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优质回答: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有一个特殊的展厅,里面陈列着大量的中国文物,其藏品之丰富,价值之珍贵,甚至超过了国内一些知名博物馆。
在其一楼的陈列大厅里,一座中国古代官员的墓园赫然呈现。坟冢、石人、石骆驼、石供桌等一应俱全,高大的石雕照壁巍然耸立,壁上画像栩栩如生,一侧雕刻着瑞兽麒麟,另一侧则是妙趣横生的鹿猴图。只见小猴子一手攀树,一手握着两个桃子,似乎正在引诱途经树下的野鹿。两只野鹿则怡然自得,在深情对望中款款而过。
在石照壁的两侧,站立着两个高达3米的巨大石人,重约4吨。右边的石人是一个武将,他大眼浓眉,虎背熊腰,身穿铠甲,手提一支多节钢鞭,神态威武庄严,凌然正气咄咄逼人。
左边的石人是一个文官,他身着宽大的古代官府,双手握着上朝时必备的笏板,头戴官帽,眼眉低垂,神态自若,一副儒雅之态展露无疑。
两只石骆驼安详地静卧在两尊石人之间,其背后是一个高大的穹庐形墓葬,前面摆放着雕刻精美的石供桌。
(祖大寿的坟冢)
这显然是一座高规格的古代高官墓葬。那么,这是谁的墓葬呢?
它就是明末赫赫有名的大将祖大寿的坟冢。
祖大寿是中国人,他的墓葬,为什么会在加拿大皇家博物馆呢?
祖大寿出生宁远望族,祖上世代为将。及至他这一代,也是满门威武,将门虎子,多人任职总兵、副将、参将等各级军官,为大明王朝守卫着宁远、大凌河、锦州等地。
1626年,驻守宁远的祖大寿用大炮重伤了来犯的努尔哈赤。不久后,努尔哈赤伤重不治去世,皇太极继位。而祖大寿凭此一役,扬名关外,声名鹊起。
己巳之变后,祖大寿奉命在大凌河筑城保卫锦州,但城防尚未完工就遭到后金军队来犯,皇太极突率大军将祖大寿重重围困,在几次突围失败,援军被阻的情况下,祖大寿只好闭城坚守,终因粮草耗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此时的皇太极爱慕祖大寿之才,多次送信劝降,祖大寿都不予理会,在苦苦坚守了3个月之后,城内已弹尽粮绝,百姓饿死甚众,杀人相食,祖大寿只好开门投降。
面对这位明朝大将的归降,皇太极亲自拉着祖大寿的手,祭天盟誓,厚赐财物。祖大寿随即提出,自己可以进入锦州城做内应,和皇太极一道里应外合,攻下锦州。
大喜过望的皇太极没有丝毫怀疑,爽快地答应了祖大寿的请求。没想到祖大寿一入锦州城后,便率领城内将士紧闭城门,并发誓与皇太极血战到底。
(祖大寿剧照)
恼羞成怒的皇太极,随后两次御驾亲征祖大寿,但都无功而返。1641年,皇太极又一次派大军将锦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在明朝援军洪承畴降清后,祖大寿再次陷入弹尽粮绝之境。苦苦支撑一年后,他不得不再次降清。
但让人奇怪的是,皇太极却没有为难祖大寿,反而委任他为汉军正黄旗总兵。此后,祖大寿除了给吴三桂写过一封劝降信外,再也没有为清军出战过一次。
1656年,祖大寿病逝于北京,葬在北京郊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那么,祖大寿的墓园为何会远涉重洋,来到了加拿大呢?
这跟一个人有关,他就是英籍皮货商克莱夫茨。
1919年,克莱夫茨来到北京寻找文物,在和一位自称是祖大寿后裔的当地人接上头后,他来到了祖大寿的墓前。
眼前的景象,让克莱夫茨大吃一惊。这个墓园在经过了250多年的风吹雨打和不断盗掘后,墓中文物早已被洗劫一空,整个墓园已然残破不堪,杂草丛生,但气势恢宏的石雕照壁,还是显示着墓主人生前的显赫。照壁两旁的两尊高大石像,雕刻精美,气势逼人。后面穹庐形的坟冢和石供桌,默默地述说着其主人尊贵的身份。
(皇太极剧照)
精明的克莱夫茨详细询问了这个接头人,确信了这就是一代名将祖大寿的墓园。但仍有一个疑问萦绕在他的心头,既然是祖大寿的后人,为什么会不惜卖掉祖先的坟茔呢?
在此人声泪俱下的解释中,克莱夫茨才慢慢明白,原来这位“祖氏后裔”为了养家糊口,迫不得已出卖祖坟。只要价格合适,墓园里的东西可以任由克莱夫茨挑选。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都明白了,所谓“祖氏后裔”,不过就是一个文物贩子或者盗墓贼。不过,克莱夫茨才不管这些,他认定了祖大寿的墓园很有价值。
在一番讨价还价后,交易最终达成。克莱夫茨耗费巨资,将整座墓园打包装箱后,动用了很多马车,从北京城将这些文物运到沿海,装上轮船,不远万里从水路运回了加拿大。
这些文物来到多伦多后,被刚刚开放不久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一眼相中,他们斥巨资从克莱夫茨手中收购了祖大寿的整个墓园,并完全按照其在中国的布局,辟专门的展室予以展出。
祖大寿一生充满传奇,被称为是“一代名将,两朝二臣”,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墓园会在他死去200多年后漂洋出海,来到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吧。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
其他网友观点祖大寿是明清时期的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崇祯帝和皇太极都极力的拉拢他,他可谓是反复摇摆、左右逢源,两头都捞好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著名的将领,在他死后的260年,他的墓葬竟然被洋人买走了,和窝端到了千里之外的加拿大,成了一个“阴阳人”(阴间的洋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亲舅舅,明末辽东将领,常年在关外抵御满清的南下,是明朝末年为数不多的能打仗的将领,他长期追随袁崇焕,在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中,作为袁崇焕四大猛将之一的祖大寿立下赫赫战功,就连努尔哈赤都是死于他的红衣大炮之下。
后来,因为皇太极采取离间计,袁崇焕被崇祯帝凌迟处死,使得祖大寿的心里有些发怵,害怕自己也会步袁崇焕的后尘,因此格外的谨小慎微。崇祯四年,祖大寿奉命修建大凌河城堡拱卫锦州,成蝶尚未完工,清军便兵临大凌河城下,祖大寿率领明军仓促应战,坐困愁城,几次率军突围均告失败,皇太极两次劝祖大寿投降都遭到了拒绝。大凌河城被围困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吃,那些穷苦的老百姓都吃完了,祖大寿是走投无路,无奈之下,只好开城投降。
这也是祖大寿的权宜之计,好死不如赖活着,皇太极对他是礼遇相待,亲自迎接,两人还对天盟誓、把手言欢,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随后,祖大寿声称愿为内应前往锦州,劝降锦州城,皇太极答应了,谁知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后,立刻叛清归明,修建城防组织防御,继续抵抗清军南下。
吴三桂后来投降满清,纵然有李自成的因素,但其实也与他的舅舅有关。
1644年,满清入关,祖大寿也跟随着入关,这个昔日的抗清名将,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坐享荣华富贵的满臣,凭借着自己左右逢源的政治手段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政坛斗争,于1656年在北京城无疾而终。这个克罗夫茨不知怎么的就来到了祖大寿的墓前,此时的祖大寿墓早已破败不堪,不仅无人祭奠,甚至墓穴都被盗墓贼多次光顾,但墓葬外面精美的石雕、照壁和近三米高的石人还是深深的吸引了他,于是他从一个自称是祖大寿的后人的手中买下了整个的墓葬,雇佣了大量的劳工和马车,将祖大寿的墓葬全部搬走,又通过轮船将重达150吨的祖大寿墓葬运到了加拿大,从此一代名将的墓葬成为了洋人的展品,赤裸裸的悲哀啊。
说起祖大寿,可能很少人能够立即想起,毕竟在明朝末年能够统帅三军与清军对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袁崇焕的光环就占据了最大的部分。但是若是说起吴三桂,想必都有所耳闻,而这祖大寿正是吴三桂的舅舅。
祖大寿一门忠烈,三代都是名将,简直是卧虎藏龙。就不说祖大寿祖父、父亲和弟弟先后担任总兵官、复总兵以及高级将领,祖大寿担任在战场上的成就也是令人惊艳。
祖大寿受到家族的影响,很快在战场上杀敌立威,并且和当时颇负盛名的袁崇焕一同修缮宁远防御工程。两者的合作对于明王朝来说就是如虎添翼,但是一方面因为崇祯帝多疑,一味听任外界风言风语,而另一方面清军统帅多尔衮抓住这个弱点,令人散布谣言,导致袁崇焕被诬陷致死,祖大寿也失去了臂膀。
祖大寿在崇祯四年的单打独斗中,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战役。在大凌河城中,被皇太极的军队围城,致使城中粮草断绝,而明朝援军又被清军阻断,致使无法支援,甚至使得城中出现人吃人的现象。祖大寿不忍心看城中百姓因此受到诘难,主动出城投降。
本来祖大寿已经诚心归顺,但是麾下将士突生变故,在两军面前力证自己臣服于大明王朝。虽然祖大寿面色不改,果断杀了将士以防其动摇军心,但是内心早已经动摇。在祖大寿与清军商量里应外合,趁机为其夺取锦州之时,再次生变。但是锦州之城面临了与当时同样的困境,再次被清军围堵,祖大寿没有办法再次投降。
祖大寿虽然是大明的忠义之士,但是为了保卫百姓安危同时察觉到明王朝其实气数已尽,无奈之下投降清廷,同时出任汉军的黄旗总兵,且帮助汉军顺利入关,于顺治三年去世。
至于祖大寿的坟墓,其实当时厚葬在北京的。但是清朝末年列强进入中国,别说是强大的清廷都无法抵抗,只能签订一条又一条的屈辱条约,民间的百姓自然也是被烧杀抢掠,更别提厚葬的各方将士了。
这时候外国除了军阀,更有各地的贪婪之人趁机撰取民脂民膏,其中就有祖大寿的坟墓。祖大寿乃是一方将领,随葬物品自然是珠宝无数,引来贪婪的商人也是无可厚非。其中祖大寿墓葬墓就被辗转卖到了加拿大的安大略博物馆,并将之展览,而这其中所展览的物品如石门和供桌就是当年墓中所用之物。
所以,并非是世人所猜测的祖大寿因受到清廷责难,而辗转流落海外。其实是贪婪之人想要借此发一笔横财,所以连去世之人都不肯放过,其实民间此人数不胜数,历代帝王陵寝更是被惨遭毒手,其中的文物古迹更是因为没有被保护,导致文化浩劫出现。不过现如今国家对于文物的保护已经提高,不法之人不会逍遥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