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庄位于越南南部海岸线最东端的地方,芽庄的海滨沙滩一望无际,幼滑的白沙,潮平水清,海底千姿百态的珊瑚,色彩斑斓成群追随在潜水者身旁的鱼类,就足够让海底探险者乐此不疲。
芽庄是海滨旅游的理想胜地。
早在越战时期,美军便将芽庄当作其度假胜地。
现在的芽庄海滨顺应了休闲、健身、旅游的潮流,芽庄度假区还提供温泉浴、矿泥浴等休闲健身服务。
背靠起伏的山峦,面朝辽阔的大海,零星的岛屿点缀着这片湛蓝。
芽庄就这样被山水海岛包围在中间。
芽庄是越南中南部典型的海滨城市,整座城市沿着海岸线修筑,大小不一的岛屿从城市的东南方向延伸开去,分布在不远处的蔚蓝里。
城区东南角的码头里停靠的船只来来往往,穿行在陆地和海岛之间,丰富了单调的海平面,也愉悦了人们的心情。
随着最大的岛屿竹岛 Hon Tre的不断开发,以及度假村和娱乐设施的不断完善,乘坐缆车前去竹岛度假的游客越来越多,而从此,缆车就不止俯瞰芽庄这唯一的一个功能了。
缆车可以带人参观海平面以上的城市景观,而海平面以下,就留给潜水吧!芽庄号称云集了整个越南的最佳潜点,拥有丰富的潜水学校和旅行社,既提供专业规范的水肺潜水,也少不了以观赏为主的浮潜。
除此之外,在这里,古代的洗礼和全身的冲洗古占婆遗址和全越南独一无二的泥浆浴,共同为芽庄增添了韵味和乐趣,也为旅行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芽庄气候
芽庄的气候宜人,1月的平均温度为24C,盛夏8月的平均温度也不超过28C。
芽庄的海风也和别处不同,海风中含有丰富的溴和碘,能促进肌体的血液循环,所以到芽庄海滩旅游观光的人很多,就是冬天也不例外。
海滩上有凉亭,有供游人休息的旅馆,也有冷饮店。
游客在海滩上就能品尝到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味道可口的海鲜。
芽庄景点
婆那加占婆塔建于7到12世纪之间,是一处印度教的宗教建筑,位于芽庄以北2公里处,就在大河 SongCai左岸。
从这座小山上往下看,能欣赏到碧蓝的海港景色。
熠熠生辉的龙山塔,建筑上的龙形马赛克是由琉璃和陶瓷瓦片装饰而成的。
这座塔寺始建于19世纪,至今寺中还住着和尚。
在寺后的山上,有一尊全镇都看得见的大坐佛雕像。
从这座佛像的位置,你也可以俯瞰整个芽庄。
这座塔寺在火车站以西500米处。
芽庄最著名的摄影师LongThanh的作品展示在LongThanhGallery画廊。
他那十分吸引人而又明晰易懂的黑白照片展现了越南的内在本质。
DoDienKhanh是另一位当地摄影师,他的黑白人物像也值得一看。
妙岛上有一个繁忙的渔场,这里也是一个漂亮的户外水族馆 HoCaTriNguyen。
从那里,你可以租到一艘独木舟,或者找个人划船送你到附近的木岛 HonMun或燕岛 HonYen。
你可以用90000d在这里租到有着乡土气息的小平房。
去妙岛的渡船 5000d明天定时从芽庄南侧的芹达 CauDa码头发船。
回来的时候从妙岛的治阮 TriNguyen村搭渡船。
田园画一般的竹岛 HonTre是这个地区最大的岛。
你可以搭渡船到岛北端的Tru沙滩 BaiTru,木岛、HonTam岛和HonMot岛有很棒的浮潜和潜水点。
元朝既然能横扫华夏,为什么却打不过小小一个越南呢?
历史上曾经在初期四处扩张,三次发动大军攻越南。那么元朝既然能横扫华夏,为何却打不过小小一个越南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朋友快来一起看看吧。 1258年初,元朝大将兀良哈台一度攻陷安南都城升龙(河内),1285年再占升龙。但是,越南人在宗室、“兴道大王”陈国峻的带领下,奋起反抗,他们人人手臂上刺着“杀鞑”二字,夺回升龙。随即全境反攻,杀退来犯之敌。 忽必烈大怒,此时他正在组织战船进攻日本,遭遇“神风”。蒙古军不败神话竟然被岛国日本、小小越南打破,于是他停止进攻日本,再派脱欢率10万大军攻安南。陈国峻以“”切断元军的水路补给,利用涨潮而进攻,退潮则退走,并实施“木桩战术”创造了以弱敌强、以小胜大的战争奇迹俘获元军400余艘战船,生擒主将乌马儿。 也就是说,元朝三次出动大军,仅第一次攻越取得胜利,后两次都被越南陈朝皇族将领陈国峻率兵击败,陈国峻受封兴道王,故又称陈兴道。元朝能横扫华夏,为何打不过越南呢? 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扩张能力已接近饱和。蒙古帝国是扩张能力最强的帝国之一,但是没有一个帝国可以做到无限扩张。当扩张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分散力量守卫各地,甚至要应对已被征服区域的造反,这对人口有限的蒙古限制作用尤为明显。对被征服地区的同化难度很大,而且也需要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蒙古帝国在埃及和欧洲最终都停下脚步的原因。作为元朝,吃掉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消化,很难像扩张初期那样可以倾全力出击了。 (2)其后自然条件极端不适应。蒙古人常年生活在蒙古高原,气候干旱寒冷,擅长草原上的骑兵战法。而越南在中南半岛上,湿热难耐,虫蚁叮咬。地形多为丛林,很不适应蒙古骑兵作战。事实上越南多次扮演过“帝国杀手”的角色,连山姆大叔都没办法....... (3)征服的动力和决心已经减弱。元朝建立后蒙古帝国幅员辽阔,但是元朝国土面积已经超过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包括忽必烈在内的一些蒙古贵族在获得富庶的汉地之后逐渐有向农业定居民族转化的意图(虽然蒙古最终仍然保持了相当高的本色),对于开发程度尚低的东南亚兴趣并不很大。此外,摊子大了,烦恼也多。蒙古之间的矛盾,蒙古贵族之间的争斗,汉地的反抗情绪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南并非不破不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的这位帝王为什么要放弃明成祖打下的越南呢?真相竟是这样
1369年,颁布了一道《皇明祖训》,在首章中,他提到了15个不征之国,称这些国家“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说白了,就是这些国家离中国太远,又是穷乡僻壤,没啥油水,提供不了什么赋税,就算征服了,朝廷还得倒贴钱去维持。这笔生意太不划算,不如干脆就不要千里迢迢地去攻打他们。 这15个国家中,就有如今称为越南的安南。 越南与中国一衣带水,如果大家都、相安无事,倒也挺好。可后来,越南居然主动来找中国的麻烦。 那是在朱元璋第四子、燕王发起的“”时期,越南改朝换代,的赶走了的皇帝。黎皇帝见发生内乱,,不断骚扰明朝边境。朱棣登基做皇帝后,越南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这让永乐大帝很生气。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朱棣是“马背上的皇帝”,他信奉什么问题都可以用武力解决,于是,就于1405年派兵30万攻打越南。 那时候,明朝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有保障的,虽然是在客场作战,不过在经过一番血战后,终于攻克了越南都城。随后,由于黎皇帝逃跑了,以前的陈皇帝家族被,找不到像样的带头大哥,索性就献出版图,投靠明朝。 朱棣对于送上门的版图,还是很乐意“照单全收”。1407年,越南正式列入明朝版图,明朝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下设15府、36州、180余县,自此,越南与广西、云南等地一样,成为明朝帝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 然而,越南民众虽然仰慕中华文化,却不甘成为明朝的一个郡县。在那以后,越南各地不断发生义军,对明朝军队进行小规模袭击。明朝军队虽然强大,但一样被搞得疲于应付、不堪其扰。 在这期间,明朝已经换了两个皇帝。朱棣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又去世了,皇位传给朱棣的,是为。 朱瞻基继位后,面临着一堆的烂事。北方,蒙古势力在蠢蠢欲动,意欲南下;南方,越南又在不断地给帝国惹麻烦。怎么办呢?朱瞻基经过反复权衡,决定放弃越南,将在越南的驻军撤回来,增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1427年,朱瞻基正式将越南驻军撤回来,在越南的行政机关也跟着撤回来了。 我们现在来看,朱瞻基之所以将祖父朱棣辛辛苦苦打回来的越南放弃,并不是“崽卖爷田不心疼”,而是基于现实考虑。 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上的考虑。 越南归属明朝后,明朝在越南有一支驻军,每年至少花费军费300万两银子。而明朝每年从越南收到的税赋,只有区区7万两银子。明显。这对于明朝的财政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如果花这一笔钱,能够换来越南的认可,倒也不算冤枉。可越南人根本就不买账。他们对外来的明朝政权毫无好感。他们在史书里写道:“北寇凶残,南民困屈。”你看,明朝白花花的银子花出去,却得到这么一个不光彩的形象。 其次,明朝无法同时在北方和南方两条战线开战。蒙古人不好惹,越南人也不是善茬。而明朝军队的战斗力,经过洪武、永乐时期的巅峰状态后,已经有所下滑,还真吃不消在两条战线开战。 朱瞻基从越南撤军,结束了对越南的直接统治后,反而赢得了越南的好感。越南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依然纳贡称臣。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了,朱瞻基可以专心致志地对付北方的蒙古,稳固了北方边疆,堪称一举多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