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宇宙探索

天文学家首发现大气含水系外行星K2

时间:2025-02-1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天文学家首发现大气含水系外行星K2-18b

据ETtoday 陈亭伃:近日在《自然天文学》杂志 Nature Astronomy中,针对太阳系外发现一行星,状态类似地球,引发天文界、科学界的热烈讨论。这颗代号为「K2-18b」的系外行星温度与地球相当类似,大气中也发现有水分的存在,是目前唯一具有两大生命存在条件的行星,但天文学家却表示,「绝对不是地球2.0,光是上面的辐射恐怕就足以让人迅速得到癌症」。

综合外媒报导,「K2-18b」距离地球约110年光年,绕行狮子座的一个红矮星,每33天绕一圈,推断一年约是地球的一个月,科学家表示该行星上的温度应在摄氏47度到零下73度之间。这颗系外行星被发现后公布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并提到「K2-18b」的质量是地球的8倍、体积的两倍,绕行太阳的轨道距离太阳刚好,「适于人类居住的状态」甚至推断出行星上有水液体的存在,更可能会有下雨的气候,「但不能归类为另外一个地球」。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College London天文学家堤内蒂 Giovanna Tinetti表示,这颗行星可以说是最佳的候选星球,虽不能确定是否有海洋存在,但「基本生存」条件算是已经具备。而另位作者齐阿拉斯 Angelos Tsiaras表示,这虽然不可能是第二个地球,但还是会讨论该星球是否有居住的可能性。团队中成员瓦德曼 Ingo Waldmann也表示,考量K2-18b的质量,要在它的表面行走将相当困难,而且辐射的强度也会让人很快罹患癌症。

根据研究报告指出,「K2-18b」的大气中也有氢气跟氦气的迹象,也可能有氮气、甲烷,最后科学家的目的是希望能找出太阳系中,是否有其他的生命迹象,「证明我们人类并不孤单」。

相关报道:天文学家首发现太阳系外行星大气中有水分存在

据东网:来自英国和加拿大的天文学家区别发表报告,表示首度在太阳系外一个行星的大气中发现有水分存在,这个代号K2-18b的系外行星温度也与地球类似,是目前所知唯一具备这两个生命存在条件的同类行星。

一批来自英国的天文学家在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天文》 Nature Astronomy发表报告,指他们利用哈勃望远镜 Hubble Space Telescope在2016和2017年捕捉到的光谱资料,分析经K2-18b大气层过滤的星光,发现明显迹象显示有水蒸气,究竟有多少并不确定,但电脑模型推估浓度在0.1%至50%之间。

报告指,K2-18b的质量是地球8倍,体积则是2倍,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距离太阳不远不近,处于“适合 人类居住的区域”,而且在这个行星上水可能以液态存在,但他们强调这不是另一个地球。

有份撰写报告的伦敦大学学院天文学家齐阿拉斯 Angelos Tsiaras指出,K2-18b所环绕太阳与行星上的大气层都与地球不同,“环境不可能和地球一样”。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天文学家班奈克 Bjorn Benneke领导的团队也发布类似发现,而且他们在报告中暗示,这个系外行星甚至可能会下雨。

K2-18b距离地球约110光年,是围绕狮子座公转的一个红色矮行星,每33天绕一圈,因此一年约是地球上的一个月。依其与所绕行太阳的距离推估,行星上温度应在摄氏47度到零下73度之间。

载勋和慈禧太后之间存在不可告人的关系吗?

爱新觉罗载勋 爱新觉罗载勋是时期的一位王爷,也就是庄亲王,出生于1854年1月24日,是的侄子。他是运动的祸首之一,也直接影响到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但是在历史上很多人都不知道他,那么爱新觉罗载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爱新觉罗载勋在公元1900年参加了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想要让退位。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想支持义和团运动,因为在她看来洋人是不好惹的,但是当八国的军队想要进攻北京城的时候她就不这么想了,她认为这是洋人想让她将权力让给,所以她就积极支持爱新觉罗载勋的做法,想要借助义和团的力量,将洋人驱逐出去。就这样,爱新觉罗载勋将自己的庄王府作为义和团在北京活动的总指挥所,并且组织成员在街道上大肆抓捕洋人。造成了当时北京城内人心惶惶的局面,爱新觉罗·载勋深知慈禧太后顾忌的是什么,于是就联合其它的王爷想要将光绪皇帝杀死,但是被慈禧太后制止了。八国联军即将攻入皇城的时候,慈禧太后因为害怕带着光绪皇帝和载勋等人逃走了。在逃跑的路上,八国联军要求交出义和团运动时的指挥人,并且给予处罚。慈禧太后迫于无奈,只好革除了载勋的职位,并且剥夺了他的封号。但是这依旧不能让八国满意,慈禧太后只好下令杀死载勋,载勋在知道消息的时候就自尽了。 爱新觉罗载勋下场可以说是凄苦的,说到底他也只是慈禧太后手中权利的牺牲品而已。 载勋与慈禧太后的关系 爱新觉罗·载勋,出生于1854年1月24日,人。慈禧太后是清朝时期太后,他的儿子爱新觉罗·就是未来的帝,慈禧太后把持着清朝的大权多年。那么载勋与慈禧太后的关系是什么呢? 根据爱新觉罗的家谱来看,载勋属于载字辈的,也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子辈的。爱新觉罗·载勋在他的父亲离世之后就被封为了庄亲王,传言载勋曾经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当时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北京城里面捉捕洋人。最开始慈禧太后很是不愿意载勋参加的,但是八国联军想要入侵中国,慈禧太后以为八国联军是想让他将国家政权交还到光绪帝的手中,于是就积极支持载勋的做法,载勋的住所就作为攻打洋人的总指挥所,后来被八国联军炮轰之后毁掉了。载勋知道慈禧太后很是忌惮光绪皇帝,于是就想杀死他,但是最终被慈禧太后给制止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就带领着载勋还有皇帝逃走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八国联军因为清朝的抵抗很是生气,就要求交出当时的头目。慈禧太后最开始的时候想要保全爱新觉罗·载勋,于是就革除了他的爵位,将他赐为平民,并没有杀害他。只是这样的结果并不能平息八国的怒气,慈禧太后为了息事宁人,不得不将他赐死。公元1901年2月21日,载勋自杀死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载勋与慈禧太后的关系想必很明了了,载勋是慈禧太后的侄子,也是慈禧太后手中的工具,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载勋自尽 爱新觉罗·载勋,也就是和硕庄亲王,出生于1854年1月24日,是清朝末年时期的一个大臣,也是义和团事变的祸首之一,对《辛丑条约》的签订有一定的影响,于1901年载勋自尽,作为王亲贵胄,载勋为什么要自尽呢?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爱新觉罗·载勋是义和团运动的领导人物之一,当时义和团的成员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大肆抓捕洋人,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生命安全。慈禧太后很是忌惮洋人,所以并不支持爱新觉罗·载勋的做法。之后不久,八国联军想要入侵中国,在慈禧太后看来这是他们威胁她,想要让她将国家的权利还给光绪皇帝,于是很是惶恐,就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支持载勋攻打洋人。当时她将军权基本上都放在了“载”字辈的人手中,同时想要借助义和团的力量将洋人驱逐出中国。但是没有想到最终还是被洋人攻破了皇城。八国联军即将侵入北京城的时候,慈禧太后就带着载勋等人一起逃走了。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发现国家领导人都已经逃走了,而且义和团运动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就想要找到爱新觉罗·载勋,来出一口气。慈禧太后终于明白了八国联军的意图,在她看来只要不交出政权,一切都是好商量的。于是就下令将载勋革职查办,并且撤除了他的封号。八国知道消息之后很是不满意,慈禧太后只好下令将他赐死,这才平息了八国的怒气。爱新觉罗·载勋在接到相关的指令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说就自尽了。 这就是载勋自尽的全部过程,可以说他是弱小国家的悲哀,是慈禧太后维护权利的牺牲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有迅速解决掉赵国,让赵国又存在了30年

,是公元前260年前后,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长平之战中,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一统天下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不过,在长平之战的30多年后,也即公元前222年,秦国才彻底消灭赵国。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精兵,为什么30年后才被秦国所灭? 一 首先,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不过,赵国还是坚持了30多年,直到公元前222年才灭亡。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秦亦死伤近二十万,即双方伤亡超过六十万。众所周知,在古代历史上的战争中,“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虽然一战坑杀了45万左右的赵国士卒,但是,在长期的消耗中,秦国也损失了20万左右的大军。虽然秦国十分强大,但是,20万人的伤亡,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恢复。而这,无疑给赵国一定的喘息之机。对于赵国来说,也利用这一段时间来进行防御上的准备。 二 在长平之战后,赵国与韩国合谋,派使者携带重金赴秦,游说。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议接受议和,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于五十六年(前259年)一月下令罢兵。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将相之间的失和,无疑加剧了秦国内部的消耗。在这之后,因为白起违抗命令,所以赐死了白起。而白起的自杀,无疑是秦国的一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减缓了秦国对于赵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进攻。 三 另一方面,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发动了邯郸之战。此战,魏军八万楚军十万均已赶到邯郸外围(也即窃符救赵),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河东之地)以为声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同年十二月,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在魏国和的帮助,赵国在邯郸之战中打退了秦国的进攻,并让秦国又一次付出了数十万人伤亡的代价。在邯郸之战后,魏国和楚国的实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这,无疑为赵国分担了一定程度的压力,也即秦国不得不分兵进攻魏国和楚国。 四 最后,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对此,在笔者看来,李牧这位名将的存在,也是赵国得以坚持30多年的存在。在战国后期,李牧多次打退秦国的进攻。直到李牧被冤杀后,秦国大军才得以攻破赵国都城邯郸。 随机文章哈勃望远镜和中国天眼谁厉害,中国天眼恐看更远/灵敏度更高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读懂能超过世上99%的人(人生最高境界)发现透明粉蛋,原来是一种长相似龙的生物悲惨朱常洛太子妃郭倩历史,死后尸体腐烂两年不能发丧项羽为什么不称帝,性格软弱/条件不够/不认可帝王制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