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国外的服饰、包包、家具等奢侈品狠狠心咬咬牙就买了,可中国的奢侈品却是你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传统手艺与奢侈品也是数不胜数,下面,就快和一起了解中国十大顶级奢侈品吧!
中国十大顶级奢侈品
1、大熊猫,2、天珠,3、玉雕,4、云锦,5、黄花梨家具,6、紫砂壶,7、点翠,8、景泰蓝,9、龙泉印泥,10、缂丝。
1、大熊猫

大熊猫凭借着憨态可掬的形象而备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而这种目前在地球上生存了超过800万年的世界十大著名的国宝动物之一有着“中国国宝”的美誉,是中国特有物种,且并不能被交易,国外如果想要接它出去展览只能进行租借,很多国家为了接大熊猫过去还专门修造了宫殿,并缴纳昂贵的租借费用。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
2、天珠

天珠又被称为天降石,是藏族的七宝之首,主要产于西藏的藏东和拉达克地区,其中以玉质和玛瑙为主要成分,而天珠上面的纹路并非是人工雕花,而是自然形成,其中以九眼天珠最为珍贵,是价格无法估量的佛教圣物。
3、玉雕

玉雕是利用玉石加工成精美工艺品的中国古老雕刻品种之一,主要以人物、器具、鸟兽和花卉为主要雕刻品种,在世界上享有者较高的声誉,玉雕手艺还在2008年被选入国家非遗名录,而随着玉料价格的上涨,现在制作精美的玉器更是价值连城。
4、云锦

南京云锦的制造技艺被视为是中国古老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因用料考究、制造精细、图案精美、锦文绚丽因此有着“锦中之冠”的美誉,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也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5、黄花梨家具

黄花梨因不易开裂、不易变形、易于加工和雕刻、纹理清晰富有独特香味因此成为制作家具中最有量的木材,目前收到家具收藏者的狂热追捧,其中以海南黄花梨家居为古典家具中的典范。
黄花梨木生长成材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时间,海南的黄花梨成材树基本灭绝,随着市场上黄花梨的材质越来越少,加上海南政府的禁止砍伐黄花梨树木,因此,海南黄花梨的收藏价值和增值价值是越来越高。
6、紫砂壶

紫砂壶是以产自江苏宜兴丁蜀镇的紫砂泥为原料制成的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从明武宗正德年间开始制成壶,而后的几百年间不断有名品传世,因每一把壶都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因此才极为珍贵,并让人回味无穷。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到季汉生创意设计、曹安祥制作的。同时能泡两种茶水的紫砂鸳鸯茶器—中华龙壶,再到佛门紫砂艺术家延芫制作的—法乳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在壶的欣赏性上下足功夫。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紫砂壶才弥足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气息,这就增加了紫砂壶高贵不俗的雅韵。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7、点翠

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于汉代出现,主要用于点缀美化金银首饰,因是使用翠鸟艳丽的羽毛制成,因此只要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护就可以让艳丽富有光泽的色彩保存很长时间,而因打造点翠首饰对翠鸟过于残忍因此目前已经用鹅毛和丝带等多种材质来代替。
8、景泰蓝

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于明代景泰年间达到巅峰时期,因器具上以蓝色的珐琅釉使用最多因此而得名,是一个集梅树、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等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与文化内涵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Cloisonne),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9、龙泉印泥

龙泉印泥是与杭州西泠印泥和福建漳州八宝印泥并称的中国三大印泥瑰宝,是由清朝常州刘文高于康熙二十一年所创制,并在那时被奉为御品,而通常噶好难过制作印尼少则三年的时间,且一盒成品放置三五年也不会变干。
10、缂丝

缂丝是从宋元时期开始就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有着“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名,因织造过程极为繁琐细致,产量极少,存世精品更是稀少,因此这种极具观赏性的丝制品更是当今织绣收藏和拍卖的亮点,制造技艺更是被选入国家非遗名录。
我国古时候极度繁荣,为什么没能实现更大的进步?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文明。 但是数千年的时间,并没有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社会进步。尤其是15世纪以来,西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运动,进而掀起了资本主义政治浪潮以及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改变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后,我国仍然在专制皇权的制度下蹒跚前行,一直到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我国国门。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极其辉煌灿烂的我国,为何在建立至灭亡的2000多年时间里,没有实现更大的社会进步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原因: 1、改朝换代打破了历史传承 频繁的改朝换代,是我国古代社会难以获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原因。 虽然导致改朝换代的频繁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的革新,但在农业社会,这种技术进步不仅幅度很小,而且也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 而相比于可怜的技术进步,改朝换代对历史传承的负面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因为几乎每一个新王朝,都需要经历休养生息、励精图治、走向盛世,然后盛极而衰的王朝兴衰过程,留给一个王朝更进一步的时间实在很短很短。即使是享国将近300年的,其也不过50年左右时间。 所以德意志哲学家尔才说:”东方大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黑格尔的话虽然不中听,但确实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特征。而且从我国古代频繁改朝换代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出: 推动改朝换代的,不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碾压。恰恰相反,更多时候点燃改朝换代星星之火的,是那些代表落后的底层农民阶级,在历步中被淘汰的落第者,一向被中原王朝鄙视的边疆落后蛮夷等等。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他们还要经历更多的时间完成封建化进程才能达到前朝的技术水平,而这时基本已经过了该王朝的兴盛期了。 所以频繁的改朝换代,使我国社会保持了数千年时间的原生态。 2、特殊环境限制了技术发展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原王朝发展的核心区就基本固定。这一区域北有大漠阻挡,西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阻隔,唯有西北方向狭窄的与外界相通,而这条走廊随时可能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或青藏高原势力切断。 在海洋文明没有崛起之前,我国是真正的文明孤岛。一般而言,没有频繁的对外交流带来的文明碰撞,社会进步不可能真正产生。虽然自以来,我国陆续开辟了陆上和海上,但这种侧重于商贸交易和朝贡往来的交流,并没有为中原王朝带来真正的文明飞跃。 因为在古代大部分时期,中华文明要远远超越其他地区,我国的文明输出比文明输入更占主流。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在这片相对封闭的核心区域,诞生了封闭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力形式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但能够自给自足,完全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而且除自然环境外,它的发展要求还超乎寻常的低,只要统治者不过分剥削,这种生产力形式就能够和野草一样在任何适应农业发展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而我们知道,农业文明带来的科技,只能是经验型科技,即先实践后有科技成果,例如我国的。不过农业实践水平的感人,直接决定了我国文明整体程度低下和进步缓慢,而且像数学等与农业文明不直接相关的学科,更被视为异端。 相比之下,西方自大航海时代诞生的商业文明,诞生了促进社会飞跃发展的技术型科技,近代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科学的发展,为近代科技革命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 而这些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我国,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所谓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能够进入资本主义的意淫,想想就好了。 3、阶级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虽然早在2000多年前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迈宣言,向固化的社会阶层发出了强势挑战。但数千年的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不但没有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反而更加固化。 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到设立军机处,我国用数千年的时间完成了专制皇权的空前加强以及中央集权的登峰造极。 统治者将越来越多的权力握在自己手里,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底层出现更多的陈胜吴广。 而且随着改朝换代的不断进行,即使历史上那些成功的陈胜吴广们,也会成为新的地主阶级,再次走上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老路。 自战国时期形成的地主和农民阶级对立的社会结构,是我国自建立以来,经过数千年文明演进过程后总结出来的社会结构形式。 这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实现了地主和农民阶级的双赢。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只要地主阶级做的不是太过分,自觉劳动且逆来顺受的农民阶级,不会选择铤而走险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 4、治国策略绑架了思想繁荣 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统治,会大量重用介于地主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士绅阶层,士绅阶层是知识分子等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们可能来源于农民但地位高于农民,他们协助地主阶级管理农民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言人。 而地主阶级为提高士绅阶层的积极性,以孝廉制、及科举制等选拔方式吸纳士绅阶层成为新的地主阶级。 而为了巩固对士绅阶层的控制,地主阶级摒弃,提倡儒家思想,推行思想大一统,使士绅阶层成为没有思想的忠实走狗。 而没有思想的彻底解放,想要实现社会的巨大进步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且,在人治思想的古代,任何一个古代统治者都不希望百姓变得更聪明。以大一统思想控制并笼络士绅阶层,本质是为了更好的推行愚民政策。 当所有的社会精英都被地主制定的选拔机制纳入统治核心。那么被剩下的百姓,只能在愚昧的社会环境中打转。他们见过的最高行政长官不过而已,他们平时的活动范围,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当社会无法出现思想繁荣,进而带来底层民众的觉醒,想要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不是不可能,而是根本不可能。 所以我国古代历史的极度繁荣,和近代以来面对的挨打屈辱,实在不是偶然。 随机文章隋朝攻打高丽海底龙宫塞班岛蓝洞,美丽景色散发死亡的气息最震撼的广西河池金城江机场,建在300米悬崖上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埋的是谁?真相就是摩索拉斯王后的纪念墓法国幻影4000战斗机夭折,3000万美元的成本导致0订单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夏桀:放逐饿死的帝王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暴君!
他是历史上著名暴君!百姓盼着早点灭亡的,虽然文武双全,却!最后结果是被放逐饿死的皇帝。夏又名癸(guǐ)、履癸,生卒年不详,给他的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桀是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4年(前1653—前1600)。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国亡,被放逐而饿死。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引见给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姓的愤怒声音,便对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哪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盼望你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桀听了又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杀死。夏桀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后来,商汤在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长达近500年的朝结束。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