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奇闻百怪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三把手枪 射击大型猎物直接瞬间秒杀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般来说,手枪的威力都是要比步枪、狙击枪来得小,而且射程也比较短,但要是遇到Pfeifer-Zeliska .600转轮手枪、莱恩鲍尔.500、鲁格超级“红鹰”阿拉斯加转轮手枪这三把手枪的话就不一定了,这三大手枪的威力绝对是世界顶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三把手枪: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三把手枪 射击大型猎物直接瞬间秒杀

一、Pfeifer-Zeliska .600转轮手枪

Pfeifer-Zeliska .600转轮手枪是由奥地利Pfeifer公司研制的一把手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枪。Pfeifer-Zeliska .600口径0.60英寸,全长550mm,全高210mm,枪管长335mm,重量6.0kg,7条右旋膛线,能使用.600 N.E.和.458 Win.Mag两种子弹,是毫无疑问的世界威力最大的手枪,它射出的子弹威力已经达到了主力重机枪的威力,子弹更是大的离谱,沙漠之鹰子弹大约只有它的三分之一。不过正因为枪太重,而且威力和后坐力也大,使用起来非常困难,因此这种枪的适用范围不高,也造成了它名气不是很大,但是依然无法掩盖它在射击大型猎物时的强大!

二、莱恩鲍尔.500

莱恩鲍尔.500是莱恩鲍尔公司在1980年代发明的手枪,如果说鲁格Super Redhawk是为大熊而生的话,莱恩鲍尔.500就是完全为了打大型动物而生,如果使用的好,水牛、棕熊、犀牛野猪等猎物都是可以一枪毙命的,你可以想象它的威力有多大!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三把手枪 射击大型猎物直接瞬间秒杀

三、鲁格超级“红鹰”手枪

美国鲁格超级“红鹰”阿拉斯加转轮手枪是鲁格-斯特姆公司2011年推出的新型双动转轮手枪,有0.454英寸口径和0.480英寸口径两种,转轮弹膛容弹量6发,该枪的特点是配装短枪管,枪管长仅64mm,但是这把枪的威力超大,要知道这款枪设计的最初理念可是为了打熊。因为阿拉斯加地区当年人们在野外非常容易遇到熊,而且当地很多人也喜欢打猎,一方面为满足打猎者,一方面为保障人们的安全,所以设计了这把威力手枪。

民国第一“混世魔女”:穿男装玩手枪娶“老婆”

孔令俊孔二小姐,时期“四大家族”之一,行政院长孔祥熙的二千金,“第一夫人”宋美龄的干女儿。她从小便撒野成性,在学校最喜欢挑起同学打架斗殴,自己则作壁上观。10岁出头,她就学会射击,13岁即会开车。孔二小姐不着女装,留大背头,或西装革履,歪戴礼帽;或商贾打扮,手持折扇,口叼雪茄,令人莫辨雌雄。有人称她为“混世魔女”。 在南京,一次孔二小姐驾车兜风,因违反交通规则,被警察教训了几句,她一怒之下竟拔出手枪,将该交警当场击毙。据说后来南京流行一句话:“你不要神气,小心出门叫你碰上孔二小姐。” 还有一次更邪乎,孔令俊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和云南军阀龙云的三公子因一点口角,在重庆中央公园开枪对射,误伤了不少游人,当即成为重庆市轰动一时的新闻。 孔二小姐在外面极为刁钻蛮横,在孔祥熙面前也,插手人事安排等事项,搞得孔祥熙毫无办法。最厉害的是,她连蒋介石的东西都敢去动。据说某次何应钦发来一纸紧急公文给蒋介石,被孔二小姐从文件夹中翻阅后随手抛开,害得何应钦反复催询,蒋介石莫名其妙,急令侍从室追查,于是查到孔二小姐头上,蒋介石,然后不了了之。 俗话说玩火自焚,孔二小姐玩出的大事,最著名的是“飞机门”事件。1941年底,蒋介石派飞机到香港,亲手圈定将《大公报》避难老报人胡政之接回重庆,飞机着陆重庆机场后,《大公报》主编王芸生没有看到胡政之,只看到孔二小姐的家仆及17只狗。《大公报》属于CC系控制,与孔祥熙不和,于是王芸生草拟社论一篇予以揭露,刹时间举国哗然,学生游行,于右任弹劾,孔祥熙不得不辞职下课。 婚姻 孔二小姐爱枪爱车,就是不爱读书,宋霭龄暗自着急。为了获得一张像样的文凭,1942年,宋霭龄联络到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位美国教授(Votau),获得格外开恩。于是宋霭龄在重庆找了几名留过洋的博士教孔二小姐“读书”,之后顺利拿到了该校的毕业文凭。 孔令俊拿到文凭后,宋霭龄又关心起她的婚事来。这时,陈立夫向孔家推荐了一位——“西北王”胡宗南。胡宗南祖籍浙江孝丰,当过小学教师,后考入黄埔军校。1942年,胡宗南已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统辖29、37、38几个集团军。在黄埔军校毕业的数千名军官中,第一个被蒋介石授予陆军三星上将,是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中最有实力的少壮派。 就在胡宗南暗自得意时,孔祥熙的死对头——军统头子戴笠托人给他捎话,说孔令俊平日性格乖张,行为不轨,娶她当媳妇可说是引狼入室。胡宗南犯嘀咕了,这孔令俊可不比其他女人,不顺眼可以休了。万一是个母老虎,在家作威作福,他胡宗南岂不自找苦吃?胡宗南 胡宗南颇有心计,他电告陈立夫,近日军务繁忙,不便离开,只能烦孔二小姐大驾亲自到西安来一趟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孔二小姐是骡子是马,只要到西安来一趟,就能露出庐山真面目了。 孔令俊到达西安后,被安排到临潼。孔令俊在华清池住了几天,没见着胡宗南,反被通知有记者要来采访。“记者”便是胡宗南所扮。他身着西装,肩挎照相机,还粘了一撮假胡子。胡宗南走进客厅,只见孔令俊身着黑色哔叽西装,扎一条红色领带,一只手拿着一支古巴雪茄,一只手牵着一条黄毛哈巴狗,正冲着窗户吐着烟圈。 孔令俊一边逗狗一边似问非问地说:“找我有什么事?”“想……请教几个问题。”胡宗南慌忙递名片。“就你这个德性,还当记者,”孔令俊。“也不撒泡尿照照,就想采访我?回去告诉你们社长,叫他直接来找我,否则别怪我不客气!”胡宗南强忍住怒火,继续赔出一副笑脸,表示希望能拍一张孔二小姐的照片。 “在上海,我的一张照片值10万块。滚吧!”孔令俊对胡宗南更加。照片没拍成,胡宗南却憋了一肚子气。回到住所,胡宗南把假胡子一扔,照相机一摔,大骂了一通。 孔令俊给胡宗南的印象太坏了,举止粗俗,毫无教养,不男不女,目无一切,还端着个臭架子。这样的婆娘娶进来,还不得像姑奶奶供着。胡宗南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刻给陈立夫打电话,说日军在秦岭准备发动进攻,他必须立即到前线督战,军情紧急,个人的事只好暂时放一放,请他原谅。 孔令俊岂是好糊弄的主?她直接把电话打到胡宗南的司令部,对胡的参谋说,她必须见到胡宗南,否则她就不走了。胡宗南这才发现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答应过两天亲自向孔令俊道歉。两天后,胡宗南带着两个贴身卫士来到华清池。这次他一身戎装,腰扎武装带,手戴白手套,肩挎左轮手枪。孔令俊也学乖了,身着套裙,脚穿高跟鞋,头上和脖子上洒满了香水。 到达游玩地后,胡宗南依计而行,与孔二小姐步行观光,大约走了两小时小路,孔二小姐脚上打起了水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胡宗南佯装不知,依然赞美风景,丝毫没有怜香惜玉的表示。游玩结束后,孔二小姐一回到家,便大骂胡宗南混蛋,并发誓说:“就是他胡宗南当了,我孔某人对他也毫无兴趣。” 从此,孔令俊再没有和任何男人正式谈过恋爱,更不要说结婚。此后的孔二小姐,行事更加怪异,模仿男人“”。在重庆时,她公然跟一名军官夫人同居。在她的嘉陵公司里,大家都称呼孔二小姐为总经理,称呼这名军官夫人为“太太”。 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 孔令俊不男不女,阴阳怪气,很多人都讨厌且回避她,连她的亲生母亲宋霭龄都嫌她三分。但是,她却得到了宋美龄的钟爱。宋美龄常常夸赞:“令俊天生豪放,女生男相,很像我。”据说孔令俊有次跟宋美龄出行,原定乘坐第二辆车,孔二小姐强烈建议她改乘第五辆,结果第二辆车被敌机扫射得。当孔令俊和胡宗南的“恋爱”失败以后,宋美龄就把孔令俊认作干女儿。 如果以为孔二小姐只知道撒野胡闹,那就了。此人天生会做无本生意大把捞钱,善于利用自己的独特身份大发国难财。至于孔二小姐捞了多少钱,大概只有天知道。左一为孔令俊 蒋家王朝后,孔令俊没有随家人定居美国,而是去了台湾,跟随在干妈宋美龄身边。由于孔家人对她的行踪闭口不谈,孔令俊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一晃就是二十多年。直到1975年,她搀着宋美龄出现在蒋介石的葬礼上,人们才发现她原来隐居在台湾。 好事的新闻记者开始打探她的个人生活,然而,他们得到的结果却使他们觉得索然无味。原来,这名在抗战时期红极一时的孔二小姐,这么多年里仍孤身一人,没弄出任何可以让新闻界热炒的“桃色新闻”。她默默地做着宋美龄的干女儿,贴身管家,而且变得循规蹈矩,这实在叫人难以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嫘祖是哪位?世界上蚕桑丝绸的伟大发明家

嫘祖被誉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是中国华夏名民族文明生活的奠基人之一!嫘祖是的元妃,她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可在《嫘祖圣地》的碑文所写:“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而她所发明的养殖蚕桑、制作丝绸之举被誉为是福泽中华,惠及全球的创举!她为中国乃至全球带来了无法估算的丝绸文化的宝贵财富。那么嫘祖是如何开创养殖蚕桑、制作丝绸的文明生活之路的呢? 相传黄帝战胜了之后,就开始专心的发展部落中的生产和文化,他不分昼夜的带领着部落的子民发展农牧业和工业等生产,如开田辟地播种五谷,饲养家禽动物,发明生产工具和铁器陶瓷等等。而相对轻松的女红如衣冠之物的制作发展就全权交给了妻子嫘祖,当时黄帝为了让嫘祖更加顺利的完成衣冠之事,便派了三个得力的手下于、胡巢和伯余给嫘祖,很快三人便开始分工合作起来。其中胡巢负责制作帽子,伯余负责制作鞋子,于则负责制作衣服。而嫘祖则带领着部落的全部妇女们一起寻找可以制作衣冠的原材料! 当时嫘祖经常带领部落的妇女们到山上寻找可以编制成麻的树皮,还亲自把男人们捕猎到的动物皮毛剥下,叫给其他三个人进行加工制作,很快部落的男男女女就已经脱离了从前衣不蔽体的原始生活,纷纷开始穿衣戴帽。后来嫘祖因为过于劳累,胃口不佳,众人想尽办法做了很多她平时爱吃的美食,可是嫘祖一点都吃不下。这时部落的一个妇女提议不如到山上去采摘些新鲜酸甜的野果回来给嫘祖品尝。于是第二天妇女们就进了山里开始寻找美味的果子,但是跑了好几个山头,那些果子不是酸的就是涩的,根本无法入口。就这样一直找到了傍晚都没有什么眉目,后来有个人发现一颗长满着白色果子的树木,以为终于找到了果子很是高兴,因为天快黑了怕遇上野兽,众人也没来得及尝上一口便赶紧摘了赶回部落! 回到部落后有个女子看到这些果子好像是被白丝缠绕着的,觉得十分新奇,便拿起果子狠狠的咬了一口,但是果子不但什么味道都没有,而且也没有被咬破。在大家对这个不知名的果子都感到十分疑惑的时候,部落里负责造船的共鼓走了过来,一听有这样新奇的事情,马上就去了嫘祖那里禀报,后来部落的妇女们就把这些果子拿到了嫘祖跟前,嫘祖细细查看了缠绕在果子上的白丝便询问了果子的来源,等听了大家又细细讲述一遍后,嫘祖高兴的对上山采果子的女人们说:“这不是果子,也不是用来吃的,你们都为黄帝立了大功。” 当嫘祖发现了果子上的白丝是可以用来作衣物的原料后,病情竟然飞速的好转。没多久她就不顾自己的身体和黄帝的反对,亲自带着妇女们来到了白色果子的出处。 在那片充满这白色果子的树林里一待就是几天几夜,经过昼夜的仔细观察,终于明白了白色果子原来是一种白色虫子所突出的丝环绕结成小球的!而那些白色虫子均靠树上的叶子为生,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认识的桑树和蚕了! 后来嫘祖将此事禀告了黄帝,要求他将山上的桑树林保护起来,从此她便亲自率领部落的妇女们开始了养蚕制作丝绸的工作,而黄帝时期部落以树皮、兽皮为衣的历史也由此终结,在嫘祖的带领下华夏人们正式进入了以缫丝织绢布匹为衣物的更加文明的生活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