,这是一种煞。说来也怪,好多人死在水中后,尸体并不会浮上来,待尸体捞出后,竟还像刚死一样,尸体还是原来的样子。不仅如此,这些水下的尸体竟会一直在水中直立着,保持着行走的姿势,尸体随着水浪缓缓向前,就像是在缓缓漫步。好多时候在干涸的河床中,你能看到水下清晰的脚印,一步步走向最深处,走到头后会转一个方向继续走,就像是在水下散步一般。据说,这些黄河上的横死人,怨气太深,迟迟不肯离去,非要等害死其他人才肯倒下。这个传说很可怕,你想想,要是你乘船过黄河,船行至河心,你往下一看,结果看到一个人在水下行走,行走中还会冲你阴森一笑。带着这种感觉,你的黄河之旅绝对不会舒服。要是遇到这样的死倒,这时候死者家属就要去找水鬼了。水鬼是黄河边上对捞尸人的称呼,这种水鬼并不是简单的捞尸人,他们都是世袭,都有独特的本事,他们独特的本事就是请煞。据说水鬼请煞是一种祖传的秘法,行为古怪诡异,外人无从得知。有人说水鬼从小就用一种隐秘的药水洗眼,又经过数十年在黄河边上的观水练习,眼光能穿透浑浊的河水,一眼就能看到水下的行尸。这种水鬼一般一个人独居在黄河边上,无儿无女,家中从小养着一条黑狗,庭院中立着一根大竹篙,竹篙上绑着一块八角形镜子,这些都是辟邪的物件。水鬼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唤来那只黑狗,然后照一下镜子,若是无异,便回屋做饭睡觉。若是黑狗狂吠不止,镜中带血,他就会掉转方向,去黄河边上再走一圈,将身上的晦物去掉再回来。在老黄河边上,对于水鬼的说法还有很多,也有人说他养的那只黑狗是黄河中的龙犬,也有人说水鬼从小以水尸为食,遍体尸气,方能接近水中的行尸。不过这些说法更接近于传说,不足为信了。我们托人带了几样点心拜访了水鬼。解放后,全国都在破除迷信,他院子里的竹篙也被折断了,镜子被砸碎后扔在了黄河中,小院子里就剩下了一个黑瘦的老人,守着一只瘦的皮包骨头的黑狗。好在政府见他无儿无女,将他定成五保户,逢年过节救济他一些粮食,不然他早就给饿死了。说明来意后,水鬼沉吟了半天,后来告诉我们,黄河是可以渡的,但是黄河行船的掌故不能变。我们虽然是衙门里的人,但是从前乾隆爷过黄河也要按照规矩烧纸跪拜,人在黄河漂,命就全交给黄河爷了,要不按古训来,我们都得喂了黄河鲤鱼!所谓入乡随俗,我们又是经年跟黄河打交道的,知道黄河的邪门处,自然是满口答应。我们按照老水鬼的要求置办好装备,跟着水鬼来到黄河岸边。一艘船孤零零地停靠在河边。老水鬼告诉我们,那就是他的船。这只木船已经传了几代人,还是当年老人的祖辈从黄河中请出了黄河煞王,清政府命山东船王特制的一条杉木船,专门为了去捉煞起尸,所以名为鬼船。老人也惜之如命,时不时给船上些桐油,所以这只船现在仍然结结实实,合缝严实,坚强得像一截杉木。黑狗一跃上了船头,老水鬼站着没动,却给我们讲起了解放前黄河下游闹得沸沸扬扬的黄河尸王事件。当年蒋介石为了阻挡日本人侵犯郑州,于是在花园口炸开大坝,一时间黄河倒流,淹死了几十万老百姓。事后黄河中浮尸数万,尸体顺着水流往下漂,一摞摞都堵在河湾处,一群群的大鱼鳖精在那水下啃食人尸,在晚上听听,咔嚓咔嚓响,就像一群人压低嗓子在那唱戏,偶尔还有一声哭腔传过来,不知道是不是人还没死透,就让鱼给活吃了,让人听得毛骨悚然,黑灯瞎火的,也没人敢出去看。按说那年月闹饥荒,死人多,尤其是黄河边上,连连水灾,谁还没见过个把死人,但是尸体毕竟是太多了,尸体接连不断漂过来,在水中都发臭了,熏的人都不敢从河边过。后来实在没法子,政府出面让附近的渔民去捞尸,在河滩上集体焚烧了,也避免尸体腐烂传播瘟疫。结果这些渔民一捞,就发现问题大了,这些上游漂过来的尸体哪也不去,单独就往一个地方去,敢情这些尸体并不是碰巧漂过来的,是水底下有什么东西把他们招过来的。且说这些渔民好奇,也迫于官府淫威,就招呼了众人一起将那些浮尸打捞上岸。他们发现这里有个怪事,一般来说,人死后尸体会沉到水下,待身体腐烂后,就会漂上来,所以浮尸越往上的,腐烂的就越厉害。但是这里却是恰恰相反。渔民们发现,这里浮在最上面的尸体最完整,几乎像是新死的人,越往下尸体腐烂得越厉害,到了最底下,尸体简直就成了一堆白骨,堆成了一座白骨山。渔民们都犯了嘀咕,莫非这水下的尸体都被鱼给吃掉了?不过看着也不像,要是真有那么多的鱼,就算是人在这里捞尸,鱼也不会即时就散开,至少要翻几个水花出来。可是看看这里,一点动静没有,简直就像是一潭死水。大家虽然害怕,但是都知道水中忌讳,谁也不敢开口说什么,只在那里闷头干活,想着赶紧捞完这些杀千刀的死尸,回家搂着老婆孩子睡觉是正经!就在这时,那水下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响,就像是地震一般,小船在水面上直跳,黄河水就像是沸腾了一般,从水下咕咚咕咚冒出碗口般大的大水泡。那大水泡腥臭无比,大家在波涛翻滚中也忍不住捏住了鼻子,这时候就听见水中呼啦一声,水下就翻上来了一个巨大的黑色棺材。那棺材周身墨汁一般漆黑,上面纵横着一道道的鲜红色的墨线,各处还用朱砂画了蝌蚪一般的符文,红是鲜红,黑是墨黑,看起来分外触目惊心。那巨大的棺材晃了几晃,就开始缓缓转动了,那原本堆成一堆的浮尸也都追随在它的后面,簇拥着它直直向着岸边漂过去。这时候岸上有懂行的人尖声叫起来:“快跑呀,黄河尸王上岸了!”关于黄河尸王的传说在黄河两岸流传许久,民间传说黄河尸王由葬身黄河中的冤魂所化,会生吃人心,迷人心智,让人沦为伥鬼,跟随在它的身后。也有人说这尸王就是一种南疆巫术,是一种养在人尸中的蛊,这蛊会钻到人的五脏六腑中,控制住人的心智,让人变成一具行尸走肉,最后被吃尽心肝而亡。但是不管怎么说,那天在黄河上浮起来的黄河尸王,却是一具黑漆漆的大棺材。后来听懂行的人说,那具棺材一看就不是善类,那是用沉阴木特制的棺材,是专门用来供奉黄河娘娘的,这东西少说在水中沉了也有几百年了,怎么这次大水竟然将这个邪物给冲出来了?邪物现世,黄河带血,看来中国真的是要变天了。黄河娘娘是什么?自古黄河水患多,黄河两岸人民也时兴拜黄河龙王,供奉黄河八大王,在汛期时,也经常牵了整头的牛羊投入黄河中,但是最可怕的还是活人祭,有的地方献给黄大王童男童女,也有地方给黄大王供奉黄河娘娘。这黄河娘娘一定要是未经人事的黄花闺女,要貌美,年轻,善良,还要会唱民歌小调,好给黄大王解闷,这样就不会心情烦躁发大水了。这样的姑娘选好后,会在身上包上一层绸子,绸子上浸泡了香油,然后在全村人的目送下,在一个特制的黄河口祭台中,被投入到滔滔的黄河水中,以完成给黄大王的祭礼。你想想,这样一个年轻貌美的大姑娘,无缘无故就给投到黄河里,任谁怨气也不会小呀!所以投放黄河娘娘的祭台就经常出事,常有人看到河中有赤身戏水的姑娘,也常有人听到半夜在水中传来幽怨的民歌小调,各家都闭紧了门窗,晚上更是有天大的事情也不敢从那里路过,但是不管怎么防范,还是不断有人淹死在那里,死者面目狰狞,腹大如鼓,手指甲中全是河泥。再说那大棺材,一路漂至近岸处搁浅才停下。好半天,才有胆大的渔民凑过去近看。这棺木一看就邪!要说这黄河古道中,挖出来什么邪门东西都正常,但是这棺木通体漆黑,又大的离谱,不像是后来被黄河水冲过来的,更像是一直以来它就这么静静躺在这里,躺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大家愣住了,再掰着指头算算,这个黑棺从水中冒出来的所在地,不就正对着人祭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