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八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八仙过海是我国民间最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之一。曹国舅是八仙之一,是八仙中最后一个归位的神仙。说起曹国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皇亲国戚,那么曹国舅是谁的国舅呢?曹国舅怎么成仙的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曹国舅是谁的国舅

在八仙种曹国舅是唯一一位与“皇亲国戚”搭边的神仙,很多人疑惑曹国舅是谁的国舅。经过考证,许多人认为是宋仁宗时期曹皇后的长弟,枢密院曹彬之孙曹侑比较符合。因为宋仁宗的曹氏国舅,与八仙中的曹国舅性情相似,都是不慕名利之人。

曹氏国舅,虽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济阳郡王”,皇后是其姐姐,父亲是吴王,家世显赫,权势滔天,但是他却很懂得明哲保身之法。他没有一丝贪权表现,对外从不谈论国事,只默默的做自己的事情。

正是因为他的这一表现,所以引得宋仁宗的称赞,就连宋神宗对其也称赞不已,帝宠永固。虽然历史上的他没有成仙,但是也是活到了七十二岁的高寿。现在知道曹国舅是谁的国舅了吧!但对于曹国舅怎么成仙的,就历史书籍对其的记载,一共有二种说法。
曹国舅怎么成仙的

第一种说法,是由吕洞宾引入仙班的,在“度曹国舅第十化”中出现。 曹国舅自幼聪慧,“美貌绀发,秀丽敏捷,本性安恬,天资纯善,不喜富贵,酷慕清虚。年十二三岁,三教经书,一览精通。”。因为自己姐姐的关系,曹国舅很小的时候就出入宫廷,皇上和后宫嫔妃都很喜欢他。

皇上每次和他交谈,曹国舅“惟言清静自然,无为治政”,引得皇帝对其越发喜爱。后来等他长大之后,曹国舅多次想要去修道,都被皇帝和皇后阻拦了。皇帝多次赐他锦衣仆从,金银珠宝,曹国舅都不接受。后来皇帝干脆赐他一块金牌,上刻:“国舅到处,如朕亲行。”此后没多久,曹国舅就走了,不知道去了哪儿。随后遇到吕洞宾,助曹国舅点化成仙。

曹国舅怎么成仙的?第二种说法,钟离权和吕洞宾一起来渡曹国舅成仙,出自《集说全真》和《神仙通鉴》。曹国舅自幼聪慧,清静无为,但是他有一个弟弟却常常仗势欺人。那弟弟仗着皇威,霸人田产,夺人妻女。曹国舅多次教导没有效果,最后曹国舅心灰意冷,将家产变卖,救济穷人,自己穿了一身道袍到了深山去修道。

后来有一天,吕洞宾和钟离权前来,双方发生了一场经典对话。“钟离、吕二师来问曰:”闻子修养,所养何物?“对曰:”养道。“曰:”道安在?“休指天。曰:”天安在?“休指心。二师笑曰:”心即天,天即道,子亲见本来矣!“曹国舅的回答,明显已经悟道,于是两人传给他还真密旨,渡其成仙。

在这么三种说法中,结合曹国舅最早出现在宋代的内丹道中,以吕洞宾弟子的形象出现,所以个人感觉被吕洞宾度化的可能性更高。以上是对曹国舅是谁的国舅、曹国舅怎么成仙的全部解答,希望能帮到大家。
明代陈北科轶事典故,是如何成为假国舅的?
假国舅 话说陈洸中了乡举之后,即上京赴试。路上遇着一位的书生,两人结伴同行。半途,那陈生突患急病,卧床不起。陈生对陈洸吐露真情,这次是奉皇命入宫认亲的。自己命薄无福,只好拜托陈洸上京后想办法见到他的姐姐,把将此事禀明。他把各种信物交给陈洸,吩咐完便断了气。 陈洸进京后,便顶冒死者的身份,通过潮州在京的朝官,奏知了皇帝。 派人对陈洸进行询问,校对信物,认为确实无疑,亲自召见陈洸,决定让陈洸进后宫认亲。 认亲那天,陈洸进入后宫,长跪于地。只见从内宫走出一队同样装扮的宫娥、美女,陈洸从未见过皇后,实在无从识别,一时间被难住了。这时,他急中生智,对着众宫人用潮州方言大声说:“潮州阿姐,你的头钗要掉下来了!”只见一位宫人用手去摸头钗。陈洗立即上前跪下,口称:“娘娘千秋”!这女人正是当今皇后。她连忙伸出双手把陈洸扶起来,连称:“国舅免礼”。 事后,陈洸将实情密奏了娘娘。皇后一来因当众认了亲,二来陈洸是家乡人,他敢将事情披露也就算了。陈洸也就假戏真做了。 当然,皇帝也知道了这件事,但为培植自己的势力,也就将差就错。 巧拒贡品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陈洸陪游江南,正德皇帝因听说岭南盛产荔枝,还有潮阳名产膏蟹,便命他归京时要多带一些荔枝、膏蟹,作为贡品。陈北科心想:如果给正德皇帝尝到了甜头,那以后每年得为朝廷进贡这类食物,这必将加重潮州百姓的负担。 他口头上答应了,但回家乡后一直搁下不予办理,还故意拖延时间,等到超过假期好久才迟迟上京去。 进献贡物那天,他怀藏一盘松果,用红丝线缚了二只田蟹,从午门外边牵边赶,闹了半天才到达殿前。正德皇帝见他这副模样,问道:“国舅为何来迟?”陈北科说:“奏万岁,膏蟹此物必须鲜活的才可烹食,如果死了就不可食用。臣为了保住活膏蟹,一路是赶蟹上京,致误了期限。且路途遥远,膏蟹经不住跋涉,几百只只存下这二只,也越走越瘦小了。乞望我主恕罪、恕罪。”又奉上一盘松果,奏道:“这荔枝乃岭南名产,玉液多津,香甜可口。然臣闻有‘桔生淮南,枳生淮北’之说,故荔枝到了北方便变得又硬又涩,难以入口。”拿起荔枝,刚咬了一口,不仅硬、涩、苦,又带松香的臭味,一连吐了好几口唾液;又望着那两只小得可怜的田蟹,很不满意地说:“潮州的荔枝、膏蟹,从此免了。”陈北科立即跪下叩头道:“谢主隆恩!” 计抗徭役 陈北科告老还乡以后,乡亲们纷纷向他诉说地方上徭役很重,如每年潮阳县都得派出大批民工前往潮州参加修治“竹竿山”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官府还要乘机敲诈勒索,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这一年陈北科心生一计,吩咐知县不要派出民工,而他自己则邀了几位老人,带领一群儿童挑着工具去竹竿山。 潮州知府得知潮阳县上竹竿山工地的人全是老弱之辈,大为恼怒,亲往交涉。 知府出门,鸣锣罢道,好不威风。陈北科率领了众父老和孩童上前迎接。知府见陈北科亲自上工地,不敢怠慢,连忙下轿施礼说:“国舅爷为何亲自来竹竿山?” 北科说:“府尊大人有所不知,因连年来潮阳县龟头海发生隙崩为害极大,全部壮丁都出动参加堵塞隙口的工程,只剩下老弱在家,今因官府催迫甚紧,老朽虽手无,然不敢不前来,万望府尊大人见谅、见谅。” 知府见他们老的老、少的少,实在不成样子,便说:“竹竿山工程再紧,国舅爷您老人家也不必亲自来。” 陈北科乘势称谢道:“承蒙府尊美意,潮阳县今后就不再派人来修竹竿山了。” 说罢立即传命众人回县。知府目瞪瞪地望着他们回去,不敢阻挡。从此,潮阳县就不用再派工上竹竿山了。 陈北科与周不错 陈北科告老回家,终日吟诗作赋,为人解厄。一天,原三边总制已故翁万达的夫人,来求见,说是翁万达在官时与新任潮州知府侯天来有仇隙,现在侯天来要杀戮翁家,请求陈北科消灾解围。陈北科同情翁家,但苦无良策,整天在家中闷坐,恰好瞎子周不错在府外敲铃招卜,陈北科本是不信命卜,听到周不错,就命人呼唤他进来,以求开心。周不错不知此家是陈北科府第,信口开说陈北科有铁锁之厄。陈北科大怒反问周不错:“那你自己有什么厄运?”周不错知道自己失口,忙说:“小人也有厄,幸有贵人相救。”陈北科觉得好笑。命家人将周不错锁于贵屿大桥下,看看当潮汛涨起时,有谁人去救他。眼看水位渐涨,周不错大声呼救,正好陈北科的家兄陈南科路过,不知是谁,忙将周不错救起。 陈北科原想戏弄周不错,却触悟起解救翁家的对策。第二天,他乔装到潮州府,在大街上故意冲撞新任知府侯天来,侯天来不认识陈北科,命差役用铁索将陈北科捆缚,按当时朝廷惯例,当朝要人被缉,龙头炮便连天响至京城。龙头炮一响,侯天来大惊,一打听,才知原是锁了国舅爷,连忙哀求陈北科谅情。陈北科不允,坚持要同上金銮,侯天来知道事情弄大了对自己不利,苦苦请求陈北科相救。陈北科大声说:“小子有眼不识泰山,若依我三件事,此案不究”。侯天来满口答应。陈北科提出三个条件:一是立碑向潮州父老反省,二是不私报翁家前仇,三是赠送一块牌匾给周不错,牌匾要大书“潮州名卜”四个大字。鉴于陈北科的威望和声名,侯天来只得照办这三件事。一场风波平息了。 赴宴席 陈北科因任湖广佥事时而在乡居两年,期间普宁有一大商人与其要好,乔迁新居,摆桌请亲戚朋友前来赴宴,北科也在其中。 参加宴席的还有一位是新人,因北科赴宴时并无鸣锣开道而是带二家丁徒步前往,外人并不知道其来历。主人则安排北科坐宴席主桌的大位,新科举人及主人在两旁,举人心想普通小民敢来坐这大位,就问北科:先生至今是有坐有几次大位?北科则答:三次,一是我中了秀才父母设桌请我,二是我中举人时先生请我,三是我上京认姐后皇帝设宴请我。新科举人听后立刻借故离开主桌。 后举人打听得知当时与其在主桌同坐之人乃当朝国舅、湖广佥事陈北科。这新科举人受北科的为人简朴所影响此后再也不敢自以为是。 街路棚 明正德六年,陈北科上京赴试,途中与一姓陈举子相依为伴,结拜为兄弟,举子有姐姐为正德皇帝妃子,上京考中进士之后,陈贵妃认北科为义弟,故史称陈北科为“国舅”流传潮汕各地,至今还在香港和东南亚潮人圈影响深广。 陈北科为官清廉,不畏权势,在任大理寺少卿期间(大理寺为朝廷审处官吏犯罪机关,少卿为副职首长)得罪当朝权贵,明嘉靖十年(1531)被“恩准回梓”(即告老回乡)。史料记载,北科回乡时,官船驶至练江村前登岸,船上杂役抬上五只大箱子,乡邻以为北科当了大官,发财归来。到家时,陈北科当众打开箱子,里面都是书画作品。 后来,为了让全乡人都能欣赏这些佳作,陈北科把全部书画作品悬挂于贵屿最繁华街道的商店门顶,夜晚两旁配上大灯笼,街路上面搭上白布遮阳,这种沿街的书画展览,当地人称为“街路棚”。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邑内乡里,前往观赏者,有走路来的,有坐轿来的,也有驾小船从练江来的,练江上一时舟楫林立,灯光倒影,满江风月,小街,热闹非凡。“街路棚”书画展览延续至今,2014年,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游田野 陈北科因在朝为官二十载一直刚正不阿,在朝内得罪宦官众多,在先前就有宦官搞鬼导致他的“黄门第”无法建完,而宦官当政后,陈北科被迫告老还乡,宦官仍然想置陈洸于死地,曾向嘉靖帝提出要对陈洸实施绞刑,虽嘉靖帝没有采纳,不过宦官也没有放弃,一直诬陷他居乡不法,以致后世的各类文献的陈北科的记载都是一个不法小人,而他的真实面目则不在存在,在嘉靖十二年钦差来潮州视察,顺便到贵屿拜访陈北科,据说在与陈北科交谈中有说到朝内官员要灭他全家,要陈北科小心应对,北科则在第二年选择“诈死”,后隐名去了海陆丰。现如今在海陆丰大约有陈北科子孙后代四五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隆科多举报大清国舅佟国维只是一场戏
佟国维和的关系就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也就是说,佟国维是大清的国舅。但实际上,他们的关系还远不止这样简单。佟国维的姐姐孝康章皇后是的父亲皇帝的皇后,而孝康章皇后也是康熙皇帝生母。这就已经确定了他们舅、甥的关系。后来,佟国维的女儿也嫁给了康熙,也就是说,康熙娶了自己的表妹。而且,佟国维的女儿也成为了皇后,封号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初联系康熙和佟国维的关系的人物是孝康章皇后。孝康章皇后是佟国维的姐姐,他们的父亲叫做佟图赖。在顺治十年的时候被选为庶妃,第二年就剩下了皇三子,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七年后,顺治驾崩,玄烨继承了帝位。 第二任联系他们之间的人物是佟国维的女儿孝懿仁皇后。孝懿仁皇后也是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康熙皇帝的亲表妹。她在康熙十六年的时候被封为贵妃,四年后晋封皇贵妃。只可惜,她只有做妃子的命,却没有当皇后的福分。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被封为皇后,第二天就病死了。前前后后,当了只有几个小时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皇后。 佟国维和康熙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亲上加亲。所以在远征噶尔丹的时候,尽管佟国维有着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康熙皇帝也始终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这和他们的亲戚关系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之后九子夺嫡的斗争中,佟国维站在八爷党的立场上,也给了八阿哥有了一张强大的王牌,从而让他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在其他众王子之中脱颖而出。 隆科多为什么举报佟国维 佟国维何须人也,此人是大清帝国的的大臣,并且还是康熙的亲舅舅,他的女儿还嫁给了康熙,因此他还是康熙的岳父。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知道跟康熙的关系及其的紧密。就是这么一个重臣也曾演了这么一出好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康熙还在世的时候,他被自己的亲侄子隆科多给举报了一次,戏的缘由应该是因为佟国维身为几十年的朝廷重臣,他推荐了八皇子给康熙,但是这个决定甚不得康熙心意,于是乎就有了康熙宴请他的故事。身为混在官场多年的佟国维,他深知帝王的权谋,并且康熙在送来宴请的信函时,还附加了一副老花眼镜,这就足以暗示康熙觉得他的这个推荐是错误的。但是佟国维又不好马上的反悔,他这么做了他就成了见风使舵的小人,因此在他心里明白,无论他做出怎么措施,都已经“在所难逃”了。 于是乎,就有了之后的一场好戏,他在康熙请他吃饭的时候,不经意间搬出来了隆科多,并且替他掏了不起眼但却很重要的职位,就是九门提督的差事,以给自己留条后路。但这些都还是不够的,毕竟谁都知道他们两个是叔侄的关系,倘若佟国维倒了,那么必将影响到隆科多,于是叔侄两连夜想对策。 第二天一早,这两个人就一起面圣,唱一出双簧,让隆科多在康熙的面前,举报自己的老眼昏花,对时势分不清楚,这也使自己体面的下了台,又保留了隆科多的差事,一箭双雕,最主要的还是赢得了康熙对自己的信任。可见隆科多是受到佟国维的指使,是故意的举报他。 历史上佟国维的结局 佟国维是康熙时候的皇亲,顺治皇后孝康章皇后的弟弟,康熙孝懿仁皇后的父亲,可谓是无比荣耀。他的弟弟佟国纲是一员勇将,阵亡在和噶尔丹的战役中。那么历史上佟国维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和噶尔丹的战争结束后,佟国维又当了几年的国舅。在康熙四十三年告老。四年后,皇太子被废,佟国维向康熙上书说:关于皇储的这个事情是很严重的,太子是国之根本。现在国家没有了太子,还请重新再立一个。于是康熙又让大臣们推荐谁可以适合担任太子,佟国维又带头上书保举八阿哥为太子。 第二年,康熙追究是谁带头保举的八阿哥,并最终找到了佟国维。皇上责问他说:你现在已经解任,又为何要出头保举八阿哥呢?佟国维解释道:他的身份是国舅,而且为了国家的大事,他理所当然要站出来说话。这下引起了康熙皇帝对他的不满。 不久,皇太子允礽被重新立为太子。康熙训斥佟国维说:朕废太子,是因为他身体不好,你们却私下密谋,想要议论立八阿哥为太子。佟国维引罪请戮,但是康熙和他是有亲戚关系的,所以并不打算责罚他,只让他安抚各位大臣的情绪。 康熙五十八年,佟国维病逝。他比阵亡在噶尔丹的哥哥幸运多了,应该也能算是善终了。康熙皇帝赐他祭葬。皇帝追封他为太傅,赐谥号端纯,并亲手写了“仁孝勤恪”四个字,命人表在他的墓道之上。 佟国维佟国纲 佟国维和佟国纲是两兄弟,他们共同的父亲叫做佟图赖。他们也是的孝康章皇后的兄弟。因为是皇亲的关系,所以他们很快就步入仕途,平步青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二十九年,佟国维和佟国纲一起跟随康熙征讨噶尔丹。在战斗中,佟国纲面对噶尔丹强大的“驼阵”总是身先士卒地冲锋。经过几天的战斗,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战场上血流成河。在一次和噶尔丹大军的交战中,佟国纲被飞来的流弹不幸击中,当场阵亡。佟国维带领着一部分军队从敌人后方发起攻击,最终击退了噶尔丹。 战争胜利后,当大清的士兵护送着佟国纲的尸体回来的时候,康熙皇帝想要亲自去迎接,但是被大臣们阻止。康熙皇帝又让他的皇子去迎接,并将他用国葬仪式下葬,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后来在雍正年间,因为他儿子的关系,评价他战死是因为他心态不好,故意找死,导致国家受辱。 和佟国纲相比,他的弟弟佟国维还是很幸运的。在三次征讨噶尔丹的军事行动结束后,佟国维一直担任这很重要的官职,直到康熙四十三年告老还乡。但是在不久之后,因为皇储之争,佟国维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这次,他是站在八爷党的立场,为八阿哥说话。虽然康熙并不看好八阿哥,对于带头进言的佟国维很是反感,但是也没怎么为难他,只是命他安抚群臣。十年后,佟国维病死家中,也算是善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