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奇闻百怪 >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是真的吗

时间:2023-08-05 03:47 来源:网络 作者: 菜叶

【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头条问答,老话,农村相关的知识】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优质回答: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莲藕和竹子是寻常的两种植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农村,莲藕和竹子的种植、更是人们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莲藕是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食物。

据说原产于印度,很早便传入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主要以凉拌为主,间或也可油烹煎炒,很受人们的欢迎。

而竹子呢?除了食用新鲜的竹笋外,大扺是以竹制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比如夏季纳凉的竹席,竹椅、竹篓、竹箱等家什,以及科技含量高的竹纤维产品,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那么、“藕不过桥,竹不过沟”这句农村老话是啥意思呢?其实这是针对莲藕和竹子的生长习性而言。

因为这两种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蔓延开来势不可挡,接地连片,很不容易遏制。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不过,对于这两种野蛮生长的植物,人们也发现了对付的办法,这里所说的“藕不过桥,竹不过沟”,就是抓住了其中的要害,使其不得不止步于此。

首先,说说“莲不过桥“有啥道理?

莲藕在我囯的南方北方都有大面积的种植,只是播种和收获时间有所差异。

大家知道,莲藕种植是在池塘里边,生长旺盛期时,莲花荷叶密密麻麻布满了水面,蔚为壮观,煞是惹人怜爱。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虽说藕的生长繁衍能力很强,但是人们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凡是桥下的水面,却寻不到莲藕的任何踪迹。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这是咋回事呢?原来莲藕的生长习性喜欢日照温暖的环境,只有充足的日照,才能保证茎叶和藕身的生长充实,最不喜欢阴凉之处。

而桥下水面因光照不足,自然水温较低,不利于莲藕的生长,其野蛮蔓延的势头到了桥下边,便会戛然而止。

因此,民间便有了“藕不过桥”的说法儿。

接下来,再聊聊“竹不过沟”有啥说道?

竹子这种植物生长速度很快,有个“雨后春笋”成语,就是形容竹子生命力旺盛的意思。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据说,有时一片偌大的竹林,其实就是一根竹子的根系,在地下不断的蔓延所致,这种独特的繁衍方式,竹农称之为“走竹”。

虽说竹子是经济植物,多多益善,有利于增产增收,可是这种疯狂的生长模式有时也让竹农头疼。

比如说距离住宅的竹林,若是任凭竹根地下肆意蔓延,极有可能对房屋地基造成损害。

于是,就得想个办法阻止竹根的侵害。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人们发现在竹林边挖出来一条沟壑,可以让竹根停止疯狂蔓越,效果很好。

原因自然也离不开竹子的生长习性。

虽说竹子繁衍速度很快,但竹子根系是横向增长,扎入土层并不深厚,而且竹子喜阴、怕光,当横向发展的竹根遇到沟壑时,根系就会暴露出来,被阳光照射后就会枯萎衰败。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所以,这才有了“竹不过沟”的说法儿。

那么,应该挖多深的沟壑呢?一般来说,竹根扎入地下1米左右,因此,挖沟的话一定要注意挖沟的深度,达到地下四五十公分左右的位置,应该可以阻止竹子的野蛮生长。

如果还不放心,还可以在沟壁上砌上一层水泥混凝土,相信穿透力再强的竹子根系,也是甭想蔓越过沟的。

由此可见,“藕不过桥,竹不过沟”这句农村俗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是值得我们借鉴与传承的。

其他网友观点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农村一般是这样说的:“水里只有藕不过桥,山里只有竹不过沟”。这种说法当然是真的。不过,藕不是所有的桥都不过,竹子不是所有的沟都不过,这里面是有区别的。再说,这句老话除了字面意思,农村还常赋予一定的寓意。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藕不过桥

藕不过桥的意思是说,生长在藕塘和湖里的藕,藕塘和湖上架有桥梁,藕的就不会繁殖到桥梁的两边和桥梁之下,看不到莲藕的生长,自然也就过不了桥下。

这里所说的桥,一般指石板桥、石拱桥、木板桥,而一些圆木搭建的,桥面不宽,中间有很多缝隙,阳光能晒到水里的简易木桥,藕照样生长过去。原因就是藕虽然生长在水里,天生喜欢寻找水温高和阳光充足的地方,也就是说对阳光和水温特别敏感。石板桥、石拱桥、木板桥的桥下和两边阳光被遮蔽,水温也比没有桥的地方要稍低一些,藕也就不会往这些地方生长。

不仅藕如此,很多喜欢阳光和高水温的水生植物,同样在桥边和桥下生长得很少,一般都生在阳光遮挡不住的地方。类似的情景同样发生在瓜棚架下。如果水塘里既种了莲藕,也在水塘边上搭了瓜棚架,种了藤蔓类的瓜菜,藕同样不往瓜棚架下生,其他水生植物也生长的很少。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竹不过沟

竹不过沟,这里最容易理解错的就是“沟”。“沟”指的是什么呢?在有竹子生长的山里长大的人都知道,不管是楠竹还是小竹子,想挖条沟挡住,那是不可能的事,等于给竹鞭松土,竹子的马鞭照样从沟里钻过去,还在沟里沟里长出竹子来。

竹子是靠根繁殖的,大山里的人把楠竹和小竹子特别强的繁殖能力,戏称为“竹灾”,也就是说竹子喜欢把竹鞭伸展到旱地里,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功夫才能把竹鞭清除,即便清除了,来年还会卷土重来,影响旱土的耕种。

旧时山区人们有烧荒种荒的习惯,也就是把大片的山地杂柴和杂草烧了,种上高粱、小米、红豆、绿豆等杂粮,是传统的刀耕火种。人们选择地块的时候,一般要避开有竹子的地方,因为冬春烧荒后,竹子比任何作物都长得快,哪怕是用锄头粗粗翻过的山地也阻挡不了竹子的疯长。

竹不过沟的“沟”,是指山里的山沟里的水沟,这些山沟的水沟里承接从山里渗出水来泉水,汇聚到水沟里,然后再汇集到小溪。不过,不同的地方,名称不太一样,有的地方称这种水沟为泉流,有的称小溪流,都是大自然经过多年才雕刻出来的的,长年流水不断。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这些“沟”因长年流水,土壤早就被冲走了,都是一些沙石,或都岩石底子。竹鞭是在土壤中繁殖的,没了土壤也就无法生长了。再说,竹子喜欢生活在比较干燥的土壤里,潮湿的水沟边无法生长。因此,我们在大山里常见同属一座山,水沟的一边长满茂密的竹子,而另一边则一根竹子也看不到。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竹不过沟”。

也就因为如此,山里人利用竹子的这种植物特性,为了阻止竹子的迅猛繁殖,人们就用挖水沟的方式,引溪水进水沟,长年保持水流。这样就可一举两得,一是对水田的灌溉,二是把不想长竹子的地方与长竹子的地方分开。如果只是挖一条干旱的土沟,除非挖到了岩石底子,又开挖得很宽,可阻止竹子的扩张,那些不深不浅的土沟,对阻止竹子的扩张起不到任何作用。

“藕不过桥,竹不过沟”的民间寓意

“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总结了莲藕和竹子的生长规律,是人们常见的植物生长特性,可以说是一句农家谚语,也常被民间用来用做比喻,以厘清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关系。

比如说,农家在相邻的菜地里都种了南瓜,瓜藤到处爬出了,肯定是你家的瓜藤进入我家的地边,我家的要进入你家地边,并且结出南瓜来。在农村,人们默认的规矩是,瓜藤是谁家的,南瓜就是谁家的,往往交错在一起,一般能理清瓜藤的蔸来判断。但有时也会发生争执,有的人认为瓜在自家地里,就应属于自己所有。人们在评理时就常用“水里只有藕不过桥,山里只有竹不过沟”来打比方,说明除了只有藕和竹子不越界,其他作物就难免有越界的时候。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再比如,家村邻里之间,鸡、鸭、鹅等家禽,猪、狗、羊等家畜,你家的跑到我家来捣乱,我这的跑到你家去惹事,都是很正常的事。禽畜的主人觉得过意不过,上门前来表示歉意。邻居就说,“水里只有藕不过桥,山里只有竹不过沟”,禽畜长着脚呢,哪有不乱跑的,没事没事。

还有,过去,农村小家庭与小家庭、小家族与小家族、大家族与大家族、姓氏与姓氏之间的关系非常分明,很多事都内外有别,界线清楚,人们就常用“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来比喻,表示各家有各家的根,各管各家的事,不要越界掺和别人家的事。

其他网友观点

我在农村长大,种竹插藕是会的,也懂藕竹的一些特性。藕断丝连,竹报平安。藕竹在我这里是常见物,也是文人墨客喜吟喜咏之物,有很好的寓意。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从藕与竹的生长特征而言,可以说是比较符合真实的。但桥有大小,沟也有大小深浅,如果是独木独板桥,藕还是会生过桥的,沟很小又浅,竹也会生过沟的。

六月竹,六月藕,藕竹在夏天生长是很快的,说明藕与竹喜欢温暖阳光,更爱水滋润。凡物生长都讲适当的温度湿度。藕是水生喜阳爱暖,阳光充足水够而暖,藕生长很快很好,阴凉没有阳光照就生长慢。塘田或湖中有桥,桥长桥大遮住阳光,而使阳光欠缺,桥下水面阴凉,这是不利藕生长,藕是无力生过桥去的。这就说明了种藕是要选取阳光充足,水暖,不被物遮阳光的塘、田、湖种植才会种得好,获得丰产,阴影多,缺乏阳光,水冷的,藕便难生长好。藕在夏天生长很快,秋来水凉气温下降,藕就开始谢苗不生了。

竹也是喜阳爱湿的,六月竹笋节节升。竹的根系发达,生之连片,竹是横生的,根系浅而不深,所以要想竹生不连片,就可以开出深而大的沟来阻止竹笋横生过沟,竹根无泥无水无肥生而不大不长,沟深沟大就横生不沟了。如沟浅沟小,还是可以横生过去的。

凡物生长都有规律特性,掌握了规律特性,就好办了。种作要获得丰收,我要了解种物的规律特性,土壤气候特点等等,不可一点无知,盲目蛮干。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农村老话“藕不过桥,竹不过沟”是真的假的?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