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
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
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遭飞严肃回绝。
秦桧又欲陷害韩世忠,岳飞再次保全了韩世忠。
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
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岳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
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
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飞一举定为死罪。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
隗顺之子告以前情,乃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
淳熙五年(1178年),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
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
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第一次北伐,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大败伪齐李成,收复伪齐占据的城池。
岳飞第二次北伐,绍兴六年(1136年)七月和八月,收复陕西一带的商州全境和虢州部分地区。
岳飞第三次北伐,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岳飞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
岳飞第四次北伐,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大败完颜兀术,取得郾城、顺昌大捷。
杜充降金后,岳飞开始独立成军,在江南坚持抗金。
岳飞收复襄汉六郡后,岳家军移屯鄂州,襄汉地区自此成为岳家军的主要防区。
经过数次扩编,岳家军截至绍兴五年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余人。
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的规模扩大到十万人左右。
这是因为杨幺军的壮丁五、六万人大都编入岳家军,南宋朝廷此后又增拨了数万人编入岳家军的缘故。
岳家军以后也大体维持十万左右的数量,直到岳飞被赵构和秦桧所害。
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共由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
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
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
此外,岳家军中还拥有一批文官,如薛弼、朱芾、李若虚、胡闳休、黄纵、于鹏、孙革等。
岳家军曾经有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行营后护军等正式军号,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军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岳家军”却一直被人们传诵。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
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严于治军的主要内容。
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
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
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
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
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
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
吴玠是甘肃省静宁人,他自幼文武双全,骑射俱佳,从小就是个当兵的好材料。
泾原位于陇西地区,常常遭受西夏兵马的进攻。
每有战事,吴玠总是积极参加,他作战勇敢,多次射杀西夏将士,屡立战功,成为南宋西部抗击外敌一股重要力量。
当时,金军势力正处于鼎盛时期,东西两路都对南宋政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东线,率领大军一路南下,所向披靡,赵构差点放弃繁华的临安,逃亡海上,辛亏等忠臣良将力战,才勉强保住希冀偏安东南的赵构。
当时完颜宗弼的军队在横扫江,已撤至淮北。
已成的宋高宗十分担心金兵再次南下攻掠,于是指示镇守西北的张浚主动出击,以牵制金兵南下。
当时张浚有四十多万人,可以说和西北的金军相比,优势非常大。
但这四十多万人,分为几路,互相之间没有配合,各自为战,因此没有形成合力,被金军在陕西富平一带大败。
这时的吴玠在张浚帐下效命,他自荐,请求率领一支军队屯驻和尚原。
说是一支军队,其实不过几千人多的残兵败将。
无山无水无城池,什么都没有,完全无险可守。
因为这个地方是金军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汉中一旦不保,四川就完了,四川一完,南宋也就被灭了。
之后的蒙古人灭南宋就是这条路线,所以和尚必守。
但是吴玠的部将看得没这么远,心说我们这几千人刚打了败仗,士气本来就低落,你又让我们守这个无险可依的地方,这不是让我们送死吗。
有人干脆建议吴玠,退守汉中算了,我们在汉中好好修整,在那抵挡金军,不是一样能保住四川吗。
这时他作为军中主帅要做士兵们的思想工作,他一边以忠义感召大伙,一边给大家宽心,说这一带的老百姓本来都是臣民,他们肯定不是真心归顺金国,如果有老百姓给我帮忙,运送粮食,传递情报,我们还怕什么呢。
吴玠不愧是领兵的好手,一番动员,将士们的情绪都上来了,史书上说: 将士皆感泣,愿随将军杀敌,生死不退。
这一带的老百姓也被吴玠他们这几千人的忠义感动了,纷纷把自己家里粮食拿出来,肩挑背扛,运到和尚原来。
毕竟大家都是宋人,老百姓的心还是向着宋军的。
这时的金兵可不干了,就在渭水边截杀那些给吴玠送粮的百姓,还定下了一系列的连坐法,吓唬老百姓,一人犯罪,全家被杀。
即便如此,这里的老百姓也偷偷地给吴玠送粮,一直持续了有两年之久。
这时的金军统帅是完颜宗弼就是历史小说里的。
他根本不把吴玠这区区几千人马放在眼里,派了两个偏将去攻打和尚原。
他领兵虚虚实实,一会掩杀,一会埋伏,金军那两个偏将还没和吴玠的主力交战,就被杀败了,而且还丢了不是粮草马匹。
完颜宗弼没那么多耐心,干脆自己上阵,号称率领十万人,兵发和尚原。
吴玠只有区区数千人,按数字来说,这得一个打20个左右才能赢。
但是打仗毕竟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对一的较量。
吴玠他们看得很清楚,金军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刀比较长,而且马队厉害。
吴玠他们这几千人躲在栅栏背后,看到金兀术的金兵来了就放床子弩,金兵无论是连环马还是什么骑兵,都抵不过这种强弓硬弩。
回营后,夜里又被吴玠带领的宋军偷袭了一把。
这时吴玠的弟弟也在军中,就劝他哥哥说:听说金军这十万人马的粮草都在一个叫东关的地方,不如派一千多人去把他的粮草给烧了,这样十万大军就了。
第二天,吴玠出营和金兀术交战,两军对垒,宋军士气很高,喊杀声震天,勉强正面抗住金兀术。
就在金兀术和吴玠交战的时候,身后一阵大乱,只见自己囤粮草的地方火光冲天,心想不好,赶忙回身救援。
这时金兵乱成一团,逃的逃,散的散,吴玠率军乘势掩杀,金军大败。
金兀术为了逃命把胡子割了,盔甲战袍都丢了,十分狼狈。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玠以弱胜强,终于保住了南宋的西部阵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岳飞人生中的五大罪状—— 罪状一、岳飞军队劫掠百姓,如陈亮的《中兴遗传》有记载。
《三朝北盟汇编》也记载:岳飞部将韩顺夫攻讨曹成时“辄扎营解甲,以所掳妇人佐酒”,结果大意之下吃了败仗,岳飞大怒之下“尽诛其亲随兵”。
韩顺夫,岳飞当时部下第五将,他攻入曹军营地后,因胜而骄横,于是“辄扎营解甲,以所掳妇人佐酒”,结果被曹将杀了个回马枪,把命丢了。
此事在《会编》卷151、杨再兴传都有记载。
网络配图 罪状二、岳飞的舅舅被他亲手杀掉,亲手挖出心脏。
据《三朝北盟汇编》记载“先是飞在洪州,与江南兵马钤辖赵秉渊饮,大醉,击秉渊几死”,和别人喝酒,喝醉了就打人,差点打死,可见脾气很暴躁。
见《传》88-89页,《新》237-238。
母曰:“我独钟爱此弟,何遽如此?” 飞曰:“若一箭或上或下,则飞死矣。
今日不杀舅,他日必为舅所害,故不如杀之。
” 岳飞亲手杀死母舅,而当时是儒教横行的社会,岳飞大逆不道,不仁不孝。
网络配图 罪状三、下的士兵仅仅因为买东西粗心地多找回了几文钱,就被他小题大做斩了首,这种借别人脑袋来树立自己权威的作法跟的借粮官的人头来稳定人心和割发代首的阴谋手段是性质完全一样的。
岳飞手下部将傅庆,想去投奔另一支军队的首领,岳飞知道后就杀了傅庆。
还未开始保卫泰州,就杀了一位抗金勇士,把自己的胳膊卸了,这是干啥?.《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三:“十三日癸未岳飞斩其统制傅庆。
岳飞对待下级,实在苛刻,为其后来的死,打下了伏笔。
罪状四、总之,岳飞最后的死,是他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对,或者对待自己的手下,岳飞做的都不怎么合适。
岳飞对下属的苛刻,是岳飞之死的重要原因。
向皇帝告状的是岳飞手下大将王浚,还有岳飞手下第一大将王贵,因为王贵畏敌,差点被岳飞给砍了。
网络配图 罪状五、绍兴三十二年(1153年),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岳飞被杀并不冤枉,而岳飞的平反完全是政治需要,但是,岳飞的平反并没有给南宋带来好运气,南宋北伐惨败。
这里,不过是回归历史原貌 ,高宗:明君;:忠臣;岳飞:军阀。
如果皇帝的后代,有高宗的本事,就不会那么快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