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神秘事件

马超后裔逃亡异国,娶异国公主,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

时间:2025-03-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将。

作为的敌人,勇猛无双的马超曾把曹操打得丢盔卸甲,险些直接送了性命。

为了惩罚马超,曹操扣押于洛阳的马超一家300口全部杀害,造成了一个惊天惨祸。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有一名马超家族的男丁躲过了曹操的追杀,他沿着一路西逃,扎根于遥远的亚美尼亚,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

在亚美尼亚,有一个独特的姓氏,名为马米科尼扬。

几乎所有亚美尼亚人都知道,这个伟大的姓氏来自于中国;而且所有亚美尼亚人也知道,这个传奇的姓氏曾为亚美尼亚的富强与独立奉献了一生。

公元3世纪,也就是中国的时期,一个叫马抗的中国人从波斯逃亡至亚美尼亚,并向当时的亚美尼亚王寻求庇护。

原来,马抗曾经居住于波斯,后来魏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并从商人口中打听到了他的消息。

于是,魏国派遣使节奔赴波斯,要求波斯王交出马抗。

在恐惧之中,马抗不得不逃往波斯人的敌国——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国王对马抗的武勇十分赏识,并任命他为军官。

后来,马抗在战争中多次立功,为了表彰他的贡献,亚美尼亚王赐予其以“马米科尼扬”之名,亚美尼亚的家族就此开。

对于马抗的身世,中国学者考证,马抗来到亚美尼亚的时间相当于中国的三国时代,而且都在马超家族被诛之后,时间相当。

如果再参照他的姓氏、全家被诛和被中国追缉等情况,那么马抗为马超后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且马超一家原本就和西方列国关系良好,并素有威名。

他的行军方式崇尚西方式的密集阵型,他不喜欢用中国式的弓弩,倒喜欢用波斯式的投矛。

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马米科尼扬家族在亚美尼亚、人才辈出,一名叫做瓦尔丹的男子成为了当时亚美尼亚国王的侍卫长。

公元450年,再一次入侵亚美尼亚,孤立无援的亚美尼亚很快便亡国了。

忠诚的瓦尔丹保护两位公主——索菲亚和朱达,逃入了亚美尼亚的群山之中。

要知道,亚美尼亚是个山地民族,在高原中很能适应,波斯人的搜捕大军怎么都找不到。

在潜伏期间,瓦尔丹听说旧亚美尼亚王室已经被波斯人诛灭,于是他毅然娶了两位公主为妻,以亚美尼亚国王继承者为名义,举起了反抗波斯统治的义旗。

经过艰苦奋战,波斯侵略军受到了重创,英勇的瓦尔丹为民族独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之后,瓦尔丹与索菲亚公主的儿子——瓦安·马米科尼扬接过了父辈的旗帜,继续与波斯人作战,最终迫使波斯当局签署和约,使亚美尼亚实际上恢复了自治地位。

而马米科尼扬家族,也正式加冕亚美尼亚国王,建立了马米科尼扬家族。

如今,瓦尔丹·马米科尼扬仍是亚美尼亚最出名的英雄,几乎家喻户晓。

1991年亚美尼亚独立后,还设立了“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勋章,表彰为争取国家独立做出突出贡献。

英雄的马米科尼扬家族人丁兴旺,各行各业都有,他们都为自己的血统而骄傲,特别当他们从中国人口中听说自己祖先是马超这样勇猛无双的将领。

马米科尼扬的后人骄傲的说:“瓦尔丹能成为亚美尼亚的统帅并不是偶然,因为他们的先祖就是驰骋沙场的猛将。

” 随机文章佛罗里达州马尔伯里天坑,采矿废料造成的天坑(深56米)英军发现12个英国不明飞行物,国防部认为是孔明灯最高维空间是什么,或是无数三维空间的合集(无依据)三星堆挖掘诡异事件,为什么停止挖掘三星堆/三星堆可能是外星人遗址伽马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最严重可摧毁地球/轻则可致不孕不育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王羲之的后代 解析王羲之的后裔子孙今安在

王羲之的后代:王羲之,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世人们称之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王羲之的后代。 从禄口铜山北行4公里,依傍在秦淮河边上的山阴村是个古朴的小村庄,男人农忙耕作,农闲外出打工,女人在家种麻、刮麻以补贴家用。 山阴村藏有《王氏宗谱》,据载:东周时,周灵王的长子姬晋,为保护京郊农田而上书直谏被其父贬为庶人,改姬为王,成为王姓的始祖。晋的儿子王森,为东周末年上卿,封平安公。15代孙为秦国大将,曾破赵、燕、楚等国,封武成侯。18代孙王元迁琅琊临沂。28代孙王祥西晋时官至太保,他卧冰求鲤,奉孝母亲的故事编入24孝,为后人传颂。王祥是王羲之的曾祖,这样算来,羲之是王晋的31代孙。 江宁山阴村王氏是以王羲之为源头的,最早定居的是王羲之的第三子王徽之。东晋太元五年(380年),王徽之与在朱雀桥乘船从内秦淮河出城到了外秦淮河,行至铜山弃舟上岸,徽之看到这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就定居下来,取名道德村。时,王羲之的第23代孙王五四,原任朝奉郎,因得罪权贵,罢官归隐,为纪念乃祖当年山阴兰亭修禊之盛事,将道德村改名山阴村。 村前有王家渡,传说是王徽之泛舟秦淮寻觅隐居地弃舟登岸处,故此得名。村后竹墩山,是王徽之栽竹之处,也是他的归葬地。“文革”时墓地被毁,碑石也无踪迹。村头有一水塘,名“星塘”,相传古时落进一颗陨星,故有此名。传说干旱水枯,还能看到塘里有东西闪闪发光。 王惠宽老人今年86岁,是村里年岁最大的一位老人,他是王羲之的46代孙,如今四世同堂,与儿子王先树、王扬胜、重孙王健住在一起。山阴村王氏从45代孙“采”字辈到53代孙“远”字辈共9代同村,这在全国极为罕见。 王氏后人修宗谱 山阴村保存有《王氏宗谱》37本,其中王先树保管13本,王先胜保管24本。这些谱书中有清七年,(1868年)、十八年(1892年)、九年(1920年)重修的。 解放后这些家谱先由王采金保管,“文革”开始,江宁县的红卫兵听说山阴村有家谱,要来“破四旧”,恰巧这天凌晨,王采金前屋失火,他急忙将家谱藏在后屋写有毛主席语录的大牌匾后面,然后告诉红卫兵说家谱被烧毁,《王氏宗谱》这才逃过一劫。 后来谱书一分为二,其中24本由王惠家保管。前年农历六月初六,应是每年晒谱之日,这天恰逢下雨,按惯例延期到十月初一。那天,老人开箱,家谱不翼而飞,这可急坏了村民,大家分头寻找,有人说是老人孙子偷拿了,一查果然是孙子以1000元价格卖给了铜山镇上的收藏爱好者李林。后多次协商不果,去年3月,经江宁区法院禄口庭裁定,山阴村以2000元赎回。《王氏宗谱》历经劫难,如今尚存,实为万幸。 《王氏宗谱》有序、记、题、跋;有世系表、先祖像,有家规、家礼、家祭、家训等;还有敕诰、圣谕。谱为木刻楷书印刷,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是一部罕见的历史资料。1977年,江宁铜山与溧水石湫为两地山田归属发生争执,后依据《王氏宗谱》所给田产图,解决了纠纷。 近有媒体报道,王羲之第46代孙南京人王耿,历时20年编撰了一部《王氏通谱》,从周灵王时第一个王姓开始共87代,长达2500多年,有名有姓王氏人物3万多个,该谱长达14018页,摞起来足有2米多高,可称世界之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外国酋长来到唐朝,自称汉族后裔,要找唐太宗认亲

在回鹘的西北地区,也就是当今叶尼塞河上游,萨彦岭以北,安加拉河以南地区,有个叫作黠戛斯(xiá jiá sī)的民族。在公元648年,一个黠戛斯的车队,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率领下,顺着西域之路来到了大唐首都,和其它只是进贡,希望与大唐达成友好关系的民族不同,黠戛斯的酋长自称是叛将的后裔,还要跟皇帝“认亲”。 一个外族之人,带领着外国的车队,却要与唐朝皇帝认亲,让人疑惑其可信程度,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这得先从李陵这人说起,李陵乃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大将,西汉名将李广之孙,将军李广利的手下。而唐朝的开国皇帝乃是李渊,其先祖出自陇西成纪,也自称为李广的后人。由此可见,倘若李陵真的是黠戛斯酋长的先祖,那么与唐朝皇族确实有着血缘关系。 然而,为何李陵会在回鹘的西北地区有后人,这得从他征战匈奴之事说起。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利率领三万铁骑出征匈奴,与天山交战。时为骑都尉的李陵自动请缨,率领五千士兵突袭,终究打不过匈奴的八万大军,李陵被俘。 投降后的李陵并未忘记自己是汉人,但却不料被出使匈奴的仇敌诬陷其传授兵法给匈奴军队,导致李陵一家灭门。李陵因此对汉朝,投入了匈奴单于的拥抱,娶了单于的女儿,并得到单于的重用,被封为右校王,最终客死他乡。直到死后多年,汉朝才知道教授兵法给匈奴的,是李绪而非李陵,并为其平反昭雪。 从这里不难发现,李陵虽是汉人,但已经扎根于匈奴地区多年,并与当地人联姻。而李陵被封后,管辖的地区为坚昆一带地区,而黠戛斯一族在汉朝时期又叫作作鬲昆,又作隔昆,或坚昆,与之正好相对应。大多数的黠戛斯人的长相赤发绿瞳,但是自称是李陵后裔的这些人却有所不同,他们为黑发黑瞳,这很有可能是由于混血产生的,因此,这些人自称为李陵后代还是有着一定的可信程度的。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的考虑,唐太宗同意了黠戛斯酋长的“认亲”请求,并设宴款待于他,席上相谈甚欢。由于这份特殊的关系,黠戛斯酋长决定归属唐朝,并与唐朝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